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初期四大贝勒共理朝政,这种形式在历史上其它朝代有没有出现过?

小鉡


所谓“四大贝勒共理朝政”只是一种说法,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其实也就是当他们打打下手,真正说得算的,还是老奴自己。

等到努尔哈赤挂了,四大贝勒共同理政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四大贝勒都听年纪最小的皇太极的话,其他的三个(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都成了皇太极的马仔,而且基本都被皇太极收拾服了:老二阿敏被关了十年,一直关到死;老三莽古尔泰死后被削爵,只有老大一向伏低做小,这才得以善终——此人为了表示对皇太极一脉的忠心,还曾亲自杀了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这对父子拥护多尔衮),所以代善一脉才成了铁帽子亲王。

如果说历史上跟“四大贝勒共同理政”相似,那也就是顺治之后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辅政和咸丰之后的“顾命八大臣”了,但是这些顾命大臣大多数都是由一个人挑头,前者是索尼和鳌拜,后者是肃顺。

顺治留下来的顾命四大臣,被鳌拜熬死了一个索尼,杀死了一个苏克萨哈,然后康熙贬了一个遏必隆,关死了一个鳌拜。至于后顾命八大臣,则更是被慈禧一个女人连窝端:肃顺被斩,载垣、端华赐死(自尽),其他五个一撸到底回家卖红薯,只有一个景寿东山再起得了善终。

所以说在有清一代,顾命大臣、共同理政就是个幌子,都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跟他们的传统和习惯有关:如狼护肉。权力就是一块大肥肉,他们还没学会汉家的温良恭俭让。

真正值得称道的,还是周公召公共同理政,这种周公召公共同理政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两次,主人公也都叫周公和召公,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一看……


半壶老酒半支烟


这是封建部族大人共同议事的传统。

华夏从秦开始,政治权力结构上和北边部族就完全不一样。中国是皇帝定于一尊,利用官僚统治臣民,官僚理论上没有权力,只是“借用”皇权分出来的一部分,皇权一般也可以对官僚生杀予夺。

北边部族基本都是封建结构,类似华夏先秦时期。晋侯下面有六卿,六卿每个都有直属于他们自己的臣民,这些臣民只认他们不认晋侯。同样道理,六卿下面也还有更小的封建组织。对北边部族来说,则是大汗下面有一堆小汗,小汗各自有自己的部族,小汗的部族只忠于小汗。大汗其实就是部族人数多一些的小汗,大家基于惯例或者历史推举他为大汗代表大家和外部势力打交道。

所以鲜卑人进入华夏后,一段时间都是各部族共同议事,孝文帝改革就是要把这些封建传统改掉,要做汉人那种定于一尊的皇帝。

女真人建立金国后,一段时间内也是如此。完颜亮时期开始搞集权。

蒙古人也一样如此,成吉思汗的儿子每个都是一个大的部族领主,他们手下也都是一大批有自己部族的领主。重大事情决策,不是名义上的大汗说一不二,而要共同议事。你不争取大家同意,大家不给你出兵你怎么作战?

满洲人的权力结构也一样的,八旗各旗主就相当于八个最大的领主。四大贝勒共理朝政,其实就是领主议事。不过汉人知识分子因为已经离封建制太久了,用汉式眼光去看满洲人,得出这么个说法。

随着皇太极和顺治时期的集权,这种共同议事的方式基本结束,康熙和雍正时期则彻底消灭了满洲人的封建结构。

那么为什么这些北边部族入主华夏后,会选择集权呢?因为原先的权力结构被破坏了。入主华夏得到了大量的资源,这些easy money大多进了大汗的口袋里,小汗们再也无力对抗他的集权了。而人天生就热爱“定于一尊”,于是就发生了集权。

古代汉人知识分子眼光狭窄,认为这是汉文化的优越性同化了异族,笑死人。也就鲜卑人时期真的有优越性,证据就是鲜卑贵族会取汉名,认一个汉人著名人物为祖宗,杨坚、李渊都是这么来的。后面的都不会再这样了。女真、蒙古、满洲统治者,从始至终都坚持本族群至上,只是会为了统治而吸收一部分汉人精英加入统治者。


白完家


貌似没有。

成吉思汗驾崩那会不各个汗国各自为政,谁都不服谁!哪有共同理政?

说是四大贝勒理政,其实就是多尔衮大权独揽,其他都是摆设。


剋勀


历史上还是很多的,比如蒙古人的布里尔泰会议,努尔哈赤与八位子侄的八王议政,甚至周公的摄政都属于贵族的共同议政。


隋唐史研究员


除后金外,其他朝代只有皇帝年幼才会有顾命大臣来辅佐幼主。


王沫沫涵


没有,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贵族共和


若水3171


蒙古时期铁木真殡天时短暂出现过,儿子们都有能力内心不满国策基本相互扶持。和后金几乎一模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