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骑将军刘琰为何会被刘禅下令斩杀?

梁盛锋


豫州鲁国人刘琰,刘备同宗同族,从豫州时就跟着刘备了。因为长得帅气又能言善道,刘琰经常随着刘备应酬,深受刘备重用。

刘备去世后,刘琰继续为蜀汉集团效力,官爵一路飙升,风光无限。但此后,在公元234年,刘琰却因为一桩家暴事件,而被后主刘禅夺职弃市(在人群密集的闹市里执行死刑)。


身为两朝重臣的刘琰,为何被弃市?

表面上看,刘琰是因为家暴而被斩的。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刘琰的妻子胡氏,在新年的时候去向吴太后拜年,顺便在太后那里住了一个多月。结果疑心病重的刘琰却怀疑胡氏和刘禅有染,于是命令手下训斥胡氏,用鞋子抽打胡氏的脸部,把她给休了。

之后胡氏去和刘禅告御状,刘琰被下狱并执行斩首示众。不过此案有些疑点:第一:刘琰所犯的罪足以致死吗?第二:若胡氏和刘禅没有奸情的话,那此案的直接负责人吴太后为何不出来解释一下?第三:当时手握大权的诸葛亮为什么从头到尾都不露面调解?

身为两朝老臣,兼刘氏宗亲的刘琰,地位是十分高的,在蜀汉朝廷中,刘琰仅居于诸葛亮、李严之下,官至车骑将军。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刘琰,仅仅因为一场家暴就被弃市?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李严罪过之大,也只是下狱而已)。

据《周礼》记载:“平民杀之于市,与国人共弃之”,可“王之同族不即市”,所以弃市是只对于平民犯死罪者,而不加于王之同族者。而刘琰恰恰就是属于王之同族,可见刘禅将刘琰弃市,是即不合情,也不合理的。何况当时诸葛亮尚在,处死宗亲重臣如此之大事,成都方面怎么可能会不和诸葛亮商量呢?



刘琰被弃市,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刘琰有掌权之心。虽然《三国志》里记载刘琰不管政事,只是偶尔吹吹牛批而已。可如果只想要做一个逍遥宗室的话,刘琰不必要协助诸葛亮扳到李严(罢免李严,刘琰在弹劾诸臣中名列第一),也不需要跟随诸葛亮北伐(第五次北伐,刘琰随军出征),更不需要和大将魏延闹矛盾(之后被诸葛亮送回成都,郁郁不乐)。

所以刘琰是在看到了李严倒台之后,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加上他刘氏宗室的地位,完全有资格和诸葛亮同摄朝政,甚至取代诸葛亮的位置都可以。所以他才一直刷存在感,弄李严、弄魏延,随诸葛亮北伐,希望在短时间内把自己塑造起来。可刘琰没想到的是,诸葛亮一道命令就把自己踢出北伐队伍,只能回去成都,继续搞文艺去了。

刘琰回去成都之后,心情郁闷得很,除了借酒消愁外,还纵情声色。可刘琰毕竟还有自己的抱负,他需要有人倾诉,作为枕边人的胡氏自然会知道刘琰的一些真实想法。在导致刘琰被弃市的那场入宫风波之中,刘琰并不是怀疑胡氏和刘禅私通,而是害怕胡氏对刘禅告密。所以不管胡氏是在入宫风波,还是在被打后去向刘禅告状,反正刘禅已经知道刘琰的阴谋。

第二:借弃市,威慑众人。古代弃市多在人群密集地举行,能起到震慑的作用,刘琰被弃市也是如此。刘禅想用弃市来震慑朝廷众人,更要震慑远在千里的诸葛亮,向所有人证明:“朕不再是那个只管祭祀的皇帝,诸葛亮也不是军政全管的丞相了”。

而且刘禅在诸葛亮病重之时,派人去询问他的后继者,这是十分不合礼制的(询问后事并不是没有先例,但只限于皇家之间)。刘禅此举,是试探多于咨询。

巧合的是,刘琰被弃市后,诸葛亮于同年八月病逝五丈原,消息传到成都后,李严忧愤而死。蜀汉建国三大臣,死于同一年,且全部死于非命。更有趣的情况是,陈寿在《三国志》里将刘琰和李严、魏延、杨仪、彭羕、廖立等五人合为一传。

这五人或多或少,都想要掌握国家的权力。李严和诸葛亮争权;魏延和杨仪斗来斗去,也是为了权力;彭羕劝过马超造反,一样为了权力;廖立不服诸葛亮官位在自己之上,认为自己才能完全可以胜任丞相一职,最终也是为了权力。所以刘琰有掌权之心,也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狐史首丘


刘琰与刘备相识于豫州。由于刘琰能说会道,受到备的赏识和重用。刘备去世刘禅即位,因其是先主的人,所以官位一路飚升,最后官至车骑将军成了三号人物。后因二号人物李严工作失职遭弹劾,他便成了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对于这样的人,诸葛亮是横竖看不上他,诸事不让他插手被边缘化了。这时候的刘琰也想开了,吃喝玩乐极尽享受。刘琰的腐败作风彻底激怒了魏延和诸葛亮等文臣武将,诸葛亮让他彻底一边去了,没杀他就算照顾他了。那是什么事最终导致了刘琰的杀身殒命呢?是他的妻子胡氏。公元234年正月,胡氏朝觐太后,居然在宫里呆了一个多月。刘琰心里生疑,认为她与皇上有染,遂将其殴打致残赶出家门。胡氏将刘琰恶行上告,这事传到诸葛亮和刘禅耳中,这有损于皇上名誉的绯闻,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刘禅将其斩首于市。


完颜佚名


刘婵看似愚笨,其实小算盘打的挺溜,一出杀鸡儆猴使得好,但是却使错了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