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揭秘:清军神枪手的打靶成绩

如果你以为,清末官军使用的还是大刀长枪,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其实,他们的军队中,不仅有手枪、步枪,还有机关枪、大炮。只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这些先进武器不知为谁而用而已。

清史揭秘:清军神枪手的打靶成绩

清查中期的武器装备

清史揭秘:清军神枪手的打靶成绩

清末官军的装备

下面是1908年12月31日上海《申报》公布的一份神枪手打靶成绩单,一看你就知道了。

以15发子弹为记,徐通浩133分(环),石运乾132分(环),胡筠秋126分(环),分别名列前三名。成绩最差的后三名也有80分(环)呢。

清史揭秘:清军神枪手的打靶成绩

1908年12月31日《申报》

比如,1907年6月在广东当局在番禺县石井制造西局旁购地成立制造军械厂,后改名广东兵工厂。旧制造西局之枪弹厂改建为黑药厂,炮械厂改建为机器厂,复建立枪厂及无烟弹厂,裁并增步东局。 并在南海县属滨江口地方,另建无烟火药厂。委四品卿衔、前广西候补道魏瀚为总办。

清史揭秘:清军神枪手的打靶成绩

粤造元年式步枪

该年并仿制成功德国1904年式毛瑟步枪,称之为光绪三十三年六米厘八新式五响无烟快枪。根据同年之广东军械厂暂定章程:本厂专造枪枝、子弹,遵照陆军部定章六米厘八口径。每日做工十点钟,可对出枪25枝、弹25000颗。各营、各局暨各炮台、各轮机修理器械及请造各件,归西局办理。 黑药弹亦由西局制造,经费由总厂拨给。

清史揭秘:清军神枪手的打靶成绩

清末广东兵工厂生产的麦特森轻机枪

1909年8月23日,广东布政使胡湘林奏陈,为广东制造军械厂购买制快炮机器。其所谓快炮就是指丹(麦)国所出轻机快炮(轻机枪,Madsen Machinegun)。它创造于1904年,八米里口径,二千密达率速,每(秒)钟能放12响,而携带尤极灵便,近日外洋各国改练此种炮队者极多。 粤省制造厂前经饬匠仿造,竟能用手工制就,与外洋无异。现已电询德国克虏伯炮厂,日造十尊之机器,约需银30万两。 此案未经批准,该厂由此继续以手工生产八米里(8x58mm Rimmed Danish Krag)机关枪,每月生产2-3挺。9月间无烟药厂开工试造。

麦特森轻机枪使用一种很独特的作业方式,作业系统是长后座力式(管退式),它的特性是枪管后退的距离大于子弹长度,因此在枪匣内有上弹锁,在枪管返回与上弹机件间有足够距离时才放开上弹,因而射速较慢。枪栓在射击时上下移动,类似旧式单发步枪的升降闭锁栓,退壳钩,上弹器都是分开的个别零件,构造非常复杂,造价昂贵,但是却相当可靠。在20世纪初有30几个国家的军队采用。该机枪一直到1950年代还有生产。

清史揭秘:清军神枪手的打靶成绩

两广总督张人骏

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致陆军部电中说:此项轻机炮系试仿丹国八米里口径,每尊大小机件149件,全用手工仿造,每月只能造二尊。每尊工料银502两。6月送轻机炮抵陆军部,于南苑试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