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舒利芬计划错在哪里?


首先这个一般翻译成施利芬计划不是舒利芬。施利芬计划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以战术指导战略,以军事需要凌驾政治目标,下面再说这个计划中的问题。

施利芬计划第一个大问题,在于其后勤计划,早期版本的施利芬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普法战争时代军队的后勤需求基础上的,而到了一战前后,军队的各种后勤需求已经成倍增长,而后勤运输手段却没有相应提高(虽然已经有了摩托化车辆但是数量并不多),而施利芬计划的后勤运力,即使以普法战争的水平,也显得捉襟见肘,更不要说需求大大增加以后。即使以小毛奇殚精竭虑修改压缩的计划,德军前线部队在马恩河战役之前,也已经落到直接到田地拔萝卜蔬菜充饥,弹药供应不足的境地。



第二个问题,是作为容克贵族出身的施利芬,根本没有考虑过士兵的体能问题!在初始版施利芬计划中,最右翼德军需要在四周时间连续强行军好几百公里对巴黎实施大迂回,而且还要一边打仗,在一战靠腿行军靠马拉炮拉补给的时代,这需要铁人铁马!

施利芬计划的大迂回是对后勤和士兵体力问题完全缺乏认识

第三点,施利芬以其专横和虔诚用了十多年时间将施利芬计划变成了德军总参一种类似于宗教信仰一般的东西,任何对施利芬计划的质疑和对其他计划的探讨都会被当做该死的异端打进十八层地狱,1914年8月德军总参唯一的对俄作战动员计划还是老毛奇时代制定的。而小毛奇也只敢在施利芬计划基础上修修补补,将施利芬计划从空中楼阁变成了勉强能落地执行的东西,然而即使这样,小毛奇还挨了近百年批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