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回家过年的路:一切都好吗?

“回家过年”让人充满欣喜与归属感,一年了,满怀期待的家人总会问一句“一切都好吗”

一条回家过年的路

「关注」回家过年的路:一切都好吗?

秋雨梧桐叶落时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

秦竟超

「关注」回家过年的路:一切都好吗?

年关将至,我请了年休假,准备提前两天回家。

一大早,我和同事匆匆赶往看守所,把手头的最后一个案件了结。在提讯室坐定,我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张某,受教育程度低,无犯罪前科,在工地打工时因生贪念盗走同舍工友的手机和现金……”

清脆的手铐声由远及近,一个30岁左右的瘦小男子出现在我眼前,眼神里透着迷惘。

审查事实、认罪认罚、签名按印,按照流程一气呵成。张某全程都低着头。“或许,这是他认罪悔罪的一种形式?”我心想,随即,起身准备离开。

“检察官,能不能麻烦您一件事?”张某突然抬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请求。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找我说话,我想听听他说什么,便回身坐下,“请讲。”“检察官,马上要过年了,今年是我第一次不能回家陪爸妈过年,我想给二老写封信,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可我除了名字外啥都不会写,能麻烦您先帮我写一下,然后我对照着抄。就几句话,行吗?”我被他的孝心和诚意打动。在纸上写好后,我交给张某。只见他拿笔的手微微颤抖,字迹歪歪扭扭,一笔一画,格外认真。短短几句话,张某抄写了近10分钟。“谢谢检察官!我一定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当我准备离开时,张某说道。

从看守所回来,收发室的王师傅叫住了我,提醒有个信件,我就顺手把信装进兜里。

坐在回家的动车上,我拆开信封,一页信纸和一张照片映入眼帘。寄信人是我办理的一个案件的被不起诉人胡某。

胡某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儿子,经常胡闹惹事,胡某情急之下将儿子打伤。我院综合考虑后,对胡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基于被害人家庭情况,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金。胡某特意写信对检察机关表示感谢,并附上了一张全家福。

对张某来说,信是唯一与亲人联系的渠道。对胡某来说,信是与家庭团聚的见证。一日之内,两封信,让我深深感受到检察官肩负的责任。

在互联网时代,信笺变成短信、微信。环视同车厢的人,时不时有人拿着手机拨动指尖,我也迫不及待地将方块文字落在短信上,让讯息传向家的方向。

快了,近了,到了。走出站,嘈杂的人群中传来一声最熟悉的呼唤。

“收到信息,我们就赶过来了。儿子一路辛苦啦!”爸爸接过我的包,妈妈紧紧地搂着我。顿时,我心中思绪万千。作为检察人,我有责任引导、帮助案件当事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身为人子,我也有我自己回家的路,同样有义务实现爸妈“常回家看看”的小小心愿。

(整理:沈悦)

年味法治课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

甘永霞

「关注」回家过年的路:一切都好吗?

我的老家在湖北钟祥。当进入腊月底,重庆家家户户都挂起了腊肉香肠,老家的乡亲们也已经杀了年猪、宰了鸡鸭,准备好了湖北风味的风干肉等年货,盼着外地的我们回家过年了。父母总是会用最朴素的方式,迎接子女回来。

自毕业后进入重庆市沙坪坝区检察院工作,转眼有5个年头了。春节回家,除了意味着相聚、陪伴外,还是我向亲人们讲述检察故事的好时机。

我是一名“莎姐”检察官,经常给青少年讲法治课,经常讲检察院是做什么的。然而身边的人,其实并不知道检察院的职能。

春节团圆,当一大家人围着火炉,话家常,大嗓门的姑姑总会说,“嘿,你们可别惹永霞,她是拿锤子的,小心她拿锤子敲你。”乡土社会里,亲人们总是爱开一些质朴的玩笑。但哄堂大笑之后,我意识到,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检察院是做什么的。在电视上,法官敲击法槌、律师能言善辩的画面出现得多一些。所以,他们就认为,检察官也是敲法槌的。我就告诉他们,“那个锤子叫法槌,是法官拿的,我们检察官不拿锤子,我们是开庭时坐在法官旁边的公诉人,代表国家指控犯罪。”

有的长辈接过话头,“明白明白,检察官要抓贪官,反贪局就是你们检察院的嘛。”这个时候,我就趁机向他们说说转隶的事,告诉他们监察委员会、检察院的分工与区别。

“澄清”的还有一些由来已久的“误会”。比如,在老家,很多人对公务员的认知停留在“一杯茶,一份报纸度一天”的印象。每年回家,总有人用羡慕的口吻对我说,“你这个工作真好,清闲。”我就耐心地解释,“我们忙得很,一个部门一年接近2000件案子。”乡亲们不懂什么是案子,但这个数字还是让他们颇感意外。“世道这么太平,哪有那么多案子让你们办!”然后,我就给他解释犯罪的类型。

其实,这“误会”恰恰说明,老家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对这样的“误会”,我反而很欣慰,欣慰于他们平平安安,欣慰于他们岁月静好。

生命是一寸一寸凋零的。远离家乡的我,只会骤然发现父母的衰老。虽有这样的感伤,却隔着千山万水,参与彼此的生活,已是一种奢望。趁着春节回家,听一听农村有什么新政策,说一说我们检察院有什么新改革。知道彼此的近况,才让我们不是遥远的平行线。

今年回家,就讲讲我们的内设机构改革吧,让父母和乡亲们知道,我不在公诉科,在检察一部了。

(整理:刘禾)

盘中有鱼香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检察院

宗钰乔

「关注」回家过年的路:一切都好吗?

除夕,万家团聚。每年1200公里的回家路,便成了跨越千山万水连接思念家乡的稔绳。这稔绳,它坚硬稳固又绵绵不断,串连着一年又一年的思乡情节。

每逢过年,家里都要吃鱼,图个年年有余的吉庆。在我们家乡,过年不吃鱼,这个新年算是白过了。

“快洗手吃饭,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鱼。”“来陪爸爸喝两盅,聊聊天啥的。”看着眼前一桌子“妈妈的味道”,早已习惯了快餐和外卖的我,既感动又欢喜。“别光吃土豆,多吃点鱼。”妈妈边说,边往我碗中夹菜。“妈,我今年不想吃鱼,它能给你们添福。”我一边说,一边找出那天拍摄的照片指给他们看。

2019年1月8日,天气异常寒冷。重庆市武隆区大溪河边,青山环绕,碧波微荡。我院联合法院、武隆区检察院、武隆区环保局等单位开展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案件的鱼苗“增殖放流”活动。身着检察制服的我们,和大伙在岸边进行增殖放流,这抹检察蓝就倒映在青山绿水中。

“大家放鱼苗,能绿化环境添福哦!”两车鱼苗,7万余尾,我院副检察长庄永东先解开两袋,缓缓将鱼苗投入河中。

看着一条条鱼儿跃入水中,大家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欣喜的笑容。岸边河水浅薄,有条小鱼儿被困在了石头缝中,同事见状,连忙伸手助它一臂之力。

“小鱼,快游吧,去找你的小伙伴,希望你们能安全成长,再也没有非法捕捞。”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鱼苗全部放养完毕,同事们有说有笑。

看着手机里的照片,听完我的讲述,坐在两侧的二老边听边点头。“我们生态环保检察官办理的毒鱼、炸鱼、电鱼的案件不断增多,长江、乌江等水生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方式能够有效弥补损害,自然和谐,生态平衡,人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如此,其实我也偷偷地将对你们二老的思念和祝福寄托在这些被放养的鱼儿身上,希望你们能健康幸福!”

听我一席话,父亲竖起大拇指:“儿子,好样的!”端起酒杯仰头喝下,母亲夹了土豆丝塞到我碗中,一家三口都会心地笑了。

回家过年的感觉,真好。

(整理:苏勇)

忆团圆

重庆市酉阳县人民检察院

汤任武

「关注」回家过年的路:一切都好吗?

这个冬天,酉阳特别冷,下了好几场大雪,早早地营造了一种过年的氛围。年关将近,思乡情愫愈发滚烫。

对于我这样老家在外地的干警而言,与家人聚少离多,团圆更显得弥足珍贵。从重庆酉阳到湖北秭归,500多公里路程,需要4次换乘,用时十多个小时,回到是终点亦是起点的家,我从检察干警转换成孩子的父亲、父母的儿子。在我看来,浩浩荡荡的“春运”只是幸福的前奏。

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元宵节。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酉阳,正月十五没过,年就不算完,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氛围中,亲朋相约团聚,有的老家在外地的干警显得有些孤身只影。然而,某些温暖的瞬间总是不期而遇。那天下班后,单位的王哥热情地邀约我和另外两名外地干警到他家做客。我永远忘不掉的是,远在他乡同事家中如亲人一般过元宵的那种感动。

在2018年中秋节,一大早,我就接到办公室主任的电话,组织单位没有回家的同事一起欢度中秋。虽然身处异地,那一瞬间却让我感受到了身处一个温暖大家庭的幸福。

在每次临近长假的时候,总有同事关心我为何还不早点回家过节,科室的同事更是主动承担起工作,好让我能够安心回家。细数这样受到关怀的情景还有许多。正是一次次单位和同事的关怀,让我对酉阳县检察院的情感逐步加深,这既是我从事法律职业的一个平台,也是我人生当中不可或缺、受益良多的一个“家”。

一条回家路,连接着两头。一头,是孝敬父母、珍爱妻子、关爱孩子;一头,是依法办案、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这段路,是我回家要走的路,也是我人生要走的路。

每次从酉阳回秭归的时候,归心似箭,总希望车速能快一点,换乘的过程中都是马不停蹄,只为早一点与家人团圆。假期结束,从秭归回酉阳的时候,不舍离去,总希望车速能慢一点,好让我调整心态,不让“假日综合征”影响到工作。

团圆,是春节的主题,是情感的磁场,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守望。团圆不只是单纯的相聚,更是对“年”的意义的再确认,是对“家”的温情的再强化。团圆是年,又是散。是归途,又是离愁。

这一次,我又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列车到达宜昌东站,穿过拥挤的人群,朝着家的方向,我加快了脚步……

(整理:杨芳)

烟火气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检察院

杨旭泽

「关注」回家过年的路:一切都好吗?

除夕将近,我登上了回家的火车,从南方到北方,我望着窗外景色的变化,很享受这段只属于自己的慢旅途和车厢内的烟火气,脑海中也慢慢浮现出办案中的点点滴滴……

他是我院一位资历深、人望高、办案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常年在司法办案第一线。2018年,我成为他的助理,辅助他办案。一开始,我们的合作风平浪静,案件处理得顺风顺水,这让我内心有些失落,感觉少了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的激情。

一天上午,新收了一件盗窃案,我仔细审查一遍后拿给他。下午,他拿着案子过来找我,“案子我已经看过了,我们明天去问人。”说完,他正要离开,我忙问道,“需不需要做一份预案,犯罪嫌疑人是零口供,明天还不认罪怎么办?”他随口说道:“不用了,明天我来提讯,你如实记录就行。”

第二天上午,我们到了看守所。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时,他没有按部就班地提问,而是与嫌疑人拉起家常。

“我是你四川老乡哟。在老家,你该叫我一声老大哥。为啥子这么大了,还做这种事情?”嫌疑人听后沉默了。接着,他跟嫌疑人继续聊天。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嫌疑人家中有一位需要照顾的老人。

在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聊中,他突然话锋一转,义正词严地说,“即使你今天依然不认罪,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证据,也可以依法认定你构成盗窃罪。我今天与你聊了这么多,知道你不认罪,是想早点出去照顾家中老人,但是你目前这种行为,只会适得其反!”嫌疑人听到这句话后,先是一愣,接着又陷入了沉默。

见时机成熟,他缓缓说,“你要争取一个好的认罪态度,这样你可能判得轻一些,我也会帮你联系当地的社区,让社区平时多照顾你家中的老人。”嫌疑人听到后再次沉默了,然后缓缓地说,“老大哥,啥子都不说了,我认罪。”他斩钉截铁地说,“你既然认罪,我刚才说的一定做到!”

就这样,一件在我看来非常棘手的“零口供”犯罪案件,被他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在回单位的路上,他对我说,“年轻人还缺乏经验,一遇到嫌疑人零口供或翻供的案子,首先就自乱了阵脚,总想着是如何把案子再扭转过来,然后拿着事实、证据一遍遍质问嫌疑人。其实,这样效果并不好,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回顾以往的办案过程,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审视嫌疑人,只想着尽快把案件办结。殊不知,作为一名检察人,不仅仅要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还要尽可能地展现出法律的人文关怀。正因为我们身边,有着许多像他这样有人情味的老检察官,这份检察情才能薪火相传。

返程中,我望着车厢内众人脸上洋溢着回家过年的喜悦,我从他身上,仿佛闻到了那种久违的烟火气。

(整理:陈天祚)

一张车票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林国强

「关注」回家过年的路:一切都好吗?

“火车票提前一个月开始发售了!”每年春运前,这条消息以“干货”的形式,迅速进入我的视线,保存、转发。刚一看到消息,便收到家人发来的消息,关键词总是这几个字:火车票要抢到。

于是,抢票成为我每年的“必修课”。扳着指头计算售票的时间,定好闹钟准时抢票,但每每都会因工作而错过最佳的抢票时间,这总让家人和同事担心我买不到回家的票。

进入腊月,每次和父母通电话,母亲问的第一句话总是,“买到回来的票没有。”当听到我说“还没有”时,母亲就会在电话那头嘟囔着,“票咋就那么难买呀,买不到票咋回家过年呀!”同事见面打招呼,也会关心地问,“小林,买到回去的票没呀?”得知我没有买到票,就叮嘱我下个抢票软件试试。每当此时,虽然没有车票在手,但心里还是暖暖的。

幸运之神总会眷顾一下,总能在年味越来越浓的那几天捡到漏儿。硬卧买不到就买硬座,实在不行站票也要回家。在我看来,能回家过年,能在大年三十吃上母亲包的饺子,能当面跟父母聊聊一年的工作,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即便是在火车上站十几个小时,也是值得的。

2014年,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春节匆匆买票赶回老家结婚。当我问家人还有什么要准备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万事俱备,只差新郎啦!”

转眼到了2015年,女儿的到来给家里增添了不少欢笑,同时也带来了烦恼。由于我和妻子都要上班,我们不得不先把女儿交给老家的父母照看。买票回家过年的思乡浓情里面,增加了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

2016年,当我们买好票风尘仆仆赶回家,看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女儿时,我想扑过去抱她一下,但女儿却愣愣地看着我,从她的眼睛里能明显看到陌生和害怕。母亲在旁边着急地说,“妞妞,你天天要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回来啦,快喊呀!”经过几天的熟悉,孩子不怕我们了,但也到了返程的时间。

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离别的时刻终究还是来了。母亲将女儿哄睡后,和父亲目送我们离开。在我们刚出门不久,便发现落了东西,在我回家取时,看到父母在沙发上黯然落泪。看到我突然回来,他们有些不知所措。我取了东西,便逃也似地奔出家门。因为,慢一秒,眼泪就会喷涌而出!

2019年,孩子到了读幼儿园的年龄,父母也来到重庆,和我们一起照看孩子。但一进腊月,父母和孩子都想先回老家,就催我抢票。抢到回家的票,老人和孩子都乐开了花。

腊八、祭灶、年来到……也许,“从此他乡是故乡”会是每个游子的归宿,但乡音难改、乡情难舍。回家了,才是过年啊!

(整理:付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