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女人婚內找愛,男人婚內找性”,這句話對大多數男女適用,對於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亦是如此,即便他婚內的第三者是才、色、藝三絕的梨園“冬皇”孟小冬。

因為陳凱歌電影《梅蘭芳》的影響,很多人把梅蘭芳原配福芝芳誤以為成庸俗小女人形象。然而,歷史上真實的福芝芳卻是一個手段狠辣、在國家民族大義面前絕不含糊的大女人。

也正是這個女人,最終真正成為了梅蘭芳成功背後唯一的女人。

任何的三角關係,勢必都是某種程度上的“三輸”,福芝芳、梅蘭芳、孟小冬三人的情感糾葛,也終因擁擠而傷了彼此。但從最終結局來看,福芝芳無疑算是最後的贏家:她保住了婚姻、家庭,還順帶讓丈夫梅蘭芳的心從此只屬於她一人。

能做到此,便可說明:福芝芳絕非一般的女子可比。

福芝芳生於1905年,她的祖上雖是滿清貴族,但因她出生時,家族已沒落。所以她自幼便在貧寒之家長大,她的母親福蘇思(又名福大姑)嫁人後不久便離家回了孃家,不久後她生下了福芝芳。此後的十多年裡,福芝芳一直靠福大姑一人撫養長大。

福芝芳15歲這年,因長得姿容俏麗,而被送入梨園學藝。福芝芳的師傅是吳綾仙,他不僅是旦角里頗有影響力的老師傅,還是已名滿天下的梅蘭芳之師。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如此,嚴格說起來,梅蘭芳算是福芝芳的師哥。

有了名師指點,僅僅一年後,肯吃苦的福芝芳便可登臺獻藝了。姿容出眾,加上技藝頗佳,很快她便在梨園嶄露頭角了。

不久後,在一個堂會上,梅蘭芳便見到了臺上這位颯爽英姿的刀馬,當時福芝芳演的是一出《戰蒲關》,那身段,那唱腔,讓大師梅蘭芳也側目了。

打聽之下得知她正是自己師傅吳綾仙的小弟子時,他心裡不禁為之一動,莫非這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一段緣分?

原來,此時年已27歲的梅蘭芳雖有了妻子王明華,但因她做了絕育已無法給他生兒育女,所以他和梅家長輩便一直尋思著找一夫人傳承梅家香火。

上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雖已進入民國,但一夫一妻制此時還未盛行,因此,梅蘭芳想再娶一房夫人在當時實是並無不妥的。

梅蘭芳的這個提議竟也得到了妻子王明華默許,原來,王明華與梅蘭芳本十分恩愛,她在生育了一兒一女後冒然做了絕育手術,不想最後這兩個孩子皆因一場麻疹離世了。喪子後,梅蘭芳一直想再有孩子繼承梅家香火,每每想到此,王明華只得暗自垂淚。深愛丈夫的她,自然也想讓丈夫能有後。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梅蘭芳與王明華

見到年僅16歲的福芝芳後,梅蘭芳便動了娶她為二夫人以延續梅家香火的心思。

當梅家人向福芝芳師傅吳綾仙提親時,一直欠梅家恩情的吳綾仙自是非常樂意湊成這門親事了。而福芝芳在聽說是自己的梅蘭芳師兄想娶她時,早已心花怒放了。

早在還剛剛開始拜師學藝前,她便對這個名氣、才藝、品貌極佳的師兄有了愛慕之心,她一直想與梅蘭芳搭戲,卻不想自己的偶像竟然看上了自己。

人世間最幸福大概就是如此了:你偷偷喜歡的人,竟也愛慕著你。

但讓福芝芳沒有想到的是,這門親事竟遭到了母親福大姑的反對。母親反對女兒婚事的原因很簡單:梅蘭芳的夫人活得好好的,娶福芝芳過門擺明了就是為了做生孩子機器,這以後必然是要受委屈的。

為了女兒以後的幸福,福大姑提出:女兒可以嫁,但必須是與大夫人“兼祧”。“兼祧”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大房、二房平起平坐。

指望著早點傳承香火的梅家人立馬答應了福家的這一條件,梅蘭芳與福芝芳的姻緣就這樣正式締結了。

婚後,福芝芳毅然放棄了自己剛剛起步的京劇事業,一心撲到了梅蘭芳的身後。嫁到梅家後,福芝芳自知自己是“後來者”,所以對大房處處謙讓,一時間,兩人竟親如姐妹。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福芝芳生下第一個男嬰後,還遵照母親的提議:將孩子送到了大房王明華的房間。她還說:“這第一個孩子理應過繼給大房。”

知書達理的王明華感動極了,但她也是做過母親的女人,她怎會不知孩子對母親意味著什麼,於是她在給孩子戴上她親手織的帽子後差人將他送回了福芝芳的房間。

這件事以後,王明華與福芝芳的感情更好了。

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思想的影響下,一夫一妻制開始盛行。或許是考慮到身為名人的梅蘭芳的影響,原配王明華竟在此間以自己染上了肺結核為藉口離開了梅家。

王明華的離開讓梅蘭芳和福芝芳感動不已,她離開梅家在天津醫治期間,福芝芳一直對她很是牽掛。

王明華離開梅家後,福芝芳便成了梅家唯一的女主人。在她的上下打點下,梅府一派欣欣向榮之勢。

然而,就在福芝芳剛剛鬆了一口氣時,一個女人卻闖入了他們本已平穩的婚姻世界,這個人正是素有“冬皇”美譽的美人孟小冬。

孟小冬生於1907年,較福芝芳小兩歲。她常女扮男裝演“鬚生”,與常男扮女裝演“旦角”的梅蘭芳剛好相對。

孟小冬長著一張傾國傾城的臉,偏偏她還有著足可與梅蘭芳匹敵的才華。她的扮相英俊,嗓音蒼勁醇厚,高低寬窄咸宜,且無雌音,被公認為"餘派"主要傳人。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這樣的孟小冬與梅蘭芳,用“勢均力敵”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

也正因為兩人看起來太過“天造地設”,因此兩人同臺獻藝時,就常被好事者戲稱為“顛倒乾坤”的“天作之合”。臺上經常搭戲的兩人,不自覺產生了特殊情愫。這種情愫最後慢慢蔓延到了臺下,1927年前後,兩人便陷入了熱戀。

不久後,梅蘭芳便以“兼祧”為條件迎娶了孟小冬。此時,梅蘭芳的大夫人王明華已經病重且不住梅府了,因此,他口中的兼祧是指她和二夫人福芝芳。

或許是孟小冬年幼,或許是孟小冬太過深愛梅蘭芳,她竟然同意了梅蘭芳的求婚。

與梅蘭芳結婚後,這位京劇天才和當初的福芝芳一樣,毅然退出了舞臺,從此甘願站在梅蘭芳身後。為了和梅蘭芳在一起,孟小冬甚至執拗地與姑父兼啟蒙師傅仇月祥鬧了個恩斷義絕。

愛情總是讓人不管不顧,張愛玲為了愛情可以低到塵埃裡,孟小冬為了愛情可以拋棄一切。但任何時候,女人都得問一句“值不值得”。

孟小冬對梅蘭芳的付出換來了什麼?愛情嗎?不見得。名分嗎?完全沒有。

男人若真愛一個女人,是斷不會讓她受一分委屈的。而沒有名分,從來是一個女人在男人那裡所能受的最大委屈。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此前承諾孟小冬“兼祧”的梅蘭芳,不僅沒有給她“兼祧”,甚至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未曾給過她。

與梅蘭芳結婚後,孟小冬被安置在了梅府以外北京東單附近的內務府街的一戶宅院中。梅府的大門孟小冬自始至終就沒踏進過。

不止於此,兩人結婚時婚禮也並未有公開,沒有花轎,沒有迎親,神神秘秘的,參加婚禮的也不過是馮幼偉、齊如山等梅蘭芳的“死黨”,一個梅家的長輩都未見。

與孟小冬結婚後,在公共場合,梅蘭芳始終與福芝芳手拉手出沒,壓根兒沒孟小冬啥事。期間,梅蘭芳與福芝芳的恩愛絲毫不減,與孟小冬結合後,福芝芳還幾次懷孕生子。

這樣的“兼祧”,不用說,壓根兒就是一場騙局。至始至終,孟小冬都只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第三者”罷了,地位連舊時代的“小妾”都不如。

但梅蘭芳對孟小冬不喜歡嗎,卻也不見得,只是,這喜歡遠遠達不到愛的程度罷了。

孟小冬與梅蘭芳結合後,福芝芳為何一直沒有任何動靜,像沒事人一樣呢?是因為她大度嗎?實際上,從後來的種種細節推測的話,當時的福芝芳之所以“沒事人”一樣,僅僅是因為:她對於丈夫在外邊與其他女子結合的事,壓根兒就不知情。

這個很簡單,福芝芳成天在梅府深宅裡打點偌大的家業,還要照顧幾個年幼的孩子,根本就沒有閒暇去顧及外邊發生了什麼。但後來發生的一件大事,卻讓福芝芳意識到外邊“變了天”。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1927年9月14日,孟小冬的超級粉絲李志剛在得知偶像嫁給梅蘭芳後闖了他們當時的宅子,衝突中,梅蘭芳好友張漢舉與李志剛雙雙斃命了。

這次事件後,滿城風雨。在鬧出兩條人命的情況下,各大報紙炸了鍋,自然,這事很快便也被福芝芳知曉了。

直到此時,福芝芳才知道:丈夫梅蘭芳竟在外邊金屋藏嬌。

通常,女子在得知丈夫外遇的情況下都是兩種反應:第一種是哭鬧;第二種是想策略。福芝芳屬於第二種,聰慧的她知道,這種時候遠不是哭鬧的時候,而是各種想法“保衛婚姻”的時候。

福芝芳自然知道孟小冬是個勁敵,在勁敵面前,若方寸大亂,最後怎麼死的都說不準。福芝芳掂量了下自己的斤兩,她有梅家人做後盾,還有幾個孩子,對,這也是最堅實的後盾。而孟小冬有什麼,有年輕、貌美和才華。這些她也不缺,但跟“冬皇”比起來,差太多。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這點,看過、演過眾多戲的福芝芳自然也知曉。

在得知梅蘭芳養了“小老婆”後,福芝芳第一時間把梅蘭芳身邊的哥們叫到了身邊。福芝芳此舉,不用說,是來打探第一手情報的。

很快,梅蘭芳與孟小冬怎麼結識、相戀,怎麼“結婚”的,她便都摸了個一清二楚。自然,對孟小冬的性情,她也有了個大概瞭解。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接下來就只剩一件事了:試探丈夫對這個情敵的態度。其實,在未試探之前,福芝芳心裡就大概有了答案:他沒太把孟小冬當回事。但保險起見,還是得試探一番。

試探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真心幾何,“利益衝突”是最好的方式。

李志剛事件發生後,梅蘭芳與孟小冬都遇到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若福芝芳在中間做做手腳,那麼,同是名人的兩人,勢必會面臨“聲名”的問題。若兩人的聲名只能全一方,梅蘭芳會作何選擇呢?

想到這一層後,福芝芳不動聲色地秘密派人找到了某報社記者。不用說,她這是推波助瀾來了,但她這招險棋萬一走不好,是有風險的。為了規避風險,福芝芳的人根本沒露面,全程都是各“路人甲乙丙丁”在走動。

很快,福芝芳的推動下,輿論開始對孟小冬不利起來,孟小冬成為了李志剛事件的最大責任方。甚至有傳言說李志剛是孟小冬的結婚對象,他是來爭奪自己的合法權益來了。在此種情況下,梅蘭芳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不久後的一日,苦惱不已梅蘭芳回到家後,福芝芳藉著這次事件跟丈夫吵了起來,她說:“跟不清不楚的人在一起,害了朋友性命不說,指不定哪天連自己性命也不保,若你真有三長兩短,我們孃兒該怎麼辦?”

梅蘭芳見狀只好一頓勸慰,福芝芳擦乾眼淚對梅蘭芳說:“眼下這種情勢下,你得站在正義方發聲才顯出你‘不徇私’來。”

梅蘭芳是聰明人,他自然知道妻子的“不徇私”是什麼意思。在輿論都指責孟小冬不是的情況下,他若和輿論站在一起,不僅可以撇清自己和這次事件的關係,自己的聲名也將不至於受到影響。只是,這樣一來,孟小冬的處境就會更加艱難了。

最終,梅蘭芳不出福芝芳所料地:選擇了和輿論一起指責孟小冬。

這個結果福芝芳自然是相當滿意的,她不僅求證了孟小冬在丈夫心裡的地位,也讓成功讓兩人的關係產生了裂縫。

通常情況下,一個花瓶有了裂縫之後,日子久了,只需拿扇子輕輕一拍,它便會自然破碎。到了這種時候,福芝芳知道,已經不需要太過慮了,只要交給時間就行了。

果然,這以後,梅蘭芳雖依舊與孟小冬往來,但兩人的感情卻不似以前那般好了。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孟小冬的清高性子有關,她是何等驕傲的女子,自己所愛的人在自己最需要幫助時同輿論一起指責自己,這種傷痛,她豈會輕易放下。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齊白石與梅蘭芳

孟小冬對梅蘭芳雖有了隔閡,但卻並未達到讓兩人分手的程度。就在兩人互相較著勁的當口,福芝芳卻頻頻各種想法“纏著”梅蘭芳。有時候,是孩子病了,有時候,是家裡這個那個,總之,福芝芳留著丈夫在家裡的藉口明顯多了。

這樣一來,經常一個人的孟小冬心裡能沒有芥蒂?

福芝芳的這招果然靈驗,慢慢地梅蘭芳去孟小冬處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很簡單,因為清高的孟小冬經常給梅蘭芳冷臉看。再好的感情也經不起冷暴力,何況,此時的梅、孟已經過了熱戀期。

在這種情況下, 孟蘭芳與孟小冬的感情已經儼然是一個有裂縫的花瓶了,要讓這花瓶“破碎”,只要用扇子輕輕一擊便可。

這一扇子,當然得由福芝芳來。

1931年夏(此時王明華已經去世),將梅蘭芳養育成人的大伯母去世了,孟小冬知道,這個大伯母相當於自己的婆婆。婆婆過世,做兒媳的自然得披麻戴孝前往弔唁,這是責任也是義務,當然,某種意義上,也是她名分的象徵。

於是,孟小冬身披孝服、頭戴白花前往梅府。

可她還沒踏進梅府,便被幾個家丁攔住了。家丁對孟小冬的稱呼很有意思,是“孟小姐”,而不是“梅夫人”,這自然讓孟小冬很是難堪。

一世清高的孟小冬何曾受過這種委屈,此時的她多想梅蘭芳站出來接她進門啊。她等來了梅蘭芳,可梅蘭芳是和福芝芳一道來的。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梅蘭芳

福芝芳態度強硬地站在孟小冬面前,堅決阻止她進門。福芝芳甚至揚言:她要是進門,我立馬就一頭撞死。

福芝芳當然不會一頭撞死,但此時的梅蘭芳卻真的很想即刻死去。如此大庭廣眾之下,如此架勢,這分明是打他的臉啊。此時的梅蘭芳知道,勸福芝芳已是不可能的了,她的性子他明白。那自然就只能委屈孟小冬了,於是他站在孟小冬面前說了四個字:“你回去吧!”

梅蘭芳以為,等事情過後再去跟孟小冬解釋就好了,他顯然沒意識到這件事情對孟小冬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孟小冬聽了梅蘭芳的話後轉身離開了,她的心滴著血,明明是夏天,她卻分明覺得自己從頭到尾都冷透了。

直到這一刻,孟小冬才恍悟:梅蘭芳之前承諾的“兼祧”壓根兒是一個彌天大謊,他根本沒把她當妻子,至始至終,從未有過。而她,竟還傻乎乎地為他拋下一切。

回到家後,孟小冬終日閉門不出,她不想再見任何人,尤其那個讓他寒心的梅蘭芳。

辦完喪事後,梅蘭芳站在孟小冬住所門外,這一次,她卻怎麼也不肯再見他。在雨中痴站良久後,梅蘭芳也轉身離開了。

這以後,梅蘭芳與孟小冬再未見過面。孟小冬搬出了梅蘭芳的宅子,情傷下她一度吃齋唸佛度日,但最後,她再次燃起鬥志復出了。

1933年,“冬皇”孟小冬公開發布了一則她與梅蘭芳的離婚啟事,上書:

“冬當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也是自這則啟事後,孟小冬與梅蘭芳便徹底斷絕了往來。後來,他們雖同在梨園,卻再未打過照面,即便同時被排在一起出戲,也總會有一方“意外”缺席。

與之相反的是,福芝芳與梅蘭芳的感情卻漸入佳境。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世人只知福芝芳是梅蘭芳最重要的女人,卻不知,成就梅蘭芳之大義的也是他背後的女人福芝芳。

1941年12月,日寇發動了太平洋戰爭,香港淪陷。此時在香港的梅蘭芳立即被日本人嚴密監視了,此間梅蘭芳與外界徹底失去了聯繫。

梅蘭芳“失蹤”後,關於梅蘭芳的各種負面消息充斥了上海各大報紙的頭條。有說梅蘭芳已墜機死亡的,有說梅蘭芳被日本人抓進監獄變節後娶了日本“花姑娘”的......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福芝芳只說了一句話:

“知夫莫若妻,誰也沒有我福芝芳更懂得梅蘭芳,他一定會安然回來的。“

福芝芳表態後,一切謠言便戛然而止了,此後,她操持著梅家幾十口人的生計,等待著丈夫的歸來。

終於,1942年端午節,福芝芳收到了梅蘭芳的確切消息。

梅蘭芳通過西上海文匯報駐看的過工歐的媒體,發表了對妻子和兒子的一封公開信,告訴妻兒自己安全無恙。他還託香港記者馮力給妻子寄了一幅自由畫像,畫像上的梅蘭芳看起來與以往完全不同:他的嘴唇上多出了一撇鬍鬚。

不用說,這是梅蘭芳以留鬍子的方式拒絕給日本人唱戲。

在這幅畫像的後面,梅蘭芳還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是:

“半生氍毹唱皮黃,更思歸曲翻新腔。無奈日毒梅花蕩,蓄鬚明志別芝芳。”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福芝芳看到這首詩後立馬痛哭起來了,她知道,這是丈夫做好了為不做漢奸捨身的準備。但哭完後,她提筆給梅蘭芳回了一首詩,以示對丈夫的支持,她在詩中寫到:

“水淌大江幾多愁,嘗膽臥薪不低首。思幽幽矣慢悠悠,明月總是隨君走。”

梅蘭芳看到妻子的這首詩後概嘆:這世間,唯有芝芳最懂我啊!

這之後不久,日本人見久攻梅蘭芳不下,便改變策略將梅蘭芳遣送回了上海。此時的梅蘭芳知道,他並未獲得真正的自由:他和一家子仍在日本人的掌控之下。

為了逼迫梅蘭芳“就範”,日本熱使出了“毒計”,他們凍結了梅蘭芳的銀行卡。這樣一來,他們認為:梅蘭芳為了生存自然只得重新復出唱戲。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

對於任何人而言,沒有錢的日子總是分外難過的。梅府這個有著幾十口人的大家一旦失了經濟來源,要維持生計自然也是艱難的。思來想去後,為了支持梅蘭芳的大義之舉,福芝芳將自己的嫁妝和首飾全部拿去典當了,這樣才勉強維持了特殊時期一家子的生計。

兼祧?梅蘭芳對孟小冬的彌天大謊,終在一葬禮上被他這四個字戳穿

在梅府經常窮得揭不開鍋的時候,有人提出,只要福芝芳讓梅蘭芳再登臺,就送上一百根金條。福芝芳聽了,只從鼻子裡“哼哼”兩聲,便再未有隻言。

這樣清貧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抗戰勝利梅蘭芳再度復出。

1961年,這對恩愛了四十年的夫妻終於到了“死別”的時候了。臨終前,梅蘭芳反覆囑託後人不要將自己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福芝芳問緣由時,他溫柔地道:“我葬八寶山,你百年後一個人得多孤單?”福芝芳聽完淚如雨下。

遵照梅蘭芳的遺囑,死後,梅蘭芳被葬入了北京香山萬花山。19年後,福芝芳辭世後,也伴著梅蘭芳長眠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