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墨汁与古代墨丸有没有太大区别?

千千千里马


原材料不同,制作工艺也不同。先说原材料吧:古代的墨,是利用植物燃烧收烟取得碳黑的。现代的墨汁是从废弃化工物质里提炼碳黑的。古代最先是直接利用石墨研磨的,后来从松树上发现了碳黑,通过燃烧,收烟,得到碳黑,再熬制牛皮胶,通过揉活成剂,再在锅里蒸馏,案上捶打,压模成型,最后晾晒,这种墨叫松烟墨,后来由于松树资源越来越少,尤其是古松树的稀缺,原材料的供给越来越不足,大约宋朝以后吧,又有人用桐油来代替松树,大致工艺都差不多,但具体到制作过程每家制墨师傅的手艺配方又有所不同。这种用桐油燃烧收烟制作的墨叫油烟墨。最后制作的固体墨叫墨锭。由于手艺的差异,不同师傅制作一样的墨,书画的最后効果有所不同。就想今天的包子,一样的萝卜馅或牛肉馅,由于火候,佐料配方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他的优点很多:附着力强,不易褪色,方便携带,不怕潮,随用随磨,用多少磨多少。古人磨墨没有我们想的那样麻烦,古人日常书写大多都是用小字,滴两滴水在砚台里,约磨六七秒就可以写好多字。另外在书画里,墨和水可以任意搭配,浓淡干湿,随意调和,这是现代墨汁不可代替的优点。但也有缺点,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大量制作工艺需用人力手工制作,难以规模化,效率不高。所以价格很高,自古就有“一两黄金一两墨”之称。另外还有一点,这种墨难以适应现在的工业印刷业,因为它的附着力只体现在纸张或布匹绫罗等纺织品上,对于现在的钢版,铜版,铅版等金属附着力不好,好多古书印刷的清晰度和您现在的印刷品无法相比。

现代的墨汁是通过工业化工艺直接提取碳黑,为了防腐,添加了很多工业防腐剂,气味很臭,和水难以调和。(虽然有个别高档品牌墨汁可以用水调和,但始终不太理想。再加上现在的企业生产外包,贴牌生产等现代化的商业运作,质量难以保障,效果就更不理想。)由于无法加水调和,在书法作品中很难体会墨的神韵,打开口以后,时间长了,容易变质发臭。同时对毛笔笔毫也有一定的腐蚀损伤, 不易携带,唯一的好处是:由于使用了现代化的工艺,完全可以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生产,价格低廉。就像现在大街上买的胡辣汤,一大锅水,一把配料,烧它一大锅,两块钱一大碗,管足管饱不管味。另外,现在的墨完全适应现在的工业印刷业,这是传统墨无法代替的。


布衣光头强说文新说


从古至今,自从文字作为记录符号被发明之后,书写工具就应运而生了。这个世界上,书写工具五花八门。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就用老鼠毛制成的毛笔写字,墨水用煤烟、灯油和胶质混合而成。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从浆果、植物和矿物中提取颜料做墨水,用细芦苇为笔。后来,罗马人发明了羽毛笔,这是从公元700年到十八世纪初,西方主要的书写工具。直到钢笔被发明,逐渐取代其他书写工具。

在钢笔传入我国之前,先人们一直使用毛笔和墨汁来写字,这里说的墨汁是用砚台加水研墨而成。今天,墨在我国依旧有很高的地位,作为书画艺术的重要着色剂。到今天,许多人为了书写方便,都是用制式的墨汁了。而在墨汁发明之前,古人都是使用固体的墨来加工成墨汁的。

墨丸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墨,据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上记载:“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夹和为之。所以晋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沈(渖)耳。自后有螺子墨,亦墨丸之制遗”。从这里可以看出,墨丸实际上就是我国最初的便携式的固体墨。从我国的古代文人始,国人对文房四宝有一种近乎于疯狂的偏爱,墨也不例外。像诗圣杜甫就曾经有这样的诗句:“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李义山的无题也有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更有陆游的《剑南诗稿·掩户》:“香缕映窗凝不散,墨丸入砚细无声”。

既然墨丸是固体墨,就需要提前研制。即便到了今天,在写字画画的时候,大家都会感觉到,用手工研制的墨,要优于制式的墨汁。只不过笔者拙于此道,说不出更多的道理。


抱香楼主


墨汁腐蚀性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