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所谓的“康乾盛世”?

国史馆学士


我认为康乾盛世就那么回事,康熙也是位明的主,是他奠定了清朝统治的根基,为民族融合稳定社会有所贡献,康熙执政期间,注重与民休养生息,以高官厚禄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大量重用清官廉吏如:高士奇、陈廷敬、李光地、张廷玉、于成龙、熊赐履等。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康熙着手整顿吏治,避免暴力统治,注重以教化为先,尚德缓刑、化民成俗。康熙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防范汉人、压制舆论,禁锢思想。还施行片木不许下海,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政策,造成闭关锁国,人民思想麻木,更可悲的是把此政策定为大清国策,造成大清朝无开拓进取精神,只会卑躬屈膝的奴才哲学,致使整个清朝成为吸食鸦片和精神鸦片的双重扭曲的愚昧和麻木。

若说康熙盛世,有几位大清官作为参考可见一斑,三汤巡抚汤斌,为官清廉,生活节俭,一日三餐常用豆腐汤当菜吃,老百姓送雅号"三汤巡抚",死时,躺在光木板上,查看他的遗物,只存俸银8两,还是朋友出资安葬。

苦行老僧陈瑸,官至巡抚,任职二十年,很少吃肉。

清凉老圃熊赐履,经筵讲官,吏部尚书,因穷困潦倒,亲率僮仆锄地种菜,死时连一担米也没有,是族人出资帮助安葬。

于青菜于成龙,电视演过,是天下清官第一,还是康熙御赐金匾,生活也相当惨淡。当官的如此拮据,为了生活就向朝廷借钱,到康熙后期大量官员都亏欠国库。到雍正继位后,才边追缴欠款,边设置养廉银制度,调动了官吏的工作态度,扭转了官僚队伍的风气,出现了较好的政治环境。

再说乾隆好大喜功,妄自尊大,挥霍浪费,在位期间培养包容了个和珅,资产上十亿,确实在当时是世界首富。剩下的就是乾隆纵容贪官,卖官鬻爵,议罪罚银,毁书禁言,兴文字狱,乾隆穷奢极欲推行捐官制度,以致官吏贪剥肆无忌惮,官场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取媚邀宠,争权夺利,吏治败坏,政治腐朽,以致敛怨殃民,扰累地方。遂使桀骜奸民,侵害百姓。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反抗清朝统治的起义斗争持续不断。

《马戛尔尼回忆录》中对当时的清朝有过这样一句评语:大清是一个神权帝国,百姓活在卑鄙的暴政之下,他最终会走向堕落,野蛮和贫困的状态。马戛尔尼的随员安德逊说:“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斯当东男爵 说:“(清国)贫穷得令人惊讶,一路上我们丢掉的垃圾,会被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捡去吃”,所见的清国军队军着也如同“叫花子般”。这一切的见闻使得英国看到了所谓的天朝只是一个梦幻神话。


德厚致远


历经三朝的康乾盛世,似乎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长的“治世”时期,号称拥有150年的“盛世”。很多人认为,该时期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真正为现代中国奠定了版图范围,且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亿。从康熙即位到乾隆五十一年,124年间中国人口实现了7倍爆炸式增长,达到了1786年的3.91亿人。

看起来这似乎真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我们只要展开联想,就会发现,有些问题难以回避。比如,是什么力量保障了清朝庞大的军费开支,从康熙即位到嘉庆三年乾隆挂掉为止,清廷几乎连年用兵,几乎没有什么闲暇时期。同时,又是什么原因促进了清朝人口的井喷式爆发?

而这两个问题,似乎用一句“经济空前繁荣”就能解释,可问题真的是这样的么?

事实上,康雍乾三朝所谓取得的“发展”,只是对明末经济的恢复性增长而已。时间到了1600年前后,中国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6亿左右的样子,而在此之后的44年时光里,罕见的天灾,连年不断的战争,中国人口也未出现断崖式下降,到1644年时期,实际人口也大致维持在1.5247亿的样子。进入清朝时期,经三藩之乱以后到嘉庆元年爆发川陕白莲教起义,其间中原腹地再没发生过大的战乱,于是在红薯、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引进,中国人口前所未有的达到了3.91亿的数量。这其间,其实中国的经济根本没有得到发展,与明朝兴盛时期的经济实力相比,其实还有差距。

康雍乾时期,实际上孕育了许多社会问题,无论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还是从人性解放的角度而言,这一时期的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越来越远。在地球的另一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得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改造了旧世界。而彼时的大清,还沉醉在所谓“盛世”中不可自拔。

顾诚先生在《南明史序论》中说:“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家吹捧,称之为康乾盛世。正是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盛世过后,不到50年的时间里,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随之而来,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使大清帝国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

残酷的旗人特权制度摧毁着这个帝国的生产物质基础

自清军入关以后,为了满足享乐生活的需要和保障军事供给,统治阶层开始大量圈占土地,仅北京内务府圈占得庄田就达到九千顷,各旗王公宗室达一万三千三百余顷,整个八旗官兵的旗地达十四万余顷。大片被圈占得土地被抛荒,用以放牧,致使生产倒退。而旗人们拥“铁杆庄稼”,却不事生产,八旗地主们开头任意奴役汉人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甚至连农民的妻女也可以任意奸淫霸占,这种落后倒退的生产关系,极大的破坏了整个帝国的生产物质基础。


对中原文化的野蛮摧残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而自清入关以来,为了维持满人的特权阶级统治,大兴文字狱,野蛮与专制显露无疑。满清将文字狱这种在中国历史上消失许久的手段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疯狂极致历朝无可比也。清朝的文字狱,不仅牵连极广,危害剧烈,而且从建国道灭亡绵延不断,毫无松懈,从来就不给中华文明以一丝喘息的窗口。其对中原文化的破坏和摧残之大,使得今日之中国都遗留了一些后遗症。

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极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

实施严厉的海禁和闭关政策

从1662年郑成功集团成功统治台湾后,清廷下达了严酷的“迁界令”,自此清廷海禁政策开启,期间虽有开海的的时候,但整个中国的统治氛围,俨然已经被一种叫“天朝上国”的自大病所笼罩,海贸变成了清政府独家敛财的工具,到乾隆时期,英国使团两次访华以求友好通商,皆被拒绝,中国失去了最后最宝贵的接触日新月异的世界的机会。


无可否认,康雍乾时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并不足以证明这是一个空前的“盛世”。因为没有人会幼稚地认为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其中最主要的民众,生活在奴役和没有思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算是一个“盛世”?

世界在不断进步,而彼时的中国却在残酷地统治着国民,希望它的国民们,永远只是奴才,永远不会直起身子,抬起头做人。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青年折缘


康熙开始,乾隆结束的清朝盛世。

主要功绩是通过“永不加赋”和推动农桑增加人民手中的口粮,最终结果就是人口的疯狂增长。从明末的8千万变成了乾隆年间的3亿。

汉人其实是比较温顺的民族,只要能活下去,会选择苟且。明末人民是在活不下去了,四处起义。后来清朝入关消灭明朝和起义军尊定了统治地位。康熙作为清朝第一个坐天下的皇帝,对人民最渴望的点了解颇深。康熙认为人民之所以反叛就是因为国家会不断的增加各种税目,最终导致人民过不下去了。因此,他选择了永不加赋策略。

实际上,康熙的这个策略确实很有效,清朝到灭亡为止,人口一直在增长,从整体来看,康熙的策略是成功的。人口确实的在增长,百姓们确实很少会因为口粮不足而起义。清朝最终也不是因为人民活不下去而起义灭亡了清朝,而是因为世界大同,人民想要更好的生活而起义的。


金晶林


所有的盛世都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战争权。没有主动战争权,否则谈不上什么盛世。有了这个对外的核心竞争力,对内而言,老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在社会组织六种状态下处在建设上升的轨道。请不要用今天的标准去看待昨天的历史,那样没办法接近那个你无法到达但可以无限接近的历史真相。记住:曾经的画地为牢,夜不闭户是真实发生过的。相比于现代高楼的防盗窗,加厚的防盗门………我们再过1000年未来的人们会怎么评价我们这个时代?也许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努力实现的!


智聖正道—侯聖景


那时有言论自由吗?

那时有独立媒体吗?

自吹自擂

谁能提出抗议吗?

当权的他们做虚假宣传有可能。

1688年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改革

清朝还在开疆扩土留发不留头

1776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公众的国家

人民拥有国家主权

那时乾隆皇帝在文字狱里梦想千秋万代的统治

1799年美国第一任总统逝世

1799年乾隆皇帝驾崩

欧洲和美国因为人民主权的确立

而与世界其他地区拉开距离

康雍乾还在一口通商

闭关锁国

避免世界浪潮威胁自己的统治利益。

如果康雍乾算盛世

那么英国、美国、法国算什么?


透视线


实际上是雍正中兴,没有雍正十四年辛苦支撑,满清就百年而终了。乾隆之前,满清都是被人打,只有钱粮充足的乾隆是他打别人,开疆拓土,见谁不爽就灭谁。


静夜思160519196


看一下《钦定皇與西域图志》就知道了。连俄罗斯都怕咱们。东北的肃慎谁不敬重呢!俄罗斯又叫罗义或者罗刹。和义渠有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