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小錢曾經聽過一句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話:在我們的一生中,戒掉愛,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負債。有調查顯示,我國35歲以下的年輕人,僅有44%有考慮養老問題,在為養老做儲蓄,而剩下的56%沒有為養老做準備。換句話說,在整個中國,有一大半的年輕人是沒有任何存款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似乎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茜茜是小錢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畢業五六年了,在上海一家房地產公司做設計,一個月工資加上獎金什麼的2萬出頭。對一般人來說,這個工資很高了,但是她卻從來存不下錢。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茜茜說出了原因:“說實話,我的工資也不低,但是錢好像就是不夠用。每個月房租四千五,化妝品得花掉三四千,隨便買件衣服一兩千,偶爾和同時出去聚個餐小几百就出去了,工資常常撐不到月底就沒了。要是放到以前,錢沒了也就沒了,但是現在,花唄、白條、信用卡,借錢實在是太方便了,動動手指就能借到錢,好像全世界都想要借錢給你,順便再分個期,壓力瞬間就緩解了。現在買東西,我都不是看手裡有多少錢,而是看能夠借到多少錢。用不是自己的錢來買東西,那感覺太爽了。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借錢就像吸毒一樣,會上癮,月入兩萬,花起錢來,卻感覺自己像個千萬富翁。以前都是用現金,手裡有多少錢清清楚楚,錢包癟了就會想,沒錢了,得省著點花。現在基本上都是在線支付,很多以前免費的東西,也開始收費了,一首歌2元,一個月優酷會員15元,一個美顏濾鏡5元,這些都是小錢,沒意識地就花出去了,積累起來也不少。像衣服、鞋子、手機這些比較貴重的東西,雖然價格比較高,但是驗證一下指紋也就完了,一點痛感都沒有,好像花的不是自己的錢。花了多少錢,手裡還剩多少錢,心裡越來越沒數,索性就不管了。越是這樣滿足自己的願望,越是窮;越是窮,就越需要努力工作來賺錢。”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收入趕不上消費,用一句俗話說就是“想的太多,錢賺得太少”。收入匹配不上消費慾望,結果只會是不斷擴大的負債,和走不完的還貸路。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沒事還是多存點錢吧

2011屆快樂女聲全國總冠軍段林希,曾經分享過她一夜成名後的經歷。段林希回憶說,奪得2011年快女總冠軍後,她也曾經風光無限。她從來沒想過賺錢能這麼容易,被唱片公司包裝,很多商演可以接,單場收入一度高達六位數。一時間,她覺得賺錢太容易,也慢慢迷失了自我。在成名的那段日子裡,她每天開始沒有節制地各種花錢,把錢都花在酒吧、KTV、胡吃海喝、交所謂圈子裡的朋友身上,根本沒有想過自己記錄一下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然而,好景不長。2013年,工作量開始減少,收入也跟著減少,然而開支卻一點也沒少,看到銀行卡里沒錢了,她才開始焦慮起來。但是觀眾是健忘的,他們不會因為你窮就同情你。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因為沒有工作,她無力承擔起母親的醫療費用,不得不靠做微商、開出租車來維持生計。對於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段林希總結道:有條件的話,年輕人一定要多存點錢。臺灣首富王永慶曾經說過:你賺的錢並不是你的錢,能存下的錢才是你的錢。決定你的生活質量的,不只是收入,還有存款。你的存款,才是你生活真實的樣子。沒錢的時候,你連選擇權都沒有。哪怕知道出去旅遊純玩團比特價團好,你也只能選擇特價團,因為便宜幾百塊。知道自己討厭目前的工作,一看到領導就來氣,也不敢輕易離職,因為還有一堆賬單等著還。沒錢的時候,你也沒有抗風險能力,生活中一點點的變故,都會讓你手足無措。父母病了,只能到處借錢,不但會錯過救治的最佳時機,借不到錢甚至沒法接受正規治療。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

換個角度看待消費,你會發現:你花的每一筆錢,不是錢,而是你選擇生活的機會。經濟學上面有一個概念叫做“機會成本” ,就是你做一個選擇,所放棄的利益。比如你要買一個5000元的包,那麼你的機會成本可能是一個用來提升自己的理財課程,一次泰國旅遊的機會,或者你父母辛苦一個月的積蓄。在這種概念下,消費行為不僅是付出金錢,而是“機會的損耗”。你不再用得到什麼來來衡量消費,而是用損失了什麼。你花的越多,擁有的選擇就越少。所以,沒事的時候,請多存點錢。因為它並不只是一串數字,還代表著你選擇生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