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提到秦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相遇时,一些人会认为秦国能赢?依据是什么?

子曰历史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存在歧义,题目中的秦帝国,我相信大多数人在看到题目的时候,一定和我一样想当然的认为秦王扫六合时期的嬴政统治下的秦帝国,但是压力山大帝国的时间是可查的,如果与之对应的话,那么当时的秦帝国应该是处在秦惠文王统治下。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两说。

嬴政

如果是嬴政治下的秦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相遇,那么亚历山大帝国完败。

理由非常简单。

秦国有白起,白起可是无一败绩的战神,关键每次作战还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

给白起配上秦国的大风弩,那出场效果帅呆了。

亚历山大帝国的主力兵种是马其顿长枪兵阵,辅以侧翼的骑兵协同作战。

当长枪兵在平原上一字排开的时候,秦军就开始放弩,刷刷刷地不间断的射,就跟电影《英雄》里面一样。

亚历山大的骑兵也没什么可惧的,还是射。

就这么简单,感觉都不需要用什么战术啦、兵法啦。

只要一役,白起就可以让亚历山大把老本都丢光。

其实就算没有白起,那时候的秦帝国将星璀璨,有的是能征善战之辈。

秦惠文王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上位后他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发展。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苴,秦军继续屡败魏军,再破三晋伐秦联军,又联韩魏攻打齐楚,大败义渠国,掌控了对山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

秦国在经历了孝公、惠文王及之后的武王三代努力下,蚕食三晋,席卷荆楚,已初露一统端倪。

此时的秦惠文王,正处在秦国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此时的秦国战力也是非常强盛。

首先,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但经济上产生巨大发展,就连秦国的军事能力也得到质的飞跃。

商鞅改革了秦国的军功奖励制度,士卒奋勇杀敌,以军功论赏赐,将秦国的军队打造成了一支虎狼之师。

其次,秦国的人口,可以调动的兵力也远远大于亚历山大帝国。

政治结构方面,秦帝国也比亚历山大帝国要稳固,秦帝国是铁板一块,而亚历山大则是众多家族拼凑一起,在亚历山大死后,帝国的迅速四分五裂也说明这个问题。

最后便是将领问题。亚历山大主要是自己强,跟后来的项羽似的,帝国没了他也就废了。但秦帝国则不然,君王和将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一点上,就显得亚历山大太脆弱来。

因此,综合来说,即便秦惠文王时的秦帝国,依然可以打败亚历山大帝国。

就让亚历山大放马过来吧,我们赳赳老秦,还真不怕他!

以上为个人观点。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因为秦国确实赢面大一些。

但首先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大家在讨论这个议题时,总是放刚才亚历山大来到中国,碰上了秦国的背景。而不是秦国大军西征来到希腊。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因为亚历山大是一个征服者,他的东征到达了印度,据说其本来的目标就是中国,只是因为用错了地图,才来到了印度。

但反过来想,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其实并不是一个侵略性很强的民族。他们固守本土,并不想去征服陌生的土地。

回到两军的对比。亚历山大当然厉害,四大文明征服了三个。那么亚历山大如果打到中国,能不能收集四大件呢?

我们做一个对比。

兵力:当时的秦国几乎是一个军事国家,他们相当于西方的斯巴达,战斗动员能力很强,秦国最多大概可以动员五十万的大军,这其中,专门的战斗人员应该在十万以上。亚历山大的部队总数就是五万。所以,在兵数上,亚历山大是吃亏的。

第一回合,秦国胜出。

兵种:亚历山大最厉害的是马其顿方阵,手执六米长枪,配以骑兵,可以说是强推式的进攻。

目前来看,如果让亚历山大的方阵突进到秦国的军阵之前,那几乎就是一场屠杀。好在秦国也有自己的绝活,就是强弩。一阵箭雨下去,不知道这个方阵还剩多少。这就要考验亚历山大步兵的铠甲厚度了。

就算这两者抵消,但马其顿方阵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王伴骑兵,这是亚历山大的杀手锏,机动性很强,经常用来扰乱对方,作战能力也很突出。秦国要在这上面抗衡,估计要把赵国请过来帮忙。

这一回合,亚历山大胜出。

第三个回合,兵法。

这个就是半斤八两了,秦国是战国各家兵法熬打出来的,秦国见识过魏国的劲卒、齐国的箭雨、韩国的大弩,赵国的骑兵,各种战场上的招数基本都会,而亚历山大也是战术大师,他也打败了各种形式的军队,比如希腊重装方阵,步骑结合的波斯军团,还有配上大象的印度大军。但亚历山大都能见招拆招,无往不利。

第四个回合,国力。这当然是秦国占优势,这也是秦国最大的优势,毕竟秦国是主场作战,远到而来的亚历山大后勤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弱点。

所以,综合来看,还是秦国占上风,网友又是中国人,当然多认为秦国会取胜。不过,要是亚历山大真来了,第一个碰上的还未必是秦国,而是一大堆的北方游牧民族。这两者之间可就难说了, 因为马其顿方阵可以灭掉成建制的军队,但当时的游牧民族简直就是一个个游击队,马其顿可能没到秦岭,就已经被游击队给干废了。


脑洞历史观


认为秦国,准确的说是秦惠文王时期的秦国,能打赢亚历山大大帝的人基本上就是即不了解马其顿帝国也不了解秦国。直接说了吧,真要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真的打到秦国,那秦国不给打死也得给打残了。

之所以会有人开这始有这个假设,可能是和《亮剑》有关。剧中有个日本鬼子叫山本一木,是个很聪明也变态的角色,剧中的他就曾经设想“如果亚历山大大帝和秦国的军队遭遇会有什么结果产生?”——呜呼!如果日本鬼子中的“精英”军官真的如此中二,那焉得不亡国?

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确实很有意思,似乎真的和秦国有些冥冥之中的“巧合”。比如他生于356BC,也就是周显王十三年,秦孝公五年,和秦惠文王同庚。在这一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了变法。在三十三年后的323BC,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巴比伦城。而这一年是周显王四十六年,秦惠文王十五年。也就是这一年魏侯、韩侯、赵侯、燕侯和中山子结盟,五国国君皆僭越王号,以对抗秦和齐、楚等大国,史称五国相王。这一事件说明当时的秦国已经有了“大国”的资本,和齐、楚并论了——但也说明,关东诸侯开始将秦国看做威胁了。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了波斯帝国之后是顺着中亚草原东进,而不是南下去了印度,那么就有可能一路征服西域诸国后和秦国相遇。真要是如此,鉴于秦国在地方上全靠县令、国尉指挥的少量军队,在没有咸阳王命的情况下又无法集结到一起,估计在面对着马其顿-波斯大军就会一败涂地。这种情况下打到关中平原对于亚历山大大帝来说是很简单的事。

之后的“决战”秦国也不乐观,因为在当时,秦国和马其顿帝国在势力上相差悬殊。秦国当时的军事水平勉强够得上同时期的埃及——都是编户齐民的“吏治国家”,而军队也都是由少量的贵族武士和众多临时征集的普通工农组成。

秦军首先是由卿大夫子弟组成“中郎”、“车郎”、“户郎”、“骑郎”为精锐,由卫尉、中尉管理,但这些“王牌军”在人数上是少之又少,而且只负责守卫宫廷和京城;其次,由国尉管理的“中卒”,这些算“正规军”,但平日里负责地方治安,类似警察。在往下就是邦司空管理的屯卒和徒,分别是徭役征发而来的庶民(民兵)和二等公民(相当于宋朝的“贼配军”)。

我们看下真实的秦军战斗力,根据《商君书·境内》:

“自一級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士公爵,自二級已上至不更,命曰卒……五百主,短兵五十人。二五百,主將之,短兵百。千石之令,短兵百人。八百之令,短兵八十人。七百之令,短兵七十人。六百之令,短兵六十人。国尉,短兵千人。大將,短兵四千人。”

千万要注意,所有的这些士卒都不是常备军。只有“郎”和“中卒”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有过军营生活。其他的如“屯卒”和“徒”则都只是普通农民、工人。只有受到征召时,才短暂的服役,平日里都只是拼命的工作,为国家创造财富……而这些军队装备在秦惠文王时代基本就是战车、少量的战马,主要是弓箭、青铜兵器和少量的铁制武器。

然而,亚历山大大帝的士兵都是常备军,完全不同于那些被徭役征来的士卒,这些常备军完全脱产,除了打仗什么都不干。他们主要战斗力是由重装步兵方阵和重装骑兵队组成。

其中重装步兵方阵是由配备着的十几尺的长枪和两尺直径青铜圆盾的步兵组成。在作战时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十六人,方阵前四至六排士兵的矛头对准前方,后面各排士兵握矛的姿势有的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各不相同。每个纵列的排头三人和末尾一人属于关键位置,因而选用骁勇而技术高强的士兵。作战时,整个方阵常常以坚固的密集队形跑步前进。

而重装骑兵队除了铠甲之外也破天荒的装备了十几尺的长矛。相比之下波斯、斯基泰或者秦骑兵仍以掷矛、短矛或弓箭作为主要武器。当初亚历山大大帝以四万步兵、五千骑兵在高加米拉会战中轻易大破波斯帝国近十万大军,其战斗力之强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真的打到秦国,那就是职业军人和民兵的不对等战争,秦国肯定是损失惨重。而此时早已经视秦国为一个麻烦的韩、赵、魏、义渠等国说不准还会借机群起而攻之。此时中原已无齐桓公,尊王攘夷、存邢救卫的义举恐怕那个诸侯都不会主动去干。如此秦惠文王十有八九会到蜀地避难,之后再去请求周天子和各国诸侯看在秦穆公、秦哀公的余庆上存亡继绝——真要是如此,那整个世界的历史也就必将迥然不同。

其实秦国地处西陲早就有对西方世界的接触,《汉书•五行志》中关于“十二金人”的记载就隐约的暗示了这点:

“(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於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

这,也许就是希腊化时代对中原的一种影响。

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其实制作的很良心——注意没有马蹬。

其实所谓的“十二金狄”或者“翁仲”很可能就是犍陀罗风格的造像。


目前发现最早的亚历山大大帝画像。


陳大舍


如果两个国家接壤,进行战争行动,秦赢的概率还是更大一点。

人口规模上:秦帝国可以动员的人口规模远大于亚历山大帝国,用于战争上的力量就会远大于亚历山大帝国。

组织能力上:商鞅变法之后,秦帝国将所有的资源(人、物)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不管是前线的战士还是后勤保障还是大后方的生产活动,都非常的组织化、纪律化,整个帝国都变成一个战争机器。亚历山大帝国更像一个松散的联盟,内部相互制约,不能将整个帝国的人力物力全得转化为战斗力。虽然他的方阵军团很厉害,但不是没有弱点,这种方阵更适合于正面硬钢,但中国军队打仗更多的是在计谋上。

将领指挥上:秦帝国自上而下都有非常出色的将领,运转效率非常好,而且军事将领源源不断的可以冒出来,反观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去世之后,就没什么靠谱的将领,延续性不强。

底层军队的战斗力:秦帝国的军功爵制度,将秦军打造成虎狼之师,战斗力报表,虽然亚历山大帝国的战斗力也不低,但真正绞杀在一起,还是秦军占上风。一是秦军人数占上风,二是秦军杀人有重赏,三是毕竟祖祖辈辈连续打了几百年,战斗基因深植每个人的基因里。亚历山大帝国的战争史非常短,就会有很多地方不是非常成熟。

抗打击能力:一次战争的失败是正常的,能不能接着组织起力量继续战斗的能力也很关键,这一方面双方的能力都不是很强,秦国应该稍强一点,掌控全国资源的是官僚系统而不是贵族阶级,组织能力要更强一点。

所以还是秦帝国的优势更大,赢的概率也更大,但战争的魅力就在于,战前的分析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偶然性很强,谁胜谁负还要看战争过程中的军事指挥和运气成分。


月关说


对于秦帝国的始皇帝与亚历山大大帝二人来说,之所以后人多认为两者如果相遇,那么失败的一方必然是亚历山大的想法,不仅仅是说,我们出于对于自己文明的一种偏向性的盲目认定,而是确实是因为两者实力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具体表现又是在哪体现的呢?主要是有以下的几点:

一,军队战斗力上以及后勤保障上的体现,我们知道战争的胜负其实最为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军队战斗力上,而最为核心的体现就是在后勤能力上,而对于这两点,一来秦国军队战斗力体现在军队人数上,数倍,甚至十倍与亚历山大的军队,体现在军队武器装备上以及制造上亦是不可同日而语,体现在军心士气上,秦国的军队本身就是以战为荣,最为好战,最不惧战的存在。另外在后勤上更不用说,本土作战,以秦国的恐怖号召力,后勤能力,自然碾压同等情况下的亚历山大。

二,虽然说亚历山大的能力很强,但是秦国君主的能力亦是很强,而且还有一大批能力强悍的臣子部下,而且秦国的制度,也是极大的保障了秦国面对战争时的巨大潜力。

所以说为什么说秦国能够战胜亚历山大,军队规模,武器装备,后勤能力,战争潜力,军队统帅等等方面,秦国都不是亚历山大可以比拟的,毕竟说白了亚历山大的部队精锐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还都是降卒与奴隶罢了,而秦国他的威名,是几百年的战争打下来的,真要打起来,后果其实还是很明显的。


Y一花一世界YB


虽然这两个大帝都是各自世界中千年一出的人物,一个往东打到天涯尽头,一个往东打到沧海无路,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第一,亚历山大大帝主要是马其顿人的兵团,质量很好但没有数量,多次征伐俘虏的奴隶虽然让军队数量很大,但质量不高。

第二,当时双方最鼎盛时期的武器装备也不一样,罗马方阵的长矛估计是抵挡不住秦军的精弩和战车。

第三,当时两个帝国人数差距太大,秦帝国在人员后勤储备上比亚历山大大帝优势太大,且国力也强出很多。。。


一工岂几


对比来看个人认为秦始皇胜算会大很多。打仗从来不会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爆发或者个体指挥艺术的杰出表现;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有力量在较量。此外还跟领导者知人善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都告诉我们,人才往往是颠覆一个政权或者打盛一场战争的一个关键。我华夏地大物博,经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洗礼,不管是思想凝聚的文化还是战争智慧的积累都是其他民族难以望其项背的。

除了以上的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的发展。从统一六国时秦国就开始使用铁质兵器,已经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制造工艺和责任制度。到了统一六国后,大秦部族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磨炼,无论是士兵的单个作战能力还是部队的整体机动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士兵对于一系列的铁质兵器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这时的大秦部队战斗力和战斗士气都是很高涨的。而且经过商鞅变法的后秦国以军功获取爵位,更是改变了原来的风俗习惯,完善了比较落后的一系列的农业方面的制度,使秦国拥有了充足的后备资源。这些方方面面的改革使秦国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此时秦帝国刚刚结束统一六国的战争,部族的战争欲望空前高涨,一旦与亚历山大相遇,定会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其大军,获得胜利。


晓风残月一人


如果秦帝国军与亚历山大远征军相遇,秦军必胜,5万亚历山大军远征军估计会在第一场战役第一回合后就战死三万,重伤五千(百分之百战场补刀),轻伤五千(百分五十拉去殉祭活埋),剩下的一万战俘百分之百拉去搬石头建长城和建阿房宫还有建陵墓。

不能拿大秦出来,就拿战国七雄最弱的燕国与韩国出来,亚历山大远征军也吃不消。

大秦在战时征兵有80~100万兵力!

齐国和楚国均有70万兵力,

赵国有55~60万兵力,魏国36万兵力。

燕国有30万兵力,韩国也有25万兵力。


一睡千世纪


单论军队装备和战法。马其顿以步兵方阵为主,远用标枪投掷,近用刀盾互搏。

秦军步骑混编,擅长步兵列阵坚守,骑兵两翼包抄,远用强弩劲射,近用长矛捅杀,所以两军对阵,秦军胜算更大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科技完全领先的秦国后勤强大到爆,没有可比性,更何况历史没有假设。

秦朝就有快速运送粮草的宽大夯土路!有比弓箭远一倍的弩机!有完全控制战局的马蹬!有杀敌奖励机制………

试问压力山大除了国人头脑和严整的军纪,还有什么长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