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曼施坦因本能力挽狂澜,希特勒为何不同意实施计划?

朱维妙


在曼施坦因接手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作战指挥权时,德军的第6集团军已经被苏军包围了,如果说曼施坦因有能力力挽狂澜,那么就要看他能否将第6集团军成功的解救出来。



一开始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并没有向陆军总司令部提出让第6集团军立刻撤退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没有外围部队协助的单独突围行动会使第6集团军遭到严重的损失,因为第6集团军是步兵集团军,主要兵力还是步兵,突围中将不可避免的被苏军咬住,即便是最好的估计,第6集团军人员将损失近半,而技术装备将损失大部分,这意味着突围出去的第6集团军将无法在继续作战,只能暂时退出前线,失去了第6集团军,德军的南翼攻势也就算是失败了。

所以当时曼施坦因是希望拯救出一个整建制的拥有战斗力的第6集团军,这样就必须等待解围部队集结完毕后才能发起突围行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强大的解围部队能否快速的赶到。当时曼施坦因认为解围部队至少应为一个完整的集团军兵力才能达成这个任务。如此规模的兵力从哪里调来呢?而且还需要考虑时间的因素,等待时间越长,第6集团军的补给就越少,突围成功的几率也就越低。


其实曼施坦因并不指望从遥远的西线和正在进行激烈防御作战的北方和中央战线调来强大的解围兵力,他的目光放在了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身上,这支部队就是A集团军群的快速部队:第一装甲集团军。这是距离斯大林格勒最近的一支机动部队,可以快速的到达斯大林格勒区域。在曼施坦因看来,既然高加索方向的攻势已经陷入停顿,占领巴库油田短期内已经无望,就应该收缩高加索方向的防线,从而解放出第1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在得到从其他地区调来的部队加强后协同第4装甲集团军发起强大的解围行动,不仅仅是要为第6集团军打开一个补给通道,甚至要对苏军进行反围歼,彻底恢复苏军反攻前的前线态势,确保德军夏季攻势的胜利果实。


这是一场南翼真正的决战,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军甚至还要继续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投入大量兵力,而这些兵力的来源就是A集团军群,在提供一个装甲集团军后,该集团军群如有必要还应该继续后撤甚至是完全撤离高加索,以大大缩短防线长度,并和顿河集团军群连为一体,将节省出来的步兵部队也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决战。有必要提一下,所谓的决战并不是在斯大林格勒城内,而是在顿河和伏尔加河的广大区域内,在这种大规模的野战中,德军还是占据优势的,只要兵力上的劣势不要太大,德军总是能取得胜利的。

最终希特勒没有同意曼施坦因的计划,他坚决不同意A集团军群的撤退行动,哪怕是局部的撤退以缩短防线,如此则意味着第一装甲集团军无法抽出,曼施坦因得到了少得可怜的解围部队,连为第6 集团军打开一个救援通道都无法做到,更不用说什么全面恢复前线态势了。直到第6集团军已经覆灭在即,希特勒才最终批准了 A集团军群的撤退行动,可惜为时已晚!


战略论


当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合围于斯大林格勒城下时,希特勒任命曼施坦因为新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员,任务就是解第六集团军之围。

曼施坦因上任后,的确提出了自己的解围作战计划。哪就是组建两个突击集团,一个在科捷利尼科沃、一个在托尔莫辛地域,但这个计划是不现实的,它超出了德军的能力。这也是曼施坦因为辩解自己解围不力所找的借口,指责希特勒没按他的计划行事。战后来分析,首先是当时德军严重缺乏预备队,为组建科捷利尼科沃突击集团,希特勒已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12月12日曼施坦因发起进攻时才东拼西凑了3个坦克师、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及一些加强部队。其次是苏军在德中央集团军群组织的佯攻战役,即“火星”战役牢牢牵制住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预备队,苏军的战略欺骗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第三是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的情况已极为严重,补给严重不足,部队的作战能力急剧下降,已无法再任由曼施坦因拖延下去了。第四是曼施坦因在解围作战中并没有尽到全力,而且推进缓慢。

解围失败后,曼施坦因把责任全部推给保卢斯(指责保卢斯没有相向突击,解围前保卢斯就指出他最大能力只能前进三十公里。而曼施坦因在距斯大林格勒仅剩四十公里时,担心自己侧冀受攻击而掉头跑了),推给希特勒(指责希特勒没有建立两个突击集团,其实当时德军统帅部已是穷其所有拼凑了这样一个突击集团了)。


孙悟空144972747


造成此事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希特勒被他的副手、空军总司令戈林忽悠了。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戈林曾信誓旦旦地向希特勒保证:德国空军会确保,每天给包围圈里的德第6军团提供300吨的补给,结果根本没做到。

但在斯大林会战进行之时,戈林的保证还是有很多人(包括希特勒在内)相信的。因为就在几个月之前,在列宁格勒附近的德米扬斯克,9个德军步兵师被苏联红军包围。当时就是采取了空中运补给的办法,德国空军每天空运了300吨给养,让包围圈里的德军坚持到了解围!

有了之前成功的经验,此次的工作量又与上次差不多,大家都觉得戈林的空军能支持第6军团在斯大林格勒坚持下去。没想到,当时的德国空军实力已经大损,后来连每天30吨(原计划的10%)的给养都没运到,这直接导致了第6军团的崩溃!

此事导致戈林在军中威信扫地,并逐渐失去希特勒的信任,失去了纳粹二号人物和希特勒接班人的地位。




临时客


1943年11月19日,苏联军队对在斯大林格勒显陷入苦战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南北两翼发动了代号为天王星的反攻行动,而防守德军两翼的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低下,仅仅三天就全面崩溃,到11月22日,苏军完成了对在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德军的合围,第六集团军全部,第四装甲集团军一部被包围。其是在合围初期,德军是可以突围的,但保卢斯上将没次提出突围,均遭到希特勒的拒绝,他反而命令曼斯坦因组织顿河集团军解围,今天很多人看来是希特勒在战略上犯了错误,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通盘考虑,有取有舍的结果。因为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大部已深入高加索,如冒然撤军,德军必将遭遇灭頂之灾。只有把有生力量撤回,德国才有回旋的余地。說已,希特勒严令德军不得突围,实属无奈之举。


敬佩42707804


从未听说过曼帅在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后有什么可以力挽狂澜的建议。那种情况下,能够力挽狂澜的只有实力,而不是什么建议和计划。曼帅指挥顿河集团军去给保卢斯解围,一方面保卢斯自己没有突围的决心(一是部队状况不现实,二是不敢违抗元首命令),二来苏军实力太强,走到半途,曼帅的部队自己都差点被包饺子了。

棋局终了,现在再来复盘,也没什么办法可以解六集之围的办法,唯一的办法是一开始就不要去攻打斯大林格勒,即便要打,也只是作为辅助方向,不要打巷战,全力进攻高加索,也许会有不同结果。


浪翻云66368398


正是由于偏智狂,精神病统帅希特勒的倔犟和疯狂葬送了第六集团军几十万大军,德国军队兵强马壮,将悍器利,很可惜这么一支伟大的军队,被一个疯子摆弄着,早听曼施坦因之言,,调回巴库战斗的A方面军,苏军必败无疑,想一想回忆一下希特勒的错误,这是一次,还有埻克尔克大撤兵,英法撒回了三十万大军,也能知道德国为什么会失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