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大臣沒有選擇漢武帝的爺爺,而是選擇淮南王劉安的爸爸當皇帝,那麼會怎樣?

小白8692310514873


漢武帝的爺爺就是漢文帝劉恆,淮南王劉安的父親是劉長,如果沒有劉恆當皇帝,換作劉長當皇帝會怎麼樣呢?還會有文景之治嗎?

這還真不好說,歷史總是充滿了蝴蝶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環節改變,歷史的走向也必將改變,結果如何不好預測!只能做一些假設。

劉邦死後,呂后大肆培植孃家勢力,拼命打壓劉姓皇族,劉邦的八個兒子中,竟然有三個是死在呂后之手,自己親生的兒子劉盈也被自己製作的“人彘”嚇的一命嗚呼。



劉恆是個幸運兒,他能逃得過呂后的魔爪已屬萬幸。那當時的劉恆在哪裡呢?為何呂后能放過劉恆了呢?

這得益於劉恆低微的出身,原來,劉恆母親薄姬是個俘虜,劉邦見其有些姿色,才將其納入後宮,臨幸一次後,薄姬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劉恆。自此,薄姬就很少再有機會見到劉邦。



劉恆因為出身不好,加之其性格沉穩內斂,所以其在眾皇子中不很扎眼,所以呂后也沒特別在意他,這反倒救了劉恆,後來他能當上皇帝,他卑微出身又幫了個大忙。

呂后死後,劉姓皇族和呂氏外戚爭鬥日漸白熱化,劉氏諸王蜂擁而起,聯合內部大臣,誅殺呂氏外戚集團,最後以劉氏皇族的勝利而告終,劉氏皇族遷怒於呂后立的小皇帝劉弘,他們認為劉弘不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沒有法定繼承權,於是廢了小皇帝。於是就在劉氏皇族集團中,尋找新的接班人。



選來選去選中了劉恆,為何呢?原因之一就是劉恆出身卑微,他的母親薄姬勢力微弱,選擇劉恆當皇帝,不會有外戚干政的困擾,不會重蹈呂后干政的覆轍。其二就是劉恆寬厚仁慈,宅心仁厚,當下屬的當然都希望能有一個好領導。



劉氏皇族之所以不選劉長,是因為劉長是呂后養大的,而且劉長張揚跋扈,目無法紀。如果劉長當皇帝,就不會有文景之治,說不定會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覆轍,重歸腥風血雨的亂世中。


一半秋色


代王劉恆確實不是首選,大臣們想了一圈才想到他,其實就是認為他會比較好控制。

剷除諸呂

劉邦死後,惠帝劉盈立,劉盈柔弱,實際是其母呂后當權,劉盈當皇帝7年後去世,年僅24歲,年僅4歲的兒子劉恭被立為皇帝,四年後孩子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被呂后所殺,說要報仇,被呂后殺死,史稱前少帝。又立劉盈另一個兒子劉弘為帝,在兩個小皇帝期間,都是呂后執政,共8年。

呂后執政期間,大肆分封他的弟弟呂祿、呂產及其他呂氏子弟。諸呂無能卻居高位,給他們帶來了危險,他們又有不良的企圖,呂祿、呂產掌握都城的軍隊,想作亂自立。計劃被呂祿的女兒告訴了丈夫朱虛侯劉章,劉章聯絡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起兵攻打諸呂。呂祿指揮不動軍隊,束手無策。

接下來陳平設計,脅迫呂祿的好友酈寄誘騙呂祿將北軍軍權交於太尉周勃,酈寄誆呂祿道將兵權交還太尉,與大臣盟誓,表示絕無二心,並立刻到自己的封國去,齊兵必退!呂祿本來就是個庸庸之輩,哪有什麼謀略主見,被酈寄這麼一說,也覺得有理,便將北軍的軍權交給了周勃。

此後,劉章與陳平、周勃等人聯手除掉了諸呂,京劇《十老安劉》講述的就是這段故事。

議立代王

大臣們殺紅了眼,要把呂后的人一網打盡,呂后所立的少帝劉弘也成為他們的眼中釘,害怕小皇帝長大後為呂后報仇,於是陳平、周勃等老臣還提出劉弘可能不是惠帝劉盈的親生兒子,總之,就是要廢掉這個傀儡皇帝,另立新君。

大家首先提議首先起兵反呂的齊王劉襄,劉襄是劉肥的兒子,劉邦的孫子,血統純正,又有勤王之功,繼承大統應該問題不大。但有人反對:劉襄的舅舅駟鈞兇殘暴戾,是惡人,如果立劉襄,又會產生新的呂氏。接下來有人提議淮南王劉長,大臣們又認為他年幼,母親的家族也有惡名,其實大臣們嫌棄他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劉長是呂后養大的,和呂后有感情。最後大家提議立代王劉恆,因為此時劉邦的兒子只有劉恆和劉長在世,而劉恆年長,他的母親的家族成員官職低微沒有什麼惡名。

至此可以看到,劉長是不會被立為皇帝的,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萊駒為右


歷史沒有如果,結局無法揣測。在我看來,文帝繼位在當時看來,是最適合不過。時間也證明,文帝繼位後繼續奉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隨即開創了一個大漢盛世,扭轉了西漢以來經濟疲弊,物資匱乏的局面。



一、劉長想上位要PK的對手們

呂后專政八年後駕鶴西去,呂氏家族蠢蠢欲動,想要取而代之。周勃、陳平等老臣們和宗室們誅殺呂氏家族後,對帝位的繼承者展開激烈的討論。劉邦只有一個嫡子,他就是漢惠帝劉盈,劉盈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後代,所以嫡系死絕,只能從劉邦的庶子中挑選繼承人。所以說,劉邦在世的兒子們機會是平等的。



因此,劉邦長子劉肥(公元前189年去世)、代王劉如意(被呂后毒死)、趙王劉恢(公元前181年殉情自殺)、趙王劉友(公元前181年被呂后囚禁餓死)、燕王劉建(公元前181年去世,兒子被呂后殺死,絕後)全部沒有熬到公元前180年,只剩下代王劉恆(23歲)和淮南王劉長(18歲)。

但大臣們深惡痛絕外戚專政的後果, 因此這些進入大臣眼裡的諸侯王母親家族是考核的重點,也是第二輪的淘汰標準。很不幸的是,劉長是由呂后扶養長大,與呂后的關係密切。如果他上臺掌權後,那些誅殺叛呂的老臣們下場肯定悽慘。家世因素陡然間變成了政治因素,劉長心懷怨恨也是難以避免的。



而誅滅呂氏的功臣齊王劉襄作為劉邦的長孫,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畢竟還是皇長孫。既然沒了嫡脈,立長房也是理所當然。他也是大臣們想推選的人,因為母家駟鈞家族的殘暴不仁,被朝中大臣忌憚,害怕扶持出又一個呂氏家族,因此最有競爭力的劉襄也被無情地淘汰(事實上是劉澤撒的彌天大謊)。

朱虛侯劉章也是功臣,他是劉襄的弟弟。劉章被呂后視為己出,在大臣眼裡打上了標籤。他的妻子是呂氏家族的人,同時為人狠毒。縱然他在是誅呂的功臣,因為個人因素和政治不乾淨,也被大臣們排除在外,而他本來就想擁立自己的哥哥劉襄,並沒有想要做皇帝。



二、劉長其人及家族後人如何?

劉長其人驕橫跋扈,殘暴不仁。仗著自己是漢文帝唯一的弟弟,違法亂紀的事沒少做。這種人當上了皇帝,那簡直是暴君的楷模,國家社稷動盪,百姓民不聊生,這些都是大概率事件。在文帝上臺第三年,劉長就跑到審食其府上親手殺了國家開國功臣,回來還有理有據地陳述審食其的罪過。這份聰明更適合投機倒把,而不適合治理國家。



又過了三年,劉長與親信們商量謀反,被朝廷發覺逮捕,三堂會審後流放到蜀地。因為押解的人害怕他,一路不敢給他開囚車。劉長覺得受辱絕食而死,死時只有26歲。他的死讓天下流言四起,更讓漢文帝感到難堪,12年後給他的三個兒子由侯升王,一是彌補對劉長的錯誤,二是體現自己的仁孝,挽回自己的人設。

劉安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大才,是思想家、文學家、古琴演奏家,崇尚追道,主持編寫《離騷傳》、《淮南子》。15歲繼承了淮南王位,但曾經在吳楚七國之亂時想要起兵響應,被手下人反水站到了朝廷陣營,從而躲過了一劫。



年邁的劉安越來越昏庸,世子劉遷又驕橫,當時漢武帝沒有太子,劉安妄圖取而代之,甚至要起兵謀反,最終因東窗事發,走上了父親的老路,自刎而死,一門老小全部被殺,淮南國除。如果劉安好好做學問,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會得到後世的追捧,而不是一個亂臣賊子,他是歷史轉折中的悲劇人物。

劉長的次子濟北王劉勃對朝廷忠心耿耿,得以善終。他的孫子劉寬竟然與父親王后寵妾通姦,又在宗廟裡詛咒皇帝,後來被人告發,朝廷逮捕問罪,自刎而死,濟北國除。



劉長的三子衡山王劉賜也是造反的失敗者。曾經與淮南王劉安約定起兵,事情敗露後,自刎而死。一家老小家庭不合,哥哥告弟弟亂倫,父親告兒子不孝,最終被漢武帝一鍋端掉。

劉長一家,先後有三人想謀反,但都志大才疏,還沒起兵就被朝廷逮捕,最終都自殺身亡。家庭問題更加嚴重,亂倫醜事更加勁爆。桀驁不馴的淮南王一家最終都不得好死,這樣的家族上臺大漢王朝,比起暴秦也不遑多讓。


慵懶國王


那就沒有了文景之治。


金星JX


大漢肯定沒有這麼輝煌,也不可能出,超有魄力的皇帝,漢武帝。


中國紅旗L5


先不說劉安的爸爸好不好,但是我感覺傳給劉恆很好。劉恆個人節儉,勵精圖治,開創了文景之治。當然景帝的貢獻也很大,還把皇位傳給了劉徹,才有了第一次徹底的打敗匈奴


劉雨昊愛文學


那就沒漢武帝什麼事了,也就沒衛青,霍去病什麼事了,邊境匈奴之患能不能解決就另說了!


梁溪居士陸建榮


淮南王這樣的皇帝不出一月就讓陳平周勃擼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