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南京城有多繁荣?

影视小欧


小欧说南京,说尽南京事!

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


据我手头上书籍史料记载,明朝的南京城有多达100多个行业,最发达的是织锦等丝织业,他们大部分就聚集在秦淮河沿岸。当时的这类手工行业分类十分明确,如织缎业又细分细缎和花缎。在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副明代的《南都繁会图》,长达一丈的花卷中,竟然有109种商店招牌,和1000多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京式小刀、画脂杭粉、名香宫皂等等一应俱全。商业兴盛足见明代南京的繁荣!



那为啥说当时的南京城还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呢?

明朝南京三山街一代,有一座寺庙叫“承恩寺”,这里附近是商业区,货物云集,游艺杂耍十分热闹。在广州生活了17年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于1598年来到南京城,他便是和其他外国人一道选择居住在这里。有趣的是,作为外国人他很反对佛教却极力推崇孔子,南京夫子庙是他经常拜访的地方。

这也是明代经济繁荣,中外交往的一个例证!


南京小欧


宫城也即紫金城,位于皇城之中。宫城平面呈方形,有4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南面正中为午门。午门之北有五龙桥、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是前朝所在。由此向北,还有乾清宫、省躬殿、坤宁宫。这是后寝所在,所有这些建筑,都在南北一条直线上。沿此轴线为笔直的御道,直达位于其南的洪武门及正阳门。宫城之南,在御道右侧,布置文职各部,如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翰林院、太医院等;在御道左侧,主要布置武职各部,如前、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等,还有太常寺、仪礼司、锦衣卫、通政司、钦天监等。这种布局对日后的北京城的平面布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明南京的外廓城建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建成南京城后,始终感到附近的一些山丘还在城外,对城防不利,因此又于内城之外,再筑外廓城。外廓城周120里,依山带水,是以土垒成的,只在部分险要地段用砖砌出城墙和城门,城门共有16座,其范围东包钟山(紫金山),北临长江,西过秦淮河,南过聚宝山(今雨花台)。如今,所有的外廓城门都已经平毁。


明南京城的城内分为皇城、居民市肆以及西北军营三区。市肆区即南唐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商业区,这里南向可以直接通往航运的要道以及秦淮河。城西北地势较高,专设兵营。在三区交界之处的中央高地,建有钟楼、鼓楼。

南京城的人口,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统计,总人数为47万多人,其中手工业者约有20万人,富户有6万一7万人,脚夫约有10万人,剩下的都是官吏及其家眷了。应天府的外围,还有36卫所,他们都是禁卫军,主要驻扎在孝陵、皇城、城北城西屯田处,总兵力有一二十万人。这些部队不能算作城市人口。

南京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商业与手工业都很兴盛。商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及其附近,即三山门、聚宝门、江东门内一带‘,各种商号和手工业作坊.号称有103行,城内外有十几个大集市,买卖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著名的秦淮河上,画舫如织,船中不时传来婉转的歌声,动人心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南京当时的繁荣景象。159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南京.浏览市容后说,南京是全世界最美丽、最伟大的城市,比所有欧洲城市都好。

明代南京手工业也很发达,有织造业、印刷业、造船业等。南京的锦缎在六朝时期已闻名于世。官方作坊能织出被称作“纳色石”的锦缎,民间还能生产缎子、青续、终纱、绢罗等丝绸品,而以元缎最负盛名。丝织业中,除了官营的织造局外,民间出现了拥有织机和资金的“机户”和受雇佣的织工。当时,南京与杭、苏、扬3个城市一起被称为南方的四大丝织业中心。

明代手工业中,规模最为壮观的要属造船业了。明代有个探险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多时统带了2万余人,有船60余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舰队。。在诸船当中,有一艘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有桅12根.可乘千人,载重几千吨。郑和下西洋,出发地是南京;他所统领的这些船只,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南京制造的。文献称,南京的造船主,先从江西、湖南选购木材,而后浮江而下.运至南京作进一步的加工,最后制成船体。除了木材使用外地产品外,造船所用的桐油、漆料、棕绳,都是本地生产的,如桐油由钟山南麓的桐园供给、、明代的造船作坊,主要是在秦淮河人江口的三汉河,名叫“龙江宝船厂”船厂东西宽460米,南北长1180米,分为7个作坊。至今在其遗址中还能发现当年大大小小的船坞。


明代的南京还能烧制大量的玻璃.目前在雨花台发现了许多琉璃窑窑址。据研究,明故宫、明孝陵、报恩寺塔等大型建筑上所使用的琉璃构件.如覆瓦、滴水、瓷砖等,都是在这里烧制的。

明代的南京还能烧制大量的玻璃.目前在雨花台发现了许多琉璃窑窑址。据研究,明故宫、明孝陵、报恩寺塔等大型建筑上所使用的琉璃构件,如攫瓦、滴水、瓷砖等,都是在这里烧制的。

南京的文化事业在明代也很发达。南京国子监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最盛时学生的人数达到了9000人。学生中,除了本国的学生之外,还有日本、高丽(朝鲜)、琉球、遥罗(泰国)等国的学生。学习的科目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弓箭、马术、击剑等。明朝中叶将国都迁往北京后,这里的国子监还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当时人们称其为“南监”,培养学生的数额最盛时也达到四五千人。


今朝述史


六朝古都您能想像多繁华就有多繁华,以明朝南京经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53年为例,(后朱棣迁北京),集政治文化为中心,经济发达,成为南北通衢最重要枢纽,全国人才往南京集拢,成为其时中国最大人口最多的大城市。虽然53年转瞬即逝如流星划过。自古以来南京山川灵秀,人才俊彦,气象宏伟!商业异常繁荣,手工业发达,像丝织业绫罗绸缎为最大产地,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业也是在南京诞生,郑和下西洋所乘船舶也在南京建造完成。浩瀚史籍《永乐大典》也是在南京编辑完成。朱棣迁北后南京依然为陪都有着高于其它城市重要地位!无论文化还是商业还是制造业在15世纪时全世界无以比拟!虽有经过血雨腥风洗礼,但历史沉淀风华依旧笼罩深深影响着后世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