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的设计介绍

一、轴的分类

按承受的载荷不同, 轴可分为:

 转轴——工作时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如减速器中的轴虚拟现实

 心轴——工作时仅承受弯矩的轴。按工作时轴是否转动,心轴又可分为:

 转动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转动。如火车轮轴

 固定心轴——工作时轴承受弯矩,且轴固定。如自行车轴虚拟现实

 传动轴——工作时仅承受扭矩的轴。如汽车变速箱至后桥的传动轴

轴的设计介绍

二、轴的材料

轴的材料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

钢轴的毛坯多数用轧制圆钢和锻件,有的则直接用圆钢。

由于碳钢比合金钢价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同时也可以用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的办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故采用碳钢制造尤为广泛,其中最常用的是45号钢

合金钢比碳钢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更好的淬火性能。因此,在传递大动力,并要求减小尺寸与质量,提高轴颈的耐磨性,以及处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工作的轴,常采用合金钢。

必须指出:在一般工作温度下(低于200℃),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弹性模量均相差不多,因此在选择钢的种类和决定钢的热处理方法时,所根据的是强度与耐磨性,而不是轴的弯曲或扭转刚度。但也应当注意,在既定条件下,有时也可以选择强度较低的钢材,而用适当增大轴的截面面积的办法来提高轴的刚度。

各种热处理(如高频淬火、渗碳、氮化、氰化等)以及表面强化处理(如喷丸、滚压等),对提高轴的抗疲劳强度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高强度铸铁和球墨铸铁容易作成复杂的形状,且具有价廉,良好的吸振性和耐磨性,以及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低等优点,可用于制造外形复杂的轴。

轴的常用材料及其主要力学性能如图。

轴的设计介绍

三、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包括定出轴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

轴的结构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轴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及形式;

2,轴上安装的零件的类型、尺寸、数量以及和轴联接的方法;

3,载荷的性质、大小、方向及分布情况;

4,轴的加工工艺等。由于影响轴的结构的因素较多,且其结构形式又要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所以轴没有标准的结构形式。

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但是,不论何种具体条件,轴的结构都应满足:轴和装在轴上的零件要有准确的工作位置;

轴上的零件应便于装拆和调整;

改善应力状况,减小应力集中;

轴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等。

轴的设计介绍

下面讨论轴的结构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各轴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轴上零件的定位

提高轴的强度的常用措施

轴的结构工艺性

轴上零件的定位

为了防止轴上零件受力时发生沿轴向或周向的相对运动,轴上零件除了有游动或空转的要求者外,都必须进行必要的轴向和周向定位,以保证其正确的工作位置。

零件的轴向定位

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是以轴肩、套筒、圆螺母、轴端挡圈和轴承端盖等来保证的。

轴的设计介绍

轴肩 分为定位轴肩和非定位轴肩两类,利用轴肩定位是最方便可靠的方法,但采用轴肩就必然会使轴的直径加大,而且轴肩处将因截面突变而引起应力集中。另外,轴肩过多时也不利于加工。因此,轴肩定位多用于轴向力较大的场合。定位轴肩的高度h一般取为h=(0.07~0.1)d,d为与零件相配处的轴径尺寸。滚动轴承的定位轴肩高度必须低于轴承内圈端面的高度,以便拆卸轴承,轴肩的高度可查手册中轴承的安装尺寸。为了使零件能靠紧轴肩而得到准确可靠的定位,轴肩处的过渡圆角半径r必须小于与之相配的零件毂孔端部的圆角半径R或倒角尺寸C。轴和零件上的倒角和圆角尺寸的常用范围见下表。非定位轴肩是为了加工和装配方便而设置的,其高度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取为1~2mm。

零件倒角C与圆角半径R的推荐值(mm)

轴的设计介绍

套筒定位 结构简单,定位可靠,轴上不需开槽﹑钻孔和切制螺纹,因而不影响轴的疲劳强度,一般用于轴上两个零件之间的定位。如两零件的间距较大时,不宜采用套筒定位,以免增大套筒的质量及材料用量。因套筒与轴的配合较松,如轴的转速较高时,也不宜采用套筒定位。

圆螺母 定位可承受大的轴向力,但轴上螺纹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会降低轴的疲劳强度,故一般用于固定轴端的零件,有双圆螺母和圆螺母与止动垫片两种型式。当轴上两零件间距离较大不宜使用套筒定位时,也常采用圆螺母定位。

轴端挡圈 适用于固定轴端零件,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轴承端盖 用螺钉或榫槽与箱体联接而使滚动轴承的外圈得到轴向定位。在一般情况下,整个轴的轴向定位也常利用轴承端盖来实现。利用弹性挡圈

紧定螺钉锁紧挡圈等进行轴向定位,只适用于零件上的轴向力不大之处。紧定螺钉和锁紧挡圈常用于光轴上零件的定位。此外,对于承受冲击载荷和同心度要求较高的轴端零件,也可采用圆锥面定位。

轴的设计介绍

轴的设计介绍

轴的设计介绍

各轴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

零件在轴上的定位和装拆方案确定后,轴的形状便大体确定。各轴段所需的直径与轴上的载荷大小有关。初步确定轴的直径时,通常还不知道支反力的作用点,不能决定弯矩的大小与分布情况,因而还不能按轴所受的具体载荷及其引起的应力来确定轴的直径。但在进行轴的结构前,通常已能求得轴所受的扭矩。因此,可按轴所受的扭矩初步估算轴所需的直径。

将初步求出的直径作为承受扭矩的轴段的最小直径dmin,然后再按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和定位要求,从dmin处起逐一确定各段轴的直径。在实际设计中,轴的直径亦可凭设计者的经验取定,或参考同类机械用类比的方法确定。

有配合要求的轴段,应尽量采用标准直径。安装标准件(如滚动轴承、联轴器、密封圈等)部位的轴径,应取为相应的标准值及所选配合的公差。

为了使齿轮、轴承等有配合要求的零件装拆方便,并减少配合表面的擦伤,在配合轴段前应采用较小的直径。为了使与轴作过盈配合的零件易于装配,相配轴段的压入端应制出锥度;或在同一轴段的两个部位上采用不同的尺寸公差。

轴的设计介绍

确定各轴段长度时,应尽可能使结构紧凑,同时还要保证零件所需的装配或调整空间。轴的各段长度主要是根据各零件与轴配合部分的轴向尺寸和相邻零件间必要的空隙来确定的。为了保证轴向定位可靠,与齿轮和联轴器等零件相配合部分的轴段长度一般应比轮毂长度短2~3mm。

四,提高轴的强度的常用措施

合理布置轴上零件以减小轴的载荷

为了减小轴所承受的弯矩,传动件应尽量靠近轴承,并尽可能不采用悬臂的支承形式,力求缩短支承跨距及悬臂长度等。下图中a)方案较b)方案优。

轴的设计介绍

当转矩由一个传动件输入,再由几个传动件输出时,为了减小轴上扭矩,应将输入件放在中间,而不要置于一端。下图中,输入扭矩为T1=T2+T3+T4,按图a布置时,轴所受的最大扭矩为T2+T3+T4,若改为图b布置时,轴所受的最大扭矩减小为T3+T4。

改进轴的结构以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

轴通常是在变应力条件下工作的,轴的截面尺寸发生突变处要产生应力集中,轴的疲劳破坏往往在此发生。为了提高轴的疲劳强度,应尽量减少应力集中源和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为此轴肩处应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半径r来降低应力集中。但对定位轴肩,还必须保证零件得到可靠的定位。当靠轴肩定位的零件的圆角半径很小时,为了增大轴肩处的圆角半径,可采用内凹圆角或加装隔离环。

轴的设计介绍

用盘状铣刀加工的键槽比用键槽铣刀加工的键槽在过渡处对轴的截面削弱较为平缓,因而应力集中较小;渐开线花键比矩形花键在齿根处的应力集中小,在作轴的结构设计时应予以考虑;由于切制螺纹处的应力集中较大,故应尽量避免在轴上受载较大的区段切制螺纹。

当轴与轮毂为过盈配合时,配合边缘处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为了减小应力集中,可在轮毂上或轴上开卸载槽;或者加大配合部分的直径。由于配合的过盈量愈大,引起的应力集中也愈严重,因而在设计中应合理选择零件与轴的配合。

轴的设计介绍

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以减小轴的载荷

通过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也可减小轴上的载荷。下图的两种结构中b)方案(双联)均优于a)方案(分装),因为a)方案中轴Ⅰ既受弯矩又受扭矩,而b)方案中轴Ⅰ只受扭矩。

轴的设计介绍

改进轴的表面质量以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轴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强化处理方法也会对轴的疲劳强度产生影响。轴的表面愈粗糙,疲劳强度也愈低。因此,应合理减小轴的表面及圆角处的加工粗糙度值。当采用对应力集中甚为敏感的高强度材料制作轴时,表面质量尤应予以注意。

表面强化处理的方法有:表面高频淬火等热处理;表面渗碳、氰化、氮化等化学热处理;碾压、喷丸等强化处理。通过碾压、喷丸进行表面强化处理时可使轴的表层产生预压应力,从而提高轴的抗疲劳能力。轴的结构工艺性

轴的结构工艺性是指轴的结构形式应便于加工和装配轴上零件,并且生产率高,成本低。一般地说,轴的结构越简单,工艺性越好。因此,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轴的结构形式应尽量简化。

为了便于装配零件并去掉毛刺,轴端应制出45°的倒角;需要磨削加工的轴段,应留有砂轮越程槽;需要切制螺纹的轴段,应留有退刀槽。它们的尺寸可参看标准或手册。

为了减少装夹工件的时间,在同一轴上,不同轴段的键槽应布置(或投影)在轴的同一母线上。为了减少加工刀具种类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轴上直径相近的圆角、倒角、键槽宽度、砂轮越程槽宽度和退刀槽宽度等应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尺寸。

轴的设计介绍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进一步明确,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对轴的结构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以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出轴的两种装配方案为例进行对比,显然,第二种方案较第一种方案多了一个用于轴向定位的长套筒,使机器零件增多,质量增大,故不如第一种方案好。

轴的设计介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