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日本文化有什么影响?

手机用户92582213227


早些时间就有这样的说法:汉唐在日本,宋明在韩国。简单来说就是汉王朝和唐王朝的风俗、文物等依然可以在日本看到相关的影子;同样宋王朝和明王朝的相关痕迹在韩国可以追寻。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言的一句玩笑话而已。只不过随着国人生活物质的富足,到访日本和韩国旅游的人也逐渐增加,从听说逐渐变为“亲眼所见”。

特别是日本的京都,是模仿唐朝长安而建的都市;奈良的唐招提寺也是为了迎接唐代高僧鉴真和尚而建造的。其实这些东西对于日本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感情,他们会认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但是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人(特别是喜欢历史的人来说),到访此地以后就有着不一样的情怀了。最近也有很多帖子说京都和奈良的故事,在我的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十分向往这两个地方,希望能够探寻一下大唐辉煌。

被深深影响的日本文化

唐朝的历史辉煌这里就不再赘言,开篇讲文之前,想要捋一捋时间顺序。

中国的隋唐时期,在日本是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唐朝的跨度很大,跨越了日本三个时代,所以对于日本传承性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唐朝完整的律令、高度发扬的佛教文化等对于日本国家整体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亚洲文化圈,被称为“唐文化圈”,而周边各国也都纷纷汲取唐朝精华。

遣唐使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遣隋使”,当时日本的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前往隋朝学习了很多文化。隋朝覆灭以后,唐朝繁盛,日本前后派驻10余次遣唐使,吸收当时世界领先的文化。在这个期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效仿隋唐采用中央集权制,改革土地制度。特别是均田和租庸制度,撑起了大化改新的基础。日本的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和平安京(现在的京都)都是按照唐朝的长安为原型构造。国家文化交流的同时,民间文化交流也十分的繁盛。日本僧人最澄、空海、円仁等人在唐朝学习了先进的佛教文化,于公元9世纪相继回到日本,让佛教在日本“开枝散叶”。

产业文化

唐朝的茶文化成为流行,伴随而来的还有多彩陶瓷和茶具的繁盛。当时唐朝的越州、荆州之地的漆器和金属工业十分发达,这些也都传到了日本。在服装方面,绢麻棉等布料被广泛的使用,各种染布法也层出不穷。日本的商人在运输这些民间物件的同时,也把制造工艺带回日本加以研究。

(日本5角硬币)

商业的发展伴随着的是货币的进步,从现在日本硬币之上,依然能够看到唐朝开元通宝的影子。

文化交流的见证:清少納言《枕草子》

(清少纳言画像)

能够传承古今的也只有文字,日本清少纳言所著的《枕草子》反映了许多唐朝的文化。清少纳言是侍奉第66代日本皇后之人,此书著于公元1001年左右,为此人随笔。平安时代是承接了日本奈良时代的文化,同时在平安初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平安时代中期,唐朝的印记依然随处可见。翻译《枕草子》的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该书在2015年出版,在国内掀起了《枕草子》热潮。

我读过日文原版,其中将“物之哀”体现的淋漓尽致,四季的变化如同唐朝美人的肌肤一般细腻,让人为之感动,深深可以感受到千年之前的共感。或许日本平安朝和唐文化的交集,只有中国人才能够理解。在枕草子中,有引用了白居易的诗文集。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在845年完成,之后传到日本,对于平安朝的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枕草子》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少納言よ。香炉峰の雪いかならむ。”(少纳言呀,香炉峰之雪如何。)其灵感就来自于白居易的诗词《重题》: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结束语

中国的汉唐文化其实一直被世界认为是“精华”,我本人也有一种感觉:想要做翻译的话,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那么永远也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翻译。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在日本中国人的焦虑: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日本二三事


现代日本,保留最多的历史文化就是唐代文化:二战末期美军轰炸日本,各大城市被炸遍,惨状不忍目睹。却有两座大都市幸免,原因是两座城市保留有大量的唐朝时建筑。这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据说,是梁思成的建议,才使这两座城市得以完好保留。

唐代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遣唐使为主要栽体,内容巨大,延及后世,让人震撼:

一,日本文字的发展成熟,有赖于汉语:日本古老的书,全用汉字汉语写作,只在表示人名、地名、专有名词时掺杂点日语语法。日本第一部诗歌总集《万叶集》就是用汉语写成,但汉字作为读音符号,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日本第一部字典《篆隶万象名义》使用唐音(汉音)发音。

奈良平安时代,排定了五十音图,即今天的日语字母表,但汉字汉语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被大量运用到日本语文中,汉语已不被视为外来语。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审定的《常用汉字表》,有1945个汉字。 上世纪50年代,和日本有同样文字经历的韩国,大力去汉化,废除汉字,看看今天韩国的文字乱象,你会感到日本人多么的聪明智慧,韩国人单纯的民族主义只会贻误自己。

遣唐使登陆大唐

二,全盘接收儒家思想。奉孔子为日本的圣人,儒家经典成为日本的国学,尊孔读经,学儒明礼。圣德太子时代,大学名经科学生必修《周易》《尚书》《周礼》《仪礼》《左氏春秋》等九种儒经,并应用于官僚选拔之中。如明经科考核从《孝经》和《论语》等儒家经典中出题,答案全对者即授正八位下官阶。

以《颜氏家训》为范本编写《私教类聚》,同样以儒家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道,影响频大,其内容体现了日本国法、家法之精神。

至今儒家文化依旧就是日本重要的传统文化。


三,史学,中国史学经典全部引入。大学纪传科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文选》《尔雅》等为必修课。其他学校也开设中国史书课。

当时,日本人喜欢中国史书的程度,不亚于喜爱中国儒家经典。《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记载了中国书籍1579部,16790卷,其中史书占很大比重。

在中国史书的熏陶下,日本人开始编撰自己的史书,如《古事记》《日本书记》《类聚国史》《日本三代实录》《日本文德天皇实录》等等,其中《六国史》是用汉文写成,模仿中国正史的编年体,有些文字抄自中国史书。

这些史书的编撰写成,为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历史。

日本人来唐通关文书


四,文学方面,最爱唐诗,最爱白居易。唐朝文学百花齐放,诗歌、散文、传奇小说等百舸争流。但唐诗却最受日本人欢迎。最推崇的是白居易,《白氏文集》70卷在日本刻印,争相竟购。《长恨歌》和《琵琶行》流传最广,影响巨大,甚至编为戏曲演唱。

天皇、贵族、公卿乃至布衣百姓竟相写诗唱和。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收录皇族、贵族、僧侣诗约120首。后又有《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汉诗集。其中影响最大的《万叶集》收录诗歌4500余首,上至天皇下至农夫均有作品收录,影响颇大。

有一则典故。小野篁竟,日本彼时汉文化巨星,日本人视其才肩比白居易,因犯罪被判死刑,重审时因其文才超群,乃国之瑰宝,竟被天皇免于一死。复官后反而升职。

有人说,日本人唐时汉诗水平,可与唐朝媲美。


五,书法方面,日本人酷爱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而欧、柳、颜等诸家墨宝亦为

其所重。唐朝称之为秀才的日本人橘逸势,入唐师从柳公权,深得其法,留有传世名作《南圆堂铜灯台铭》和《伊都内亲王愿文》。

师唐朝之名家,日本出现了号称"三迹""三笔"的书法名家,并逐渐将唐代书法发展成为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并流传至今。

现今,日本每年都有书法大赛,常常千人同场挥毫,气势恢宏。场面令中国人感叹不止。


唐朝时 日本名家书法


六,日本的绘画艺术"和绘",来源于唐绘。日本人酷爱唐朝绘画,称之为唐画或唐绘。几乎每一批遣唐使中必有画师。如第18次遣唐使中,日本画师栗田家继,学习大唐名家韩干,在菩萨、鬼神、人物、花竹等方面俱有所成,尤擅画马。

众多画师入唐学习,描绘唐朝风物,带回大量临摹品,推动了日本绘画艺术,乃至建筑艺术的发展。至日本平安时代,由唐绘演化出了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笔法简练,色彩鲜艳的"和绘",使日本绘画艺术占据了世界绘画艺术的一角。


七,"唐乐"纳入日本朝廷乐队,"踏歌"至今日本人仍在沿用。隋唐乐舞集各民族乐舞所长,美丽优雅风格独特,隋朝时已有九部,至唐太宗时定为十部。

《敦煌曲谱》全套多至25首乐曲,《七德舞》《秦王破阵乐》伴奏乐工就有128人。唐乐引入日本后,被正式纳入日本朝廷乐队,在日本的国事、佛事中都演出唐乐。

在中国已经失传的乐器如"金银平脱琴""阮咸""箜篌"等唐代乐器,日本依旧保留,就连珍贵乐书《乐书要录》,日本至今保存完好。

"踏歌“是中国古代百姓一种歌舞形式,一般节日集会或者庆典时演出于街头、郊外,或空旷之地,人们手臂相连以脚踏地,边唱边舞,气氛热闹。

今天的日本,许多地方节日集会时,群众载歌载舞,仍多为踏歌。以至于很多中国人以为,踏歌是日本国粹。


八,日本佛教经典全部来自中国,有"古京六宗","入唐八大家"之说。

"古京六宗”,古京就是奈良,六宗就是六个宗派。日僧道昭随第二批遣唐史入长安,师从玄奘。后又奉师命去扬州兼学禅宗,八年后回国,带回佛经众多。圆寂后,弟子将其火葬。这是日本火葬之俗的开端。

其后日僧智通、智达也随遣唐时入西安,师从玄奘。

唐式建筑 奈良东大寺


"入唐八大家",是指大量入唐取经学法的僧人中有八个成绩显赫者。如传教大师最澄,随第17次遣唐使入唐,在天台山学习,后又到越州隆兴寺学习密教,返国时带回经书230部、460卷及拓本真迹等17种。死后天皇追封为传教大师,这是日本佛教"大师"称号之始。

"入唐八大家”总共取回经书1700余部3200卷。如果将其他入唐僧人及唐商船传带到日本的佛书记入,则其数量种类更多。

唐朝佛教是以最快速度、最大规模移入到日本的。一方面在于遣唐使、僧人入唐学法取经,另一方面日本不断招请唐朝高僧前来传经讲学,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德高僧就有不下百人。

佛教传入日本,就成为日本的"国教"。

时至今日,佛教依然是日本第一大宗教,信徒8000余万。


九,天文历算,全面照搬唐朝。中国的《天文录》《日月食晕占》《大衍历经》等多部天文历书传入,而《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的流入日本的数学著作有30多种。

以唐为榜样,建立天文机构,设置天文博士,建天文台、建占星台。仿唐建立置算教育制度,培养专门天文人才,课程与唐监算学科相同,但学制为九年,而唐为七年。

隋唐时期中国先后颁布立法10次,日本步步紧跟,《宣明历》一直用到1684年。

仿造唐朝确立度量衡制度。

随着天文历法的传入,中国的阴阳五行、祥瑞禁忌、星象、占卜之类与天文历算有关系的学说,也在日本风行。

日本正仓院收藏 唐代围棋盘


十,汉方医学。中国经络穴位图、重要医学经典、医学教育制度、精于医道的人才,日本通通引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

日本著名的隋唐医学全书《医心方》,共30卷,是日本现存最大的古医学世界宝典,很多在我国失传的医学著作,这里依然可以找到。

汉医学传入日本,消化吸收后成为日本传统医学,经千百年来发扬光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迎来又一春,各大中医团体协会纷纷出现。

不得不说,中医产生于中国,依靠中医赚遍全世界的钱,却是日本。现在日本每年出口中成药占全世界70%,而宗主国中国只占10%。


十一,围棋。产生于中国东周时代,遣唐使学会围棋,并带回日本,于是围棋作为一种游戏,在日本风行。现日本的正仓院,珍藏有精致唐代棋盘。

唐时日本国王子入朝,善棋的王子与大唐围棋高手顾师言提对厮杀,大唐高手竟然无便宜可占,急得手心冒汗。

现在,日本围棋爱好者众多,达上千万。且有日本棋院、关西棋院等专业围棋机构。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中日围棋擂台赛,棋圣聂卫平大战日本棋手的故事。那是万人空巷、举国瞩目、盛况空前。那时,中国围棋可远远落后于日本围棋。

相扑


十二,相扑。我国秦代就有,当时叫"角抵",宋朝时改称"相扑"。日本遣唐使引入相扑技艺,受到热烈推崇,结果在日本千年盛行不衰,成为日本国粹。

如今,日本的的相扑大赛,作为日本的一种"国技",举世闻明。


十三,服制引自唐朝,礼仪至今沿用。唐朝官服美丽端庄,庄重而典雅,百工各阶层服装各得所宜。日本全盘引入,818年天皇诏令:男女衣服皆依唐制……

礼仪方面,官员名称改为汉称,如太正官称乾政官,太政大臣称太师,左大臣称太傅,右大臣称太保……

各种场合的礼仪尽仿大唐,如进退容让,揖让、鞠躬、问候道别等等。这些礼仪保留且流传至今。

现今,看到日本人那种复古穿戴、恭敬的礼仪时,就可以想象我们盛唐时的样子。
为什么我们把传统扔了,而日本依旧在保留使用?


十四,岁时节令。从中国引入,现今和中国仍基本一致。如正月,初一至初三,这三天是过年。如初七,是人日。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如四月初八,为浴佛节。如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如九月九,为重阳节……

总之,日本学习唐朝,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全方位进行的,文化引入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遣唐使纪念碑


也有日本不引入的,如太监制度,缠足,科举。

古时仿唐,奠定了日本古代文明。近代仿欧,明治维新又奠定了日本近现代文明。

一个优秀的民族,在于:知己不足、善于学习。


同成观史


说起唐朝对日本的影响,那就不的不提借种的问题。唐朝年间,中国的军力与文化又一次走上了巅峰,国力的强大吸引了不同国家的人们前来交流与学习,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居也不例外。

“遣唐使”也就渐渐的多了起来,但是随着交流的增多,有一个问题就尴尬的摆在了日本贵族的面前,在各国的“遣唐使”里,日本的地位最低。为何?日本人大多身材矮小。在一众巨人中,矮小的日本人越发显得猥琐。受到歧视的他们也觉得自惭形愧,“借种”计划应运而生。

如果一个民族连人种都愿意改变,那么他就会对父国无比的崇拜。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645年,孝德天皇正式下诏改革,史称“大化革新”,日本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学唐话,穿唐衣,模仿唐朝成了贵族的时尚,上行下效,百姓们也是如此。

通过长达300年的“唐化”改革,日本从一个落后的荒岛跳跃式进入封建时代,如果说日本对唐的关系是什么的话,那就是师徒了。





小小扒历史


我华夏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据坊间所传,明初朱元璋会见日本朝拜的使臣,问他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人民过的如何,风俗如何。日本使臣回答道: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银瓮篘清酒,金刀鲙紫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由此可见唐朝的华夏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以此为荣,还顺便黑了一下老朱家。


反惑小声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正直中国唐朝时期,大化改新即日本学习唐朝的律令和制度。在这之前,日本处于一种类似于奴隶社会状态。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青头C


(1)日本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在地方设国学。(2)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3)日本积极汲取中国文化,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深受欢迎。像这类知识问答,我都是用101教育PPT里的资源库来查找的,里面资源丰富,绿色植物PPT背景图片长时间看不伤眼睛。


手机用户87881512720


日本就是唐朝加战国的别种,看日本入主中国的梦一直都有就知道了。日本学习唐朝的文化学到骨子里面了,日本建筑风格唐朝风格也很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