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創始人王志東:被譽為程序員鼻祖,帶領新浪上市卻被踢出局

新浪是一家大公司,月活3.4億,承載著互聯網民的喜怒哀樂。而一手創建新浪,帶領新浪從一箇中關村的“土”公司,上市成為國際化大公司的,是與張朝陽和丁磊一同被稱為網絡三劍客的原新浪創始人--王志東。

新浪創始人王志東:被譽為程序員鼻祖,帶領新浪上市卻被踢出局

創立新浪卻遭董事會暗算出局,曾與張朝陽、丁磊齊名,帶領新浪成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上市公司

一、網絡三劍客初養成

王志東在北大無線電電子學系讀書的時候,中關村正在崛起。到了大四,王志東開始在中關村攢機器、倒機器,玩一些外文軟件的漢化。畢業後,王志東的第一份工作是北京北郊的一家乳製品廠做技術員。他沒去,選擇停薪留職,繼續待在中關村做街頭混的“皮包公司經理”。

當時市面上主流的兩套排照系統:“四通4S”和方正的華光不兼容,需要在各自的機器上跑,對於很多客戶來講,一個機器不夠用,買兩個錢就不夠了。一個客戶來中關村找人幫忙,能不能把兩個合起來,恰巧找到了王志東。

王志東想試試看,花了兩個星期,把王選的系統改了,改完之後又移到了四通的機器上,成了!

王選聽說這個事兒後震驚了,剛開始還不相信。後來親自見了這個“20出頭的毛小子”。王選本來看好數學和計算機系的學生,而王志東是無線電系的;而且在街上混的,大家都擔心他有不太好的習慣。”但王選很欣賞王志東,破格邀請他到方正。

1989年7月,王選給了王志東一個新項目“你能不能把Windows漢化了?”那個時候的王志東,從沒有真正像一個程序員那樣編寫過程序。“那時候的我也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接下來了,要是現在,我可能想一想,覺得不行,就推掉了。”

王志東也真沒讓王選失望。1991年6月,王志東獨立完成了當時國內第一個實用化W indows3.0中文環境——BDW in3.0,成為北大方正1991年的七大成果之一。

1991年舉辦的首屆全國Windows研討會上。嚴援朝(著名的CC DOS發明人)甚至把自己開發的一箇中文視窗放到一邊,對王志東說:“我的東西不推了,推你的,我的東西不行。”

但是遺憾的是,一年的時間過去,方正卻始終沒有開始大規模推廣他的東西,王志東覺得自己“非主流”,傷心地遞交了辭職報告。

說王志東是國內第一代程序員的鼻祖應該不算太過分,最早漢化過WINDOWS系統-BDWIN,開發過中文之星平臺,後來四通利方更是以RichWin起家並打出了利方在線中文網站。

二:少年成名,新天地創業卻失利

離開方正後,王志東本來打算去硅谷充充電。他的一個北大同學,要拉著他開公司,推廣中文之星。王志東覺得很好啊,跟他的夢想很匹配。他創業的第一家公司成立了,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憑著王志東的技術實力,新天地的業務風生水起。

1993,2月橫空出世的“中文之星1.2”,讓比爾·蓋茨也吃驚不小,微軟公司決定整體修改之前的中文版。微軟的高層評論說,“中文之星”至少讓微軟的產品提早五年進入中國。“”

雖然中文之星是公司的主力產品,但是王志東的同學的想法是:用中文之星出名,不求贏利,以這杆旗幟進行金融、房地產的炒作。這在當時是很時髦的公司架構。

但是1年後中文之星開始贏利,而房地產卻沒掙到錢。兩人在管理理念和發展方向上產生嚴重分歧,到了下半年,矛盾也沒能化解,執著於技術的王志東感到很痛苦。搭檔學的是政治學,階級鬥爭經驗豐富。王志東選擇了離開,中文之星的源代碼也留給了公司。這也是四通利方成立之初,王志東給段永基的4個要求之一,就是隻做高新技術。

三、四通利方的誕生,那一年的王志東才26歲

新天地的失意對王志東的打擊是巨大的。逃出來的王志東什麼都不想幹,只想歇一歇。但是中文之星的成功,早已讓王志東成為名人。

四通總工嚴援朝、副總裁劉菊芬以及技術部的王傑都竭力想拉王志東進四通,竭力向四通總裁段永基推薦王志東。

當時四通原總工王緝志剛走,四通亟需技術方向的大拿。四通剛在香港上市,有大把的錢,卻沒有個拳頭產品。四通希望能夠通過王志東的“中文之星”,與方正、聯想爭第一。

王志東和剛離開的王緝志深聊了一番,向四通提了4個苛刻的要求:

1、不進四通,獨立成立新公司,要對新公司投資力度大,保證資金正常;

2、只做高新技術(後來這一定義又被慢慢縮小,從只做軟件一直到只做中文軟件),除此之外的一律不做;

3、人權財權獨立控制;

4、給管理層股份。

不想成為第二個王緝志,王志東也不能讓四通利方成為第二個新天地。

王志東沒指望四通全答應這4個苛刻的條件,但這些條件段永基全答應了。

500萬港幣, 20%乾股。1993年12月,王志東創立了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出任總經理,那一年王志東26歲。

1993-1998期間,四通利方多次承接863計劃,並被列入火炬計劃向全國推廣,獎也拿到手軟。RichWin被世界權威雜誌《 PC WORLD 》(香港版)評為最佳中文操作系統,短短几年的時間, RichWin取得了國內微機中文平臺預裝軟件市場80%的佔有率。

這些業績使得四通利方作為風險企業其價值大為增加。據評估,此時四通利方公司的總資產已達到800萬美元以上。

四通立方吸引了一批國內一流的軟件開發人員,連已故著名數學家陳景潤也曾是公司的特聘顧問。

四、資金危機

1995年7月,王志東第一次來到嚮往已久的硅谷,開始四通利方的融資。

王緝志和新天地對他的影響太大了,他一直以來都沒有安全感。四通利方作為一箇中關村的企業先天性不良,很多東西非常不規範,包括他的20%股份在法律方面都沒辦法兌現,管理層的股份承諾更沒辦法落實。

王志東不只是想要融資要錢,他一直嚮往硅谷的風險企業經營模式,想通過改變四通利方的股東結構,把四通利方變成像硅谷的公司一樣。

這一次,他要主動出擊。

馮波(策源創投創始合夥人,時任羅伯森·斯帝文思公司副總裁)不停地給初來乍到有些找不到北的王志東打氣。“四通利方不是一箇中國軟件公司,它是一個國際性軟件公司,只不過總部設在中國。”

被馮波鼓動起來的王志東回到北京談海外融資,立即被潑了好幾盆冷水:“你要幹什麼?怎麼不踏踏實實做業務了?”“咱們是個‘土’公司,就要用‘土’辦法做,在中國做公司就要有中國特色,美國那套辦法拿來肯定不行。”

在當時,中關村從來沒有拿過外國人的錢,張朝陽也還沒有開始在紐約和波士頓之間為自己的夢想奔波。

1995年12月,王志東與羅伯森·斯蒂芬投資顧問公司簽約,羅伯森·斯蒂芬負責重新包裝四通利方,推介給投資人。

羅伯森·斯蒂芬向王志東要錢,王志東說:“沒錢。”“沒錢怎麼辦?”王志東說:“你先給我做,不成功不收費;成功,費用實報實銷,報酬按融資比例付。”

對方竟然同意了,王志東真是撞上了大運。

1、羅伯森·斯蒂芬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是個對中國很有感情的老先生,喜歡獵奇和冒險,公司剛成立了一箇中國部,半年多沒一筆業務,老頭子希望拿四通利方做個實驗,希望通過四通利方作為發展中國業務的突破口。

2、四通利方和IBM、HP合作的材料,可讀性很強。

羅伯森·斯蒂芬對王志東說:“你壓一壓價,中國、軟件、政治、盜版,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你們公司風險太大,我是投資專家,你聽我的沒錯。”王志東將頭扭到一邊,不聽。

羅伯森·斯蒂芬對投資商說:“你們升一升價格,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市場。”

最終,四通利方1997年定價850萬美元。

1996年,科委和北京市經貿委同時批了四通利方兩個項目:一是新一輪的火炬計劃項目,二是“九五”技改項目,一共2000萬元人民幣銀行貸款。項目的所有手續都辦完了,但到了銀行,款就是貸不出來。軟件當時在國內根本沒發評估。銀行問王志東,拿什麼抵押?王志東說,“沒什麼可以抵押,就拿這幫人的腦袋。”一直到現在,王志東也沒用上這筆貸款。

到1997年年初,最初的500萬港幣差不多用完了,公司面臨資金危機。王志東開始在美國、中國香港、新加波進行“拜山門”似的路演,王志東說“路演就像沿街叫買,事先還要進行彩排,這樣的路演進行過多少次,王志東已經記不清了。換得的結果是二三十家投資商對四通利方有興趣。”

在羅伯森·斯蒂芬的斡旋下,1997年9月,華登、愛芬豪、羅伯森·斯蒂芬基金認可了四通利方850萬美元的身價以及外加10%的管理層期權。簽約一週之內,650萬美元風險投資打進了四通利方在北京的賬戶。

四通利方選擇華登,是因為華登作為當時著名的投資機構,能給四通利方帶來很多的附加資源,比如後面幫忙引進沙正治。

王志東主動提出不參與此次10%的股票期權分配,他的20%股份,被稀釋到了13%。

按照銀行存一貸二的規定(1997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8.2898),四通利方至此可運作資金達到1.5億元人民幣。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筆鉅款。要知道,張朝陽1996年8月的第一筆融資才17萬美元,1998年融得了220萬美元的第二筆融資。

拿老外的錢,這在當時的“中關村”裡還是新鮮事。這也是國內IT業獲得的第一筆風險投資,四通利方成為國內IT產業引進風險投資的首家企業。不過,三次赴美之後,王志東不僅帶回了650萬美元的投資,還更加明確了公司要向互聯網發展的方向。

從1997年到1998年,王志東連續3次去了美國,通過華登銀行的茅道臨見了20多家軟件公司、硬件公司、互聯網公司等各式各樣的公司。1998年8月,王志東第一次看到北美最大的中文網站華淵生活資訊網SRSNet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和華淵總裁姜豐年的見面,是在一個月後。

五、和華淵合併

1998年9月下旬,姜豐年來到北京,王志東租車到飯店,專門去看望姜豐年。

兩個人一見如故,姜豐年意識國內市場的巨大,而利方在線有著巨大的訪問量。而對於王志東來說,如果兩家公司合併,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王志東回去後,越想越激動。

一項震動全球華人網的併購計劃已經打下了伏筆。

第二天,姜豐年應邀到四通利方公司,見到軟件開發專家嚴援朝以及從美國來的財務專家馬克(原羅伯森·史蒂文斯公司(RSCO)的代表)。隨後退掉回美國的機票,轉道香港,和華登集團副總裁茅道臨見面,因為華登集團同時擔當著四通利方與華淵資訊的融資公司。茅道臨聽了姜豐年的想法,表示非常願意努力促成這件事情。

姜豐年急著和王志東簽字,華淵原本談好的一筆1500萬美元風險投資卻對他說:“為什麼這麼著急,你們之間的合併好不好,不好評判,但你沒給我時間考慮,就讓我同意,我接受不了。”

姜豐年火了:“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不著急,他就跑了。”過了幾天,姜豐年對王志東說,“我已經拒絕了那1 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王志東很佩服姜豐年的勇氣,因為那個時候,王志東還沒有給姜豐年任何承諾。

佩服歸佩服,王志東、姜豐年為了各自公司的利益互不相讓,王志東將四通利方的估價,從1500萬美元,抬到了3000萬美元。翻了一番?王志東差點被轟出會議室。姜豐年看中的的是,華淵和四通利方的合併,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這是他想要極力促成的。而四通立方上半年的250%的增長,也是實實在在的。經過9天的艱苦談判,姜豐年終於最終點頭。最後,雙方共同承認,四通利方值3000多萬美元,華淵值2000多萬美元。

六、新浪出世

協議簽完的最後一天,姜豐年徵求王志東的意見,雙方合併後的新站點該叫什麼名字?華淵的英文名是SINA,姜豐年的策劃人提出新網站的中文名用“賽諾王”,並且印刷品即將付印。但姜豐年一直覺得字面沒有含義,不到位。王志東當時沒有回答。

第二天,一夜未眠的王志東告訴姜豐年,新網站的名字叫“新浪”。

1999年1月,新浪開始向外放風說,要找1500萬美元風險投資,彌補華淵此前拒絕的1500萬美元投資損失。風一放出去,就收不住了,三四千萬美元投資想進來。

剛合併就急著融資,是因為新浪在1997年融到650萬美元,一下全打進了北京賬戶,國家為了堵“假合資”,對外匯的匯出管制很嚴,致使北美新浪根本沒法用到這650萬美元。另外,要做這麼大格局的Internet,650萬美元也肯定不夠用。

新浪10月融資的身價比3月又漲了很多,新浪本來只想融3000萬美元左右,因為新浪的身價越漲越高,很多投資商投了很多,還佔不到1%,不太甘心,致使投資額度越來越大,一下衝過了6 000多萬美元。

經過和華淵合併,經過3月的2500萬美元融資,經過10月的6000多萬美元融資,王志東原來的13%股份已經被稀釋得很薄了,有人推算過,認為不超過2%。比例越來越少,但值錢越來越高,王志東喜滋滋的。

身為管理層,王志東不同意企業最終被資本控制的說法。“這要看你的股東是否足夠分散,要看自己爭不爭氣,如果你對業務最瞭解,能完全Ctrl公司,就不會像張樹新那樣被推翻。”

當時,張樹新被資本逐出局,15名高管離職的風波,讓很多人擔心四通利方會成為下一個瀛海威。

姜豐年對王志東說:“你來做CEO,我來輔佐你”。王志東也不願意做接,他和姜豐年一樣,也對新浪沒底兒。新公司最終由姜豐年擔任董事長,王志東擔任總裁。

現在,新浪現有100多家股東;現在,王志東是新浪總裁。

七、新浪之初

從1998年12月開始,王志東、姜奉年、茅道林三人先後通過很多人介紹,多方接觸沙正治(Netscape,網景資深副總裁),拉沙正治來新浪做CEO。新浪急需擺脫“一箇中關村土企業”的帽子。

面對新浪的盛情,沙正治多次表示,沒信心做,不敢做,不願做,“辦公司太辛苦了,再說,我也不缺錢”。

後來,沙正治說,讓我做CEO可以,我要投資新浪。就這樣,投資新浪50萬美元,沙正治當上了新浪的CEO。而他,在這個位子上,只坐了半年。

王志東說:“沙正治一直做副手,沒做過CEO”,“身為CEO,每天都要在全球跑,以沙正治50歲的精力有些吃不消。”沙正治老了,而王志東正年輕。董事會希望互聯網公司是年輕的、傳奇的。但是沙正治在位的半年,除了讓新浪看上去更像個國際大公司外,還給了王志東半年時間來補充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放在半年前,王志東自己都沒有信心,董事會更不會放心。

更大的問題,還在四通利方和華淵的融合。早在合併前,就有懂金融的朋友告誡王志東“你在玩火……”。華淵和四通利方實力相當,誰都會不服誰,而臺灣和北京的政治文化心理上,都有一些“歧視”,公司開始重Internet後,公司的遠景都變了。王志東要不停向北京員工講,AOL和Netscape的故事,講軟件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而對華淵來講,姜豐年的心理壓力更大。他頂了華淵那邊很大的壓力,無論是臺灣人,還是美國人都不太相信國內有好公司兩家公司的合併,怎麼聽上去都想是華淵被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土公司吞併了。

回想起那段日子,王志東直冒冷汗,“想起來都後怕”。“我們非常幸運,這種磨合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我和姜豐年之間的個人感覺在其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他像業界老大哥那樣,對人很真誠,不過於在意細節,個性豪爽,像個東北漢子。”

八、王志東這個CEO,做的不容易

既然合併了,就不可能停下來,進行磨合,必須往前衝,必須在前進中解決問題。

一、二、三,三個月很快過去了,外界開始對新浪微詞:去年12月,就打出全球最大華人網站的旗號,現在看起來,除去換了個名字,網站界面包括LOGO和10月份都一模一樣。

新浪外部沒什麼變化,內部卻在激烈地變化著。部門被全部打散,重組,在重組的過程中大量招人。十來條戰線同時挺進,運作成本大幅提高,王志東以前做軟件,可以比較細地控制成本,現在看著“銀子嘩嘩地往外流”,心裡直打鼓。

1、準備直播就像在打仗

1999年,新浪死機過三次,吳小莉網上直播一次,新浪體育一次,中國大使館被炸一次。

1999年3月,吳小莉做客新浪,進行網上直播,等了46分鐘,沒說上一句話。原因是,聽說吳小莉要來,數千名網友一起湧進聊天室,致使新浪服務器一啟動就癱瘓,再啟動,再癱瘓,直到最後,眾網友失望了,走掉了,新浪服務器才恢復正常。

王志東向開發部下了道死命令:一個月內,張藝謀做客新浪前,寫出一套新的嘉賓聊天系統。

名人網上直播是新浪的招牌菜,為確保正常進行,新浪首先想到要買一套能適應這種需求的聊天系統,卻沒買到。

為確保張藝謀網上直播,新浪開發部準備了好幾套方案,緊張得像是在打仗,這次直播基本沒出事。事後統計,張藝謀這次直播比吳小莉那次來得網友還多。新浪抗住了。

2、省勁的方法,不是個好方法

一臺PC,裝個NT,就可以搞個網站,那是個人網頁的搞法,網蟲的搞法,新浪不只這麼簡單。

上千名程序員在寫Word,一個大學生可以獨自寫出一個字處理軟件,同樣道理,個人網頁找個編輯器就可以做了,但新浪不是這樣做出來的。一個網頁和一個網站,中間有多遠的路要走,只有親自做過才知道。

新浪有一百多個工程師日夜不停地用C為sina.com寫底層支持軟件,(雖然CGI寫起來更簡單、更快速,但作為商業化運營,CGI在效率和表現能力上都顯得不夠專業。)這一百多個工程師集中在北京和硅谷兩個開發中心中,寫出的軟件產品,發往北京、北美、香港、臺灣四個站使用。

3、6年的軟件開發經驗,是新浪的核動力

新浪軟件開發中心和網站之間比較獨立,四個網站相當於四個大用戶,開發中心的軟件產品化很好。這些建立大型商業網站必備的支撐軟件是否最終商品化出售,新浪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策。

客戶端方面,以Richwin為核心的開發一直沒有停頓過,1999年,Richwin開發人數比1998年有所增長,1999年,Richwin銷售也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年,毛利率和過去相當,營業額增長了一倍。在新版Richwin2000上,一方面增加了很多Internet功能,一方面也捆綁了新浪網。Richwin業已成為增加新浪網訪問量的利器。

王志東自豪地稱:“新浪能提供很多服務,這些服務別人都不具備,別人想提供,要等ITP(Internet技術供應商),新浪不必等,新浪缺什麼,外面有,用外面的,若沒有,自己開發。”

“新浪的核心價值在軟件,軟件在新浪相當於潛艇裡的核動力。四通利方6年多的軟件開發經驗,六年多在產品定位、功能、買點、質量、延續性等方面的經驗,使得新浪能以職業隊的角色殺到Internet競爭中來。”“軟件使新浪獲得了持久性和攻擊力。”

4、誰是新浪的營盤

對於後來者,最好的辦法就是到競爭對手那裡挖人……

新浪的防禦策略是:

1、提高待遇。但任何公司都不可能隨時給所有員工雙倍工資,而對於要挖人的公司而言,雙倍工資從競爭對手那裡挖人是最節省成本的做法。提高待遇這場仗新浪打不贏,但也要打。

2、增強公司凝聚力。靠企業文化、事業向心力、內部環境、成就感留住人才。IT中人很有個性,很多人堅持“掙不掙錢再說,但我要幹個痛快”。微軟的工資在美國不算高,但很多人將在微軟工作當做一種榮幸。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別家副總像流水一樣流進流出的時候,王志東和他的領導層經常討論誰是新浪“營盤”的問題。新浪認為不能或缺的人,新浪會想盡辦法將他留住。與此同時,新浪也保持著5%到10%的流動率,王志東說,“太低了不行,太低了會有沉澱,新鮮血液進不來。”

九、巔峰:新浪上市,王志東33歲

中國互聯網VIE新浪模式的原創者之一是陳凡。陳凡為中金拿下了新浪的主承銷商,也拿到了PE投資機會。當然能夠替代摩根做主承銷,陳凡還是幫了新浪不少忙,包括給新浪省下了好幾億的帶寬成本。

被尊稱為“四通利方之母”、時任新浪董事的劉菊芬找陳凡商量:“半年了,現任中國律師還整不明白新浪的交易結構,搞不出來。”於是陳凡就把劉剛找來,把他們原創的VIE模式用到了新浪上,陳凡還帶著王志東一道向中國證監會的主管領導高西慶、中銀國際的前CEO,彙報了新浪上市事宜。

新浪不是在一片歌舞昇平中上市的,它是在四面楚歌、八面埋伏中掛的牌。

九十年代至今,而中國法律又不准許外資直接投資中國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時任國家信息產業部部長的吳基傳表示,境內網絡公司申請海外上市,必須把涉及網絡內容服務(ICP)的相關業務和資產分離出來。

新浪把在國內的ICP業務分離出來,另行成立一家純中資持股的公司獨立運行,不參與上市。國內資產中只有為ICP業務提供設備及技術服務的部分方能與北美、臺灣和香港地區的網站業務一起上市。

也就是說,新浪最有價值的國內ICP業務被剝離出來了,不參與上市。新浪當然深知,把國內ICP業務剝離出去,對投資者和新浪在資本市場上的籌資行為意味著什麼;但新浪更清楚,如果不按國內政策行事,對新浪的將來意味著什麼。

而在1999年8月,新浪的高級管理層發生變動,原CEO沙正治離開,王志東成為新的CEO。這也推遲了新浪的上市時間。

9月開始,新浪開始和信息產業部溝通。信息產業部向新浪表示,新浪是個好企業,但在新的政策出臺之前,希望新浪能配合進行一些重組工作。

王志東:“好的!”

新浪拿出了一個剝離方案初稿,報到信息產業部。即國內成立一個完全中資的公司,由這個公司負責國內網站的運營,四通利方則恢復到技術服務公司,由四通利方向國內網站公司提供技術服務。

這個方案得到了信息產業部的認同,並出具了意見給工商註冊部門,允許其發放互聯網經營牌照給新成立的公司,王志東一直擔心的無牌照的灰色經營問題,解決了。

11月,由中國公民自然人身份的王志東佔70%、新浪中國區總經理汪延佔30%的新公司——北京新浪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金為100萬元人民幣。

本以為可以就此拿到上市的通行證,而新浪也在10月底將招股說明書遞交到美國SEC,申請到納斯達克上市。適逢此間中美WTO談判,涉及到對互聯網外資進入的條款及國內相關政策的制定,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找到新浪希望其配合,暫時停止上市的進程,待政策明晰後再繼續。

王志東說,“聽話”的新浪真的就此停頓下上市的工作,耐心等待信息產業部的消息。期間儘管有中美達成中國入世的雙邊協議等 “利好”消息,新浪暫停上市的解凍日並沒有到來。

轉眼到2000年春節前後,三個消息刺激了新浪。

一是傳言網易已經通過中國證監會審批,用的是美國網易而非國內網易,而且已向中國證監會出具法律意見書;二是搜狐以美國註冊公司上市,已經向SEC作了“公開招股”(Public Filing),上市日期似指日可待;三是聽到很多風聲,稱臺灣有好幾個內容網站準備在3月間上市,都準備用中國概念。

新浪坐不住了。“當時的感覺是,我們很配合,很乖,反而不及那些調皮搗蛋的。所以覺得市場對我們有點不太公平。”王志東再次主動去跟信息產業部作進一步的溝通。事實證明,網易和搜狐確實分別在同年的6月和7月上市。

這次溝通的結果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表示認可新浪將國內ICP剝離出來的方案,但對國內ICP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協議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也是新浪和信息產業部反覆溝通的關鍵所在。

新浪最後文本的招股說明書中,上市的“SINA.com”是一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控股公司,擁有四個全資子公司:香港註冊的利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RSIL)、運行香港網站的香港新浪有限責任公司、美國加州註冊的新浪在線(SINA.comOnline,包括北美和臺灣兩個網站)、以及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新浪有限公司(SINA.com Ltd.)。

2000年4月13日晚10時,新浪(SINA.com)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正式掛牌交易,代碼是SINA。

當時已是四通利方總工的嚴援朝對王志東則依舊非常佩服:“我相信,什麼不可能的事情王志東都能幹成!”

十、黯然退場

新浪股票上市當天,股價由開市17美元增長至20.8美元報收,漲幅達20%。彼時,納斯達克正遭受歷史上最慘重的打擊,幾個星期的時間,股票總市值喪失數萬億美元,微軟、英特爾、甲骨文、思科這四大骨幹公司的市值自2000年3月27日以來損失4710億美元。但新浪卻一路上揚,甚至上到過50多美元。然而新浪股票並未能在逆勢中支持多久,到2001年,新浪股票和稍後上市的搜狐、網易一樣,已跌至1美元左右。

王志東怎麼也不會想到,暫時跌落的股價會成為他被驅逐出中國互聯網的直接理由。

2001年6月1日,美國加州帕羅阿圖市威斯汀酒店,新浪董事局例行董事會。王志東這一天是最後一個走進會場的,此前一夜,他剛剛準備好向董事會彙報的演示文稿。

當天與會的除了王志東之外,還有董事長姜豐年和段永基等5名董事。會議一開始,就有董事嚴厲批評新浪的財政狀況,並指出王志東應該為這一狀況負責。董事會很快做出決定,撤銷王志東新浪CEO職務,同時免去他新浪董事的資格。

6月4日,新浪向外公佈王志東辭職,業界震驚。

王志東隨後在通知媒體的情況下回到辦公室繼續上班,並表示自己沒有辭職。這一抗拒行動使得新浪董事會與王志東公開決裂,董事會隨後宣佈裁員,被裁者一小時之內離開公司。王志東列在裁員名單之首。

6月7日清晨,王志東在北京北郊一所高級會所秘密約見了幾名記者,在這次會面中王對自己被“暗算”的原因表示不解:董事會對公司業績一直持肯定態度,在整個行業都在等待轉機的時候,為什麼單單要求我能盈利?

就在業界紛紛猜測王志東離職的真實原因之時,6月29日,段永基突然在一個公開論壇上猛烈抨擊王志東:“對於新浪網,四通投了八九年了,投了上千萬元人民幣,至今一分錢回報也沒拿到。我一年拿20萬元人民幣,給國家做那麼多貢獻。王志東一年拿30萬美元,一分錢也沒掙到,這公平嗎?”他甚至怒斥臺下的記者:“你們說我們趕走王志東是血淋淋的,他王志東拼命燒錢就不血淋淋了嗎!”

8年前給了王志東第三份工作的人,也是讓王志東第三次失業的人。

那一年,王志東34歲。

創業夥伴王志東“辭職”,與其私交甚篤的姜豐年為此淚流滿面,但是作為董事會的少數,他最後被告知這一消息並無奈地接受,而姜豐年,時任新浪董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