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照居士注《百喻经》(配插图)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

【白话文】很久以前,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到大海里去打捞沉香这种木料。经过了好几年,才打捞了一车。把它运回家后送到集市上去卖,因为价格昂贵,所以一直没有人过问。过了好多天,这车香木都没能卖出去,他感到很疲劳厌烦,心里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他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送到集市上去卖,结果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圆照居士注《百喻经》(配插图)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

世间上也有类似这样的愚人,为了上求佛果,本该在广大圆融的佛教教义中,努力精勤地修行,但是因为难以达到,于是就产生了改修小乘佛法的念头——“还不如去求小乘声闻果位,快速了断生死,证得阿罗汉果。”

【圆照居士注】大乘佛教的念佛法门其实已经很简易、快捷了,念佛不得力的人还可以修“心密”,也很快捷。修行人按照大乘佛教修行的路线方针不应改变。“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圆照居士注《百喻经》(配插图)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

【文言文】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甚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无量方便,勤行精进,仰求佛果。以其难得,便生退心——“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

圆照居士注《百喻经》(配插图)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

(《百喻经》,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撷取素材编撰而成的一部教诫类经书。南朝萧齐永明年间,求那毗地把《百喻经》译成文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