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魚類有方向感嗎?它們是一直在海里隨便的遊嗎?

-心暖如夏181782424


科學愛好者報到。

魚類是有方向感的。它們的大腦中普遍存在一定量的金屬成分,可以感應到地球的碰場,從而辨別方向。


但多數魚類在海洋中的運動方式不是隨意的,也與方向無關,決定它們前進方向的是富含浮游生物的洋流。

在大洋中,盛行風和海水密度差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原因。盛行風的吹動主要造成海水水平運動,赤道附近的表層(三百米以內)海水被風力向兩極輸送擴散,深海較冷的海水上升作為補償。而在兩極附近,海面結冰,導致海水鹽度升高,密度變大而下沉,由洋底流向赤道地區,從赤道來的溫暖海水則流入表層作為補償。

洋流會將富含營養鹽的底層海水帶到表層,或在冷暖流交匯的地方形成“屏障”,限制海洋生物的遷徙。全球四個“魚場”就是因為洋流的阻礙效應形成的。來自洋底或兩極地區的寒冷洋流攜帶著營養鹽,能為浮游生物提供大量營養物質。快速繁殖的浮游生物又為魚群提供了充足的餌料。所以很多種魚類會按季節規律前往特定海域覓食或者繁殖,捕食者們則緊隨魚群遷移,食物鏈一環緊扣一環,直到海洋中的頂層霸主虎鯨。



目前,因為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等人為原因,洋流異常的情況時有發生,人類稱其為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因熱循環受阻、盛行風改變導致的洋流異常會造成浮游生物減少,使海洋食物鏈崩潰,最終吞下苦果的物種中,肯定包括人類。善待地球吧。

我是科學愛好者章北海,歡迎點擊頭像,瀏覽更多文章和問答。


復活的章北海


不僅是海洋的魚類有方向感,淡水中的魚也是有方向感的。

魚類洄游是因為生理需求和外界環境影響引發的週期性定向往返移動。是魚類對環境的一種長期適應,可以讓魚類獲得更有利的生存條件。

洄游分類

1.溯河性魚類。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魚,洄游到江河中上游繁殖。比如大馬哈魚

2.降海性魚類。是指生活在淡水中的魚洄游到海洋中繁殖。比如鰻鱺

3.淡水魚洄游。是指完全在內陸水域中生活和洄游,洄游距離很短,但是情況多樣。有的魚活在流水中,產卵要去靜水的地方,有的魚活在靜水中,產卵要去流水的地方。草魚、鯉魚、青魚等魚是春季夏季在湖泊中,秋季末洄游到江河的中下游過冬,第二年春天再溯江至中上游產卵。

洄游的原因

1.產卵

為了產卵很多魚都會洄游到出生的地方。沿岸海域有大量浮游生物可供幼魚食用。河口則是孵化幼魚的良好場所。

2.覓食

洄游的目的地食物較為豐盛,幼魚成長時需要大量的營養,於是會游到食物豐盛的地方覓食。有些在洄游的過程中就已經達到了覓食的目的。

3.過冬

水溫太低,環境較冷,魚類會去尋找合適的水溫水域。

由此可見魚類它是有方向有目的的洄游,是有方向感的。



底棲魚兒


魚在海洋中當然不是隨便遊的。魚可以感應地球磁場。這樣就容易辨別方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