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省份新高考为什么将历史或物理定为必选?这样合理吗?

执金吾12


自上海、浙江三年前举行“3+3”高考模式改革起,这个模式的优点不多,但缺点非常多,还有着自身不可克服的三大困境:

一是“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权”的合理性,而导致大面积弃选物理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危险局面。

二是学生自主自由选科目的浪漫合理性,多达二三十种科目组合。而导致生源较少的学校无法满足学生自由选科的师资、校舍的困境。

三是学科多次考试的“看似美萌了”的“考试”,而导致学生从传统高考模式的“三年学习,两天考试”而成为“三年高中,年年高考”的考试困境。导致高中三年成了应付多次高考的局面。素质教育更是被挤压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闲”的困境。

目前,江苏省的新高考方案虽然没有正式实施,但其优点很明显,至少有四大优点:

🌷 一是只有八种科目组合选择,搭配科学合理,让学校容易组班操作。

💐 二是加强了语文、数学地位,相对弱化并不必要全民皆英的英语。

🌷 三是加强了文、理科学科知识(理科的理化~文科的政史有保证)。

💐 四是避免了沪、浙大面积弃考物理,长此以往就会危害国家发展的尴尬境地。

因此,强烈推荐江苏省的新高考模式!


春雨秋风君子


这是新高考3+3方案的改进版,也就是3+1+2方案,虽然还没有一个省明确公布,更没有省份正式实施,但是似乎已经势在必行。

虽然没有实施,但是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似乎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个方案的弊端所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新高考“3+3方案”中,除了弃物理现象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题目难度不同带来的影响,这一点在“3+1+2方案”中依然没有解决。举个例子:

加入甲考生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组合,乙考生选择了历史、化学、生物组合,这样是符合物理或者历史中必选一科要求的。那么,问题来了,你能不能保证物理和历史难度相同?加入物理和历史都以120分的原始分计入,成绩好的学生选择了物理,成绩稍微差一些的学生选择了历史,结果选物理考了90,选历史的考了110分,这样的话,在化学和生物成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历史的同学就比选物理的高出了20分,如果二者同时选择了某大学的化学专业,后者就被录取了,这合理吗?

二、不弃物理就会弃历史,这符合改革的初衷吗?

把物理或历史列为必考,这是因为这是文科和理科中最重要的两门学科,现在二者不能一起选择,结果就让“物理”和“历史”进行厮杀,学生不弃物理就弃历史,这合理吗?

新高考“3+3”方案中,学生可以选择物理和历史的组合,那么“3+1+2”组合中,这种组合就不存在了。原来成绩好的还可能选择历史,这么一改革,成绩好的选择物理和其他组合,而成绩差的基本会选择历史,让选择历史的学生的水平明显下降,这符合国家重视“历史”的初衷吗?

这个方案,是为了弥补新高考方案中的“弃物理”现象而实施的,虽然还未实施,就听到一片叫好,但是其问题依然严重,希望相关人员在未实施之前,提前想到或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实施后让学生当成了“小白鼠”,然后再去想办法“补补丁”。

即将实施新方案的省份,尤其是广东和辽宁的学生,你们如果认为对就顶起来吧,让更多的建议声音传递出去吧,预防方案落到后产生的各种问题。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3+1+2没有任何意义。比3+3更烂。首先过于强调物理和历史,第一:物理有用么?有用,但是让全部人都学物理好么?明显不好!物理高考多年平均分在30多分上下,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一半的高考考生的物理成绩连30分都达不到,请问这样的学生学不学物理有区别么?十几二十分的物理对国家和社会有什么贡献么?如果这些学生把学物理的时间让给其他科目是不是对社会、对个人的发展都更好?第二,公认的文科主科是政治/哲学,历史在哪个国家都不是主要科目,历史这种东西才是最应该让有兴趣的人才学的,不能因为历史有趣学生喜欢学而提高历史的地位,要看社会需要什么!


qqttdfb


个人认为新高考实行“3+2+1”或“3+1+2”模式比“3+3”更加合理,这也许对公众质疑当前已实施了“3+3”模式中发现的如弃选物理同时造成赋分不公平等问题有很大缓解作用。

首先说说什么是“3+2+1”和“3+1+2”,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省的这两种模式的正式方案出台,但据消息,江苏省可能实施“3+2+1”模式,广东省可能实施“3+1+2”模式。

“3+2+1”:

“3”是语、数、外,

“2”是指在“物理、化学”和“历史、政治”两个小组合选一个,

“1”指剩下的生物、地理和在“2”中没选的两科共四科中选一科(如在“2”中选了物理化学,在“1”中也可选历史、政治)。

“3+1+2”:

“3”仍然是语、数、外,

“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任选一科,

“2”指剩下的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任选两科,当然还有一种选法是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和“1”中没选的一种共5科中选两科。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做这样做违背了新高考给学生更大个性发展空间的初衷,但个人却认为这是对新高考实施过程中的发现问题的一种校正。

看似“3+2+1”或“3+1+2”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小了,其实从我国高中学段的学生实际来说,更多选择真的有什么意义吗?在面临决定命运的大事上,人都有“选择恐惧症”,更多的选择只会让人更纠结,许多家长和学生在“3+3”模式下真的是从自身爱好和擅长来选择的吗?所以个人认为“3+2+1”和“3+1+2”模式会让学生的目标更明确,选择时顾忌更少。

从现行的“3+3”模式看,一个突出问题是弃选物理现象,而物理偏偏又是高校许多专业学习需要的学科,而不少学生弃选物理不是自己不想选,而是看选的人少害怕自己在赋分时吃亏而不选的。“3+2+1”或“3+1+2”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让一些可能的投机现象不会发生。以浙江为例,2018年选物理的才2.8万,所以浙江设定了最低保障线6.5万,这使得物理考了0分也能得到70多分,这种现象不解决,成绩不好的选物理的会越来越多,而中等成绩的还是不敢选,成绩不好的选了也没什么多大意义,这对中等成绩的同学很不公平。

“3+2+1”和“3+1+2”模式,选择少了,不同科目因为难度不同导致原始分不可比的问题或赋分不公平的问题也将得到大为缓解。同时选择少了,对高中走班式教学的压力也少了。从这个意义是个人更倾向于“3+2+1”模式,因为这种模式组合更少,只有8种组合。

所以个人认为,“3+2+1”和“3+1+2”模式不仅合理,还是解决当前新高考暴露的问题的很好途径。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作为教育硕士和一线教师,我认为这样非常合理。理由有以下几个:
一是高考是一面旗。旗子发挥的是引领方向的作用。物理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急需创新驱动发展,所以学习物理很有必要。有人说物理太难,很多学生只能考30分作用,但是通过必修物理可以营造一种良好氛围。再说历史,很多人不懂历史,喜欢说外行话。历史其实是一门逻辑非常强的学科,而不仅仅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能够通过史料进行分析推理的人都是非常🐮🐮的。实际上,高考历史非常考查能力,能够在历史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综合素养都不低,所以学习历史很有必要。


二是高考是一把尺。尺子发挥的是衡量长度作用。高考的一个重要功能选拔人才。那些能够学好物理和历史的学生能力一定是比较强的学生。相反,那些学不好物理和历史的学生,多数是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的,考不上顶尖大学也是正常的。

三是高考是一堂课。课程发挥的作用是塑造人。一个名族的青年人如果不懂物理,肯定是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民族,青年人如果不了解历史,不懂得以史鉴今,这个民族就会没有根,没有魂。所以,非常有必要在课堂上学习物理,学习历史。

所以,很多省份的做法是正确的。

但也要避免一个错误的观念。很多人认为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不重要,这是大错特错。比如政治,要学习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这些都是古老的学科。一个国家越是发达,越是在这些学科上卓有成就。


政治二哥


将历史或地理定为必选,即“3+1+2”,这个方案相对于原先的“3+3”方案有所改进,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3+1+2”模式:

该模式总分740分,共20种组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各150分,外语120分;

“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计120分(原始分计分) ;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

重视物理,缓解“弃物理”趋势

自17年在上海浙江实施“3+3”新高考方案以来,由于物理的难度增加,造成中低层学生大幅放弃物理的情况。这不禁引起众多社会人士的担忧,物理堪称理科之本,应当引起重视!

“3+1+2”将物理列为两个必选项目缓解了“弃物理”趋势,加强历史、物理两门科目的学科地位;采用原始计分,缓解了区分度不够的问题。

公平问题仍然存在

在物理、历史两门必选中选择一门,对同时擅长物理和历史两门的学生并不公平。

此外,个人认为历史不应上升至与物理同等的地位,物理确实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理科,大学几乎全部得工科专业都要运用物理的知识,然历史注重的是理论性,对未来的实践运用微乎其微。

新高考的改革本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却又作此变动,未免使部分学生和家长烦忧。

中国教育制度忧虑

从中国整体教育现状来看,无论是旧高考制度还是新高考政策,都是以唯分数论为主流,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科目中,很难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素质状况,不能反映学生能力的高低等问题,如专业思想、实验经验、动手能力等等,这些内容如何反映到招生制度中?

这都是目前高考制度无法解决的。希望教育局方面能早日发现问题,尽早完善!

以上仅个人看法,欢迎交流指正!


高考经验分享


其实高考改革3+3模式的根本矛盾在于明明所选科目不一样,最终成绩却要放到一起去比。所以无论是3+3/3+2+1又或者3+1+2都逃不开这一点,而以前的文理分科却没有这个问题。为了解决不同科目难度不同的比较问题提出的赋分制所带来的“炮灰”问题注定让某些科目成为几乎没人愿意选的科目。

所以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只需要不再让不同科目放在一起去比就可以了。改变当前以学校为单位的录取,改为以专业为单位选定总分科目以及各科分数比例。比如机械专业的录取只取考生的数学,物理,语文计算总分。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学习压力。

另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是哪些科目重要,有的说英语重要,要看外国文献,有的说物理重要,是一切工业的基础。我觉得这些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比如说英语,或许对于学习外国经验很重要,但是我国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某些领域和外国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外国比中国优秀的地方人家也严格保密,不会让我们看到的,这种情况下英语还有那么的重要吗?再者英语靠着使用国强大的经济,科技,政治的影响力成为世界语言,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提升本国影响力让汉语成为世界语言吗。我们很难清楚各个专业的现实处境,只是从自身有限的经历出发,自己学什么自然更容易觉得什么重要。但是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更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去决定

由国家统一制定各个专业录取课程,分专业录取,社会需求多的专业录取人数更多,自然更容易考上,学的学生也会更多,让社会需求去决定什么更重要,而不是部分所谓的专家或者某些只占在自己立场的民众。

在国家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给予院校一定的自主权,可以在一定比例内调整各科的分数比例,这样眼光更好的学校可以在同等成绩内选拔到更优秀的学生,有利于学校科研成果与影响力的提升,在这种比较中也能更好的认识到对于该专业的发展什么样的要素才是最重要的。


俞琪729


1、从基本立场和专业区分看。

这种方式是类似的默认所有大学专业要分文理,这基本正常,因为12大门类除去艺术大多可以先做这个区分,原来的文理划分虽不完美但有合理指出,所以这个基本前提是对的。

2、从知识体系看。

物理学和历史学是两个很强势的学科,也都属于基础学科,其中物理在理科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3、从中学学科体系看

物理学和历史学是仅次于语数外的基础学科,是文理类学科中的“强势”学科,这个之前我再一次微课中使用了选科分析图时候做过说明。

4、从大学学科结构看

从高校学科看,物理学、数学、历史学、文学是非常根上的学科,如果这四个都很强这个学校基本不会差,其中数学、文学有所代表,理工类的根子在物理,文史类的根子在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学和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这也是从学科史科学史的立场看的。

5、从现实出发

部分省份出台这个做法是有很强的功利考量的,第一可以避免弃考物理,第二可以对冲改革压力。这看着是“折中”其实是将几根改革方案打了折扣,而且依然会造成新的弃考问题。


小鹰生涯


无论你是否喜欢高考,作为学生基本上是绕不过去。无论你多么痛恨高考,或者你有多少微词不满,高考还是基本公认的公平选拔手段。

高考改革的脚步一直不曾停歇,至于步子迈的大小,需要因时、因事、因需的考量。所有的改革举措都不可能撇开公平、公正与公开而任意人为。

从不分文理到分文理,再到3+X或各种变形,目标指向很明确。一曰增加选择性,体现个性特长;二曰增加考试次数,稀释一考定终身带来的误差;三曰增强自主性,高校选人拥有更多话语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调研试点也走了程序,推进改革的节奏也分期分批按部就班的推进。就像树叉一样,选择了一个粗枝就很难回头,你不得不把它当做主干进行养护培育。步子迈大了扯的蛋疼,或者迈步的姿势难看,硬要摆出个架势也是筋骨觉着别扭。没跟上步伐的静观其变,希图有个调整。已经跟上的,有了前车之鉴就赶紧调整步伐,譬如历史、物理成了必选。

先见之明没想象的那么轻巧,亡羊补牢也算后见之明。浙江英语的事故已经成了故事,神经兮兮的也情有可原。

至于学生的选择,有高兴的自然有忧郁的,这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适应政策,将合理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正解。没必要将选择的合理性上升到学科价值的高度去考量,这不是考生需要过多考虑的问题。

在兴趣与可能的考试成绩面前,你若不是出类拔萃,就优先考虑分数吧,如若不然你还想拯救哪个学科不成?至于历史、物理成了必选,那是政策的引导亦是政策在查漏补缺,这与你的关系依然局限在利弊的权衡上,多想无益仅此而已。


田家大院田老大


我认为如果学生喜欢文学类的需要将历史作为作为必考。

中国历史五千年,其中诞生了很多伟大的人物,可以去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作者经历的事相结合,借鉴他们的长处。这就需要对历史有足够的了解,才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意境。

如果学生喜欢数理化,那物理就是必考的科目。物理的知识与生活最近,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学习物理,通过物理了解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