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爾智聯聯席CEO齊志平:藍海靜待弄潮兒

近日,卓爾智聯聯席CEO齊志平接受媒體採訪,就卓爾智聯集團當下的投資、發展狀況, B2B平臺定位佈局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他看來,眼前是一片無邊的藍海:資本市場湧動,互聯網人才集聚,跨界商業模式迭起,產業互聯網平臺正風生水起!而卓爾智聯正是那個銳不可擋的電商新勢力,藍海弄潮兒。

卓爾智聯聯席CEO齊志平:藍海靜待弄潮兒

Q1:近年來,貴公司從致力於向電商企業轉型,打造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集成的交易平臺,到全面互聯網化轉型升級,變革的動力是什麼?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或者說願景是什麼?

齊志平:卓爾的變革史可以用兩次 “改名”來講。

卓爾是從傳統企業成長起來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聚焦聚力於為客戶提供批發市場、商務辦公物業和倉庫、港口等物流設施。第一次我們改名,從卓爾發展改成卓爾集團,我們是從地產商轉向互聯網。主要是通過三年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業務朝互聯網化推進。這種變革的動力是由於此前卓爾屬於商貿地產,與商業聯繫緊密帶來的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有市場,批發市場裡面有商戶,我們轉型為商戶做服務可以說是順勢而為。這一輪變革我們的主要願景就是更好地服務好我們的客戶,使我們的平臺交易、交易服務更加便捷、智能、高效,幫助商戶降低交易成本,使他們的採購、分銷、支付、物流等都能因我們提供的服務獲得最優解決方案。

第二次改名是卓爾集團改為卓爾智聯,這時候我們的變革到了第二個層級,卓爾向B2B智能交易生態運營平臺轉型。

不同於我們第一次是將傳統業務線上化,我們這一輪的變革中是切入各種增值服務。具體來說卓爾一方面是通過收購、兼併、自建、合作參股等多種形式來開始去介入到整個的產業互聯網,致力於B2B交易平臺矩陣的構建。我們建設和運營消費品、農產品、化工、塑料、有色金屬等B2B交易平臺,同時基於這些平臺的交易場景和交易數據提供金融、物業、物流、跨境、供應鏈管理等服務。這一輪的卓爾的變革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經過前期的佈局和探索,我們有了足夠的交易體量、寶貴的人才儲備以及大數據處理能力、智能化技術等重要的積累,卓爾智能交易生態已經到了聚變的重要臨界點。我們變革的動力就是要集中資源,實現各大平臺在數據、客戶、物流、倉儲、金融、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打通、全面發力,讓企業、客戶能真切地感受到市場變大、庫存變小、週轉變高、成本變低、供應鏈變輕、盈利能力增厚,獲得實實在在的改變,卓爾希望能智聯天下生意,服務創造價值。

Q2:卓爾三年五次收購,在轉型的過程可以說是一路狂奔,也取得非常漂亮的業績,轉型中卓爾收購的標準是什麼?

齊志平:卓爾目前重點著力的這些板塊,我覺得可以用賽車、賽道、賽車手這三個詞形象概括。

第一,賽道一定要夠寬,換句話說就是行業的市場容量一定要很大。要有足夠多的品種的市場容量,另外這個賽道必須處於一種分散化狀態,要是出現寡頭壟斷的狀態我們的機會就沒有那麼多,只有是分散化狀況,很多中小企業才有機會。而卓爾就可以把它再集約起來,依託於整個產業的縱深,然後去做一些事情。

第二個就是賽車,也就是項目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我們是根據這些維度來考慮的是,具體來說我們去收任何一家企業的時候,一定去看所做產品的價值,是不是客戶需要的?有沒有區別化的競爭力?護城河又是怎樣的,也就是說其競爭壁壘夠不夠高。

第三個就是賽車手,也就是項目團隊的的綜合素質。首先是大家的價值觀是否一致;其次是企業的戰略是否清晰;接著是整個企業的執行力,這是特別重要的,通過組織創新也好,打法創新也好,能不能夠把我們定好的戰略順利地執行,這要多維度去看整個團隊的素質。

收購過程,卓爾有自己的收購邏輯標準,所以我們的收購大多都比較成功。當然我們也要感激這些企業的加入。因為隨著這些企業人帶來的各種新的理念碰撞,同時給卓爾引進了大量的人才。新鮮的血液在卓爾後續的發展中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卓爾智聯聯席CEO齊志平:藍海靜待弄潮兒

Q3:我們知道卓爾最近一期的中報,業績可以說是全面反轉,且氣勢如虹,卓爾的業務佈局中,業務結構的調整對這次財報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接下來,哪幾塊的業務會扮演核心驅動力?

齊志平:卓爾的轉型讓收入結構起了很大的改變,這對卓爾來說是一個質的轉變。相較於2017年中期,2018年中期卓爾智聯銷售物業及相關服務的收入大幅減少至近去年的一半,僅為1.14億,而源於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的收入則大幅增長9.2倍至179.58億元。不難看出,銷售物業已經慢慢退出卓爾智聯的核心舞臺,卓爾智聯來自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之收入貢獻本集團總營業額約 97.1%,達到179.58億元,而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收入大幅增加正是源於收購完成後生態圈的全面發力。轉型後卓爾智聯的業務佔比更加凝練,更加平穩,其核心變為B2B電商相關業務。

卓爾智聯聯席CEO齊志平:藍海靜待弄潮兒


卓爾智聯聯席CEO齊志平:藍海靜待弄潮兒


轉型帶來的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其創造的B2B生態平臺塑造的場景為未來帶來的驅動力。我們現階段能夠看到卓爾以實體市場、物業、物流為基礎,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雲市場交易及服務體系,打造中國最大產業互聯網交易服務機構,通過線下業務和線上平臺的高度融合和關聯、電子商貿及金融服務的輔助以構建重度賦能的產業互聯網生態鏈

Q4:目前卓爾智聯擁有了中農網、化塑匯、卓鋼鏈、海上鮮四大境內商品交易平臺以及蘭亭集勢、卓貿通、CIC 三個跨境服務平臺,各個平臺和鏈條是如何互聯互通,發揮協同作用?

齊志平:如今,卓爾智能交易生態圈的“拼圖”已成形。目前卓爾智聯擁有了中農網、化塑匯、卓鋼鏈、海上鮮四大境內商品交易平臺以及蘭亭集勢、卓貿通、CIC 三個跨境服務平臺。各板塊如何互聯互通、融合共生,物流、金融、供應鏈管理的“加成”效應,確實是我們“智聯”的重點。

這其中產生的增長潛力在於我們整個的資源調配能力,和對整個產業鏈的優化帶來的經濟效用。拿供應鏈來說,我們可以優化整個從產區到銷區的物流路徑,這中間減少一次短倒,減少一次中間物流,就可以把利潤擠出來,就使整個行業的物流成本降低。以眾邦銀行為代表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來看,傳統貸款模式效率不高。眾邦銀行打通各板塊之間的數據開發了純線上運行的E貸專屬產品,通過系統對接和數據交換,從開戶、授信到放款、還款等各環節均實現了全流程線上操作。這樣的大數據讓線上線下商業資源得以一鍵觸達。不光使商品流通速度更快,提升了效率;這中間一網融合大大提升各平臺交易的聚合力,減少了交易成本。

總結來說,卓爾通過在底層服務與平臺架構逐步完善的“智聯”生態圈內,達到各板塊之間互聯互通,融合共生,實現各大平臺在數據、客戶、物流、倉儲、金融、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打通、全面發力,讓企業、客戶能真切感受到市場變大、庫存變小、週轉變高、成本變低、供應鏈變輕、盈利能力增厚等一系列實實在的改變,卓爾則從協同倍增效應中獲得更美好的未來。

Q5:投資者投資卓爾智聯的核心亮點在哪裡,卓爾的未來是面臨一個什麼樣的賽道?它的想象力又在哪裡?

齊志平:卓爾的未來是一個B2B萬億級的大市場。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中國乃至世界市場上活躍著上千萬乃至數億計的中小微企業、製造業公司和供應商,為產生B2B的世界級和龍頭級的企業提供了可能和土壤。

目前,阿里巴巴、騰訊等已全面介入到產業互聯網,而產業互聯網領域還沒有一家大體量級的企業。通過多年的努力,卓爾智聯集團打造了立體的生態體系,建設和運營了消費品、農產品、化工、塑料、有色金屬等綜合及大宗商品B2B交易平臺矩陣,並基於這些平臺的交易場景和交易數據提供金融、物業、物流、跨境貿易、供應鏈管理等服務。下一步,卓爾智聯將構建以區塊鏈為平臺底層,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貨幣為支撐的新型智能交易平臺,有望成為中國產業互聯網領域的領軍企業。

Q6:卓爾有下一代新技術上的佈局嗎?比如說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這些新興技術上的佈局,現在到達了一個什麼樣的層面,可以就某一點和投資者具體談談嗎?

齊志平:作為一家擁有數百億重資產、多家超大型批發市場的傳統商貿物流企業,卓爾智聯通過大量引進專業人才,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致力於交易生態將從互聯互通的內部生態擴展為開放共享的社會生態,成為世界最大的B2B平臺和交易門戶,為各類B2B交易平臺和服務機構提供流量入口和技術支撐,重新定義B2B乃至世界貿易方式,提高市場開放程度,迎接新貿易時代的到來。要實現這樣的願景,我們毫無疑問要在下一代新興技術上重點佈局,事實上你上述提到的新興技術,卓爾都有涉及。

我拿區塊鏈這項技術展開一下來說明。卓爾智聯集團旗下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與新加坡電子政務產品和服務供應商Global eTrade Services(以下簡稱GeTS)及其亞洲7個國家和城市的合作平臺,在新加坡簽署區塊鏈合作戰略協議,雙方講建立可拓展性和廣泛採用的開放平臺,啟動世界首個跨境貿易區塊鏈:GeTS將依託合作公司平臺不斷拓展OTB節點的地理定位,進而形成覆蓋整個亞洲的區塊鏈網絡。OTB將為在CIC上實現交易的雙方提供物流數據跟蹤和驗證,同時採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實現與物流金融的對接。從而使CIC為跨境貿易的上下游交易方在合規前提下,充分提供動產和倉單質押、保兌和開證監管的金融服務。

總的來說,卓爾智聯會把握新一代技術潮的機遇,構建以區塊鏈為平臺底層,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貨幣為支撐的新型智能交易平臺,打造超級供應鏈管理門戶,以新型貿易平臺推動世界貿易的便利化。同時以風險控制為第一要務,加強團隊建設,加速商務與技術雙輪驅動,加大客戶基數,建設開放型平臺,打造一個互聯網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全球商品智能交易平臺,實現卓爾智聯新一輪的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