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胜利以后,丘吉尔的威望极高,为何会在大选中惨败?

mtolao


1945年7月26日,唐宁街10号内的丘吉尔挤出了两滴憋屈的眼泪,他率领的保守党携二战胜利的巨大声望,居然在下议院选举中输了。而且输的凄凉落魄,213对393的巨大劣势让工党直接获得了半数以上议员席位,党魁克莱门特·艾德礼直接成为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功勋战争首相居然没能连任,东边的斯大林一定会连牙都笑歪的。

在说明丘吉尔为啥输的这么憋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帮英国佬到底是什么选举的。英国是君主立宪国家,皇帝是虚君不提,他们管理国事的是内阁,而内阁是由首相任命的。换句话说,在英国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其实是首相。

那么首相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答曰选举,但是不是直接选首相,而是选下议院议员,全英国一共分成659个选区,下议院就有659个议员。在选举中获得半数以上议员席位的政党,国王就会把他们的党魁立为首相。如果下议院多数席位的政党未能超过半数席位,那么就需要组建“悬浮议会”,也就是与少数席位政党联合执政。

这样的选举制度决定英国的首相必然与所在政党休戚相关,首相个人再牛,政党败选一样什么都不是。丘吉尔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自己作死加上身边一群猪队友。作为战时不限任期首相的所在政党,保守党在二战期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抓军事和外交权利上,内政权利几乎是保守党自己全部放弃掉。保守党放弃,工党自然进入,所以在战时与民众结合最紧密的反而是工党,也因此工党快速的壮大,到1945年选举前,工党已经有260余万党员加800余万会员。

其实我们看这次选举时间会发现,那时二战并没有打完,日本还没被原子弹轰过。并不能算是战争结束,战时首相丘吉尔没有义务进行选举。工党在这时发起对丘吉尔的不信任投票,要求解散战时内阁,重新选举。这时候丘吉尔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可这时的丘吉尔开始作死,他同意了。在保守党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选举的局面下选举,他本身就失了先手。

而后就是一群猪队友的神助攻,保守党的竞选口号是“选择国民领袖,帮他完成历史使命”,死命的打丘吉尔这张牌,并且还准备进行“又一场巨大而恐怖的战争”。打仗打的萧条不堪的英国民众真的已经厌倦了历史使命,他们只希望好好的生活下去,历史使命什么的先让我吃饱面包再说好吗?而工党则理智很多,他们的口号是“让我们面向未来”,并推出了非常细致的战后恢复计划。后果还用说吗?保守党这次选举主张可以说是从1918年到2018年最失败的一次。

到了喜闻乐见的两党互喷环节,保守党的猪队友们又失一局。他们居然和我国网络喷子一样低劣,唯一拿的出来的手段就是给工党扣大帽子。不停的喷工党是“盖世太保”“极权主义者”,宣称“工党上台是对英国人民荣誉与自由的挑衅”。大家在论坛里看帖子会不会非常厌烦那种没论据、没资料,就会给别人扣“汉奸”“精日”帽子的二货?英国人当时大抵和我们看帖子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反观工党就狡猾很多,他们把保守党执政期间造成的国家损失全给列了出来,然后不评价。高下立判,保守党这时选举失败已经是必然的。

可是这群二货居然还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坐等开票当选,工党则深入选区,坐着一辆破汽车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的演讲。好了,一边是傲慢固执的精英代表,一边是务实亲民的草根代表,换成你是英国人你会选谁?

就这样,丘吉尔同志悲剧了,三巨头死了一个,丢官一个,剩下个斯大林笑的猥琐无比。总结起来,丘吉尔的败选很简单,巨大声望没有转化成实际的收益。英国这种老牌选举国家里,谁展示精英形象谁倒霉,谁展示亲民形象谁赢,看看特朗普和希拉里的选举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奉天老朽


二战后,丘吉尔依旧在英国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并没有忘记他带领英国人战胜纳粹德国的功劳,但是英国选举是两码事。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民族,在英国人眼里功勋只是昨日黄花。他不会忘记1945年选举,自己带领的保守党对战工党,结果213对393惨败而归,

英国人是现实的民族,经历二战蹂躏的英国,急需要恢复正常秩序,没有物资短缺、没有亲人伤亡,也没有枯燥生活。严父般的丘吉尔能够对抗外人欺负,但显然不具有慈母般的温情,英国人只想在战后回归温暖的怀抱。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掌握国家的是全,而首相要通过议会选举产生。英国全国选区共产生659个议员,他们代表英国人民选举首相,丘吉尔能否上台就看他们手中的选票。

丘吉尔是自信的,因为他刚为为英国立下汗马功劳,在英国有着巨大的声望。所以,丘吉尔没有拒绝,而是作死答应工党的要求:解散战时内阁,重新开始大选。

可是,保守党的竞选“硬广”,弄得英国人受不了,什么“选择国民领袖,帮他完成历史使命”。而工党的“软广”,被久受战争折磨的英国人接受,“让我们面向未来”真的很亲民。

二战胜利以后,丘吉尔的威望极高,为何会在大选中惨败?

简单来说,时势发生改变,由战时状态进入和平年代,老百姓需要释放压抑。丘吉尔的保守党被认为代表精英阶层,而艾德礼的工党被认为代表老百姓。

选票最终掌握在老百姓手里,想好好过安稳日子的英国普通人,毫不犹豫的丢弃掉丘吉尔,尽管人们不否认他是个大功臣。


子屠龙


二战爆发后,丘吉尔临危受命,担任英国战时首相。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在战时,丘吉尔以钢铁般的意志继续带领英国人民战斗,他曾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堪称奇迹。他还促成了美国国会通过了租赁法案,从而使英国获得了大量的军火援助。在德国向苏联宣战,他放弃了之前对苏联的敌意,联合苏联一起抗击德国法西斯,并且联合美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向苏联提供援助。随后,他又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开罗会议,与罗斯福、斯大林等领导人多次会面,商讨战后世界局势。

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对德战争的胜利。二战后,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丘吉尔被迫辞职,并举行大选。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议员,但是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

面对这个结果,丘吉尔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实际上,关于丘吉尔在这次大选中惨败,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战时,丘吉尔所在的保守党将所有的重点放在了军事和外交上,忽视了民生,给了工党机会,工党乘机做大,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席位。按照规定,获得席位最多的党派的党魁,即为首相。由于丘吉尔所在保守党的失利,丘吉尔也一起跟着吃瓜落儿。

第二个原因是丘吉尔这个铁血首相,让英国人民是又爱又恨。丘吉尔以铁血著称,它曾对国内的工人罢工一直都采用强硬手段,武力镇压,毫不手软,被世人指责。在战时,英国需要像丘吉尔这样的一个铁血首相,带领英国走向胜利。但是在战后,英国经济萧条,人们厌倦了战争,需要休养生息。而很多人把丘吉尔看成战争贩子,他们不再需要丘吉尔这个铁血首相。因此,英国人民果断地抛弃了保守党以及丘吉尔。



总之,丘吉尔在二战后大选中的惨败虽然是出乎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并非是偶然的结果。各位,你们认为呢?紧接着冷战开始了,丘吉尔的时代又来了,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


密探零零发


丘吉尔在二战时期接手英国首相的位置,他领导下英国全国同心协力的跟德国死磕,还通过各种手段方式拉拢美国的援助和拉美国下水,而在二战时期丘吉尔是一个非常强硬和有计谋手段的国家领导人,做事风格极度的强硬,对战争的形式把握的还是非常厉害的,说时候丘吉尔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特别是在动乱年代。

也正是有丘吉尔这样的领导人,在二战时期英国才能坚持下来,在丘吉尔还没上台的时候,英国国内受到了德国的战略轰炸和威胁,特别是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使得英国国内的恐慌情绪非常的强烈,甚至出现了非常多的建议投降德国的声音,就在这种关头,军人出身的丘吉尔上台以铁腕强硬的手段跟德国对着干,使得英国最后没有选择投降。

丘吉尔的风格适合在动乱年代领导国家,思想强硬而且缺少变通,这种做事风格在战后和平年代就非常的不适用,因为和平年代玩政治基本上都是玩心理战术和玩心眼,虽然丘吉尔的心眼也不小,但是他的理念完完全全不适合和平年代政治环境。

当然丘吉尔失败的原因跟自己的政治方向也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在党派之间的较量,丘吉尔在任期的时候把精力全部用在对外的战争和外交上,而国内的事情丘吉尔和其党派并没有太过注重,反而让自己的对手党派在国内发展壮大,跟国内的老百姓打成一片,使得在国内丘吉尔党派反而没有对手党派得民心。

就在德国投降后英国国内立马就有要求重新选举新领袖的声音出现,而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投降,二战其实还没有结束,只是军旅出身的丘吉尔其实也光明磊落自信满满,毕竟自己带领了英国战胜了德国,自己非常有底气连任,毕竟功劳摆在那里,只是过于自信的丘吉尔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做连任拉选票演讲的时候,把自己还想继续对外进行战争的想法说出来,使得本来刚刚对战争充满恐惧和厌倦的老百姓很多选择站在了对手党派一方,最终丘吉尔以微弱的劣势输掉了竞选,而丘吉尔竞选失败加上罗斯福又得癌症挂掉,斯大林心理高兴得不得了,毕竟竞争对手完蛋了斯大林怎么能不高兴。


无法超越的足迹


威望高,是在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人民印象中有些高。邱吉尔拒绝德国议和,掏空家底与德国作战导致英国海外殖民地全部丢失,打败德国,苏联成了赢家。欧洲国家的威胁来自苏联,邱吉尔等于间接帮助苏联复兴,如果与德国议和,英国全力经营海外殖民地,苏联能否成为赢家还是一个问题,英国海外殖民地不会丢光肯定没有问题。邱吉尔没有深谋远虑目光短浅是导致英国沦落的最大原因,邱吉尔大选失败,遭到英国人民抛弃就是证明。


8910用户


这就是民主和独裁的区别。如果丘吉尔是个独裁者,他肯定会修改宪法,为自己连任扫清障碍,然后把反对派送进监狱或者流放国外。反观丘吉尔所做的恰恰相反,丘吉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们抗击德国法西斯不就是为了叫人民有权力反对我们吗?


用户101466595563


丘吉尔是世纪伟人、英国罪人。二战时本来希特勒对英国是尊重的、战火并不想涉及英国、是丘吉尔的个人英雄主义使得英国通过二战从世界一流国家直接沦为美国跟班一直到现在


心造境


关于英国人在二战中的心酸,真是一言难尽,从一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传说二战后蒙巴顿勋爵受命处理印度事物,到达印度后夫人让印度仆人给自己的猫拿些食物,居然是夫人把猫食吃掉了。二战后英国商店里有卖乌鸦肉的,别的肉没有。二战中英国的货船连同货物成百万吨地被德国击沉,整个大英帝国已经被拖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是世界霸主。英国人对丘吉尔的感情非常复杂,也许绥靖政策对世界是个灾难,但是对英国来说却是个更好的选择。


达瓦利师


英国是议会制,选民并不选首相,只选议员,哪个党的议员多哪个党就执政,党的主席就当首相,所以人民并不是选不先丘吉尔当首相的问题,而是选哪个党的问题。保守党在底层选民中不受欢迎就执不政,不管主席是谁,人民不可能因为喜欢党的主席去选党,但有可能不喜欢主席而投反对党的票。丘吉尔本身就不是选举产生的首相,只是因为战争时期应急出任的战时首相,和平到了,重新选还是选不上也很正常。


海中岩haha


丘吉尔狼狈下台,侧面也反映英国为什么从蒸蒸日上如日中天到日薄西山日渐衰落?英国是现代政治的起源,当年的民主政治是多么的炫人眼目,老百姓和精英阶层共同分享权利财富,同舟共济!可是,到了丘吉尔这个时期,英国的民主政治,已经蜕变成了简简单单的利益:无利不起早;没有共同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英国人之所以选择丘吉尔,是因为张伯伦这个文首相搞不定纳粹德国希特勒,反而让小胡子希特勒越发嚣张跋扈;英国人只好推出了武首相丘吉尔--丘吉尔在军事方面有才华,而且还是内阁大臣。丘吉尔就在这个背景下匆匆忙忙上台了,丘吉尔不负众望,和盟军战胜了法西斯。但是,为什么英国人不感恩戴德,让丘吉尔再当选首相呢!?我前面已经表明过,丘吉尔只是英雄和军人,不是政治家;英国政治就是赤裸裸的利益,英国人认为丘吉尔是武将,不是文官,和平年代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就不需要他了!我还要补充的是,有一点英国人是不好明说的,就是英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殖民地也是分崩离析;英国靠武力已经维持不了殖民地,就希望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保持住殖民地,丘吉尔好斗和高高在上的宗主国心态,是不符合英国利益的,英国人抛弃丘吉尔也理所当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