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0万人失业,谁是下一个?

今天上了头条且与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息息相关的一篇文章“知乎裁员300人”、“欧美清洁巨头ISS集团以及美国车企福特同一天发出信号表示,将展开大规模裁员,逾超过10万人”。

说明继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经济危机来临。势头之大,或持续时间更长。每一位职场人似乎也都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经济衰退之际,谁会是下一个?

一天10万人失业,谁是下一个?

本人从事金融12年,对2008年的经济危机那年的记忆仍深刻。对于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小白,从主观意识的角度,还感受不到金融危机与自己这样一名基层员工有哪些直接关系。正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个不合适的理由就走了。紧接着找工作,还算顺利,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加入了一个投资银行。窃喜中充满好奇,有机会在“洋”企(港资企业、加拿大籍老板)见见世面了,看着自己与清华、北大、复旦、香港中文大学等翘楚为伍,也觉得自己腰板笔直,身边的人水平也把自己拉高了自一个“档次”,同时感恩老板的“赏识”。

在刚入职的第二周的周一集团HR一早把我叫到办公室,很平和的语气说“公司现在准备裁员,你是刚入职的新员工,做好思想准备”,语毕,一脸懵,接下来的一周都没缓过神。等着任人鱼肉,毕竟刚来一周,公司怎么处置都是合理的。

一周过去了,隔壁的行业分析师小李和投资经理郭娜先后离开了,我静静地等自己是下一个被通知者。

一周又过去了,好像风平浪静了...

再后来我在那里顺利度过了4年。

回想起那次危机为何自己能够躲过一劫,我想这就是危机下每一个企业老板的生存之道,活着是王道。那如何才能更好地活着?每一个员工的存在能否为企业“活着”贡献绵薄之力?

1、开源(生产者):在市场低迷、业务停滞,谁还能另辟蹊径、开疆扩土?这无非会给老板带来希望,会给企业增添“生”的机会,还能让老板对未来有可预见的希望,我加盟公司的那个时点,虽入职时间不长,但我的资源储备及开拓能力,也许能带给团队些许希望,或是“幸免遇难”的核心。我们把这一类人叫“生产者”,他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能为公司带来资源、业务。

2、节流(消费者):砍掉那些占用资源、浪费资源、消耗性的业务和部门。剪掉臃肿的“组织”。因为已无法看到他们为企业提供造血的能力。所以,加盟公司已经一年的那位分析师和投资经理不得不离开。这一类人我们称之为“消费者”,只能按部就班,有业务才能做,没业务即处于静止。

知乎裁员300人,被宣告离开的人连发懵缓神的机会都没有,只有五分钟,离职人员的签名都事先签好了,这就是现实。

新一轮科技革命冲击和消费环境的巨变,让传统企业危机来临,企业唯有通过“瘦身”、放弃边缘部门、降低成本来“活着”,当企业要“瘦身”时,那谁又是下一个呢?

当反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从另一个角度有深入思考,留下来的人是因为什么?你是不是在“边缘部门”?你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否有让企业留下自己的理由?

我们看到了,唯有在核心部门、能为公司开源、能把自己变成生产者,才有可能“幸免遇难”,即便被错杀,还能找到下一家。

2019年或许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2019年或许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失业不可怕,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同时也给那些继续在岗位上奋斗的伙伴们,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临危不惧。

2019年很冷,唯有具备核心竞争力,在思考中前行,“熬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