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將軍公孫瓚,在眾諸侯討伐董卓以後,為何再也不出現了?

用戶68878329


這一點吧,公孫將軍有話要說:“我哪兒是不想出面,是羅貫中那小子不寫我!”

是的,在《三國演義》裡經常會有這樣的角色,出來露了個面,幹了點事兒,然後就無疾而終了。比如徐庶,又比如水鏡先生,還比如公孫瓚。

但是在歷史上公孫瓚卻是不能不提的,這倒不僅僅因為他對劉備有知遇之恩,並且發掘了趙子龍,而是因為他確實是漢末北方一股重要的軍閥。雄踞北方的袁紹,正是通過幹掉了他,才成為北方霸主的。

曾經的公孫瓚,也算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漢末,北方遊牧民族和漢族的矛盾日益凸顯,數次犯我邊境。而時任涿縣縣令(就是張飛老家)的公孫瓚,親率三千子弟兵,平叛成功,並重點圍剿了烏桓部落,從而晉升為中郎將、郡守。

然而,官爵步步高昇的公孫瓚,卻暴露出了暴發戶的習氣。在黃巾之亂爆發後,身處幽州的公孫瓚與幽州牧劉虞爆發矛盾,後者對其放縱手下的行為很看不慣,公孫瓚則認為對方是文人習氣。久而久之,矛盾激化,公孫瓚殺掉了劉虞,成為幽州的土皇帝。

但是,公孫瓚沒有多少野心。把幽州拿下以後,便不思進取,在幽州城內廣築城牆,打造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塢堡,把自己關在裡面,不理政事。幽州,也就成為了各個軍閥眼中的一塊肥肉。

建安三年,當曹操正在白門樓前處理呂布和陳宮的時候,袁紹也發動了對公孫瓚的進攻。最終,幽州全部成為了袁紹的地盤,而公孫瓚也投火自焚。



青言論史


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後,白馬將軍公孫瓚又出現過很多次。

公孫瓚雖然武藝不高,但他還是很勇敢的,經常出現在戰場上親自上陣。

在虎牢關,十八路諸侯遇到了呂布,公孫瓚曾經上去迎戰呂布,還挺了幾個回合,實在是頂不住,敗退下來,被張飛救了。具體描述在《三國演義》第五回中。

回目: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十八路諸侯各懷異心,討董失敗,各自分散,公孫瓚與劉備一齊回到幽州去了,他還讓劉備做了平原相,這在《三國演義》的第六回中有敘述。

回目: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後來,袁紹的部下射死了公孫瓚的弟弟,公孫瓚率兵復仇,與袁紹大戰,公孫瓚還親自上陣與袁紹手下大將文丑交手,但被文丑擊敗,逃跑途中被趙雲救下。這個情節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回中。

回目: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能和文丑打十餘合,公孫瓚的武藝還是有兩下子的。



再往後,劉備應孔融的邀請,到徐州去救陶謙,向公孫瓚借兵,公孫瓚借給劉備五千人馬,還同意劉備的請求,讓趙雲同行,去幫助他打仗。這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一回中。

回目: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公孫瓚這個名字的再次出現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十一回中。劉備從曹操部下滿寵的口中得知了公孫瓚的消息,公孫瓚已經兵敗自殺,從此兩人陰陽相隔。

回目: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公孫瓚這個名字最後一次出現是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中,劉備在臥牛山與趙雲重逢,從他口中再次得知當年公孫瓚與袁紹交戰,兵敗自焚而死的情形。

回目: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從以上對於公孫瓚的各種描述來看,公孫瓚還是個挺好的人,他有志向,性情剛強,心無城府,為人善良,還樂於幫助朋友,在朋友遇到委屈時,願意打抱不平,在朋友有難處時還肯於解囊相助。但他的能力不夠,性格又純樸率真,在處處陷阱的亂世中,最終走向了覆滅。

他是個好人,但卻不適合於那個步步機心的時代。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以後,公孫瓚看清了諸侯的真面目,也看到朝廷的威望已經名存實亡,無法繼續控制全國的局勢,後面將進入諸侯的時代。所以當公孫瓚回到幽州以後,肯定會加緊鞏固自己的地盤,並且由於幽州地勢的原因,公孫瓚四面環敵,幽州偏僻資源有限,也無力爭奪天下。公孫瓚一生,都在幽州為抗擊遊牧民族而鬥爭,無力無心南下,算得上是一位民族英雄。


獨步亦昂揚


袁紹,

鞠義先登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