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爆发时奥斯曼帝国为什么跟德意志帝国结盟形成同盟国阵线?

WaFFenSS


对于德国来说,虽然说奥斯曼帝国已经衰落,沦为二流国家,但它仍然是一个地区大国,拉拢奥斯曼帝国对德国在战略上有重大意义。首先它能威胁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和苏伊士运河,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对于英国的价值十分重要。


奥斯曼帝国还扼守着黑海门户博斯普鲁斯海峡,如果德国将奥斯曼帝国拉进同盟国,实际就切断了俄国在南线和英法盟国的通道,起到了孤立俄国的作用。

还有一点奥斯曼帝国政治体制和德国一样属于君主制国家,在抵制民主和君主立宪上有着共同的话题。

再谈奥斯曼帝国当时的选择前,我们要了解奥斯曼帝国所处的内外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才能有助于设身处地去理解奥斯曼帝国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基于奥斯曼帝国的内外形势来分析,18世纪末期其统治下的希腊要求独立,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败。

奥斯曼帝国扩张时期留下了大量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政治结构的领土,但由于长期无法从经济文化和制度上去同化,无法有效构建成一个政治实体,很大程度上国家呈现碎片化和分裂化。随着帝国的衰败,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无法有效维持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这些地区独立化倾向日益严重。随着西方民族主义的传入,这一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奥斯曼帝国外部环境更是堪忧,地缘政治极差,随着它的衰弱,地缘上面临近俄罗斯、奥匈帝国的挑战和侵蚀,还要应对英国和法国在北非和中东的不断渗透。随着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奥斯曼那最大敌人逐渐变成了沙俄。

随着塞利姆三世军事改革和坦志麦特时期宪政改革的停滞和失败,奥斯曼帝国已经无力阻止自己领土的丧失。

奥匈帝国到1912年底,巴尔干的地区仅剩东色雷斯及和埃迪尔内,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正式确立了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及保加利亚的独立。波斯尼亚被奥匈帝国占据,并且1908年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在1830年至1912年间,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省份尽失,1830年阿尔及利亚被法国占领,1881年突尼斯被法国占领,1882年,英军以整顿治安为借口占据埃及,1912年意大利占领利比亚。



在中东地区,英国不断渗透,极力挑动阿拉伯和伊拉克地区势力独立。

在1908年土耳其革命胜利后,苏丹已经不掌握国家权利,在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后,到底是选择加入到协约国,还是选择加入到同盟国,奥斯曼帝国也在犹豫。

一方面是克里米亚战争奥斯曼帝国与英法结下的交情,二方面是对英国实力的理性认识,奥斯曼帝国一开始很想加入协约国,但由于俄国的极力阻止未能成功,这让奥斯曼帝国十分的愤恨。

相反,一德国与奥斯曼土耳其没有绝对的利益纷争,也曾经和德皇签订过秘密协议。二在奥斯曼帝国陆军大量军官都是亲近德国的。三,沙俄是现阶段奥斯曼帝国最大的敌人。四,德国为了拉拢奥斯曼帝国外交上付出了很对的努力。

最后也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戈本号和布劳斯特号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来到土耳其,并且将其送给了奥斯曼帝国,而先前英国曾经扣押奥斯曼帝国重金向英国买的军舰 ,英国人的骄狂和无理令土耳其政府十分愤怒。德国的慷慨最后让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


阿驰2585


纵横折冲,缘起俾斯麦

1879年10月7日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签署同盟条约,双方约定在一方遭到俄罗斯攻击时,另一方将全力支援;如果是其他欧洲国家发起攻击,另一方则承若保持中立地位,这个欧洲国家在俄罗斯与法国结盟后指向法国。

要明白奥斯曼帝国和德意志结盟的原因,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为创造德意志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希望给予外部德意志爱好和平,支持欧罗巴维持现状的观感,为此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俄罗斯在俄土战争获胜让局面变化了。1878年,俄罗斯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凭借圣斯特凡诺条约计划在巴尔干建立大保加利亚扩充俄罗斯势力。

欧洲局面因此出现了紧张的气氛。德意志与俄罗斯、奥匈帝国同为“”国家,因此,德意志组织邀请了欧洲诸强在柏林召开了会议,以期修补俄奥关系,会议形成了柏林条约。在俾斯麦和欧洲诸强的施压下,条约规定俄罗斯放弃在圣斯特凡诺条约中所获得到的利益,奥匈帝国负责管理黑塞哥维纳和波斯尼亚。

德意志俾斯麦在这次会议中的表现,导致失去了俄罗斯的信任,俄罗斯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中虽然获胜,但遭受的巨大损失没有得到回报,反而让奥匈帝国趁机坐大,自然忿忿不平。由此,第一次“三帝同盟”瓦解。面对充满敌意的俄罗斯,奥匈帝国与德国联络后,决定结盟防备俄罗斯的攻击。

虽然德意志与奥斯曼已经结盟,但是俾斯麦深知俄罗斯这只北极熊的力量,在他的折冲之下,1883年,“三帝同盟”再次结盟。1887年,保加利亚危机爆发,同盟再次解体,俾斯麦不甘心于此,继续拉拢俄罗斯,然而,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认为俾斯麦对于同盟反复过多,罢免了俾斯麦,将德意志的注意力集中在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关系上。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意志和欧匈帝国双双落败,两国的同盟正式解体。


重舟难过千重山


奥斯曼帝国是由突厥人建立起来的国家,极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然而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的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

。西方世界开始不断的崛起。17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庞大的领土不断遭到西方列强的蚕食,帝国境内民族起义与民族运动风起云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奥斯曼帝国已经彻底沦为“西亚病夫”,领土所剩无几。因此奥斯曼帝国也想乘着一战捞一把好处。

首先一战爆发前,奥斯曼帝国其实一直摇摆不定。英德两国都想要拉拢奥斯曼帝国,然而在1909年青年土耳其党掌握政权之后,在政治上走的是亲德路线。

其次德国在一战以前,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不断的寻找盟友,不遗余力拉拢奥斯曼帝国,在经济上帮助土耳其人修建铁路,在军事上派德国

陆军军官帮土耳其人组建新式陆军,并训练土耳其的部队。

再者最终把土耳其人推进德国人怀抱的,离不开丘吉尔的“帮助”。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之后,为了唤醒国人的爱国意识,政府向民众通过募捐的形式,集的一笔巨款向英国买了两艘无畏级战列舰,然而丘吉尔在英德两国正式宣战之前,竟然毫无道理的宣布没收这两艘属于土耳其人的军舰,


事后竟然不谈赔偿的事。消息传到首都伊斯坦布尔,民众和帝国高层被英国人的做法彻底激怒了,土耳其人认为英国人太不把土耳其放在眼里了,最终土耳其投入到了同盟国阵营。


帝国的余晖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参战,是屡次战争失败后民族情绪高涨和领导人亲德的结果。



1911—12年意土战争,土耳其失去北非利比亚,1912-13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土尔其独对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门的哥罗德、希腊的“巴尔干同盟”失去在欧洲的大部领土。

土尔其深感自己孤立地位,失去同盟者的支持而势单力薄。而当时能称上世界强国的俄国是土耳其传统上的世仇,图谋南下达达尼尔海峡,乐见土耳其的进一步分裂。英、法在1907年英法俄签订互相谅解互相支持的协定后,对土耳其的利益需求漠视,更想在其持续衰弱后分一杯残羹冷炙。土耳其唯一能寻求到的强有力支持就是新崛起的挑战传统势力范围的德国。



青年土耳其党领袖恩维尔·帕夏(EnverPasha)1909-11年担任驻柏林的军事武官,与德军高层交往甚密,对德国人的效率深佩不已。09年泛突厥主义的青年土耳其党上台执政后,德军的军事教官渗透土耳其军队,传播德土合作,结盟对抗俄国。战争爆发后,德国派战列巡洋舰“哥本”号、轻巡洋舰“布勒斯劳”号到土耳其表明对它的支持。东线的坦能堡战役更让土耳其看到了德军的强势,由此土耳其炮击熬德萨,进军高加索。


历史扒粪机


一战前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是当时算得上属于世界上顶级的帝国,领土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而当时的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更是全球的一流国家,在这样对等的条件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什么要摒弃协约国,跟德意志帝国结盟形成盟国阵线?

我自已认为原因如下。

一,臭味相投,人以类聚,物以群居,人的品行爱好相似,就想往一块凑。

二,逼上梁山不得已而凑合着站错了队,当时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沙皇俄国更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国,当时这两个国家有些看不起奥斯曼帝国,经常是爱理不理的,而沙俄还虎视耽耽的盯着奥斯帝国的领土,奥斯曼帝国无赖的选择。

三,德意志联邦的危迫利诱,奥斯曼帝国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随着热兵器的诞生,奥斯曼帝国变得及及可危,想通过捷经得到先进的武器武装自己的军队,正发愁忧虑时,德国投挑报李送给奥斯曼帝国橄榄枝,奥斯曼帝国不得已倒向德国结成了盟友。


张峰149764346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由突厥人建立的政权,这是一个地跨欧亚非/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后之国势渐衰,成为“西亚病夫”;欧洲列强对其不是拉拢想利用、就是垂涎想瓜分。

一战时期,它原本是中立的立场,可惜押错了宝/下错了注、站错队了,战后失去了70%的领土。

原因:

一.政治上,当时王室倚重的“青年党”政治集团亲德。

二.经济上,德国帮助奥土修建铁路,并且对奥土有大量投资助力其发展。

三.军事上,德国帮助奥土培训新式陆军部队,奥土陆军拜德为师。

四.奧土向英国订造两艘无畏级战舰,被当时在任的英海军大臣邱吉尔名为“暂征”/实为“赖账”、就是不给,直接造成奥土1100万英磅损失。

这笔钱是奥土全民募捐,一时国民激愤;同时也让亲英/以英为师的奥土海军处境尴尬。

原本就亲德的“青年党”及陆军借此趁势而上,左右政治决策大局,促使举棋不定的王室最终下定决心。

五.德国海军攻击法占阿尔及利亚港口之后,被英法舰队追击的两艘德舰开向奥土达达尼尔海峡,并受到奥土保护。

后来,德国连人带舰一并送与奥土继续服役,两国于1914年8月签订《军事盟约》。

六.奥土在押注/站队前,曾看出一战时期协约国为首巨头(英/法/俄)总体实力强过同盟国(德/奥匈/保)。

于是,曾联络过沙俄;但是沙皇垂涎奥土的君士坦丁堡;加之,上述两艘德舰攻击沙俄的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两个港口;沙俄对奥土宣战。

1914年11月,奥土对协约国集团正式宣战;四年之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宣布战败投降。

在巴黎和会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瓜分肢解,其曾经辉煌的帝国荣光退出了历史舞台。


野草Yc


奥斯曼土耳其作为一个穆斯林帝国,其与信奉东正教的沙俄帝国恩怨由来已久,沙俄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从莫斯科公国成立以来不断向外扩张,自然对于奥斯曼存在领土要求,在黑海区域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激烈角逐,沙俄在吞并克里米亚汗国,全面占领黑海外围后,甚至一度想占领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对于沙俄的扩张极度反感并强烈抵触,从17世纪以后三百年里,两国之间爆发了不下二十七场战争,积怨极深。一战时,沙俄与英国结成同盟,使奥斯曼难以与同盟国站在一起,再加上德国此时向奥斯曼抛出了橄榄枝,并许诺了许多利益,最终使土耳其站在了德国一方,也导致了其后来的分崩离析。


平淡是真151500


国家关系与民族共性,还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