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對日本文化有什麼影響?

手機用戶92582213227


早些時間就有這樣的說法:漢唐在日本,宋明在韓國。簡單來說就是漢王朝和唐王朝的風俗、文物等依然可以在日本看到相關的影子;同樣宋王朝和明王朝的相關痕跡在韓國可以追尋。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言的一句玩笑話而已。只不過隨著國人生活物質的富足,到訪日本和韓國旅遊的人也逐漸增加,從聽說逐漸變為“親眼所見”。

特別是日本的京都,是模仿唐朝長安而建的都市;奈良的唐招提寺也是為了迎接唐代高僧鑑真和尚而建造的。其實這些東西對於日本人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感情,他們會認為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但是對於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國人(特別是喜歡歷史的人來說),到訪此地以後就有著不一樣的情懷了。最近也有很多帖子說京都和奈良的故事,在我的周圍也有很多朋友十分嚮往這兩個地方,希望能夠探尋一下大唐輝煌。

被深深影響的日本文化

唐朝的歷史輝煌這裡就不再贅言,開篇講文之前,想要捋一捋時間順序。

中國的隋唐時期,在日本是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唐朝的跨度很大,跨越了日本三個時代,所以對於日本傳承性文化的影響不言而喻。唐朝完整的律令、高度發揚的佛教文化等對於日本國家整體的形成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這個時期的亞洲文化圈,被稱為“唐文化圈”,而周邊各國也都紛紛汲取唐朝精華。

遣唐使

(大化改新時的日本)

在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遣隋使”,當時日本的聖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前往隋朝學習了很多文化。隋朝覆滅以後,唐朝繁盛,日本前後派駐10餘次遣唐使,吸收當時世界領先的文化。在這個期間,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效仿隋唐採用中央集權制,改革土地制度。特別是均田和租庸制度,撐起了大化改新的基礎。日本的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和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都是按照唐朝的長安為原型構造。國家文化交流的同時,民間文化交流也十分的繁盛。日本僧人最澄、空海、円仁等人在唐朝學習了先進的佛教文化,於公元9世紀相繼回到日本,讓佛教在日本“開枝散葉”。

產業文化

唐朝的茶文化成為流行,伴隨而來的還有多彩陶瓷和茶具的繁盛。當時唐朝的越州、荊州之地的漆器和金屬工業十分發達,這些也都傳到了日本。在服裝方面,絹麻棉等布料被廣泛的使用,各種染布法也層出不窮。日本的商人在運輸這些民間物件的同時,也把製造工藝帶回日本加以研究。

(日本5角硬幣)

商業的發展伴隨著的是貨幣的進步,從現在日本硬幣之上,依然能夠看到唐朝開元通寶的影子。

文化交流的見證:清少納言《枕草子》

(清少納言畫像)

能夠傳承古今的也只有文字,日本清少納言所著的《枕草子》反映了許多唐朝的文化。清少納言是侍奉第66代日本皇后之人,此書著於公元1001年左右,為此人隨筆。平安時代是承接了日本奈良時代的文化,同時在平安初期深受唐文化的影響,所以在平安時代中期,唐朝的印記依然隨處可見。翻譯《枕草子》的是魯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該書在2015年出版,在國內掀起了《枕草子》熱潮。

我讀過日文原版,其中將“物之哀”體現的淋漓盡致,四季的變化如同唐朝美人的肌膚一般細膩,讓人為之感動,深深可以感受到千年之前的共感。或許日本平安朝和唐文化的交集,只有中國人才能夠理解。在枕草子中,有引用了白居易的詩文集。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在845年完成,之後傳到日本,對於平安朝的文化有著重大的影響。《枕草子》中有一句這樣的話:“少納言よ。香爐峰の雪いかならむ。”(少納言呀,香爐峰之雪如何。)其靈感就來自於白居易的詩詞《重題》:遺愛寺鐘欹枕聽,香爐峰雪撥簾看。

結束語

中國的漢唐文化其實一直被世界認為是“精華”,我本人也有一種感覺:想要做翻譯的話,如果不瞭解中國文化,那麼永遠也成為不了一個“合格”的翻譯。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在日本中國人的焦慮:孩子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日本二三事


現代日本,保留最多的歷史文化就是唐代文化:二戰末期美軍轟炸日本,各大城市被炸遍,慘狀不忍目睹。卻有兩座大都市倖免,原因是兩座城市保留有大量的唐朝時建築。這是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

據說,是梁思成的建議,才使這兩座城市得以完好保留。

唐代對日本文化的影響,以遣唐使為主要栽體,內容巨大,延及後世,讓人震撼:

一,日本文字的發展成熟,有賴於漢語:日本古老的書,全用漢字漢語寫作,只在表示人名、地名、專有名詞時摻雜點日語語法。日本第一部詩歌總集《萬葉集》就是用漢語寫成,但漢字作為讀音符號,後來被稱為"萬葉假名"。日本第一部字典《篆隸萬象名義》使用唐音(漢音)發音。

奈良平安時代,排定了五十音圖,即今天的日語字母表,但漢字漢語並沒有被完全排除,而是被大量運用到日本語文中,漢語已不被視為外來語。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審定的《常用漢字表》,有1945個漢字。 上世紀50年代,和日本有同樣文字經歷的韓國,大力去漢化,廢除漢字,看看今天韓國的文字亂象,你會感到日本人多麼的聰明智慧,韓國人單純的民族主義只會貽誤自己。

遣唐使登陸大唐

二,全盤接收儒家思想。奉孔子為日本的聖人,儒家經典成為日本的國學,尊孔讀經,學儒明禮。聖德太子時代,大學名經科學生必修《周易》《尚書》《周禮》《儀禮》《左氏春秋》等九種儒經,並應用於官僚選拔之中。如明經科考核從《孝經》和《論語》等儒家經典中出題,答案全對者即授正八位下官階。

以《顏氏家訓》為範本編寫《私教類聚》,同樣以儒家傳統思想作為立身治家之道,影響頻大,其內容體現了日本國法、家法之精神。

至今儒家文化依舊就是日本重要的傳統文化。


三,史學,中國史學經典全部引入。大學紀傳科以《史記》《漢書》《後漢書》以及《文選》《爾雅》等為必修課。其他學校也開設中國史書課。

當時,日本人喜歡中國史書的程度,不亞於喜愛中國儒家經典。《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記載了中國書籍1579部,16790卷,其中史書佔很大比重。

在中國史書的薰陶下,日本人開始編撰自己的史書,如《古事記》《日本書記》《類聚國史》《日本三代實錄》《日本文德天皇實錄》等等,其中《六國史》是用漢文寫成,模仿中國正史的編年體,有些文字抄自中國史書。

這些史書的編撰寫成,為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歷史。

日本人來唐通關文書


四,文學方面,最愛唐詩,最愛白居易。唐朝文學百花齊放,詩歌、散文、傳奇小說等百舸爭流。但唐詩卻最受日本人歡迎。最推崇的是白居易,《白氏文集》70卷在日本刻印,爭相竟購。《長恨歌》和《琵琶行》流傳最廣,影響巨大,甚至編為戲曲演唱。

天皇、貴族、公卿乃至布衣百姓竟相寫詩唱和。日本最早的漢詩集《懷風藻》,收錄皇族、貴族、僧侶詩約120首。後又有《凌雲集》《文華秀麗集》《經國集》等漢詩集。其中影響最大的《萬葉集》收錄詩歌4500餘首,上至天皇下至農夫均有作品收錄,影響頗大。

有一則典故。小野篁竟,日本彼時漢文化巨星,日本人視其才肩比白居易,因犯罪被判死刑,重審時因其文才超群,乃國之瑰寶,竟被天皇免於一死。復官後反而升職。

有人說,日本人唐時漢詩水平,可與唐朝媲美。


五,書法方面,日本人酷愛王羲之王獻之書法,而歐、柳、顏等諸家墨寶亦為

其所重。唐朝稱之為秀才的日本人橘逸勢,入唐師從柳公權,深得其法,留有傳世名作《南圓堂銅燈臺銘》和《伊都內親王願文》。

師唐朝之名家,日本出現了號稱"三跡""三筆"的書法名家,並逐漸將唐代書法發展成為具有日本民族風格的藝術形式。並流傳至今。

現今,日本每年都有書法大賽,常常千人同場揮毫,氣勢恢宏。場面令中國人感嘆不止。


唐朝時 日本名家書法


六,日本的繪畫藝術"和繪",來源於唐繪。日本人酷愛唐朝繪畫,稱之為唐畫或唐繪。幾乎每一批遣唐使中必有畫師。如第18次遣唐使中,日本畫師慄田家繼,學習大唐名家韓幹,在菩薩、鬼神、人物、花竹等方面俱有所成,尤擅畫馬。

眾多畫師入唐學習,描繪唐朝風物,帶回大量臨摹品,推動了日本繪畫藝術,乃至建築藝術的發展。至日本平安時代,由唐繪演化出了具有日本民族風格的筆法簡練,色彩鮮豔的"和繪",使日本繪畫藝術佔據了世界繪畫藝術的一角。


七,"唐樂"納入日本朝廷樂隊,"踏歌"至今日本人仍在沿用。隋唐樂舞集各民族樂舞所長,美麗優雅風格獨特,隋朝時已有九部,至唐太宗時定為十部。

《敦煌曲譜》全套多至25首樂曲,《七德舞》《秦王破陣樂》伴奏樂工就有128人。唐樂引入日本後,被正式納入日本朝廷樂隊,在日本的國事、佛事中都演出唐樂。

在中國已經失傳的樂器如"金銀平脫琴""阮咸""箜篌"等唐代樂器,日本依舊保留,就連珍貴樂書《樂書要錄》,日本至今保存完好。

"踏歌“是中國古代百姓一種歌舞形式,一般節日集會或者慶典時演出於街頭、郊外,或空曠之地,人們手臂相連以腳踏地,邊唱邊舞,氣氛熱鬧。

今天的日本,許多地方節日集會時,群眾載歌載舞,仍多為踏歌。以至於很多中國人以為,踏歌是日本國粹。


八,日本佛教經典全部來自中國,有"古京六宗","入唐八大家"之說。

"古京六宗”,古京就是奈良,六宗就是六個宗派。日僧道昭隨第二批遣唐史入長安,師從玄奘。後又奉師命去揚州兼學禪宗,八年後回國,帶回佛經眾多。圓寂後,弟子將其火葬。這是日本火葬之俗的開端。

其後日僧智通、智達也隨遣唐時入西安,師從玄奘。

唐式建築 奈良東大寺


"入唐八大家",是指大量入唐取經學法的僧人中有八個成績顯赫者。如傳教大師最澄,隨第17次遣唐使入唐,在天台山學習,後又到越州隆興寺學習密教,返國時帶回經書230部、460卷及拓本真跡等17種。死後天皇追封為傳教大師,這是日本佛教"大師"稱號之始。

"入唐八大家”總共取回經書1700餘部3200卷。如果將其他入唐僧人及唐商船傳帶到日本的佛書記入,則其數量種類更多。

唐朝佛教是以最快速度、最大規模移入到日本的。一方面在於遣唐使、僧人入唐學法取經,另一方面日本不斷招請唐朝高僧前來傳經講學,見於文字記載的有德高僧就有不下百人。

佛教傳入日本,就成為日本的"國教"。

時至今日,佛教依然是日本第一大宗教,信徒8000餘萬。


九,天文歷算,全面照搬唐朝。中國的《天文錄》《日月食暈佔》《大衍曆經》等多部天文曆書傳入,而《日本國見在書目》記載的流入日本的數學著作有30多種。

以唐為榜樣,建立天文機構,設置天文博士,建天文臺、建占星臺。仿唐建立置算教育制度,培養專門天文人才,課程與唐監算學科相同,但學制為九年,而唐為七年。

隋唐時期中國先後頒佈立法10次,日本步步緊跟,《宣明歷》一直用到1684年。

仿造唐朝確立度量衡制度。

隨著天文曆法的傳入,中國的陰陽五行、祥瑞禁忌、星象、占卜之類與天文歷算有關係的學說,也在日本風行。

日本正倉院收藏 唐代圍棋盤


十,漢方醫學。中國經絡穴位圖、重要醫學經典、醫學教育制度、精於醫道的人才,日本通通引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漢方醫學。

日本著名的隋唐醫學全書《醫心方》,共30卷,是日本現存最大的古醫學世界寶典,很多在我國失傳的醫學著作,這裡依然可以找到。

漢醫學傳入日本,消化吸收後成為日本傳統醫學,經千百年來發揚光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迎來又一春,各大中醫團體協會紛紛出現。

不得不說,中醫產生於中國,依靠中醫賺遍全世界的錢,卻是日本。現在日本每年出口中成藥佔全世界70%,而宗主國中國只佔10%。


十一,圍棋。產生於中國東周時代,遣唐使學會圍棋,並帶回日本,於是圍棋作為一種遊戲,在日本風行。現日本的正倉院,珍藏有精緻唐代棋盤。

唐時日本國王子入朝,善棋的王子與大唐圍棋高手顧師言提對廝殺,大唐高手竟然無便宜可佔,急得手心冒汗。

現在,日本圍棋愛好者眾多,達上千萬。且有日本棋院、關西棋院等專業圍棋機構。

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中日圍棋擂臺賽,棋聖聶衛平大戰日本棋手的故事。那是萬人空巷、舉國矚目、盛況空前。那時,中國圍棋可遠遠落後於日本圍棋。

相撲


十二,相撲。我國秦代就有,當時叫"角抵",宋朝時改稱"相撲"。日本遣唐使引入相撲技藝,受到熱烈推崇,結果在日本千年盛行不衰,成為日本國粹。

如今,日本的的相撲大賽,作為日本的一種"國技",舉世聞明。


十三,服制引自唐朝,禮儀至今沿用。唐朝官服美麗端莊,莊重而典雅,百工各階層服裝各得所宜。日本全盤引入,818年天皇詔令:男女衣服皆依唐制……

禮儀方面,官員名稱改為漢稱,如太正官稱乾政官,太政大臣稱太師,左大臣稱太傅,右大臣稱太保……

各種場合的禮儀盡仿大唐,如進退容讓,揖讓、鞠躬、問候道別等等。這些禮儀保留且流傳至今。

現今,看到日本人那種復古穿戴、恭敬的禮儀時,就可以想象我們盛唐時的樣子。
為什麼我們把傳統扔了,而日本依舊在保留使用?


十四,歲時節令。從中國引入,現今和中國仍基本一致。如正月,初一至初三,這三天是過年。如初七,是人日。如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如四月初八,為浴佛節。如七月初七,為七夕節。如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如九月九,為重陽節……

總之,日本學習唐朝,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全方位進行的,文化引入僅是其中一小部分。

遣唐使紀念碑


也有日本不引入的,如太監製度,纏足,科舉。

古時仿唐,奠定了日本古代文明。近代仿歐,明治維新又奠定了日本近現代文明。

一個優秀的民族,在於:知己不足、善於學習。


同成觀史


說起唐朝對日本的影響,那就不的不提借種的問題。唐朝年間,中國的軍力與文化又一次走上了巔峰,國力的強大吸引了不同國家的人們前來交流與學習,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居也不例外。

“遣唐使”也就漸漸的多了起來,但是隨著交流的增多,有一個問題就尷尬的擺在了日本貴族的面前,在各國的“遣唐使”裡,日本的地位最低。為何?日本人大多身材矮小。在一眾巨人中,矮小的日本人越發顯得猥瑣。受到歧視的他們也覺得自慚形愧,“借種”計劃應運而生。

如果一個民族連人種都願意改變,那麼他就會對父國無比的崇拜。

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全方位的,645年,孝德天皇正式下詔改革,史稱“大化革新”,日本進入第一個發展高峰。學唐話,穿唐衣,模仿唐朝成了貴族的時尚,上行下效,百姓們也是如此。

通過長達300年的“唐化”改革,日本從一個落後的荒島跳躍式進入封建時代,如果說日本對唐的關係是什麼的話,那就是師徒了。





小小扒歷史


我華夏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巨大的,據坊間所傳,明初朱元璋會見日本朝拜的使臣,問他日本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人民過的如何,風俗如何。日本使臣回答道:

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

銀甕篘清酒,金刀鱠紫鱗。

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陽春。

由此可見唐朝的華夏對日本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以此為榮,還順便黑了一下老朱家。


反惑小聲


日本進行“大化改新”正直中國唐朝時期,大化改新即日本學習唐朝的律令和制度。在這之前,日本處於一種類似於奴隸社會狀態。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產力,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青頭C


(1)日本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設太學,在地方設國學。(2)佛教經中國、朝鮮傳入日本後,發展很快。(3)日本積極汲取中國文化,中國的唐詩和書法在日本深受歡迎。像這類知識問答,我都是用101教育PPT裡的資源庫來查找的,裡面資源豐富,綠色植物PPT背景圖片長時間看不傷眼睛。


手機用戶87881512720


日本就是唐朝加戰國的別種,看日本入主中國的夢一直都有就知道了。日本學習唐朝的文化學到骨子裡面了,日本建築風格唐朝風格也很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