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的不是大A股,世界最大養老基金炒股創出虧損紀錄

白髮蒼蒼的出租車司機、步履蹣跚的飯店保潔員、顫顫巍巍的超市售貨員…這在日本已經成為了再正常不過的事。

據日本總務省2018年9月發佈的數據,該國7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達到了20.7%,為2618萬人,也就是說在5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70歲以上的老爺爺/老奶奶。

大量的老年人口為日本社會帶來了沉重的養老壓力,也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養老基金——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以下簡稱GPIF)。

為了實現養老金的增值,應對越來越大的需求,GPIF在2001年開始市場化運作,除了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一直維持著不錯的回報率,但是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一直靠炒股來盈利的GPIF,在2018年遭遇了一次“滑鐵盧”。

GPIF炒股鉅虧14.8萬億日元

2月1日,GPIF發佈了其2018財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該基金創下了市場化運作以來最大的單季虧損紀錄,虧損達14.8萬億日元(約合9115億元人民幣),投資回報率為-9.06%。

財報顯示,目前GPIF的投資組合中,日本國內債券佔比最高,為28.2%,其次是海外股票25%、國內股票23.72%、海外債券17.41%和短期資產6.38%。

可以看出,股票資產在GPIF的投資組合中佔比最高,接近50%,而這也成為其這次鉅虧的主要原因。

財報顯示,在2018財年第三季度,GPIF在日本國內股票投資的回報率為-17.57%,虧損7655.6億日元,國外股票為-15.71%,虧損6858.2億日元,約佔總虧損的98%。

唯一獲得盈利的投資項目是日本國內債券,收益為424.4億日元,投資回報率為1.01%...

GPIF自成立以來,在資本市場投資策略偏保守,以投資低收益政府債券為主,從1986年開始,日本政府允許將部分養老金投入股市當中,但是日本的初次嘗試以失敗而告終,1990年的泡沫破裂讓GPIF的投資陷入絕望。

2001年,日本將養老金市場化運作,從大藏省運作部劃轉到厚生省統一管理,設立養老金運作資金。2003年到2006年,GPIF盈利達到60%以上,但由於日本疲軟的經濟狀況和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日本政府希望增加養老基金在股市中的配比,以期獲得更大回報。

於是在2014年10月,GPIF調整了資產配置,使得日本和海外股票的投資比重雙雙由原本的12%調高至25%,而國內債券投資比重由原本的60%銳減至35%。

而這一調整也為GPIF帶來了立竿見影的回報,在2014財年,GPIF的投資回報率為12.27%,為入市以來最高的一年。

2016財年和2017財年,GPIF也依靠股票取得了不錯的投資回報率,但是2018年,全球股市遭受重挫,縮水近12萬億美元,GPIF也因為“重倉”股票而跌了跟頭。

截至2018財年第三季度,GPIF資產規模為150.663萬億日元。總體來看,GPIF從2001財年至2018財年第三季度的投資回報率為2.73%,盈利56.6745萬億日元。

各國養老基金如何配置投資?

現如今,發達國家或多或少都面臨老齡化的問題,如何實現養老金的增值也就成了各國政府的一個“大麻煩”。

全球第二大養老基金——挪威政府養老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Fund)的投資配置可謂比GPIF更激進。

根據其2017年年報顯示,挪威政府養老基金管理著近8488萬億挪威克朗的資產(約合1萬億美元),其投資中有66.6%為股票、30.8為固定收入投資,只有2.6%為房地產。

其中股票的投資回報率最高,達到了19.4%,遠高於房地產的7.5%和固定收入投資的3.3%。

2018年第三季度,挪威政府養老基金進一步提升了在股市的投資,佔總投資比例為67.6%,但是股票的投資回報率卻出現了顯著下降,只有3.1%,其養老基金總資產也出現了下降,為8478萬億克朗。

而美國最大的養老基金——加州公務員養老基金(以下簡稱:CalPERS)的投資配置也如同前文提到的兩者一樣,股票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截至2018年6月,CalPERS投資基金總市值為3488.6億美元,其中全球股票就佔了1785.8億美元,佔比達51.2%。

雖然重倉股票可以為養老基金帶來快速、巨大的收益,但是這也伴隨著高風險。

彭博援引東京新金資產管理公司(Shinkin Asset Management Co.)首席基金經理Naoki Fujiwara的評論表示,GPIF可能別無選擇,只能投資於存在一些風險的股票類資產,因為固定回報投資,尤其是日本政府債券回報率過低,然而如此的話,從養老金領取者的角度來看,投資風險卻太大了。

最慘的不是大A股,世界最大養老基金炒股創出虧損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