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房住不炒”后,幼儿园也不能“炒”!家长们大赞,大快人心!

近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遏制过度逐利行为。意见提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意见还表示,金融监管部门要对民办园并购、融资上市等行为进行规范监管。

此外,意见提出,各地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坚决扭转高收费民办园占比偏高的局面。地方政府依法加强对民办园收费的价格监管,坚决抑制过高收费。

继“房住不炒”后,幼儿园也不能“炒”!家长们大赞,大快人心!

此举一出,相信众多民办幼儿园学生家长,无不感到大快人心。近年来,由于“千禧一代”进入生育高峰期,再加上房地产业持续跨越式发展,作为城市新居民,面对小孩教育问题,无不感到“压力山大”。此前,不断爆出“幼儿园丑闻”,更是紧绷了新爸新妈们脆弱敏感的神经。现阶段,民办幼儿园,作为房地产之后,新居民们的“标配”需求,规模和数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于是,无数资本开始盯准这块新兴沃土。这些投资方多数是有志于造福一方教育事业的,但也有一些奇葩幼儿园的奇葩表现,加重了人们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疑虑。

继“房住不炒”后,幼儿园也不能“炒”!家长们大赞,大快人心!

入园难,入园贵

就编者所处的城市新区而言,左邻右舍谈论最多的,就是幼儿园入学的问题。近两年,由于区域处于开发高峰期,众多新居民涌入,小孩要去上公办幼儿园,难比登天。同时,由于过渡期效应,区域内的现有民办幼儿园也人满为患。编者身边有些朋友,报名迟一步,只能选择离家二三十公里外的村镇地区幼儿园就读,且需要大费一番周折。

小区旁的同一所民办幼儿园,急剧扩张,两年前只有6个班,每班人数20人左右,现已扩大到18个班,每班人数接近40人。即便这样,仍不能满足周边幼儿入园需求。此外,区域内公办幼儿园每学期学费一般2500元左右,民办幼儿园每学期学费已增长到10000元,且据身在另一热门区域的朋友称,他们区域民办幼儿园每学期学费,已是15000元起步。编者所在城市的居民平均月收入在5800元左右,可以想见,幼儿园家长们身负的巨大压力。

继“房住不炒”后,幼儿园也不能“炒”!家长们大赞,大快人心!

教师素质堪忧

幼儿园规模和数量的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编者小孩所处幼儿园,每班标准配置为三人,一个班主任,一个教师和一个保育员。由于人手不够,每学期仅班主任一人是固定的,另外的教师会被抽调为新班级的班主任,保育员也不断被调离去其他班级来缓解“用人慌”。而这些新的教师和保育员仅接受简单的培训,便匆忙上岗,这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一者用人资质没有经过严格审核,无法真正融入幼儿园工作;再者,匆忙上阵,对幼儿园工作流程和要求一知半解,无法有效履行工作职责。这也许是前一段时间不断爆出“幼儿园丑闻”的重要影响因素。

继“房住不炒”后,幼儿园也不能“炒”!家长们大赞,大快人心!

幼儿园过度逐利行为

由于“客源”丰富,再加上个别幼儿园投资方对“利润”的渴求,有些幼儿园开始挖空心思,寻找各种“项目”,以期望达到资方“利润最大化”。就编者小孩就读的幼儿园来讲,本学期“秋游项目”指定去某一知名游乐园,该游乐园大多项目并不适合年幼的孩子,但每班班主任被下达硬性指标,必须完成,不然,将面临工资和奖金的处罚。在此压力下,教师们对孩子和家长各种软磨硬泡,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后有家长经“市长热线”举报,相关部门干预后,此次荒唐的“秋游项目”才宣告作罢。此外,幼儿园还会巧立各种课外活动,兴趣班项目,家长们钱包损失之余,多是敢怒不敢言。

继“房住不炒”后,幼儿园也不能“炒”!家长们大赞,大快人心!

上述情况,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有效干预,民办幼儿园及其他民办教育项目,也许将无法快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幼儿园相关决定,无疑是非常及时有效的。此举不但可以阻断不良资本带着“捞快钱”、“发大财”的不纯动机,进入本应“纯洁无瑕”的学前教育事业,更可以引导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练好扎实内功,切实办好这一“阳光”、“希望”事业,为解决亿万幼儿家长们的“心头之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