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綜藝市場觀察 繁榮之下 “偶像養成”走向專業任重道遠

電視綜藝的2018年既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靜下心專注內容的一年。據CSM媒介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1-9月綜藝收視貢獻為11.6%;一方面,綜N代做支撐,即使收視、關注下滑也努力開發;另一方面,更新迭代加快,新綜藝層出不窮,尋找新出路。接下來,筆者將分別就幾類表現突出的綜藝類型進行分析,詳細解讀2018年綜藝市場的創新探索與收穫。


2018年綜藝市場觀察 繁榮之下 “偶像養成”走向專業任重道遠


剛過去的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火爆,捧紅了蔡徐坤、楊超越為首的一批新晉偶像,造成國內流量番位大洗牌。同時,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組合的橫空出世,讓很多人定義這一年為"偶像元年"。 現在無論是火箭少女101、ninepercent的小姐姐和小哥哥,還是C位、pick以及錦鯉這樣因節目衍生出的流行詞彙都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但隨之而來的是,因為這些偶像團體後續發展規劃的不確定性和混亂,也帶來不少質疑聲,對這些偶像及其團體能走多遠持懷疑態度。

全民pick 偶像造星如火如荼

2018年,偶像綜藝有多火?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收官戰高達28億播放量,讓人瞠目結舌;騰訊《創造101》總決賽當晚,更有超44.4億的總播放量。與往年相比,去年的綜藝"造星"十分出色,讓人彷彿回到了13年前的、誕生出"超級女聲"李宇春等眾多選秀明星的"選秀元年"的夏天。

如果說上一個階段練習生還在暗處苦苦掙扎,這兩檔節目無疑為他們提供了站在眾人面前的專屬舞臺。

曾參與《中國有嘻哈》但未走紅的朱星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偶像練習生》挽救了他岌岌可危的歌手生涯。即便他只獲得了第14名,但比賽後他已經為愛奇藝兩部自制劇演唱了主題曲和片尾曲。

偶像選秀的火爆,也讓從業者認識到綜藝"造星"這一新出路和國內偶像產業的潛力。海蝶音樂、黑金經紀等老牌娛樂公司紛紛公佈練習生名單,佈局偶像產業;行業中的"新面孔"越來越多,新興的經紀公司坤音娛樂和A.I.F娛樂相繼完成了Pre-A輪融資,而從《偶像練習生》中獲益的坤音娛樂、覺醒東方等也在運營現有藝人的基礎上,陸續推出新練習生。

養成是一個佈局非常大的產業鏈,這並非電視人能夠自己做好的事,很多綜藝出品方並不是專業的音樂公司,很難直接提供更多的後續資源。《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提供的不僅是出道機會,還有後續一條龍的質保服務。這是之前不少養成綜藝望塵莫及的。


2018年綜藝市場觀察 繁榮之下 “偶像養成”走向專業任重道遠


據悉,《偶像練習生》總製片人姜濱為節目請來了韓國SM公司的製作團隊,為上游選手們打造專屬的Battle歌曲;比賽結束之後,NINE PERCENT展開了全國多地區的粉絲見面會。火箭少女101更是"天之驕女",出道後便為電影《西虹市首富》演唱插曲《卡路里》成為"神曲",接洽了《明日之子2》的錄製,拍攝了多家一線時尚雜誌封面,近期演唱了電影《毒液》的中國區推廣曲。

如今來自《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男團女團們仍然活躍在各種綜藝和年底的晚會舞臺上。

1月7日,從《偶像練習生》出道的男團NINE PERCENT官方微博,公佈了九位成員的開年行程,"1月12日林彥俊《野生廚房》播出、朱正廷《挑戰吧太空》播出"、"1月12日黃明昊《快樂大本營》播出"等等,仔細看不難發現,各類綜藝佔據了現階段該男團大多數成員的檔期表。

跟男團的多點開花相比,女團現階段的"發力點"似乎更加統一,就是春節檔大電影的主題曲(宣傳曲)。放眼望去,春節檔的幾部狠片,除了韓寒的《飛馳人生》找了五月天來唱,其他基本上都被《創造101》出來的女孩子們承包了,女團和電影營銷捆綁,無疑成了這個春節檔最大的看點之一。

市場仍未找到的偶像生產模式

如果說《偶像練習生》是娛樂節目"造星"能力的巔峰,那麼《創造101》就是繼"超女"後,社會給予強烈關注度的又一座里程碑。前者輸送一大批各型各類的年輕男孩進入演藝圈,以風捲殘雲之勢搶佔綜藝、音樂、品牌代言三大戰場,足見這部綜藝在選手塑造上的能力超群;而後者則因為持續不斷的爭議和討論,誕生了兩大話題人物--楊超越和王菊,成功將參與的觀眾從粉絲群體擴展到了"宅男"以及其他更多的女性,足見其在規則設置和話題炒作上一流的功力。

綜藝節目造出"星"之後,後續的運營又顯出了國內偶像產業的不成熟。Nine Percent自《偶像練習生》出道鮮有全團聚齊的活動,連跨年演唱會都分散在各大衛視;火箭少女101更是在出道後因為騰訊與樂華娛樂、麥銳娛樂在"並行合約"上的矛盾,導致孟美岐、吳宣儀、張紫寧退團15天……限定團首先因為經紀約的利益分割進入一團混戰,真正成熟的偶像生產模式似乎仍未到來。

流量時代給行業留下了一條捷徑,那就是有粉絲就有收視,於是在第一批偶像出道後的短短几個月,多家視頻網站先後推出了多部以偶像為賣點的節目,偶像和題材只是簡單的排列組合。偶像們在短時間內出道,不具備充分的綜藝能力,包括談話能力、搞笑能力和對節目邏輯的掌握能力,這導致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不夠搶眼,而這些能力並非是通過短期密集的訓練就能達成的。

做偶像的邏輯是依託市場,但粉絲們不會一味為偶像代言、綜藝、商演買單,他們渴求新的作品和舞臺,通過經紀公司運營,讓偶像進一步在行業內拓寬影響力。

"現在他們在一味地消耗人氣。"NINE PERCENT的粉絲抱怨道,"成團之後就說在準備團體新歌、新專輯,這都快一年了,經紀約都快到期了,新專輯算是等到了,團綜感覺遙遙無期。"從成團到推出新專輯,粉絲等待了長達228天。眼看著火箭少女101一首首主題曲、新歌持續發表,NINE PERCENT的粉絲對《偶像練習生》後續運營怨聲載道。

此外,自從偶像選拔節目誕生之後,粉絲的追捧、"飯圈"矛盾、主流審美的質疑、網絡罵戰……這些衝突雖然都是偶像經濟起步時不可避免的,但毫無意外的是,這都將對剛剛起步的偶像產業產生強烈的抑制作用。

據悉,《創造101》選手在節目播出時有幾千條點贊,節目結束後才過去三個星期就減少到幾百條。如今市場,只有通過作品,更多去依託路人、歌迷的力量,才能夠產生真正像SHE這樣的爆款女團。

開年伊始,三大視頻平臺陸續繼續推出偶像選秀網綜,優酷的藝術研修教育類節目《以團之名》、愛奇藝的青年勵志綜藝《青春有你》相繼上線;騰訊視頻的男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第二季雖暫未上線,也於本週更名為《創造營2019》,似乎也離正片上線不遠了。一位投資人也曾評價"大家一股腦地衝進來,卻不是全都足夠理解這個產品。"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成功能否被複制,還是未知數,但偶像市場應該會延續通過節目的傳播,實現進一步擴大。但曾製作過《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明日之子》等綜藝節目,李宇春、華晨宇、毛不易等偶像背後的推手龍丹妮堅定地認為:偶像永遠有市場,但競爭更激烈了。目前,偶像產業的每個環節都不專業,既是提供了很多機會的"好事兒",又是巨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