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何始终无法斩除西夏?

浮躁的笔尖


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五代十国开始说起。

第一,宋朝与汉唐不同,汉唐是站在秦隋的巨人肩膀之上,继承了两个朝代的丰厚遗产。而北宋就不同了,他是通过黄袍加身获得了后周柴氏的江山。后周可不比秦隋,后周只是个割据政权,国际环境相当恶劣,周围强敌环绕。

第二,还是五代十国的问题,因为北宋继承的后周,所以他周围还有近十个割据政权需要他去消灭来完成中原的统一。这个过程花费了北宋几十年的时间。耗费了相当的国力,导致最后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时,吃了两波败仗,损失更大。这段时间的西北,北宋无暇顾及,给了党项人暗中积蓄力量的时机。

第三,是宋朝自己的原因,因为害怕自己被黄袍加身,改变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一直压制武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极差。另外由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以及丧失了对云南的控制权,导致了宋朝马匹数量严重不足,缺乏骑兵部队,所以北宋对西夏就算赢了也只是击溃,无法消灭。

第四,西夏,辽等国自身实力强大。与汉之匈奴,唐之突厥相比,西夏和辽太过强大。这两个国家不是纯游牧国家,而是部分汉化了的游牧国家,而且他们领地里也有汉人和耕地,导致他们不需要去中原抢劫。耕牧结合国力比较稳定。

第五,因为辽国的制衡,北宋无力也不敢全力进攻西夏。

以上是我的见解,回答完毕。





晓梦迷蝶天苍凌


站在北宋的角度,西夏的问题其实和辽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对宋而言,西夏属于叛乱,这也是为什么自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自立后,一直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止,期间虽然有“庆历和议”(公元1044年),但双方依旧战争不止的原因!

很多人不理解,北宋无法从辽国的手中收复幽云十六州说得过去,但为何她连西夏也对付不了,始终无法剿灭西夏,自己反被拖得精疲力竭呢?

针对这个问题,汪郎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是以下三点原因造成的!

1.宋自身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宋弱,但实际上,北宋在对抗辽和西夏的路上并不弱,尤其是对付西夏,往往都是主动出击的。

而宋朝的主动出击,除去好水川之战,大都是取得胜利的。最厉害之时,一度打得西夏毫无还手之力,如两次平夏城之战。

但即使如此,宋依旧无法彻底灭了西夏,关键有二:

其一就是宋朝是文官领军,缺乏对战场应有的敏锐度!

我们知道,宋朝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得来的,后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武将在军中的影响。

到了宋真宗时期,文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文人治国的理念贯穿了整个大宋,军队中也是如此!

文人讲究三思而后行,缺乏战场上的敏锐度,然而战场上的机会是瞬间即逝的,这样一来往往会失去先机,反而让西夏重整旗鼓!


其二,宋内部派系林立,党争严重妨碍了宋廷对西夏的政策!

党争误国这是肯定的。事实上,宋取得对西夏的一系列胜利,大部分都是在宋神宗、宋哲宗时期的新党主政而取得的,比如洪德城战役。

新党是积极进取的,对外采取的是高压姿态,而洪德城战役更是让宋在西夏腹地种下了一颗钉子。

然而,元佑年间旧党回朝,他们摒弃了新党的开边政策,如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竟然提出尽数退回宋神宗时期宋军夺取的城、寨、州、军,却不去思考西夏在重新得到城寨之后是否能够保持和平。

最后,宋廷采用了折衷路线,保留了兰州,退还其他城寨,以谋求和西夏的讲和。

这样一厢情愿的措施造成的后果就是,西夏再次卷土重来,根本不理会宋朝的求和政策!


2.西夏方面的原因!

党项李氏从唐僖宗时被中央王朝赐封为夏州节度使开始,就一直和中原王朝打交道。

事实上,无论中原王朝的主人怎么换,作为夏州的主人,党项李氏都俯首称臣,为此换来了大量的土地和赏赐。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中,他们看透了汉族地主精英们的外交思维,即“以礼待人,以和为贵”,从而变得十分狡猾。

按本质而言,李氏党项还是属于游牧民族,骨子里还有“你来我走,你走我打”的游击思想。

所以李元昊起兵和宋朝决裂后,打得赢就从宋朝的身上撕一块肉,打不赢就向宋朝求和,甚至不惜去掉皇帝的称谓,改称“夏国主”,对宋称臣,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宋亡。

事实上李元昊这条路是对的。

对于宋来说,要的是大义,是名分,不一定要灭夏,所以当宋廷接到李元昊称帝的消息后,第一件事就是出兵讨伐,兴师问罪,并削去李元昊在宋的官爵,悬赏捉拿。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宋朝的眼里,西夏是谋反!

正因为如此,西夏人懂得如何照顾宋帝的颜面,所以才有和平的“庆历和议”,也能在宋朝的军事打击下游刃有余!

3.国际因素,辽国的干涉壮大了西夏的实力!

辽国是当时的大国、强国,国际地位不容撼动,它也不允许宋、夏挑战自己的权威!

自澶渊之盟后,宋辽趋于和平。然而作为国际强国的大辽,始终对宋朝虎视眈眈,西夏的崛起给它带来了最好的机会。

辽国试图通过宋夏之战的时机,掠夺宋朝。

为此辽国于重熙十一年(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重兵压境,并派遣使者和北宋进行交涉,达到了增加岁币的目的,史称“重熙增币”或“庆历增币”。

辽国得到满足后转头向西夏施压,然而让辽兴宗想不到的是,李元昊的强硬让他无法下台。

想到此前李元昊对妻子兴平公主(辽宗室女,辽兴宗姐姐)态度恶劣,导致姐姐病逝,辽兴宗一怒之下两次亲征李元昊,都大败而归。

这对西夏来说无疑是壮大了它的实力,兵力竟达到了50万人,更是增加了宋朝平定西夏的困局!

而又因为辽国对宋、夏之间的游离,更是让宋朝在平定西夏时必须考虑辽国的态度!

当然,这是汪郎总结宋无法平定西夏的三大主因,对于宋夏之间的战争胜负,以及宋无法灭夏还有其他因素,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其实,北宋对西夏最严重的一次战役就是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的横山之战!

宋军在童贯、种师道的领导下攻克西夏横山之地,使其失去了屏障,真正面临着亡国危局,也使西夏不得不低头向宋乞和。

只是随后宋朝爆发的方腊起义震动了半壁江山,让宋廷不得不接受夏的求和。

否则的话,西夏就此要成为历史了,也不会再有后面坚挺百年的机会了!

注:西夏于公元1227年亡于蒙古帝国!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北宋宋仁宗宝元元年,建国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建国后开始拓展版图,东侵宋朝。

1039年,狄青击败之。

1040年,元昊率兵入侵延州,宋军大败。

1041年,宋夏大战于好水川(今甘肃隆德县东),宋军大败。此后无力再战,韩琦、范仲淹等任陕西四路边境经略,从事边境防御,巩固边防。

宋后来花钱请辽国迫使大夏向宋称臣,未果。后夏辽反目,辽于1044年出兵讨伐夏,辽兴宗亲征。李元昊怕腹背受敌,派人向宋称臣,宋夏签订协议,夏取消帝号,换取岁赐银、绢、茶,史称庆历和议,封元昊为夏国主。辽大败,夏连年征战,也无力再战,以和收场。

1045年,范仲淹因朋党被罢,富弼、韩琦、欧阳修等被牵连,宋夏边境军事统帅更迭频繁,也无力组织有效军事行动。

后元昊亡,辽征西夏又败,天不灭之,徒增奈何。

每次都是人家打上门来,各有胜负,几乎很少出击。

军事实力上西夏似乎比宋和辽更强一些,只是国力不足,毕竟地处偏远,就算打胜了也没法立足,抢一波就班师回家了。


不懂先生的唱本


问以少胜多,所向无敌的岳飞去。


君子兰168411877


北宋后期,其实是慢慢蚕食西夏的,被金国打乱了


大飞村长


有辽国干涉?


手机用户60325764308


宋朝人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