《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9.6分的超高分在豆瓣电影TOP250的榜单上长年挂名国产电影第一的陈凯歌经典电影

《霸王别姬》,外表上看起来就文艺范逼格十足:京剧戏曲、名伶绝唱,内容上却又似乎一直被广大观众笼统而简单地标签为:“同性电影”

但是相信各位有心的小伙伴在看了那么那么多影评之后,“性别认同障碍”这个词应该是被反复洗脑并且毫无疑问地表示强烈认同了,那么这部电影还讲了什么?单纯的凭借“性别认同障碍”这么一出精神问题就能扛得住八十多万人的评价而保证从未跌落神坛吗?一个时间节点横跨了中国最动荡、最混乱的五十年的电影,又是如何在品类繁多的绘色时代、控诉时代的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呢?那么在这里狗蛋兒就给大家细致地分析一下,《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究竟好在哪里

《霸王别姬》其实在长达近三个小时时长的影片里,只讲了两个关键词:认同,和撕裂。

首先是“认同”

,影片中对于自我的性别认同、自我的身份认同都有着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描绘。第一个自我性别认同是整部电影最明显的一条线了,也是陈凯歌利用大量的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去反复强调的,而它的主角自然就是本片的第一男主程蝶衣。

首先,程蝶衣小时候未成角还被叫做“小豆子”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够进入京剧戏班子的门下学唱戏、有个赖以生存的行当,于是断然选择强行拖拽小豆子到门口磨剪子的摊位那里割断掉了他多余的“第六根指”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其实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这个摊子本身就不是偶然凭空出现的,在小豆子的母亲抱着他准备进门拜师之前,“磨剪子~”的吆喝声便此起彼伏没有断过,这第六根手指被断掉的设定自然也就不是偶然,这根手指不只是对于小豆子即将踏入的京剧的行当是多余的、对于戏子这个身份是多余的,甚至对于他这个本身适合唱旦角而肉身为“男性”的躯体来说是多余的。没错,这里的断指寓意就是“阉割”

而对小豆子的第二次“阉割”,出现在他改不了词的那段情节,电影利用前半段相当大的篇幅去讲述师父如何强行命令他改唱旦角的唱词,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总是唱错让他手掌心被打烂了几回恐怕他自己都不记得,直到老板那坤(英达饰演的角色)来戏班子挑人,决定他们是否年终的时候能有资格去张宅表演,结果小豆子又出了岔子没说对词,师父刚要发飙,师兄段小楼立刻上前抄起身边人手中的烟锅,将小豆子拽到一边,用烟锅在他的嘴里乱捣一通。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结果已经被吓到没了魂的小豆子真的渐渐张嘴改了口,唱出了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其实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再联系前前后后的顺应关系,“烟锅”的谐音就是“阉割”,师兄段小楼的这个举动明显已经对小豆子造成了心理上的扭曲和摧残,这种常年相处的最值得信赖的人对他的暴力行为直接造成了一种类似于歇斯底里的“受侵犯”的凌辱感,这里的“烟锅捣嘴”,其实本质无异于男性对于女性的强奸。

对小豆子的第三次的“阉割”相对来讲就比较明显了,便是小豆子被送去给老太监猥亵,最终将小豆子对于自我性别认同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而在小豆子进入青年前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他和师兄从老太监宅邸回家时路遇路边的弃婴,小豆子主动将其抱起收养,这其实便可以理解为他认同自我女性心理的转变的开始,是闪耀母性光辉的征兆。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从这里,小豆子的童年时期正式结束,他的一切性别认同障碍的诱因也都被呈现得清清楚楚。

而在身份自我认同方面,这个细节的体现就相对比较复杂了。

电影一开场,便是小豆子的母亲抱着他匆匆穿行过热闹的集市,一路上有无数的男人肆意口出轻薄之语,我们可以从对话中听出来母亲曾经的性工作者的身份,但是她并没有对那些妄想再占便宜的男人有丝毫客气,可到了京剧师父的戏班子里,她却又主动提出可以进行性交易的“学费”。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所以可以这么说,小豆子母亲对自己的不同身份的认知是相当泾渭分明的,她虽然身体不怎么干净,但是作为母亲又自知不能无差别地在外人面前掉价,但到了可以给她儿子提供生计的人的面前,她又重新展现出了自己性工作者的职业惯性。

这种极强但又极矛盾的身份认同感同样体现在京戏班子的师父身上。

在大街上进行戏班子聚众表演的时候,原本只是走走京剧舞台动作的几个徒弟,看到有个闹事的揪着他们师父的衣领子来说:“什么下三滥的玩意儿,也敢在这儿露面?”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为了争口恶气,大师兄突然用砖头砸自己的头颅,表演起杂耍卖艺的江湖功夫起来,虽然众人以及来挑衅的人都在满堂喝彩,但是后来全员回班子的时候,师父对大师兄却出现了如下的对白: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你个狗屁大师兄,连个猴都演不了,别当你今天玩了个邪、拍了个砖,你以为我就能饶了你啊?那是下三滥的玩意儿!”

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他们唱京戏的唱戏班子,本职可以“演猴”,但是不能从事拍砖那些江湖卖艺人的活动,在他们的眼里,那些就是“下三滥”的东西。

但是矛盾的对话又发生在小豆子的母亲来找师父求他收了小豆子的那段戏里,小豆子的母亲主动提出“只要您收了他,怎么样都成,您可别嫌弃我们。”

但是师父却说:“别介,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啊?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各位注意到没有,这里可不是简单的客套,因为想也知道,任何时代你都不需要在妓院以外的地方跟一个妓女客套,而这里是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原来当时的时代是有严格的

职业鄙视链的,京戏班子师父身为戏子,他们本身不屑于跟江湖卖艺的为伍,耍同样的把戏赚老百姓的钱,但同时,他们又被普遍的老百姓称为“下三滥”,在他们自己的认知中,甚至可能是更多老百姓的认知中,他们这个“戏子”的行当,跟小豆子母亲的妓女行当,同样归属于“下九流”无异。

分析可知,师父这个形象的自我身份认同也是非常明晰的,在相较于不同职业、不同人物的时候,他们自然有不同的委曲求全、不同的高人一等、不同的与其为伍的态度处理方式。

好,那么到了“撕裂”的层面,这个电影的高度便开始拔高了,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认同”反映时代、讲述故事。

第一个撕裂便是时代的撕裂。电影一共有五次将镜头对准了程蝶衣所站的戏班子的舞台,而台下的观众和时代背景却各有不同。

第一次是在刚出场时,众人拥趸、欢呼、惊叹,这名伶们的排场和票友们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如今的任何一位巨星,可以说,当时的“戏子”,虽然社会主流普遍不认可,认为其是可以与妓女划等号的“下九流”,但是它整个行业内部走的依然是“明星包装”路线,唱戏要成“角儿”。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到了第二次登场,段小楼一心想着与菊仙成婚,程蝶衣独自站在台上唱的《贵妃醉酒》,台下的观众虽然仍旧是那波人,但是场景已经大变了,到处飘扬着日本的国旗,满场纷飞着洗国人脑的传单,各个军队士兵在现场用手中的枪严格把控观众的秩序,连想踏上前一点都不行。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第三次,是在军阀割据统治时期,军队腐败混乱,在现场看戏的只有一群“流氓”一样的士兵,用手电筒晃着台上的程蝶衣,随随便便就围上舞台、甚至踏上舞台打扰表演。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第四次,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程蝶衣和同伴在台上唱演昆曲《牡丹亭》,台下的军队给予了最高的尊重。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而到了第五次,时代则就迁徙到了解放战争,国民党即将离开大陆,共产党掌控了北平的政权。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而当程蝶衣吸毒嗓子倒了的原因,唱错了词,段小楼帮着他给解放军赔礼道歉,解放军在一通鼓掌后却自顾自地唱起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到了这里,可以看得出来,此时台下根本没有观众在意台上的人唱的是什么、台上的人是否唱得对,他们不在意这些戏子的绝活是否熟练,当时整个大环境已经浸透了彻头彻尾的浓厚政治性,所有集体活动也都全心全意为政治服务。

综合看来,这五次的同一表演的舞台、同一个表演者程蝶衣,有时是京戏、有时是昆曲,台下割裂开了五个不同场景、不同环境背景的时代,可以说是微缩的绝妙之笔。

这种割裂通过舞台体现了时代,而通过一个叫做“小四”的人物,体现了人性。

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小四这个人物就是当年程蝶衣在被老太监猥亵回到班子时路遇捡起的弃婴。这个孩子本身不知道捡自己回来的是谁,但身处京戏班子的熏陶,见识到了各种成名的成功案例,从小刻苦训练他也只有一个梦想:“成角儿”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但是到了建国后来,政治性压倒一切的年代,他身为一个年轻人自己的爱国和爱“成名”的热忱也出现了严重的认知矛盾。他会主动跑到各种游行场合参与热血示威,而远远将程蝶衣的教诲抛诸脑后,他甚至开始主动反抗师父,不听师命。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这个是有对比的,各位还记得段小楼和程蝶衣面对师父的训斥是怎么样的吗?当着媳妇的面都要脱了裤子等挨打,再疼再不服都要大喊:“打得好!”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发现没有,京戏行当里严格的“尊师重道”、“等级排辈”到了小四这里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不只开始违抗师命,甚至主动挑起战争,在闹革命期间逼迫程蝶衣、段小楼和那坤这些人相互揭发,最后搞得所有人都走向毁灭。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可以说小四这个人物,他不仅仅是颠覆了京戏行当中的所有严格的传统规矩、开始质疑起京戏的权威,甚至颠覆了中国传统人伦的规则,忘恩负义、挑拨离间,为一己私欲和因时代迁徙而异化自己的人性,将所有自我本应践行的人性职责统统顺从时代而抛却。

自此,本片的两个大命题“认同”和“撕裂”就已经讲完了,但是狗蛋兒仍旧留了一条最最核心的程蝶衣的线索没有讲,那便是“人戏不分”。

他这种从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中深深无法自拔的情绪,自然是与自己跟师兄段小楼的情感相混淆了,但是渐渐地他无法将自己从这种情感中抽离,以至于他分不清“背叛”他与菊仙成亲的,不是项羽,而是段小楼;那夜与他亲密的,不是项羽,而是袁世卿;他自己不是虞姬,而只是程蝶衣。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最后三人在广场上相互揭发覆灭的情节中,菊仙本身对于程蝶衣的悲剧命运其实是相当同情的,她身为一个女人,跟他抢了这么久的段小楼,自然也能理解程蝶衣对段小楼的这种畸形的依恋心理,看到虞姬自刎的剑被烧,菊仙想也没想便冲出来从火堆中拾起了那把剑。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她为何什么都不捡,只捡那把剑?因为那把剑是程蝶衣的“虞姬梦”,

她拼了命的保护那把剑,只是为了不想这个“戏疯子”的“虞姬梦”而因此断掉。

可见,菊仙是真的懂、并且真的心疼程蝶衣的。但是程蝶衣却见到她的此举突然站起来,开始揭起菊仙的老底。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程蝶衣对菊仙又是什么感情?他真的仅仅因为段小楼因为这个女人背叛了他而憎恨菊仙吗?菊仙有主动做过什么对不起程蝶衣的事吗?或者……她因为什么触及了程蝶衣的痛脚吗?还记得吗,菊仙曾经是花满楼的头牌。

没错,妓女这个身份。

程蝶衣的母亲也是妓女,而且两个人都是愿意为他牺牲自己的妓女,他本身面对“妓女”这个身份是又憎恨又亲密的:憎恨在于,自从多年前他母亲断了他的六指,将他成功送进了京戏班子之后,电影里便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人,也就是说小豆子从那天开始便断绝了与母亲的联系,他不只是痛恨母亲不顾自己的想法断了他的手指、强行把他塞给别人,同样因为“妓女”这个“下九流”的身份,使他不便与人启齿,使他身心俱感羞愧。

而这种“亲密感”又投诸菊仙的身上,他在戒毒最痛苦的时候,一到菊仙的怀里,他又突然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平静,这种安逸感和舒适感,确实是菊仙给予他的。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但是结合前面的憎恨,程蝶衣显然并不想承认对方疼惜他、了解他,他痛恨自己一路以来辛苦付出的师兄选择了毫无顾忌的背叛,而自己一直冷眼相对的妓女菊仙却对他如此体贴,这种强烈的撕裂开人心、导致心崩骨裂的强烈悲剧感将程蝶衣的人性也彻底异化,他也开始忘恩负义“报复”起菊仙来,直接导致了菊仙的死亡。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而到了最后,也臣服在时代的洪流下渐渐被腐蚀了初心的程蝶衣,与师兄重回舞台,在那一束追光下,师兄又诱他说了那句话:“小尼姑年方二八,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

“又不是女娇娥。”

“错啦,又错啦!”

《霸王别姬》:撕裂的悲歌,国影的巅峰,戏与人生的终极读解

程蝶衣似默默呓语般又重复了那句唱词:

“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是啊,像师兄说得那样,错了,又错了,他错了几十年了。程蝶衣的一生就恍若一梦,梦着,他尚且还爱着、还恨着、还眷恋着执念着,醒了,他就又回到了名为程蝶衣的肉壳子里,仿佛这辈子、仿佛这场戏、仿佛所有的一切往事,都可以肆意地随风而去。

他再也无力回首面对自己的一切错错对对,他也再无力面对自己种下的一切是是非非,当你突然叫醒了一个习惯了做梦的人,告诉他这辈子,他有多荒唐多疯狂、多可笑多悲凉,这无异于撕碎他的认知,炸裂他的心脏。

梦醒了,程蝶衣的一生也就到了尽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