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孫權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而司馬炎卻追封司馬師為皇帝?都有什麼政治考量?

迷途的羔羊joe


孫權和司馬炎的做法不同,原因比較複雜。我謹從兩個方面分析。

一方面從繼承製度看。孫權是危急時刻接替兄長之位,因孫策被刺殺,事發突然,但孫策有兒子卻傳位給弟弟是不符合繼承製度的。故而孫權刻意不追封孫策為皇帝,就是想抹殺孫策開基主的地位,讓人們感覺孫權之位來自其父孫堅。司馬炎地位承自其父司馬昭,司馬昭承自其兄司馬師,司馬師承自父親司馬懿,司馬師沒有兒子,過繼了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為兒子。司馬師在和平情況下傳位給司馬昭,司馬昭就成了大宗,司馬炎承認司馬師的地位在禮制上不影響自己的地位。

另一方面從性格看,孫權自視很高,在東吳建國方面功績遠超其兄,他由此貶低孫策很正常。司馬炎則不同,他隨性寬容,他願意承認司馬師的歷史地位。


羽書遲


無情最是帝王家,好多帝王家族的人物死後還被後來人算計。三國時期的“小霸王孫策”(孫權同母兄)和司馬懿長子司馬師(司馬昭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在他們死後,一個被追封為王,一個被追封為皇帝,相似的身份,不同的境遇。這是為什麼呢?

孫策、司馬師不同的追封遭遇。

一、孫策。孫策對於江東割據勢力的形成居功至偉,是孫吳的奠基者之一。孫權兄終弟及,繼承權利,229年稱帝。孫權追封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孫策被追封為“長沙桓王”。(孫策劇照)

這是考慮到孫策有一個兒子孫紹,如果追封孫策為皇帝的話,將來有可能同孫權的後代爭奪帝位,因此孫策被封為王。孫策的後人比較出名的是他的外孫陸抗,被稱為吳國最後的名將,274年他死後,東吳(279年滅亡)很快被滅亡。(孫權劇照)

二、司馬師。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西晉奠基人之一,他和司馬昭是同一個母親張春華所生,255年,司馬師病死於回師途中。晉武帝司馬炎繼位後,追封司馬懿晉宣帝、司馬師為晉景帝、司馬昭為晉文帝。(司馬師劇照)

司馬師只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領養了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為養子。司馬攸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同母弟弟。司馬師沒有嫡系後代,養子也是司馬昭的兒子,全歸司馬昭一家了,司馬炎覺得沒後代追封為皇帝也不是什麼大事。(司馬炎劇照)

古代的封建帝王們,把自己的先輩的追封都考慮的十分周到,避免出現更多的爭奪皇帝位置的現象。

貌似司馬師追封晉景帝惹出的亂子

司馬師沒有親生兒子,可是有一個養子司馬攸,西晉建立時被封為齊王。司馬攸非常孝順,對養父、親生父親母親以及哥哥司馬炎,他在西晉政權中擔任很多重要的職務。他的身份太特殊了,非常擔心晉武帝司馬炎對他的猜忌。司馬炎和司馬攸的母親也非常擔心死後司馬炎會對司馬攸做小動作,臨終都囑託司馬炎照顧好自己的親弟弟。(司馬攸圖)

晉武帝司馬炎晚年,身體非常不好,而且太子司馬衷又是個“白痴”,朝野上下讓司馬攸接替司馬炎帝位的呼聲非常高,司馬炎將司馬攸趕出都城,讓他到封地就職,結果嘔血而死。

司馬攸的兒子司馬冏承襲齊王的封號,參與“八萬之亂”,擁立清河王司馬覃做皇太子,自己打算長期把控朝政。結果司馬炎第六子長沙王司馬乂發兵攻打他,擊敗並殺死了他,首級展示六軍,暴屍三天。

司馬冏的叔公司馬乾當時曾經說:


“宗室日衰,唯此兒最可,而復害之,從今殆矣!”


穿越再現彼岸


據《三國志》記載,孫權登基之後,追封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追封兄長孫策為長沙王,冊封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

孫權之所以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是因為孫策有子嗣的緣故!如果孫權追封孫策為皇帝,那麼按照當時的世襲制度,繼承帝位的應該是孫紹,而不是孫權的後代!



孫權考慮要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子嗣,那麼只能追封孫策為王,而不是帝!這樣的話,孫紹就沒有資格繼承帝位了!

晉武帝司馬炎家族的情況就不同了!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有兩個兒子,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司馬懿去世時,把爵位與權力傳給了長子司馬師,因為司馬師只有女兒,沒有兒子,而女兒沒有繼承權,所以司馬師去世時,只好把爵位與權力傳給司馬昭!



司馬昭去世之後,司馬炎成了繼承人!司馬炎統一了三國,追封祖父司馬懿為宣皇帝,伯父司馬師為景皇帝,父親司馬昭為文皇帝!因為司馬師沒有兒子,不存在繼承人的問題!所以司馬炎可以“放心膽大”追封自己的伯父!

用文化滋養心靈,用歷史開闊眼界! 晝錦還鄉期待你的關注!


晝錦還鄉


為什麼孫權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而司馬炎卻追封司馬師為皇帝?主要是從皇位繼承上面來考慮。

首先介紹一下孫策與和司馬師,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

孫權未追封孫策為皇帝原因

第一,古代宗法制中嫡長子繼承製是一直被皇室所遵從考慮的,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統治者為了避免爭儲,防止發生動亂,動搖根基,一般優先選擇嫡長子繼承。當時孫策就是孫堅的嫡長子,孫策死後,其子嗣較小,才選擇孫權作為繼承人。並且孫策在時,荊州不在東吳手裡,後期孫權使得東吳的疆域擴大很多。

第二,孫策有一子孫紹,被孫權封為吳侯。如果孫權追封孫策為皇帝,那麼意味著孫紹,也是皇子,有權利繼承皇位,可以和孫權的兒子一樣享有皇位繼承權。但是,只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那意味著孫策的子嗣是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利的,從宗法上排除孫策子嗣與孫權子嗣後代競爭皇位的危險。

司馬炎追封司馬師為皇帝的原因

第一,司馬師作為西晉王朝的奠基者之一,是司馬懿的嫡長子,對於西晉王朝功勞甚大,是他讓司馬昭繼承自己的位置的(和孫策讓孫權繼承自己位置一樣,兄及弟)不追封為皇帝的話,對於輿論壓力也說不過去。

第二,司馬師沒有親生兒子,共有五女,齊獻王司馬攸(養子)。司馬攸是司馬昭的兒子,晉武帝司馬炎同母弟,是司馬昭過繼給司馬師的,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就算是司馬炎追封司馬師為皇帝,繼承者也是司馬炎,他是司馬昭嫡長子,司馬攸親哥哥。並且司馬攸性格溫和,又以禮拘束自己,很少有過錯,性情淳厚過人,司馬炎對他也是比較放心。因此追封司馬師對於皇位繼承風險不大。不會影響到司馬炎自己後代皇位繼承。

歡迎評論交流,關注一下,謝謝


歷史的吻痕


對於帝位和王位,誰在位子上就該由誰來作主。只要一上去。上追三代,下傳自己的後子孫,二代三代……傳之無窮。當然除了"絕戶"之外,為祖上江山故,方可在同輩,下輩中選另外的繼承人。這在當位帝王來說是件非常痛苦而又無可奈何的事。因為這一斷,香火祭祀就再也落不到自己今後的陵墓前。武則天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兒子李家,不傳給侄兒武家?就是這個原因,你以為她真要為江山社稷為重云云?那就錯了。

孫策中途夭折,本該由兒子孫紹來繼承他的。但孫策腦子進水,傳給了弟弟孫權,孫權登基之後,於229年做皇帝,於是追封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追封兄長孫策為長沙王,追封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這個次序是先皇,先王,吳侯。有毛病嗎?一代不如一代。孫權撇開孫策一房人,自己當了皇帝,繼承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後代了,這也沒有什麼毛病。

孫權之所以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是因為孫權不願意,畢竟孫策之後的江山是在孫權手中打出來的。如果孫策在死前為皇帝,那麼按照當時的世襲制度,繼承帝位的應該是孫紹,而不是孫權的後代!孫權也只能是個輔政而己。孫策真要託他當皇帝,那他一定是個製造動亂的傢伙。因為他有孫紹等後代。

晉武帝司馬炎家族的情況就不同了!司馬懿有兩個兒子,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司馬懿去世時,把爵位與權力傳給了長子司馬師,因為司馬師只有女兒,沒有兒子,這就是典型的"絕戶",繼承人輪不到女兒,公主一嫁就是外姓人沒有繼承權。司馬師死後,就把爵位與權力傳給司馬昭!這還是沒毛病。

這位子司馬昭一坐上,就得由自己兒子來當皇太子……他去世之後,司馬炎名正言順成了繼承人!司馬炎篡魏滅蜀平吳後,建立晉王朝,當皇帝了,又來走孫權追封祖先的老路。司馬懿就成了宣皇帝,伯父司馬師為景皇帝(注意,景,就是影之意),父親司馬昭為文皇帝!因為司馬師為景皇帝(沒影兒的皇帝)……其實這都是騙人的把戲,還不就是給自已臉上貼金,使自己在外人眼裡不是個忘了先人闆闆的帝王而己。

話又說回來,縱使孫權封了兄長孫策為某皇帝,孫紹又能怎麼樣?如果孫紹敢動,孫權照樣鎮壓,孫權為了個荊州,把親妹子都賣了,還什麼擺眼他不敢幹的?更何況萬人矚目的帝王位。


劉一千五


一般當了皇帝的人都要追封故去的父輩為皇帝、其碼要追封三代,到祖太爺那輩。還沒有追封同輩為皇帝的先列,因為孫策是孫權的哥哥,所以孫權才沒有封孫策為皇帝。司馬炎之所以追封司師為皇帝,因為他們是父子關係。


勇往值錢


孫權和孫策是兄弟兩個,司馬炎和司馬師是父子關係。只有追封父輩為皇帝的,沒有追封過同輩的。


不一樣的板凳


一個有兒子,一個沒有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