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窩闊臺不如託雷,為何寧求託雷效忠窩闊臺,也不傳位給託雷

成吉思汗有6個兒子,各個都英雄善戰,是草原的梟雄,但要說誰最適合當皇帝,很多人會說是託雷。

基於四點。

一、託雷是幼子。漢人講究的是嫡長子繼承製,但蒙古人恰恰相反,他們遵循的是“幼子守灶”,即由最小的一個孩子繼承家業。

明知窩闊臺不如託雷,為何寧求託雷效忠窩闊臺,也不傳位給託雷

二、軍事才能。草原上講究的是馬背上的天下,即誰最能打,誰就是草原上的王,而託雷無疑是成吉思汗幾個兒子中,最能征善戰的一位。成吉思汗的一生,發動了無數戰爭,他不僅統一了蒙古部落,更遠征歐洲、西夏等國。在這些戰爭中,託雷的軍事天才展現的淋漓盡致。

成吉思汗的野心是稱霸世界,但人的生命畢竟有限,成吉思汗在有限的時間裡,很難完成如此宏大的目標,這就需要他在他的兒子中,選擇一個能完成他夢想的人做接班人,無疑託雷最合適。

明知窩闊臺不如託雷,為何寧求託雷效忠窩闊臺,也不傳位給託雷

三、深受族人愛戴。人們敬畏強者,這點在草原尤為明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領,在草原必然深受人們愛戴,而且託雷還經常和士兵吃睡一起,將戰利品分給士兵,自然深受兵士敬重。

四、託雷的兒子個個出眾。託雷有四個兒子,分別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這四個大家都不陌生,蒙哥和忽必烈,是蒙古族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的功勳人物,旭烈兀、阿里不哥也都成了一國之君,是蒙古族響噹噹的人物,忽必烈將皇位傳給託雷,至少兒子輩和孫子輩,蒙古部落會一直強盛不衰。

明知窩闊臺不如託雷,為何寧求託雷效忠窩闊臺,也不傳位給託雷

正因為託雷是眾兒子中,最優秀的一個,因此成吉思汗將汗位傳給了窩闊臺,但卻一直不放心,多次叮囑託雷要效忠窩闊臺。成吉思汗在臨死前,還特意將託雷叫到身邊,讓託雷發誓要效忠窩闊臺。由此可以看出,成吉思汗一直不放心託雷,害怕他一死,託雷會奪取汗位。

既然成吉思汗如此不放心託雷,為何不直接將汗位傳給託雷?這樣弟兄之間至少不會因為爭奪汗位發生戰爭了。成吉思汗有很多的理由,可以選擇託雷做繼承人,但他沒有選擇託雷做接班人,一定有其道理。

明知窩闊臺不如託雷,為何寧求託雷效忠窩闊臺,也不傳位給託雷

一、託雷好戰,但也足夠兇殘。他是一個打天下的好手,但絕對不是一個治天下的能手,成吉思汗想稱霸天下,但他更不想丟掉自己辛苦打下的天下,這時他就需要選擇一個能守天下的可汗,顯然性格相對溫和的窩闊臺比託雷更合適。

二、他不願將一切都給一個兒子。蒙古族有幼子守灶的傳統,鑑於此成吉思汗將自己的大部分土地和軍隊給了託雷,但是成吉思汗的家業足夠大,他想給每個兒子都給一定的財產。託雷和其子已經足夠強大,若是再將可汗之位給他們,其他幾個兒子和孫子,遲早會被託雷一脈消滅,這是成吉思汗不願看到的。

成吉思汗想讓自己的幾個兒子,各有自己的一片土地,且各自牽制,和平長存。他不願讓一方獨大,對其他幾個構成威脅。因此,成吉思汗選擇了窩闊臺做可汗,而忽略了能力最突出的託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