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司馬師和司馬昭誰厲害?

小姐姐講史


司馬師、司馬昭是司馬懿的兒子,是親哥倆。司馬懿城府極深,陰險狠毒,這兩個兒子也很像他,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兩代人成了西晉王朝的奠基者,為三國的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

至於說這兄弟倆誰更厲害,綜合來說應該是老大司馬司師更勝一籌。可惜死的早,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當然這也與司馬師身為長子,且長司馬昭三歲,有很大的關係。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兄弟倆頭一天知道計劃後,司馬昭心有牽掛,一夜沒睡,而司馬師卻與平時一樣,安然入眠。第二天行動的,竟然能集結了暗中培植的三千人的敢死隊,指揮若定。連司馬懿都讚歎不已,可見司馬師的心理素質與遠見卓識,在當時要強於司馬昭。

司馬昭曾率兵伐吳,卻被東吳諸葛恪擊敗,致便司馬昭被降爵。次年,司馬師卻用計大敗諸葛恪。只是因為早亡,沒有獨自指揮太多的戰役。司馬昭後來指揮滅蜀伐吳,統兵西征靈州平羌族,北征沙漠收拓跋。招撫幾百萬的各民族群眾歸附,所以在軍事能力方面,如果以成績論,司馬昭要強於司馬師。不過這要怪司馬師死的太早。


在擅行廢立皇帝這一點,這,兩兄弟卻步調一致,同出一轍。司馬師大開殺戒,除掉政敵,廢曹芳,立十四歲的曹髦為帝。司馬昭不甘落後,又殺了想獨立自主的曹髦,為了洗白自己,讓部下成濟頂罪,並滅了成濟三族,相比之下司馬昭更加陰狠。

在國家治理方面,司馬師在司馬懿死後,掌控朝廷,一方面清除異己,鞏固專政,另一方面選拔人才,舉賢任能,整頓朝綱,使朝廷中的風氣煥然一新,生機勃勃,倒也大有中興之勢,使司馬昭掌權後深受其利,並學以致用,滅蜀之後,優待劉禪,對蜀地百姓減免賦稅,安撫民心,對政權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司馬師在司馬懿死後才獨挑重擔,至死時只有短短的四年,但在這四年中,他獨攬大權,剷除異己,培植自家勢力,打擊外部敵人,已經為司馬昭日後功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司馬昭坐享其成。

司馬師是長子,以古代世襲的規則,司馬懿也會重點培養他,如果他不早亡,司馬昭只能望其項背,歷史的發展也許也是一樣的,甚至更快。

所以相對而言,還是老大司馬師的能力更強一些。至於司馬家族的品行作為,是非功過,自有讀者自行評定。


我是歷史微點,歷史領域小學生,歡迎互相關注,共同學習!


歷史微點


中國人經常說知子莫若父,從來沒說知父莫若子,父親早兒子出生20幾年,做兒子的怎樣都不可能全面超過父親,尤其是像司馬懿這樣在當時叱詫風雲的人物,情商智商極高的政府高官,放在現在就是黨政軍一把手。靠著自己的忍,一步步帶領司馬家最後走上金字塔最頂端,司馬昭最多是享受成果,沒有司馬懿的忍,司馬昭早就死幾個來回了。


良心風水師


司馬師(208-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伯父。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與夏侯玄、何晏齊名。與其父司馬懿謀劃誅殺曹爽,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旋加衛將軍。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掌權後,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職掌,朝野肅然。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擊滅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掉魏帝曹芳,從太后命以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親率兵平定毋丘儉、文欽之亂,途中病死。晉朝建立後,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葬於崇陽陵。

司馬師沉著堅強,且有雄才大略,與其父司馬懿謀劃誅殺曹爽。司馬懿死後,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朝廷大權,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職掌,朝野肅然。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大敗吳將諸葛恪。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太后廢掉魏帝曹芳。

二人的區別:

一是 司馬懿死後,兵權留在司馬師手裡,像司馬懿那麼聰明的人,難道不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的才能嗎,肯定是擇重託付。

二是 司馬師得權以後,一直都是自己帶兵打仗,而司馬昭那時沒一點作為,凡事都只聽他哥哥的,直到司馬師死後,他才要為兄報仇。

三是 三國演義裡司馬懿在家等詔書的片段,司馬師和司馬昭在練劍,接到消息後,二人的反映決然不同,司馬昭等待父親的意見,而司馬昭則是要上京,則被司馬懿責備,所以司馬師更厲害些


稗官野史館


古往今來,不管是混什麼圈,都有一條鐵律,“出名要趁早”。只要名氣夠大,基本就可以彌補一切的先天不足。就比如說題主的問題,司馬師和司馬昭誰更厲害,其實答案非常肯定,在史書上很容易找到。但是不讀正史只聽故事的,肯定知道一句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有可能認為司馬昭厲害,名氣大。實際恰恰相反,司馬昭可以說完全是司馬師的替代品以及能力mini版。




司馬師作為司馬懿的嫡長子,在家族中的地位比司馬昭要高的多,並且司馬師能力出眾,名聲極好,在司馬懿死後,穩定了司馬氏的執政地位,並且進一步加強了對曹魏皇室的控制,如果不是司馬師早亡,司馬昭就沒有機會走到歷史前臺。

在高平陵之變之前,曹爽為了將夏侯玄安置到司馬氏父子的大本營“徵西軍區”,從而將位置極其重要的中護軍的位置給了司馬師,中護軍是掌握軍隊軍官選拔的實權位子,原本曹爽的打算是中護軍的位置雖然緊要,但是仍然處於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容易控制。

但是司馬師憑藉自己的能力,在中護軍的位置上,上下其手,竟然養出了三千人的死士隊伍,這隻隊伍的存在甚至連司馬懿在事前都不知道,這支隊伍也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最大本錢。

“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而後世的史學大家虞世南則稱讚,高平陵之變充分顯示了司馬師的智謀才略。

及誅爽之際,智略已宣。——虞世南

但是司馬昭在高平陵之變中完全處於輔助地位,其作用遠不如其兄。

在取得執政地位三年後司馬懿死去,司馬氏父子之間的權力傳承實際上面臨巨大考驗,在秦之後的封建時代,只有皇帝的權力可以代代相傳,其他人的封地財富可以傳承,但是權利是要收回的,也就是說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權勢地位,在法理上其實是說不通的。

但是面臨困局,司馬師以自己的關係網為基礎建立了類似於曹操的霸府政治(這個可以說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了),同時強力平定了淮南三叛中的兩叛,穩定住了司馬氏家族在曹魏的執政地位,如果司馬師能有和乃父司馬懿一樣的壽數,東晉代魏的時間有可能被大大提前,而不會拖到“四代目”司馬炎手裡完成。


如果不是司馬師無後早亡,司馬昭連走向歷史前臺的機會都沒有,實際上在司馬師活著的時候,司馬昭連做司馬氏家族權利繼承人資格都沒有,更多的是為其兄司馬師驅使以及背黑鍋。

因為司馬師沒有兒子,在司馬懿活著的時候,就做主把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作為繼承人。而司馬攸天資聰穎,深受司馬懿喜愛,實際上是默認的家族第三代接班人。即使後來因為司馬師早逝,司馬攸年幼無法服眾,司馬昭繼位,但是司馬攸的存在,使司馬昭陷入繼承順位的矛盾裡一直無法自拔。後來在公開場合也數次表示,自己死後要把位置傳給司馬攸,使權利回到司馬師一系,當然這裡客套的成分居多。但是也可以看出司馬師一系在朝臣以及司馬家族內部的正統性。



司馬師繼位之初,他的威望、功績和父親司馬懿相比是明顯不足的,司馬師決心通過建立軍功來鞏固自己的權力,於是在嘉平四年,十一月,司馬師命司馬昭都督王昶等三道伐吳,不想卻被吳將諸葛恪法大敗於東關。

東關之敗對於剛剛執政的司馬師的威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同時司馬師需要給朝野一個交代,作為執政,他自己雖然主動承擔責任,但是這最多隻能算是一個高姿態,他是不能接受處罰的,那麼自然就要找替罪羊,指揮此次作戰的司馬昭自然是最合適的,因此戰役最大的受害者成了司馬昭,他不僅被撤職免去都督,還被剝奪了爵位,可謂名望盡失。


醉美木瀆


肯定是司馬師比司馬昭厲害的多。

司馬師在司馬家取代曹魏的過程中,地位比司馬昭重要的多。

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中,司馬師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司馬師在高平陵之變前擔任中護軍,掌握了曹魏中軍的人事權以及部分兵權。司馬師另外陰養死士3000人,也利用了自己擔任中護軍的便利。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能直接掌握的軍事力量,就是司馬師召集起來的3000死士和掌握的部分曹魏中軍兵力。可以說,司馬師是高平陵之變謀劃和執行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司馬昭直到高平陵之變發動前,才被通知消息。之前的謀劃,司馬懿的家人中一起參與的,只有弟弟司馬孚和兒子司馬師。

司馬師在高平陵之變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司馬師是司馬懿理所當然的繼承人。

如果司馬師死的時候,有一個成年的兒子,根本不會有司馬昭什麼事,司馬昭只會是一個關係比較近支的宗室。

可惜司馬師只有5個女兒,收養了一個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攸做養子。司馬師死的時候,司馬攸只有7歲,在司馬家還沒正式完成取代曹魏的時候,肯定不能讓一個7歲的小孩繼承位置,司馬氏家族中另一位有實力有資格的人,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沒有去爭奪這個位置,才有司馬昭繼承。

司馬攸頂著個司馬師兒子的名義,在西晉初期成為了西晉政權內部的一個很大的隱憂。晉武帝司馬炎晚年,讓司馬攸繼位的呼聲很高,而司馬炎肯定想讓自己兒子繼位,引發了一系列的內部鬥爭。


仁勇校尉


當然是司馬師更加厲害!

實際上司馬師是嚴重被低估的一個人,這是因為司馬師沒有兒子,所以便宜了自己的弟弟司馬昭,也是因為有曹髦的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讓司馬昭在歷史上更有名。

司馬師在司馬家能夠成為權臣這件事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兵司馬門,控制京都,保證了司馬懿政變的成功。

司馬懿死後是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之職執掌魏國軍政大權,司馬師打贏了來自吳國的新城之戰,平定了淮南二叛,保障了司馬家的權勢。

司馬師絕對是一個狠角色,為了自己家的權威,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夏侯徽,司馬氏殺夏侯徽的時候,夏侯徽才二十四歲。

在政治上司馬師也很有一套,掌握權利以後,司馬師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舉薦賢才,整頓綱紀,各司其職,朝野肅然。

而司馬昭則是建立在其父司馬懿和哥哥司馬師的基礎上,本來已經有資本稱帝,但是這事也被司馬昭搞砸了,因為他的屬下賈充命人殺了當時的皇帝曹髦,這沉重打擊了司馬昭的威望,讓很大一批官員對司馬昭非常不滿。

雖然司馬昭有攻滅蜀國之功,但是沒法讓他在有生之年稱帝,只能封晉王,把稱帝的事就給兒子了。有了父親和哥哥我打基礎,還把事情做成這樣也可以看的出司馬昭雖牛但不比司馬懿和司馬師,而且西晉在剛立國的時候就出現了亡國之相,也和司馬昭有一定的關係!


歷史百家爭鳴


司馬家族的司馬師和司馬昭相比,誰更厲害這個問題的根,在他們父親身上 ,從司馬懿開始,屢屢帶領兒了們行軍打仗傳搜經驗謀略,從司馬懿那裡,專門培養培訓他兒子們管理國家治理大事統帥軍事的領袖型人才經驗。不論誰,都有本領,繼承他事業的才能和本事。有青出蘭勝於蘭的更厲害角色。司馬師(208一255年)是晉朝司馬炎的大伯,司馬懿的長子他、繼承司馬懿的一切權力。並直接參與策劃的消滅曹家殘餘的曹爽的高平陵的政變。屠殺曹爽家族,使他成為曹家王朝的掘墓人。少年英才風流倜儻,沉思多略。是那個時代公認幹大事的人才。在平時就是抵制腐敗誘惑,專心做為的年輕帥才,有很高聲譽,辦事堅毅,果斷剛毅,敢說敢殺 獲得過一代謀略家的美名。可見他的能力,膽識,韜略 和智慧與無情都超過父親司馬懿,。為晉朝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政治家,軍事家,255年病死,為48歲。司馬昭(211一265)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懿的次子,他全面繼父兄打下江山,更加全面了加緊取代魏國曹家的步伐,殺曹毛立曹奐。把曹家人變成他家牛羊,其作法比他父兄有過,無不及,在當時就喊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自家事業無不用力,很有毒陰險狡詐多變能力是比父兄,更有才能大志,敢當先的大政治家,軍事家。其軍事和統帥能力,遠之超父兄,是統一中國的開創晉朝的奠基人,其作用的影響遠超司馬師百倍,也是人們特別尊崇的軍事家。


ww3721王建文


當然司馬師更厲害,他只是死得早名氣比較小而已。司馬懿蓄謀發動政變,只與一個人長期密謀,他就是司馬師。到了政變前那天晚上,告訴了司馬昭,這小子嚇得一晚上沒睡著;司馬懿司馬師父子跟沒事似的。

司馬師年輕時名氣就很大,很有才能,能文能武,與名士何晏、夏侯玄齊名,三人關係很不錯。作為國家組織部長,何晏看人還是有一套的,他說:“看問題深刻,能通達天下哲理的,數夏侯玄;看問題細緻,能處理好天下事務的,數司馬師。”何晏沒看懂的是,司馬師心狠手辣、陰狠深沉,而自己更擅長誇誇其談。

司馬師心有多狠?夏侯玄、何晏因為擋住了家族掌權,全部被處死;他自己的妻子夏侯徽,是夏侯尚的女兒,母親是曹真之妹,可能是知道了什麼秘密,被司馬師殺死。

司馬懿去世,因高平陵政變的惡劣影響,司馬家的政權非常不穩。司馬懿把一切託付給了司馬師,他被任命為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成為第一權臣。


九州歷史


司馬師與司馬昭是司馬懿嫡出的兩個兒子,因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說法以及後來西晉王朝帝系在司馬昭一支,司馬昭似乎更加出名一些,但是司馬師無疑也是重要的人物。

《晉書》中的一件小事就能反映出司馬師與司馬昭誰厲害:

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這段記載中的帝是指司馬師(諡號景帝),司馬懿將要發動高平陵事變之前,將政變計劃告訴了兩個兒子,司馬師正常睡覺,而司馬昭(諡號文帝)一夜翻來覆去,可見司馬師『每臨大事有靜氣』,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兩人誰心理素質更好,誰更堅韌,非常明顯了。

同時,上面這段史料記載還顯示,在高平陵事變前,司馬懿的有關密謀只與司馬師商量司馬昭根本不知道,司馬師還偷偷養了3000名死士,平時散在民間悄無聲息,到需要的時候一朝就彙集起來,人們都不知道這些死士從何而來,可見司馬師的保密工作、組織能力都是一流的。

知子莫若父,策劃陰謀司馬懿找的是司馬師,最後自己掌握的權柄也是傳給司馬師繼承,這一點充分說明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比司馬昭更厲害。

司馬師當權後於新城之戰擊敗吳國諸葛恪的大軍,並指揮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儉、文欽之亂,也顯示出卓越的才能。

不過,司馬師去世較早,再加上沒有親生兒子,司馬昭成為了父兄事業的收穫者。


談古論金


歷史上的司馬昭比司馬師出名,除了他是司馬炎的父親,還有一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但名氣不代表能力!我個人覺得還是司馬師更厲害一點。

首先,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被稱為司馬🐴三老,而且後來這三人都被司馬炎追封為帝,可以說這三人都是很厲害的(雖然司馬家名聲不好,我個人也很討厭司馬家),但不得不說,他們在那個時代確實厲害。

好,下面開始說司馬師和司馬昭這兩兄弟誰更厲害。這兩人都是司馬懿重點培養的,花了司馬懿大量心血教導,不過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兄弟二人誰在司馬懿心中份量更重。那便是,司馬懿決定起事,發動政變前告知兄弟二人時,司馬昭嚇得一夜沒睡著,而司馬師就很淡然了。一方面可以看出司馬昭還是嫩了一點,司馬師心裡素質更好;另一方面,司馬懿要發動政變,只與一個人長期密謀,那就是司馬師,包括暗地裡養死士。這種冒著滅族風險的事,司馬師一直知道,由此可見,在父親司馬懿心中,還是司馬師更放心一點。

政變之後,其實司馬家執掌的政權並不穩定。司馬懿死後,兵權是留在司馬師手中的,這算是傳承了。後來魏國又發生了淮南三叛,魏國一些忠於曹魏的重臣,並不認同司馬家,一連發動三次叛亂。前兩次都是司馬師平定的,並且司馬師在平定毋丘儉和文欽的時,受傷 ,眼睛震出眼眶,受此重傷下,司馬師還是穩住了局勢,平定了叛亂。不過,這之後司馬師也在許昌逝世,由於司馬師無子,只能從司馬昭那兒過繼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司馬昭的二兒子,所以無論如何,還是傳給了司馬昭,誰讓自己沒親生兒子呢。

名氣上來說司馬昭大一點,主要由於,他是司馬炎的父親,還有一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但是從實際上來說,司馬師真的要比司馬昭強一些啊,只能說沒那個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