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火牛戰術重創日軍“鋼軍”旅團,是唯一獲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時,中國人民積極投入到抗日戰爭之中,國共達成精誠合作的抗日統一戰線。在抗戰中,有一位中國抗日名將,屢屢獲得抗日戰爭的佳績,多次重創日軍的器張氣焰,增強了中華民族抗日的決心。他就是國民黨第5軍杜聿明的部下-戴安瀾將軍。

他用火牛戰術重創日軍“鋼軍”旅團,是唯一獲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戴安瀾

1939年12月18日,國民黨第5軍軍長杜聿明率部在廣西大明山區與日軍戰於崑崙關,史稱“崑崙關戰役”。崑崙關地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侵佔崑崙關的日本軍隊是在日俄戰爭時期號稱“鋼軍”的第5師團之主力第12旅團,日軍旅團長中村正峰少將親自在九塘指揮。杜聿明命令第200師戴安瀾部擔任正面反攻,200師是機械化師,裝備精良。戴師長採用火牛戰術,冒著密集的炮火,爬向日軍堡壘,沖毀敵軍層層鐵絲網等防禦工事,重創日軍。戴安瀾還親赴戰壕指揮,衝鋒陷陣,首克同興堡。

他用火牛戰術重創日軍“鋼軍”旅團,是唯一獲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戴安瀾、王荷馨夫婦與五歲的戴藩籬、三歲的戴靖

當時第5軍200師機械化裝備精良,主要有蘇制T-26坦克80餘輛、意大利制“菲亞特”CV35超輕型坦克90多輛、德制“毫須”裝甲車10餘輛、德制蘇制卡車400多輛、摩托車40多輛。配屬重炮14團一營擁有150毫米榴彈炮6門,各師均配 有大量的山炮、野炮。這樣的裝備,在抗戰時期,在中國軍隊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崑崙關戰役持續一個多月,最終,國民黨第5軍以殲敵六幹餘人、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和聯隊長三木吉之助而告勝利。

戰鬥中,戴安瀾身負重傷,仍奮勇作戰,因此榮獲國共兩黨聯合頒發的三黃“寶鼎”勳章。戴安瀾初到崑崙關部署陣地時,即發出豪言壯語,“中國古時有“上元三鼓奪崑崙’之佳話,吾擬元旦奪取崑崙關。” 後來果然如期攻奪,此役,戴安瀾被譽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

1942年3月,戴安瀾率部遠征緬甸,急赴臘戌、東瓜(又名同古),參加東瓜保衛戰。東瓜保衛戰打響以後,200 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男猛還擊。他帶頭髮下壯志: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全師各級指揮官紛紛效仿,誓與東瓜共存亡。東瓜保衛戰歷時12天,200帥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進攻,殲滅日軍4000多人,俘故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名震世界。蔣介石電贊:中國軍隊的黃埔精神戰勝了日本軍隊的武士道精神。

他用火牛戰術重創日軍“鋼軍”旅團,是唯一獲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中國遠征軍

5月,戴安瀾在率部撤退途中與日軍遭遇,不幸受傷。由於緬北密林地形複雜和連綿陰雨,終因缺乏藥物醫治,他的傷口化膿潰爛,在緬北距祖國僅100多公里的茅邦村,壯烈殉國,時年僅38歲。

戴安瀾殉國後不久,國民黨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而後,美國國會授權羅斯福總統追授戴安瀾1枚懋績勳章,戴安瀾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鬥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美國總統羅斯福還在簽署的命令中肯定了戴安瀾的歷史功績“中華民國陸軍第二00師師長戴安瀾於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1943年4月,國民黨政府為戴安瀾在廣西全州湘山寺隆重舉行有1萬多人參加的國葬,國共兩黨領袖均親撰輓詞,表示哀悼。

他用火牛戰術重創日軍“鋼軍”旅團,是唯一獲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戴安瀾烈士之墓

1948年5月3日,他的遺體遷回,被安葬在蕪湖市赭山公園內。1965年9月,被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1996年8月,中共蕪湖市委、蕪湖市人民政府將戴安瀾烈士墓列為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10月,市政府又公佈戴安瀾烈士墓為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8月15日,戴安瀾將軍塑像落成。2015年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