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究竟有沒有貂蟬這個人?有哪些依據?

熱心市民楊女士h


正史裡肯定是沒有的,貂蟬這個人物來源於元代《三國志平話》,是一個虛擬人物。

正史中記錄的董卓之死

《後漢書》中說的與《三國演義》差不多,但其中沒有貂蟬。

王允和僕射士孫瑞琢磨要弄死董卓,不少人知道,甚至有人在布上寫“呂”字,揹著布在大街上走,一邊走一邊還唱歌,歌詞就兩個字“布乎!”有人把這件事情報告給董卓,董卓沒有醒悟;

事發當天,董卓去參加朝會,剛出門馬就驚了,董卓掉下來弄髒了衣服,回去換衣服,小媳婦讓他不要去,董卓沒聽;董卓也是很注意自己安全的,讓呂布率兵把一路都佔領了,守衛很嚴密;

王允等人從皇帝那裡拿到了誅殺董卓的詔書,讓李肅帶著十餘名勇士裝扮成皇宮衛士站於宮門內,董卓到了之後馬又驚了,這次董卓準備掉頭回去。呂布出面勸董卓進去,之後在門內李肅用長戟刺董卓,董卓身披甲冑,只傷了手臂。董卓上了馬車,四處張望大喊“呂布何在?”呂布說“有詔書討賊臣。”董卓大罵:“庸狗敢如是邪!”呂布用長矛刺董卓,又讓士兵們殺了董卓,陪同董卓前來的主簿田儀等人一併被殺。

呂布是怎麼變成大漢忠臣的呢?

董卓讓呂布護衛自己,呂布曾經一次小小的惹董卓不高興,董卓用手戟投擲呂布,呂布身手敏捷沒有受傷,連忙請罪才躲過這一次,呂布於是對董卓懷恨在心。

呂布還負責守衛董卓的宮門,但私下和董卓的侍女好上了,自己更是心中不安。(這個侍女就是是貂蟬的原型)

於是,呂布就去見王允,說董卓差點殺了他。

這樣,雙方有了基本共識,王允就讓呂布當誅殺董卓的內應。呂布還在糾結,說:“我們是有父子關係的。”王允說:“你姓呂,本來就沒有血緣關係。現在你最急迫的是要考慮的是你自己死活,哪裡顧得上父子?董卓拿手戟扔你的時候,考慮到父子關係了麼?”呂布於是同意刺殺董卓。

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知兇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見司徒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時允與尚書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因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也?”布遂許之,乃於門刺殺卓,事已見《卓傳》。——《後漢書》

貂蟬的出現

貂蟬這個人物最早出現在元代刊印的《三國志平話》,這是一本講述三國故事的話本,是後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的前身。元代有關三國的雜劇大多以《三國志平話》為依託,貂蟬這個人物就逐漸變得家喻戶曉。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貂蟬身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由於《三國演義》的原因甚至比其他三位還要為人所熟知,然而關於歷史上是否真有貂蟬此人,一直以來都為人所懷疑。如果說有,正史方面竟然少有記載;但如果說沒有,關於她的故事卻栩栩如生。

關於貂蟬的故事大多出自於演義小說

要說到貂蟬,就不能不提《三國演義》,正是由於這本小說的存在,貂蟬才為人所熟知。

△王允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因十常侍之亂而避難出宮的宮女,被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當時董卓大權在握,胡作非為,身為漢朝臣子的王允對此憂心忡忡,貂蟬見此便在月下禱告,願替主人分憂。王允簡裝,於是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美人連環計,意圖以貂蟬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王允先是將貂蟬暗中許配給呂布,再明著將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而貂蟬明著委身於董卓,暗中卻和呂布眉來眼去,周旋於父子二人之間。

一日,趁著董卓上朝之時,呂布跑去和貂蟬在鳳儀亭私會,貂蟬向呂布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並對其芳心暗許,這令呂布又怒又喜。而這一幕恰巧被回府的董卓撞見,一怒之下便以呂布的方天畫戟追刺呂布,呂布連忙逃走,自此兩人矛盾公開化。王允見計策已成,於是說服呂布,使其殺死董卓,而貂蟬自此便跟在了呂布身邊。

△呂布與貂蟬私會

在《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中,貂蟬最後一次出場,呂布被曹操圍困,貂蟬不願自己突圍,要與呂布“生則同居,死則同穴,至死不分離”,於是呂布放棄陳宮妙計,置前線戰事不顧,每日與貂蟬作樂,最終被曹操擒殺,而貂蟬則就此下落不明。

貂蟬雖因《三國演義》而被人所熟知,但其實早在此前便已然出現,在《三國志平話》當中,其本姓任,貂蟬只是她的小名,且本就是呂布的原配妻子。

△王允與呂布

在《三國志平話》中,貂蟬與呂布原本便是夫妻,在家鄉失散之後各自流落一方,貂蟬最終淪為王允的婢女。王允得知其身世後心生計策,將董卓請入府中,讓貂蟬與其見面。之後又設宴招待呂布,讓其與原配妻子相會,並承諾日後讓兩人正式團聚。之後王允便將貂蟬送入董卓府,董卓誤以為王允是在取悅自己,笑納之後當晚便成就好事。呂布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之下,提劍殺死了醉酒的董卓。

然而,不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更早的《三國志平話》,都只是歷史演義小說,兩部小說中貂蟬雖然被塑造的活靈活現,奈何根本當不得證據。

史料雖記載有這樣一個女子,卻根本沒有留下姓名

不管是演義小說,還是戲曲雜劇,貂蟬雖然多有出場,但正史方面卻並無此記載,且各個版本的故事關於其身世更是沒有一個統一說法。

△董卓與貂蟬

在正史《後漢書》中,雖然描寫了董卓與呂布兩人之間的矛盾根源,當中的確涉及到了一位女子,但可惜的是並未記載其姓名。按照書中所載,呂布在投靠董卓之後,雖然也深受重用,但兩人的關係卻並不親密,董卓便曾因小事而想要殺掉呂布,但呂布卻成功逃脫。由於利益的關係,兩人最終由重修於好,董卓甚至派呂布去守護自己的內宅,不料兩人竟然就此徹底決裂。

董卓內宅之中有一婢女,呂布利用看守內宅之際竟然監守自盜,與此女暗生情愫。後來由於擔心姦情被董卓發現,呂布於是轉而求助王允,並向其透露了自己與董卓不和的真相,希望王允能夠幫助自己。而王允則利用這一點,指使其將董卓刺死。

△董卓終被呂布所殺

《後漢書》中所記載的婢女,應該就是貂蟬原型,她並非是王允府中之人,而只是董卓的婢女。王允也並非什麼“巧使連環計”,而只是利用了董呂二人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而已。更為可惜的是,這位婢女雖然成功使呂布殺掉了董卓,但歷史上並未留下她的名姓。

而且,正史中關於此女子的記載也僅有此一段,此後再無涉及。而呂布的正妻,也並非該女子,根據《英雄記》中“以魏續有外內之親”的記載,應為魏續之妹,但同樣沒能留下名姓。


香茗史館


貂蟬這個人物我相信是有的,只是她不姓貂也不名蟬。她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婢女,並非演義所傳如雷貫耳。且美貌也有誇大之處,試想如果《三國演義》不凸顯,不誇大怎能使王允所設連環計成功。


《三國志》中記載呂布與董卓婢女私通,呂布怕被發現,所以二人產生嫌隙,矛盾。才得已被王允所趁,離間二人。所以《三國志》所記載貂蟬應是董卓無名婢女且與呂布有染。

《後漢書》中所載董卓生性殘暴,曾心存怒氣朝呂布無端擲戟,呂布定是心懷怨恨。且呂布野心亦是不小,心中更無忠君思想,要不也不會殺義父丁原了。但關鍵之處就在於《後漢書》所載呂布與董卓一侍妾私通,怕被董卓發現。與《三國志》大致相同。所以那位侍妾即是“貂蟬" “貂蟬"即是侍妾。


姓貂名蟬女子三國曆史中確實沒有,但我們要以辯證的思維去看待歷史,難道名字不同便不是貂蟬麼?我相信羅貫中所傳後世如此之久,受眾如此之廣的《三國演義》雖是小說,但也大體與歷史相仿。正如我們讀故事,看書所求的並非一字一句,而是領略其魂,領略其書中本意。並非尋章摘句,本末倒置!


憤志書生,歡迎各位歷史愛好者與鄙人相互討論,相互促進。在下定感激涕零。


憤志書生


沒有貂蟬的記錄,但是有原型。《三國志》中記載,呂布當時與董卓的侍女私通,擔心董卓發現,同時董卓也與呂布產生了矛盾(董卓差點用手戟砍死呂布),因而呂布被王允利用,殺死了董卓。《三國演義》中的連環計是羅貫中經過藝術加工的,貂蟬的原型就是這個侍女。


餘非魚讀史


貂蟬應該是存在的,只不過是董卓身邊的一位侍女,和呂布私通,這在三國志呂布傳中有記載的,只不過情節是虛構的,就像羅貫中虛構趙雲的七進七出。


abr3168094595


三國時期沒有貂蟬,但是董卓身邊確實有一個侍女,並且和呂布有點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