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清末形式,如果慈禧死后,光绪帝没被弄死,恢复亲政,结果会如何?

壹德堂


年轻的皇帝亲政的时间也有8年左右了,那个时候,朝廷上下、京城内外、各国洋人们对光绪还是很有期待的,光绪帝亲政的条件是很不错的,并且慈禧确确实实出让了大部分的权力给光绪,给了光绪充分的施展空间,当然一些核心权力没有给他,我们权且认为是慈禧需要多多考察光绪吧。

慈禧作为一个晚清的女子,从“权力的艺术”角度是相当强悍的,在大清国被太平天国砸的七零八落、汉族贵族地主势力不断壮大、地方与中央不断离心离德的时候,依然能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对诸多权臣的控制,这是她能放权给光绪的基础,由她的权威作保,光绪在前台操作,如果皇帝搞出了什么幺蛾子,慈禧起到救火员的作用。

1889年,光绪18岁,举行了大婚,海外内要求皇帝亲政的呼声很高,老太后有碍于传统,也可能想看看这个培育了十多年的皇帝是不是块料,就让光绪帝正式亲政了。

从1889年到1898年戊戌政变为止,这9年的时间里,年轻的皇帝拥有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的权力,一二品以上的官员也可以直接任命,不过核心权力老佛爷一直没给他,像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决策,这个还得慈禧拍板。

但再怎么样,应该说历练了七八年,这皇帝七七八八总该有点基础了吧,乾隆20来岁即位,康熙十来岁亲政,这也干的都很不错,何况光绪后面还有个安全阀慈禧。

结果呢,公车上书之后,光绪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他按照康梁等人的指引,大踏步地搞起改革来。

其实,光绪若能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向前拱,一点一点渐进式的改革,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光绪太急了,一天之内恨不得颁布上百道政令,不少平头百姓的维新派直接上位三四品官员,取消旗人特权、废除八股、兴办西学、裁汰绿营、整顿吏治……每一项都是在挖大清的根。

这些政策,放在今天看来,肯定是好的,先进的,可大清国是个几亿人口的庞大身躯,那经得住这般折腾。

光绪帝得罪了官僚集团、满汉军头、士族阶层、八旗勋贵等等一切统治精英阶层,这些政策都是严重侵害他们利益的。

如果光绪慢慢推行,小火慢炖,还能慢慢推行下去,但他的政策变动非常剧烈,他任命的许多维新派官员四处走动、下到地方督促执行,但地方上的督抚大员们就没什么动静,要么就阳奉阴违,他们都想看看老佛爷有什么举动。

其实,刚开始,康梁的很多政见都得到了老佛爷的肯定,这也是光绪能搞了小半年维新变法的前提,不然,老佛爷不高兴的话,那维新运动十天也干不了。

但越到后期,维新派的主张越激进,荣禄建议改革“徐徐图之”。康有为怒道:“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到了中后期,慈禧收回了光绪手里的任命一二品官员的权力,接着收回了京畿的防务权力,此时,慈禧已经有所准备了,但光绪对改革的悲剧和慈禧即将发动的悲剧也毫无预见,他到最后也几乎控制不了维新派。

当维新派和保守派的矛盾最终爆发的时候,慈禧率先出手,镇压了维新派诸多官员,光绪帝也随后被囚禁于赢台。

此后,光绪被囚禁了8年,直到1908年去世,如果他没被慈禧毒死,那也应该37岁了,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

但又能如何?变法失败,被囚禁8年,他的皇帝尊严早就荡然无存,从4岁开始就被压抑的性格,在8年的囚禁中达到顶峰,30多年的悲剧人生,即使迎来新生活,也指不定他的性格已经变成什么样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不适合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家。

他若再上位,要人没人,国势比他亲政当初更加衰微,地方的离心力更强,一艘在惊涛骇浪中不断摇晃的破船,他又能如何驾驭,驶向安全的港湾?


云中史记


其实我们只要对比一下光绪和宣统他爹载沣的能力就可以轻易看出结果了。毕竟在慈禧死后,真正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监国摄政王载沣。


在我看来,光绪的能力是不如载沣的。

载沣短短的三年执政期内,主要干过三件事情,一是澄清吏治、二世罢黜袁世凯、三是预备立宪。虽然这三件事干得都不怎么漂亮,甚至有些糙,但曾经去德国赔罪过的载沣比长期被架空权力的光绪要好一些,起码在他从德国回来以后,有参与到政务中,对时局以及朝堂势力英国是要比光绪更深刻一些的。

而光绪呢,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是戊戌维新的那一百天,但这一百天也是他彻底告别权力的倒计时。他被大势推到了前台来,满怀壮志,最终却信错了人,干错了事,闹得一场闹剧收场,对比载沣的预备立宪,我想说戊戌变法真的还不如预备立宪呢。戊戌变法是毫无章法不知道依靠什么就盲目下马的蓝海项目,预备立宪是时事所逼下的不得已为之,虽然两个人出发点不一样,但载沣比光绪要成熟一些,起码他知道该信任什么人,该依靠什么力量来做这些事情。

可惜光绪没有这样的认知,他就像个愤怒青年一样,空有壮志,信了康有为的鬼话,用空头支票就想收买袁世凯,这样又怎么可能办成事情?再加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变法谕旨,一天十多道政令,也没有理出个主次,分清个敌我来,完全一套纸上谈兵,或许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

载沣跟光绪俩兄弟,说起来能力其实差不多,既然载沣都没办法扭转大清灭亡的败局,光绪又有什么回天法术呢?

想来,按照题主的假设,囚禁了许久的光绪被放出来重新执政,估计早就心灰意冷了,一个人被囚禁了十年不怎么已外界联系,哪怕出来后意志不消沉,也不可能立马就跟打了鸡血一般开始工作吧。虽然说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可光绪都十年没有染指任何权力了,他又怎么能做到挥洒自如呢?

而且1908年以后的国内形势,大清都只剩下一口气了,他如何来续命?能依靠的人,除了皇族以外,没有一个,可惜皇族这群人早就腐蚀得差不多了,要能力没能力,要实力没实力,北方唯一的强军北洋早就变成了袁世凯的私军,而南方各位大佬哪里还掉得动。光绪的圣旨估计在直隶地区有效力都很难讲了。

要人没人、要兵没兵、要钱没钱,唯一有的就是一个皇帝身份跟一群靠着皇帝这个名分混日子讨饭吃的皇室蛀虫,这样的队伍怎么带啊?最强王者也很难在短短几年内把这些个人带到黄金级别吧,可是大清还有几年好活?

大清这个癌症末期的病,癌细胞早就扩散得差不多了,大脑都调动不了身体了,做化疗续命没钱,切除肿瘤还没有癌细胞扩散得快,能多活一天都是上天恩赐了。光绪作为大清名义上的大脑,他对自己的身体都已经失去控制了,疼痛的折磨已经难以忍受,想要清醒工作已经是奢望。

所以光绪最终的结局大概跟溥仪一样,宣告退位以后守在紫禁城里混几年公家饭,最后被赶出来。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青年折缘


毫无意义。

清的灭亡,不是一个毫无行政经验,也没有正常学识,胆小怯懦的光绪可以挽救的。

哪怕光绪再活30年,清政权也难以在覆没的道路上刹车。

具体来说,清政权因何而亡?

一、废黜了科举

既废黜了科举,也无法建立新的,有效的,合理的文官选拔途经。

儒家衰落是必然,满清1905年废黜科举,导致汉族士绅群体失去科举入仕的途经,而广大农村才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控制基层农村乡镇的士绅抛弃清政权,其实就是满清灭亡的第一因素。

二、皇族内阁失去支持

甲午战争后,民族开始觉醒。宪政在当时人看来就是摆脱落后,脱离愚昧的正确道路。然自维新变法,到立宪鼓吹,再到慈禧光绪死亡前也没有完成。光绪慈禧死后才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再搞什么皇族内阁。令整个立宪派对清政权感到绝望。

三、铁路国有吃相难看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保路运动。皇族内阁连铁路股本那点钱都要明抢,这不仅动了四川广东湖北诸省士绅的蛋糕,整个南方士绅阶层对清政权都开始持有警惕情绪。

四、民生艰难,百业凋零

清政权财政困难,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百姓早就处于爆发临界点。

而光绪能解决哪一条问题?


四川達州


最近正巧又追了一遍电视剧《走向共和》,也曾多次思考过提问者的这个假设,现在就谈一下我的看法。

光绪比慈禧早一天死亡,现在据最新考证,通过化验光绪的衣服和毛发,可以断定光绪是砷中毒死亡的, 分析当时的形势,可以推断:没有慈禧的允许,是没有人敢对光绪下毒手的,或者可以说,就是慈禧下令毒死光绪的。



我们假设光绪得知消息,找个地方藏了一天,躲过了这场灾难,慈禧死亡后再露面直接亲政,大清将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

首先,光绪的安全是没问题的,当时还真没有人敢谋害皇帝。袁世凯也不敢,从载沣想杀他,吓得他连夜跑到了天津,就可以看的出,他当时还没那个能力。

下一步就是光绪怎样执政的问题了,我们继续假设:

一、清除袁世凯势力,杀袁世凯基本可以定局,最宽容的处理方式也是关押。

二、罢免军机大臣奕劻,一个原因是由于他的贪腐,主要还是因为他和袁世凯是同盟关系,必须下台。

三、召回在海外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重新启用康党,给予行政权力,继续推行戊戌变法时的政策。

四、重用载沣和皇族,载沣当时已经是军机大臣,光绪没死,就没溥仪什么事,载沣也不会被加封为摄政王。但由于其是光绪的亲弟弟,加上奕劻已被罢免,会被加封为军机首辅。其余皇族会被任命为陆军和海军大臣等职务,目的是要把军事大权牢牢掌握在满人手里。

我们再分析一下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国外列强普遍认为光绪是开明派,一直支持光绪掌权,这个是对光绪有利的。而国内问题比较棘手,一个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全国立宪请愿形势高涨,清廷批准的《宪法大纲》不得人心,整个大清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再一个问题就是新军指挥权都掌握在袁世凯部下的手里,大清皇族无人懂军事,多是纨绔子弟,军事领导权徒有虚名。

这两个问题,慈禧活着的时候基本还能稳得住,轮到光绪就不同了,他没有慈禧恩威并用驾驭人的手段和能力,也不会识人用人,康梁其实只会纸上谈兵,并无治国之才。正如袁世凯评价康有为的一句话:“你说他没能耐 吧,煽呼起来,能把紫禁城给你掀翻了;你说他有能耐吧,让他去盖一个房子,他连一个鸡窝都搭不好” 。所以说,光绪执政推行下去早晚也是死路一条,实行立宪吧,皇上失去权利!不实行立宪,革命党不答应!再加上,大清的新军也不听命于光绪指挥,军事镇压的路也走不通。所以,这是个死节,慈禧解不开,光绪同样也解不开,只有拖延。



这样,历史就回到了原路,武昌起义还是会爆发,全国各省照样会纷纷独立,直至清政府下台。与历史不同的是,依光绪的性格,他肯定不会和隆裕太后那样痛痛快快退位的,全国要发生大的内战和动乱。最后光绪和满清大臣们要循元末蒙古人的老路,直至最后灭亡。



其实,历史行进到了1908年,满清政府正如惊涛骇浪中的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换作谁掌舵,结局都是一样的。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讲“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历史长河中的鱼


观点:1.清朝政权因慈禧几十年的封建专权和执政的迂

昧,无知,保守,以及经济的衰败,百姓的积恨其政权己日暮西山气数己尽无回天之力。

2.光绪帝虽有变革意识,但由于慈禧多年的政治压迫,加之中国特有的封建束缚,关健时分不清家与国的概念,患有严重的政治阳萎症,己不具备改革君王的地位。

3.所有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文明文化的进步知之甚少,夜郎自大,天高地厚无以知晓。

4.邻国和西方的文化技术、殖民侵入虽有积极意义,但方式手段卑劣,既没达到目的,也大大地破坏了中国开放改革的时机,尤其是部分国家的掠夺侵占野心让保守思想势力占据主流,导至改革派成为弱势并失去民众支持。

5.以孙中山和地方军阀为主要力量的革命缺少和平变革的文代思想支撑,民众对统治者的仇恨反抗已达极限,君主立宪制思想几无市场,难成气候。

6.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农民起义更使困局雪上加霜。

7.万恶的日本侵略和政治渗透干涉阻绝了中国走向人民民主道路的可能。

8.后来的历史阴差阳错,使中国刚刚走上民主立宪道路,就夭折了。后来的事,有基本文化和良知的人都知道了,就不赘言了。


芥末墩2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皇帝的领导能力和国家大势和人心向背的问题。

光绪不死,亦无力回天。

一、光绪其人。

光绪自4岁由慈禧养大,要求绝对服从慈禧,就是慈禧的傀儡,管慈禧叫亲爸爸。他也曾有过青春热血沸腾的年代,搞戊戌变法。但是没有人,没有枪,这个变法只能在慈禧允许的框架内实行。除了谭嗣同等热血青年外,康梁只是纸上谈兵,妄图幸进之辈,且识人不清。软弱,无帮手,无实际掌政能力,能对付了满清那些顽固的老油条嗎?

二、国家大势。

当时西方列强已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中国实际上己是半殖民地社会,列强需要的是他们的儿皇帝,而不是一个奋发有为,可以搞明治维新,把他们赶出中国的皇帝,一旦触犯了他们的利益,立即用枪炮说话,最惨的是如果能找到借口,他们将把中国瓜分。

光绪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戊戌变法的一干人马也已物是人非。满清旧贵族的保守势力也决不允许动他们的蛋糕。

三、人心向背。

此时民智初开,有识之士已认清,要救中国,必须革命。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冋盟会得到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在军中也有扩散。反清义士们更是前赴后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百年清朝的靠血腥镇压,民族安抚,贪污腐败、对列强卑躬曲膝的统治,遭到人民的厌弃,历史潮流,势不可挡,决不是一个光绪之力可以挽回的。


旁观者岚


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对光绪抱有同情以及稍有尊敬的态度,在这方面我们跟当时清末的文人、平民百姓、官商富绅甚至不少洋人买办都很相似,当时我们的国民对光绪是比较尊敬的,毕竟这个皇帝也是在变法图强,最后却落了个失败的下场,很有悲情英雄的意味。



题主的题目有意思,不过大致也是想询问光绪的能力,当然有不少人认为慈禧死后光绪没被杀的话指不定还能挽回当时中国的局势,但是个人认为光绪的能力是比较一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

首先,光绪真的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人,当时慈禧虽然放了部分权利给他,但还是要求他做决定的时候要跟她商量一下,而且辅助光绪处理政务的人基本都是慈禧的亲信,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离不开慈禧的,但是当光绪开始掌握权利之后就已经想着将慈禧弄下台了,这对慈禧基本上是不可接受的,而且慈禧权利依旧无比稳固,光绪很难去撼动慈禧,但他还是选择去动慈禧,所以说光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比较天真的人。



然后,光绪的天真和不成熟也表现在他所依靠的人上面。其所依靠的是什么?就是简简单单的舆论,利用公车上书的人,以及外界的知识份子,想以此对慈禧形成压力,好在光绪还不算全傻,懂得要用军队来掌权,便让袁世凯以保护老佛爷为名对老佛爷动手,当然这个在后世来看也是离傻不远,在这有不少人大骂袁世凯出卖革命,但你要是身处此地,在各地督抚以及将军的眼中,光绪的所作所为真的很稚嫩,他以为他在那个位置就能指挥得动袁世凯。



更有传闻说光绪想要袁世凯暗地里弄死慈禧,个人比较认同这个传闻,因为在戊戌失败之后,慈禧对光绪的态度甚至是可以用恨之入骨来形容,不断想办法要废黜他,虽然最后迫于压力以及庚子事变使得光绪逃过一劫,但最后在慈禧死前还是被下了黑手弄死了。其实慈禧虽然权利欲极强,但对光绪这个亲外甥还是很不错的,在小时候刚抱入宫的时候甚至还亲自哄他睡觉,所以在知道光绪对她意图不轨之后,慈禧对光绪的怨恨可想而知。


在甲午之后的几年,慈禧已经萌生了退休的念头,所以开始放手让光绪处理政务,光绪要是沉得住气慢慢巩固权力,最后未必没有办法翻身,而且慈禧年纪也大了,光绪总能熬过她的,但他就是太急功近利了,所以导致了失败。

从上面这几点看,光绪其实只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甚至还略有欠缺,比如他比较理想主义,比如他处事手段的不成熟,比如他的急功近利,在那样的年代,他是担不得大任的,在慈禧死后若是他能活着,满清也依旧会在他手里灭亡。满清也是腐朽到了根子,也是难以挽救了。


金道人


可能更槽

光绪可能是个好皇帝,会想办法图强,让中国变强大,但他一来带不动传统顽固守旧派,二来玩不过维新变法一党,最后会骑虎难下,而且就算他站在维新派一边,到底是会强国还是卖国一切还真不好说,因为维新变法中许多新法都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比如康有为的建立大同帝国,等于说要与外国人相融合,建立大同世界,这种想法幼稚又愚蠢,当时的外国人特别瞧不起中国人,而且八国联军侵华,让中国珍宝人民付出了惨痛代价,这就是落后就挨打的道理,试想一下按康有为的新法做,那么中国人的未来将会活成什么样子?想像中就特别耻辱。


小魏梦秦王


假如光绪不死,恢复亲政。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做亡国之君,被送上断头台,一种被动退位,享受优待。以光绪的脾气和个性,感觉第一种可能性最大。

清朝末年,有过一次所谓的同治中兴,其实那不过是清朝灭亡前的回光返照。洋务运动救不了清朝病入膏肓躯体,北洋水师也挡不住日本的坚船利炮,戊戌变法更是昙花一现。清朝不是亡在武器的落后,是亡在腐朽的体制。他就像病入膏肓的老人,已经到了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死亡边缘。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以张之洞为封疆大吏,非但不去救驾,还进行了东南互保,坐看北京沦陷,更有百姓夹道欢迎八国联军。这说明了清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微乎其微,这些封疆大吏之所以没有举起反清的大旗,一是宥于儒家思想的约束,二是怕引起内战,让列强渔翁得利,至于老百姓早就对清朝的统治深恶痛绝。

光绪帝有恢复大清荣光的决心,却没有扭转乾坤的雄才大略。他恐怕是中国历史上做傀儡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能力太平庸了。汉献帝深陷虎穴,尚且不肯久居人下,几次跟曹操一较高下。反观光绪,他的条件比汉献帝强之百倍,却被一个女人控制几十年。这样一个皇帝亲政,对摇摇欲坠的大清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

再说,当时汉人势力已经崛起,袁世凯控制着清朝最精锐的部队北洋军,孙中山领导革命运动此起彼伏,清朝已经敲响了丧钟。慈禧死后仅仅四年,清朝就宣布终结。如果是光绪再亲政,他绝对不会和平退位,一定会和袁世凯、孙中山来个鱼死网破,那将是血雨腥风的改朝换代,袁世凯、孙中山岂能轻易放过光绪,肯定会把他送上断头台,以谢国人。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时隔一天,慈禧也驾鹤西去。

如果光绪当时没死,的确会大大延缓清王朝的灭亡。可是10年前的戊戌变法早已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越来越多,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也早已转变为革命党人。

光绪身边早已没有那样得力的大臣,光绪的皇权受限,也早已不能控制袁世凯及其北洋军。

如果光绪不死会怎么样,复杂的局面不好说,但是前途依旧是可以谈的,不外乎是再次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