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

小小嬴政


古代皇帝不但有胖子,胖子还真不少,所以本问题所谓为什么古代皇帝基本没胖子其实根本无从谈起。

安禄山这样的僭伪皇帝咱们就不说了,这么一来,篡晋自立的桓玄也就不说了——再说,所谓他胖到压塌龙椅只是推理,没有别的证据显示龙椅的损坏是因为他的体重。

那么,先从南北朝时期说起:

一个不太为人熟知的北齐皇帝高延宗(544―577)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胖子。高延宗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兰陵王高长恭异母弟,也就是文宣帝高洋的侄子和后主高纬的堂兄,幼时为叔父高洋所抚养。武平七年(576),高延宗被希望有一个领袖领导大家抵抗北周军队的部下拥立而不得已称帝,改元德昌,同年被周军所擒,承光元年(577)与后主高纬一起被赐死。《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记载:

延宗容貌充壮,坐则仰,偃则伏,人笑之,乃赫然奋发。气力绝异,驰骋行阵,劲捷若飞。

也就是说高延宗身体肥胖,坐着的时候像是躺着,躺着的时候像是趴着,人们常常取笑他的模样——但是后来他赫然奋发,让自己变得气力超人,驰骋行阵,快捷如飞,用现在的说法,即使体重没有明显变化,体脂率和敏捷性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灵活的胖子还是一个胖子。

明仁宗朱高炽的胖,也是在历史上出了名的。朱高炽胖到需要两个人搀扶才能行走,因此一度不得父亲明成祖朱棣的欢心,差点换马,如果不是因为明宣宗朱瞻基的缘故(所谓好圣孙),他继承人的地位很可能被汉王朱高煦取代——某种意义上他可以算差点因为肥胖失去皇位的人。

明仁宗只当了8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或许也和他的肥胖导致疾病有关。

宋太祖、宋太宗也都很胖,或者说是年轻时候的魁梧在中年时候转化为了胖。

说起来总会挂一漏万,但总之,古代胖子皇帝是很多很多的。


谈古论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古代皇帝的胖子真的很多。

在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是不容易发胖的,因为粮食都吃不饱。

而且,光吃粮食也不容易发胖,关键要吃辅食,也就是吃肉。

但古代中国老百姓很少吃肉,就算毛时代1个月也不过二三两肉。

相反,皇帝则可以敞开吃。

以溥仪为例,即便被废掉了,1个月就有810斤的猪肉,240只鸡鸭的供应。

如果不爱运动,加上消化系统很好,皇帝想不胖都难。

比如明代的朱高炽就是大胖子。

在朱棣的儿子中,只有朱高炽最成才,能力最强,为人精明强干,又仁爱、儒雅,是个做皇帝的好材料。

可惜,朱高炽是个很胖的胖子。

明史避讳皇帝,自然不敢写他有多胖。但是,他胖到走路都需要人扶着的地步,可见绝非普通的胖,而是已经胖到家了。

父亲朱棣曾经专心培养儿子朱高炽。读书倒还好办,反正就是坐着。

而朱棣是马上的皇帝,自然也要培养儿子朱高炽的运动能力。

谁知道,朱高炽太胖,自己根本骑不上马。在仆人帮助下上马以后,马匹负重太大,没2天就累瘫了,只能换马。

虽然肥胖不影响做皇帝,但会导致各种疾病。朱高炽这么年轻就这么胖,这样下去恐怕也不可能长寿。

无可奈何下,朱棣下令给朱高炽进行减肥,每顿只能吃以往一半的份量。

朱高炽哪里忍得住,整天饥肠辘辘,叫苦不迭。

太子麾下自然有很多马屁精。一个太监和大厨联手,每天晚上偷偷给朱高炽加餐。

这样减肥了几个月,朱高炽一斤没瘦,反而又胖了。

朱棣大怒,查清楚实情以后,将太监和大厨都杀了头,借口是欺君之罪。

搞笑的是,随后朱高炽确实少吃了,但不运动,加上消化能力非常强,就是不瘦。

最后连朱棣也灰心了,放弃了让儿子减肥,一度想废除太子,让二儿子朱高煦做皇帝。

只是,朱棣没有这个机会。在北征返京的途中,朱棣突然病逝。

朱高炽在众大臣的帮助下登上皇位,成为皇帝。

搞笑的是,朱棣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做皇帝很辛苦,朱高炽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开始生病。

同时,由于父亲死了,没人再敢管他,朱高炽更是大吃大喝起来,身体更胖了。

结果,上朝的时候,肥胖的朱高炽已经到了在别人搀扶下,仍然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地步。要知道,当时他才47岁,并不算老。

当了8个月皇帝,朱高炽这个皇帝颇为合格,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人民的大事。

谁知道,一天晚上,朱棣最怕的事情发生了。朱高炽突然就在睡梦中死了。

根据今天的分析,朱高炽应该是由于过度肥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当晚突发心肌梗死。这种病,中医是救不了的,其实当年西医也治不了,只能等死。

其实,朱高炽的死并不完全因为肥胖。说起来,朱高炽虽体弱,却非常好色,有大量内宠,有10子7女。

他的好色在今天看来,似乎也是疾病,性瘾症。

甚至在老爸朱棣办丧事期间,朱高炽都去找妃子过夜。在当年,这是天大的事情,属于不孝。


其实胖子皇帝还多的是。

《清史稿》和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皇太极中年发福长得很胖,身体笨重行动迟缓。由于过度肥胖出现了高血压、中风等病症,可能这就是他猝死在盛京的原因。


萨沙


古代皇帝没胖子?怎么可能,题主可能是看到清朝自道光以来,皇帝大多尖嘴猴腮,便以为皇帝都是瘦子了,


其实古代胖子皇帝有的是!

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就是个“大胖天子”。

胖到了什么地步

据说朱高炽已经胖到走路都要两个人来搀扶,爸爸朱棣因为他仪表欠佳,行动不便,很不喜欢这个儿子。再想到自己英明一世在百年之后却要传位给他,心中难免愤懑。曾不止一次想要废掉他这个太子,要不是“嫡长子”的地位加上大臣拼命阻拦,他就因为肥胖丢掉了皇位。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天体丰腴—《清宣宗实录》

肥胖原因

清朝皇帝主要吃鸡鸭鱼羊肉,其中又以猪肉为主,蔬菜基本不吃,这样下去长期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再加上嘉庆十分勤政大多数时间宅在皇宫里,缺乏运动,这样下去能不胖吗?


嘉庆之死疑与肥胖有关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对自己健康状况信心满满的嘉庆皇帝举行了一次“木兰秋狝”,结果在七月二十五日就猝死在避暑山庄,惹来后世对嘉庆死因猜疑不断。

据嘉庆遗诏记载:

迨抵山庄觉痰气上壅 至夕益甚 恐克弗瘳

这说明嘉庆死前明显感觉胸闷、胸痛,再加上二十三日那天他“头晕头痛”的症状,综合他肥胖的体型(肥胖之人易得高血压),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心脏病夺走了嘉庆的性命。


晓史才能明事


你怎么知道没有胖子呢?只能说胖子是少数,让小妮子告诉你历来皇帝有哪些是胖子吧?

  • 桓玄,桓楚武悼皇帝,东晋皇帝。

据说《晋书》记载,桓玄生得实在太胖了,在登基大典上,桓玄拖着臃肿的身体坐在龙椅上时,只听“咔嚓”一声响,龙椅下面的地板禁不住他的体重,居然塌陷下去了。刚登基就发生这样不好的事情,在封建时代,人都相信天命,凡是发生什么天相都会很重视。这个不祥之兆,是不是老天爷暗示了桓玄没有帝王之相……果不其然不到半年,这个篡位的胖子没有守住,被后世人耻笑。

  • 北齐安德王高延宗

延宗素肥,前如偃,后如伏,人常笑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

白话文意思就是:“前面看,像仰面朝天;后面看,像俯伏在地”这也没谁了,巧合的是他也是谋反称帝的。但是不同的是他是被拥立的,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胖但是行动敏捷真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而且他还很调皮。

正史中明确记载的,“安德王延宗……为定州刺史,于楼上大便,使人在下张口承之。以蒸猪糁和人粪以饲左右,有难色者鞭之”(《北齐书》)。

大意就是安德王在做刺史的时候在楼上方便。让下面的人张口吃,如果谁面色不好看就让他挨鞭子。

可见胖子皇帝守不住江山,皇帝胖其实就是不理朝政,只顾吃喝玩乐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皇帝应该很多事情忙的,怎么胖的起来。这些胖子在位时间太短且没有什么功绩就不被世人记住了。而且他们在位期间也不会允许史官记录自己的缺点。


尼采讲历史


古人云胖乃富贵之相,瘦骨嶙峋,排骨身材乃下贱相,所以历史的皇帝不但有胖子,而却还不少。

一. 完颜守绪

完颜守绪,是金国的第九位皇帝,金宣宗的第三个儿子,在位十年,死的时候才37岁,哀宗蔡州被困,被迫传位的时候,就曾表示自己因为太过肥胖不能策马扬鞭,便传位给完颜承麟,《金史》记载,:

“三年正月壬寅,册柴潭神为护国灵应王。甲辰,以近侍分守四城。戊申,夜,上集百官,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承麟固让。诏曰:“朕所以付卿者,岂得已哉?以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捷有将略,万一得免,祚胤不绝,此朕志也。”己酉,承麟即皇帝位。百官称贺。”

二. 明神宗朱翊钧

这位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这位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明史》上表述朱翊钧身体极度肥胖,走路需要太监左右搀扶。另外,他给太后请安,需要需要“膝行前进”。可想而知,明神宗体态是个什么样子。

三. 皇太极

清太宗,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还在,在沈阳称帝,在位17年,据历史文献描述“大清国第一帝皇太极中年发福,长得很胖,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据史料记载皇太极由于肥胖导致中风,三高,最后扑街了。所皇太极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胖子。

除了上面这几位还有桓楚皇帝桓玄、宋明帝刘彧、北齐穆宗高延宗、大燕皇帝安禄山等等,数不胜数,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古代皇帝可能有些误解。


酒骑风


明朝洪熙皇帝朱高炽画像。

历史上的胖子皇帝真不少,每个朝代都有,从史料记载中最胖的应该是明朝的洪熙皇帝朱高炽,从小体形肥胖,走路都要靠人扶,长期吃吃睡睡不下床,最后胖得齁死了,在位仅8个月。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唐朝以胖为美,现在看唐朝的皇帝画像都很圆润,这是当年画师美化的效果,真实的肯定都很胖,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胖嘟嘟的,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李泰也是个大胖子。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宋朝,特别是北宋前面6帝,无一不是大胖子,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都是臃肿的肥胖,这可能和北宋的重文轻武、养尊处优有关系吧。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元朝,无一不是大圆脸,滚刀肉,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从元仁宗到元顺帝皆是,首先蒙古人天生就很魁梧,又以牛羊肉为主食,酗酒,很容易肥胖,野史记载忽必烈就是肥胖症导致痛风而死。

图为身着冕服的万历皇帝。

明朝皇帝,除了上面说的洪熙皇帝朱高炽以外,其它皇帝也是一个比一个胖,朱姓皇帝都懒,比如万历皇帝因为有腿疾,常年坐着或躺着,慢慢变成了大胖子,也有人说后宫里一直有少数民族妃子,改变了血统,变成了肥胖体质。

皇太极画像。

清朝因为宫内有吃饭不吃饱的规定,所以皇帝在饮食上有量的控制,胖子皇帝很少,除了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他儿子皇太极,其它人身材都保持较好,估计这两位出生严寒地区,养了一身肥膘来御寒来着。


图文绘历史


真的没有吗?那这个大黑胖子怎么解释:

这是故宫南薰殿旧藏的宋帝御容中的宋太祖画像,从列位皇帝的画像来看,应该是写实的,此外宋太宗和宋真宗也是大胖子:


耳食记


古代的皇帝能从桃花战场上活下来的人,基本上是肥的。他们的命太好了,嫔妃们个个美过嫦娥,所以年轻的皇帝肥不了,服下的春药比饭还多,鹿茸,人参,塞满了肠胃。来不及化为营养又交给了美人。


难忘历史的改变


肯定有胖子。

不胖的原因太多给:

1.后宫佳丽三千

2.御膳房功劳

3.工作压力大

😄😄😄


也许爱谁


大家知道,北京海淀有个地名叫:骚子营。光说明朝,清代两朝皇帝还真没巨肥的,不好意思说啦,先捂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