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大师倍出,为何还总有人问民国时期为什么出那么多大师?

直心1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本人就是民国培养,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也有类似的发问,

民国在人文领域有作家,鲁迅,老舍,沈从文,梁实秋,钱钟书等,画家,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国学大师胡适,季羡林等,个个都是如雷贯耳,

诺贝尔科学奖是当今世界自然科学领域最权威的奖项,能够获奖的项目都是科学领域最有价值的原创性成就,因此可以拿诺贝尔奖间接评价科学成就,华人科学家一共获得九个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是以中华民国国籍获得,剩下的有几个是中华民国受教育经历,属于大陆培养的有一个,就是屠呦呦,看了其他的回答有的说民国大师有的是晚清受教育,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即使年龄最大的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民国出生,民国受教育,

中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几十个元勋基本上是民国培养,比如著名的邓稼先,

有人说民国那么多人才为何民国不发达?民国的发展程度亚洲第二,只有日本发展比中国强,印度虽然在部分经济指标超过中国,但是印度整体发展程度不如中国,当时中国能造武器甚至可以造飞机,印度能不能?印度的诺贝尔科学奖也远远少于中华民国,

自然科学最大的价值是原创,这才代表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是模仿山寨只是外表光鲜,其实抗风险能力并不强,中兴芯片事件,孟晚舟事件就是明证,




万事皆空70


问题问错了吧!当今中国何来的大师倍出?比较起民国时期来说,或许数量上、质量上都不如吧!只是也不能抹杀说当今没有大师,当今中国有大师,但相比人囗与经济地位上来说,比例上是远远不如民国时期的。

究其原因,还是真正的重视问题,是社会对做学问的学者的待遇和宽容问题!民国时期的鲁迅好像一个月或者二、三个月薪水就可以在北京买上一套像摸像样的大四合院的,那时候大学的教授的待遇完全是社会最顶级的,一个教授不仅可以养活一个大家族几十号人的生活,社会上也享有崇高声誉!

如今的学者教授呢?可怜一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一辈子也仅此一次吧),目前也只有800万奖金,北京远远买不到一套像样的房子;那个风云女戏子几天电影的拍摄就收益几千万元。一个科学家一辈子最多的收获就是八百万,一个女戏子几天几千万,是不是好残酷也是最生动的体现,当今大师为啥比不上民国时期残破国家的呢?

这就又严肃回到了主题上了:只能是国家的重视、民族的尊重、制度上的改革,或许才能塑造起与国家声望地位相对应的大师们的数量来吧!

如今的学问和地位仅是财富交换的手段和凭靠吧!不然的话,一个戏子为何造假也要弄高学位?全然没有对知识和学问的敬重和敬畏之心!也是对如今知识和学问的嘲弄和戏虐之态吧!一切都可金钱交易,有何不可呢?

没了对学问知识的尊重和敬畏,学者全凭个人素养和追求去奔向大师目标?犹如买彩票全凭运气了吧?


卑微的正义


现当代大部分大师都是欺民盗世之辈,像武术、书法这些中国传统的象征,被这些垃圾大师搞成了国际笑话,民国时代的大师至少是有真实水平的,现代的大师只是顶起一个名头或冒充什么的传人来骗人而已,而且这些垃圾只敢冒充已逝先人的传人,因为无迹可寻,完全可以自导自演,要是冒充还在世的真正先辈传人,可能就要被法院传票了。民国时期大师聚一起讨论至少有意义的事,现代大师聚一起讨论的是如何建立共生利益圈,组团忽悠民众,搞不好还成立什么所谓的俱乐部或协会,吸纳有钱人,构建“金字塔”层级关系,嘿.............大师。和现当代部门“专家”都是一丘之貉。


猫的歌之传说


有人说了,新中国没有大师,大师都是民国培养的,算算看也是,建国初期那批大师年纪多半都至少50岁了,也就是1900年前后出生,在民国受教育,到了1940-50年代开始成为大师。典型的就像胡适(1891年出生),梁思成(1901年出生),都在民国初期受教育,然后很快成为大师。


嗯,新中国建立后像他们那么有名的似乎不多,是不是民国的教育比建国后牛?


可问题是,民国的黄金时代是20-30年代,那时代的那一批大师,如章太炎(出生在1869),辜鸿铭(出生在1857年),他们可是清朝培养出来的,难道清朝的教育比民国更牛?


民国时期有几个让人震惊的事实:


一,大家都知道,今天每年大学毕业数百万人,于是就业问题很头疼,而民国时期每年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呢?


民国高等教育的顶峰是1935年,即日本全面入侵以前,“黄金十年”时期。在当时,每年全国培养出7000名大学生。


是的,你没看错,民国大学生每年最多只能培养出7000名大学生。

有些人说了,那7000人还能出这么多大师!说明民国教育牛!现在每年培养几百万大学生,能有几个出头的?


但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比我们更普及,别看中国今天好像大学生满地走,但其实2018年只有820万大学生毕业,2018年毕业的人出生在1996年,那一年的出生人口是2058万,也就是说,中国目前只有40%的年轻人能上大学(包括大专)。而韩国每年接近70%的年轻人能上大学,台湾更是超过90%。


发达国家的一个标志,就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满地都是。日本和美国都有流浪汉是学士甚至博士学历。


民国每年只能培养7000名大学生,不管这些大学生有多么优秀,要建设一个5亿人的国家,是绝对不够的。




何况民国培养的”大师“中,还有很大数量是文科人才,(可能接近90%)民国高等教育是严重的重文轻理,没办法,都知道要发展工商业科技,但要教授这些专业,本身就需要国内有强大的工业建设,这就好像你找个语文老师教语文很简单,但要教汽车设计,就非得有实际汽车制造的工程师里挑人一样。


当时的中国,偏偏没这个条件。


相反呢,中国历史的传统,是重视文化艺术,这类的人才从科举时代开始就很不少,到民国时期,直接拿来用就好了。


民国的那批大师,其实多半也不是自己培养的,而是晚清培养的。。。是中国传统数千年累积出来的一批精华。


所以最后我们明白了:


民国无论培养出多少大师,都无法掩盖它教育的落后。所以民国或许能养出几个大师,甚至得到个别诺贝尔奖,但他无法发展强大的制造业。也无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闭家锁的红枫


当今中国哪来的大师?即使有,也是原来产生的,行将就木的。后来产生的许多都是自己人自封的。你还别说,也算大师,有证书的伪大师。真正的大师,其作品会有益百姓服务人民流芳千古的,会被老百姓津津乐道永远铭记的。那些伪大师,转眼即逝,就算有人捧他们,到时候老百姓也不会记得他们。

大师不是培训出来的,是自己成长奋斗出来的。

大师不是自封出来的,是公认出来的。

大师要有拿得出手的让大家普遍性认可的东西,而不是跟屁虫似的想方设法猜对领导心思的,做符合领导口味的东西。

大师是有瑕疵的。但是瑕不掩玉。

整体意义上说,对待大师,老百姓是欣赏的是信服的是受益的!


heinigo


这很正常啊。

为什么现在的人看到的大师少,反而觉得民国的大师多呢?

因为你文盲啊!没错,就是因为你是文盲啊!!!不要怀疑,就是如此。

民国的大师是你能看到的,接触到的人,他们虽然大,但是经过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已经没那么大了,你一抬头,好歹还能看到他们,

,然后你就会惊呼,哇,大师啊!

但是如今的大师,抱歉,我不是特指谁,在座的文盲们(当然包括我)。连仰望大师的资格都没有。你不配知道。

举点例子,中国航空如今执牛耳者是谁?

中国材料学研究领域谁最吊?

中国导弹,船舶,桥梁,冶金,勘探,新能源,核电,天文,海洋,这些专家你认识几个?为啥你不认识?

说白了就是因为你是文盲,根本不配接触到他们。

你只知道油盐酱醋茶,你何德何能认识他们,笑死了,你以为中国经济世界第二,各项科研稳居世界前列是躺着来的吗?

世界顶尖科技,不要说让某些人去抄,就是手把手教你,你也只能瞪着两个小眼睛发呆。。。

所以不要说这么幼稚的问题了。

不是中国没有大师,而是你不配认识大师,记住了。

就如同民国时期那些乡下老农民不配认识民国的大师一样!

没有区别


吓的的的的


补正: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华民国时期产生并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数理工生化医军诸界的大师级人物(不含社科文化艺术考古人类学界):叶企孙、饶毓泰、吴大猷、曾昭抡、吴健雄、竺可桢、茅以升、吴征镒、李四光、丁西林、王守竞、陈省身、董铁宝、赵九章、萨本栋、童弟周、侯德榜、苏步青、翁文灏、朱家骅、谢家荣、严济慈、周培源、朱光亚、林巧稚、贝聿铭、俞大维、孙立人等及五十年代获诺奖的李政道、杨振宁都是民国时代成才,有的还是文理政跨界双星大师。他们中大部份被收编后式微名败早亡。


查无圣士


胡适先生是公认的民国最大的大师,他也只是后来补发的博士学位而已,可当时一提胡博士那可是不一般的仰视。而今,我一个小办公室里就十几个博士(尽然还有美国名牌大学的),这些小兄弟要是生在民国那可就是蒋的座上宾了。

思考几点

一,物以稀为贵。当年教育严重落后于时代,能认几个字就很少(以我家为例,我以上的可考的几代人没一个识字的),能行文更少了,如果再能有自己标新立异的观点或者造个新词的那就是大师了,比如胡博士能喊几句民主、自由、平等等什么的,再加能写几句小诗那就更不得了,当然是超级大师了。

二,如果按民国大师的标准,咱们新中国大师就多了去。博士后(博士就不算了)有多少?正教授(副教授委屈一下)有多少?有发明专利的有多少?国际有名期刊有重要论文(国内的俺不说了)有多少?有千万字以上文学作品出版的有多少?还有。。。。。。。可以说群星灿烂。

三,如果有人试图用“大师”说词诋毁新中国,那他真找错地方了。他们不是信口雌黄、指鹿为马就是眼瞎,看不见新中国巨大变化,看不见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看不见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成就。别人有的俺们都有了,别人能造的俺们都会了,有些方面暂时落后也只是暂时而已。


淡然处之1998


不是没有大师高手,是那些真正高手声明不显,更多的是那些骗子!

说骗子可能有点过激了,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博人眼球的人。

拿注射器“画画”。

写个字要大叫一声,把脚掌跺的发麻,然后开始鬼画符。

总之,怎么吸引人怎么乱来,怎么骗钱怎么来,骗子之间互相吹嘘。

俩骗子玩一坨屎,最后把屎喊出天价,把吃瓜群众当傻子糊弄。

现在的大V、公知、精英、专家、教授,大师这些称呼已经没有公信力了,劣币在驱逐良币,而且效果显著。

70年了,是时候来一次大清洗了,这个年数在古代都三代帝王了,已经到了王朝中期,何况发展更快的现代,这个时候是最容易积累问题的时候,等到了后期就回天乏术了。

顽疾一旦扎根三代以上就不好处理了,跟太深了,五十年清理一次是最好的。

例如1999年的保密协议。。。


你瞅啥OvO


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民国有这样的校长,给老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导致民国大师辈出。

蔡元培、胡适、梅贻琦、刘文典这些大学校长那个不是敢傲王侯的人,刘文典当场怼蒋介石,蒋介石叫他雅叔,他呼总统,蒋叫他刘文典,他直呼蒋中正。今天那个敢,而刘文典仅仅是安徽大学的校长,就能直接面见最高领导人,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民国的大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北京大学虽无校训,但是“科学,民主,爱国,进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老北大精神的体现,体现了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正是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让民国大师辈出,大师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而非犬儒。钱学森之问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答案,但是有人装糊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