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視覺,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計算機視覺,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今日導讀

1.國金證券:計算機視覺是AI最具商業化價值賽道,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2.海通證券:偏光片供需緊張,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3.浙商證券:高功率激光器的國產化機遇不容忽視。

一、先說股市:拒絕追漲!

股指午後跳水,前期強勢股集體大跌,銀行、白酒領漲。

前面股市連續噴井,恍若牛市。18年一整年的下跌帶來一個難得的底部區域,但短線如此搶跑很容易透支後續行情。業績底還未出現,來日方長。

前兩天研選哥堅定認為,大勢肯定會拉回,千萬不能追高,更不能加槓槓,待業績底出現,研選哥定會讓大家大軍壓上,消滅空頭。

計算機視覺,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二、計算機視覺,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國金證券:

計算機視覺是國內外AI企業最集中的領域,商業成熟度較高:

從AI企業的應用技術方向分佈來看,計算機視覺技術企業在全球AI企業中佔比約40%,在國內佔比約46%,無論國外還是國內計算機視覺都是AI企業最集中的領域。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7年計算機視覺市場佔全球AI市場總規模的16.9%,排在語音識別之後;而國內計算機視覺市場佔AI市場的34.9%,排名第一。

國內外計算機視覺的市場規模差異要遠大於企業分佈差異,說明國內計算機視覺公司的總體盈利能力較其他AI領域的公司較強,商業成熟度較高。

計算機視覺,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全球與中國AI企業的應用技術方向分佈

計算機視覺,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2017年全球與中國AI市場結構

市場格局:科技巨頭把控基礎層,初創企業領跑算法和應用,垂直行業龍頭佔據場景。

計算機視覺架構從下至上:

1)基礎層——核心芯片被Intel、Nvidia等傳統芯片廠商把控,新型芯片廠商尚未崛起,規模應用有待時日;開源平臺以谷歌的Tensorflow、Facebook的Caffe等為主,其他企業的深度學習框架多為二次開發;

2)技術層——算法以初創企業領跑,雲計算幾乎被IaaS巨頭所壟斷;

3)應用層——垂直行業龍頭佔據場景,技術層初創企業積極向上滲透, 頭部企業領跑應用市場。根據IDC的統計,2017年中國計算機應用市場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四小龍”總體市場份額達69.4%,其中商湯市場份額20.6%排名第一。

計算機視覺,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2017年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

國內外市場結構略有不同:國內安防、金融、互聯網為主,國外消費、機器人 (及機器視覺)、智能駕駛領先。造成國內外市場結構巨大差異的原因主要源自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行業的核心競爭壁壘,中短期看是技術能力和產品能力,長期看是生態構建能力。

隨著競爭的加劇,成功的企業不僅要具備大量和技術落地相關的know how,還必須能夠主動地去挖掘甚至創造客戶的需求,具備類似蘋果在智能手機上的理解力。這就要求企業在縱向上能夠主導整個產業鏈,橫向上能夠接入更多開發者和場景,因此長期看生態構建能力將成為主要競爭壁壘。

現階段,頭部算法企業橫向建立平臺,垂直領域龍頭縱向深耕行業,科技巨頭 立體式打造全產業生態

頭部算法企業的佈局是橫向拓展基礎技術,建立基礎平臺。例如,商湯以人臉識別技術起家,逐漸拓展到人體分析、機器人、無人駕駛等領域,加上GPU超算中心和雲計算平臺,逐漸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基礎的人工智能平臺,然後探索在應用端的迅速落地。

計算機視覺,關注人臉識別“四小龍”

直領域龍頭公司的佈局是縱向打通計算機視覺框架,深耕所在行業。例如,安防設備龍頭海康威視逐漸脫離了與初創算法企業的合作,自主研發關鍵技術,並在ILSVRC(2016)圖像分類獲得第一名;此外,還推出了AI Cloud平臺, 著力解決算力問題。通過縱向打通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垂直領域龍頭公司可以提出更加智能的行業解決方案。

科技巨頭公司的佈局是以平臺為核心立體式地推進,打造全產業生態。例如,Google以TensorFlow及Google Cloud為核心,橫向上進軍圖像分析、文字 識別等技術,推出 Google Lens等視覺服務產品;縱向上向下拓展基礎硬件推出TPU芯片,向上拓展醫療(Verily)、無人駕駛(Waymo)等垂直領域,逐漸打造包括計算機視覺在內的人工智能大生態。

人臉識別獨角獸雲從科技:銀行、機場人臉識別產品第一大供應商,應用方向集中在金融、交通、安防三大行業。

核心標的(年度策略裡一季度核心標的):

佳都科技:新基建(人工智能、軌交信息化)受益,獨角獸(擁有云從科技10.99%的股權,雲從科技目前估值約為230億元)。

科大訊飛:智能語音絕對龍頭。

海通證券:偏光片供需緊張,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1、全球偏光片整體供需處於緊平衡狀態,且產能供給趨向逐漸緊張的趨勢。

(1)需求:全球面板產能擴張帶動偏光片需求持續增長,中國大陸市場增速亮眼

面板與偏光片產能一一匹配,海通證券測算2018~2020年全球偏光片產能需求分別為594、651、691百萬平方米,中國大陸偏光片產能需求分別為240、301、370百萬平方米。中國大陸2019、2020年偏光片面積需求增速為25%、23%,遠超全球的9.6%、6.1%。中國大陸是全球偏光片需求的重要力量,全球佔比持續上升,2020年中國大陸偏光片需求有望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

(2)供給:全球偏光片產能溫和擴張,中國大陸廠商產能擴張速度顯眼。

海通證券預計2018~2020年全球偏光片產能合計分別為690、739、778百萬平方米,同比增速分別為7.8%、7.1%、5.2%,產能保持溫和擴張態勢。

從產能份額來看,日東電工、住友化學以及韓國LG化學2018年年產能都在1億平方米/年以上, 這三家份額都佔據全球20%左右,位居偏光片產能第一梯隊。其次是韓國三星SDI和中國臺灣的誠美材料、明基材料,這三家屬於偏光片產能的第二梯隊,中國大陸的三利譜、盛波光電(深紡織A旗下)經歷擴產在產能上迅速接近第二梯隊,預計兩者合計產能份額有望從2016年的2.3%增加至2020年的 8.1%。

2、中國大陸偏光片自給率尚不足20%,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2018~2020年中國大陸TFT面板廠偏光片需求/中國大陸偏光片廠產能供給分別為 240/28、301/42、370/63百萬平方米,供需缺口非常明顯,2018~2020中國大陸廠商供給比例僅為11.7%、14.0%、17.0%。

中國大陸雖然作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需求基地,需求佔據全球半壁江山,但偏光片自給率尚不足 20%,參照中國臺灣面板廠商採用的中國臺灣偏光片配套率持續提升,中國大陸偏光片企業也有望面臨國產替代機遇。

推薦中國大陸偏光片龍頭:三利譜。

浙商證券:高功率激光器的國產化機遇不容忽視

激光產業持續增長,光纖激光器成長性最佳

激光產業在現代高端製造中佔據重要地位,激光設備的不斷升級換代和新應用場景的拓展,驅動整個激光行業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全球激光器市場規模達124.3億美元,同比增速為18.16%。其中工業激光器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25億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43億美元,複合增速高達14.8%。其中光纖激光器在工業激光中佔比最高,是材料加工的主流選擇,其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5.2億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22億美元,複合增速達27%。預計2025 年光纖激光器市場規模可達44億美元,相比2017年翻一番。

高功率激光加工設備滲透率逐年提升且是主流發展方向

中國已逐漸成長為激光加工設備的重要市場,中國激光加工設備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164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88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11.9%,遠高於全球市場5.8%的複合增速。2017年高功率激光器市場規模約為14.92億美元,佔材料加工用激光器的48%,激光切割相比傳統機床優勢突出,滲透率不到10%,有望逐步替代傳統數控設備。

下游新興市場需求旺盛有望拉動激光設備百億規模需求

短期來看,受需求波動、貿易戰等因素影響,2018年下半年以來下游工業企業資本開支逐步收縮,疊加消費電子、面板等小功率領域受制於創新乏力或擴產週期拉長,行業同比增速及預期指引放緩。中長期看,隨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OLED、半導體等新興領域需求有力拓展增量空間,根據測算,由新興領域投資拉動的激光設備的市場需求在百億以上,將有力支撐激光產業中長期持續發展。

國產品牌崛起使得國內市場格局漸變

目前中、低功率光纖激光器已基本實現進口替代,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由於技術壁壘高,2017年實現國產化率僅為11%。美國 IPG、相干、II-VI、德國 通快等世界領先激光器/設備公司在技術和產品譜系上具備領先優勢。而隨著國產激光技術的突破,外資壟斷被打破,倒逼外資降價,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國內大族激光已成長為世界一流的激光設備公司,銳科激光也已成為國內光纖激光器龍頭,實現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技術突破和量產銷售。預計在產業政策的不斷推動下,國內激光器技術將不斷提高並接近國外一流水平,有望憑藉產品性價比加速國產替代。

重點關注:國內激光設備龍頭大族激光(002008.SZ)、國產光纖激光器龍頭銳科激光(300747.SZ)。

​此外我們還提供盤中熱點實時跟蹤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看看,記住,配合文章內容效果更棒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