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寫給李自成的信,李自成到底收到了沒有?

一葉孤舟向天涯


向敬之

所謂多爾袞給李自成寫信,寫的是一封結盟信。

信中的主要內容是:“大清國皇帝致西據明地之諸帥,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故書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望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

信是大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明崇禎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寫的,是攝政王多爾袞以娃娃天子順治帝的名義寫的。遠在遼東的多爾袞不知道李自成已經改元稱帝,故而表達聯合攻明、平分天下之意。

像這樣這封表達國家戰略的重要信件,卻不見諸《世祖實錄》,只是《明清史料》丙編第一本中有一篇《清帝致西據明地諸帥書稿》。

信是多爾袞派工作人員遲起龍,借道蒙古潛入內地送的。當信送至陝西榆林時,剛剛建國大順的永昌皇帝李自成,已經率領大軍東渡黃河,大舉進攻山西,大張旗鼓地嚮明廷的京師進軍。 榆林守將王良智接待了遲起龍,並寫了回信,承諾會向上稟告李皇帝。但是,他將多爾袞表示友好的原信,退給了送信人。

當時沒有複印機,也沒有掃描儀,遲起龍回稟王良智“奏知他主上去了”,其實是口說無憑。此等大事,僅憑王良智一張嘴,能說服李自成嗎?

此事,不了了之。王良智是否報告李自成,且不好說,更何況他無憑可據,自然會銷聲匿跡,他自然怕李自成給他一個結交外敵的大罪。

所以說,不論多爾袞是否送出了這封求和信,都不會被送到李自成的手中。


以禮觀書


我很懷疑多爾袞有沒有寫這封信。

根據《明末農民起義史料》所收錄的,多爾袞以順治皇帝的名義給李自成寫了一封信,內容很短。

“大清國皇帝致書於西據明地之諸帥: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不能悉知稱號……幸毋以此而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是誠至願也。”

大致的意思就是,大清國皇帝希望和李自成合作,共同奪取中原,共享富貴。

據說這封信通過蒙古部落,轉送到了鎮守榆林的大順將領王良智手裡。有人說王良智看到“諸帥”,覺得自己符合條件,就打開看了。看完之後才知道不是給自己的,所以非常驚慌,很有可能沒把信給李自成看。

當然,大多數人認為,王良智拿到這封信,直接就呈送給了李自成。李自成當時風頭正勁,看完信也沒有回應。

假設真有這封信,李自成是一定能看到的,這種大事,王良智絕不敢隱瞞的。


關鍵問題就在於,這封信有點詭異。

多爾袞若是真想聯合李自成,一起滅掉明朝,一定會和李自成保持一定的“平等關係”。但是這封信,大家看看開頭的一句話:“大清國皇帝致書於西據明地之諸帥”。

這什麼意思啊?我是大清國皇帝,你是佔據明朝地盤的“將帥”。這是打臉李自成啊,你身份地位很低,和我們根本不般配。

有誰寫聯盟信故意貶低別人?

不僅如此,信裡面還強行解釋:咱們隔得遠,光聽說你打仗佔了不少地方,但是不知道你的名號,稱呼你“諸帥”,不要太介意哦……

這不扯呢嘛!這封信寫於順治元年,在這之前一年,李自成已經在襄陽稱“新順王”了。就在寫這封信之前幾天,李自成已經在西安稱帝了。以當時的通信手段,就算多爾袞不知道李自成稱帝,最起碼知道人家稱“王”吧?

既然要和李自成合作,必然有關於李自成真實實力的情報,把人家從“王”貶低成“帥”,不太合適吧。


所以,個人感覺,多爾袞不至於犯這種低級錯誤。也許多爾袞根本沒寫這封信,也許信是寫了,但後來有人把信的內容更改了,才會出現這樣的漏洞。


七追風


多爾袞寫給李自成的信、李自成收到了嗎:

順治元年(1644年4月),大清國攝政睿親王多爾袞,為了能早日實現清王庭一統華夏的夢想,秘密的寫了一封信,向佔據西北的起義諸帥、表達了想要結盟的意願。這封信由親信託蒙古部落轉送的,而這封信送到當時駐守榆林的大順將領王良智手裡,王良智見信封上寫的是送給“諸帥"的信,覺得自已也符合這個標準,就拆開了看了,這一看可把王良智嚇了一大跳。

這封信涉及到了重大事件,王良智是根本無權拆看,王良智為了掩蓋自已的過失,就鑑寫了一張字條並和原件一起交還給了來使遲起龍,並向遲起龍說,內容以知並會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彙報的,然後就把來使遲起龍給打發走了,至於王良智向沒向李自成彙報、也沒有史料記載,但是信是沒不送到李自成的手裡,我猜想王良智最後根本就不敢給李自成彙報,因為他不象汝侯.劉宗敏、澤侯.田見秀、亳侯.李綿、左輔大丞相.牛金星、大軍師宋獻策等人的地位,他只是七十二個伯爵之一…確山伯爵,他沒有資格親自給李自成彙報工作,而要通過幾個重量級人物轉報,所以他知道此事不要說李自成知道了他會凶多吉少的,就是劉宗敏知道的話也不會放過他的,依劉宗敏的啤氣可能他的小命都難保,那可是私拆最高機密信件、罪不會輕的,所以他就私自把此事壓了下去。

還有另一種說法,王良智將此信交給了李自成,李自成為此也作了回應,李自成說;不理睬也不交惡,此聖諭也在大順檔案中發現。總之、這一說法已成為歷史懸疑。從這個說法中我們可以這樣來論證,多爾袞在信中是以朕自稱的,並且可以從多爾袞的信中得知、多爾袞並不知道此時的李自成以在西北稱王,並在想辦法讓明朝中央政府承認並獲批准,而多爾袞以朕自稱那對李自成來說從心裡是不認可的,而且清王也是自封的,就憑這點李自成也是不會理會的。

當信送到陝西榆林時,剛剛自立建國的大順永昌皇帝李自成,以經率領大軍東渡黃河,並大舉進攻山西,並隨即大張旗鼓地嚮明朝的京師進軍,李自成包圍北京城後、就派投誠的明廷太監杜勳,給危坐在太和殿龍椅上的崇禎皇帝送去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要求崇禎皇帝稱任他為西北正,並送給他一百萬兩銀子勞軍,他可以立馬率軍奔赴遼東,去滅了哪個所只謂的大清國,由此可見.李自成只是想讓朝廷承認他的王權地位,而並非想改朝換代,只不過比時的崇禎皇帝的國庫也以無力去支付那一百萬兩白銀了,而撈空國庫的內閣大臣及東林黨徒又不願意崇禎皇帝答應李自成的要求,而此時的崇禎皇帝也只能坐以待斃了。假如崇禎皇帝當初不殺了魏忠賢,魏忠賢是有能力從那此貪官手裡搞到哪一百萬兩白銀的,這也是他過分相信東林黨徒及內閣大臣而又沒有想到留下魏忠賢制約東林黨徒及內閣大臣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假如他當初留下魏忠賢也不至於哪麼快就亡國了,真的令人感概萬千呢!比競記載這一事件的史料是晚清咸豐年間的文人徐鼒所寫的《小腆紀附考》並非正史,通過此記載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李自成並沒有收到和談的書信,所以他也就根本沒有考慮和多爾袞“協謀同力,並取中原”的打算,因此可以斷定李自成並沒有約到多爾袞的書信。

多爾袞寫給李自成的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故書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望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明清史料)丙編第一本《清帝致可西據明地諸帥書稿》。

所以說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時刻提著我們,也時刻的在指引我正確的前進方向,以免走彎路帶來嚴重的後果。


與風互語


這封信是假的。因為不需要,不存在寫信的動機。還有時間上也不對。可以從下面幾方面看問題:

第一,李自成是在1644年正月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頒佈年號“永昌”。

這封信落款的時間是順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也是1644年正月。

當時李自成已經在北京建立政權,國號大順,長江以北地區基本歸順他了。順治帝這封信寫給李自成的?搞笑。看看信的內容:

大清國皇帝致書於西據明地之諸帥:

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故書中不及,幸毋以此為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致書,傾懷以告,是至誠至願也。

順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其一,“不能悉知稱號”?李自成造反十幾年,早就稱“闖王”,明朝何人不知?清朝官員哪個不曉得?說明這封信不是寫給李自成的!李自成是造反領袖,先稱“闖王”,1643年在湖北襄陽稱“新順王”,隨後西進佔領西安建立政權。過一年,行文佈告天下,統帥大軍東進征討北京,崇禎帝吊死,李自成在北京稱帝,建立大順政權。

對於這麼一個威名赫赫、名聞天下的大順帝李自成將軍,多爾袞會不知道他的名號?

所以據此可以否定,這封信是假的。不是寫給李自成的!至於寫給誰的,感覺都不像!只有請好事者去清東陵問順治帝本人!

(滿清入關,佔領北京,大半個中國已被其佔有,他還要邀請你合作“共謀中原”?屁話)

其二,順治元年正月,是李自成在北京做皇帝,吳三桂在山海關,待在瀋陽城的多爾袞去跟哪位“西據明地之將帥”商討合作“共取中原”、“共謀富貴”的大事呢?可能嗎?飛鴿傳書,那隻鴿子也不知往哪裡飛哦。

簡單地說,①李自成佔領北京稱帝,大局已定,多爾袞不敢侵犯關內!②得吳三桂援手,多爾袞統帥清兵入關,佔領北京建政,清兵勢如破竹,大半個中國已拿下,也不用去跟誰說商量合作“共取中原”,沒必要了。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科學20年。











大城公


李自成看完來信勃然大怒!

罵道:“天上只能有一個皇帝!現在我身為大順皇帝,雄居北京,麾下何止百萬?他一個偏居關外的蠻夷居然也敢自稱皇帝?”

罵完就要吩咐下旨出兵山海關,討伐後金。

眾將領忙阻攔道:“這山海關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守衛,正在對抗後金。咱們若是去攻,必須先打吳三桂。不如安撫吳三桂,讓他和後金互相消耗。咱們來個鶴蚌相爭,漁翁得利,不是更好?”

李自成一想也對,一面命人回信大罵後金恬不知恥,一面命屬下去保護吳三桂府第,勿使吳三桂家眷受到騷擾,藉此安撫吳三桂抗金。

片刻前去護衛的將軍回稟:吳三桂府第已遭焚燬,吳家上下一百三十六口均已喪命。

李自成忙喚人前去追回回信,可終究晚了一步……



難得浮生閒半日


多爾袞這封想與李自成謀求合作的信件,在歷史上沒有起過任何的作用,它的價值和意義就不大了,無論是多爾袞寫過這封信,還是沒有寫過這封信,無論是李自成收到這封信,還是沒有收到這封信,都沒有影響到歷史的進程。


求圓4



秀才說歷史


多爾袞應該寫了,雖然李自成是農民起義軍,軍隊戰力不強,但是人多啊,可以利用他消耗南明的勢力,清軍人數不佔優勢,肯定要利用李自成。不然多爾袞培植漢八旗。那時候滿族人本來就少,想靠自己去征服漢人難度有點大,時間長了變數就多了。


沒錢老饕


答:收到了,但是李自成並沒有投降滿清或者是與多爾袞合作,為了不當出賣祖宗的罵聲,為不讓天下漢人生靈塗炭,他和他們的將軍們商量後,假借著戰死九宮山的名義,在一座廟裡出了家。這大概也是當時無奈之舉吧。


用戶6205376837


李自成即便收到也不會說的。多爾袞的目的很明確,攻打北京!只不過多爾袞還想造勢,讓自己順勢而為、從而師出有名!就多爾袞的年齡,想不出這招,他身邊必有四五十歲左右的謀士!

李自成也看清了這一點,只不過那時的他農民狹隘意識作怪,沒有采取對應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