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稱英主卻又休2——鐵木迭兒的陰謀

延祐七年三月,皇太子碩德八剌即帝位於大都,是為英宗,格堅汗,改元至治,以明年為至治元年。在登基大典上,看著龍椅上稚氣未脫的皇帝,率領百官朝賀的鐵木迭兒臉上一直掛著得意的微笑:仁宗壯年即位,身邊又有著懷州藩邸舊臣,自己雖有太后撐腰,卻几上幾下,差點身首異處。而新皇帝年紀尚小,身邊沒有自己的班底輔助,仁宗舊臣又被自己殺流一空,今後的大元天下,自己不就可以隨心所欲了麼?

欲稱英主卻又休2——鐵木迭兒的陰謀

可朝賀期間的一個插曲,讓鐵木迭兒的微笑僵在了臉上。太后答己前來向孫子表示祝賀,年輕的英宗見到這位奶奶,卻是“毅然見於色”,一點面子都不給,老太后羞憤交加,後退而悔曰:“我不擬養此兒耶!” ——當初瞎了眼,怎麼就立他為太子!鐵木迭兒隱隱感到,新皇帝的性格並不像其父親仁宗一般軟弱,倒是和武宗類似,是個狠角色。因此,雖然英宗登基之後,馬上就下詔尊皇太后答己為太皇太后,進鐵木迭兒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並詔令天下“中外毋沮議鐵木迭兒”。但答己和鐵木迭兒仍然有著十二分的小心。

蕭拜住、楊朵兒只和李孟的遭遇,不過是答己、鐵木迭兒進行大清洗的縮影,在二人的淫威之下,朝中正直的大臣幾乎每天都有人遇害,所謂“日誅大臣不附己者,中外洶洶”。殺人是容易上癮的,鐵木迭兒殺戒一開,便難以遏制,大臣們人人自危,不知何時自己便會無緣無故丟掉腦袋。這時,中書左丞張思明實在看不下去,便向鐵木迭兒進諫道:“山陵甫畢,新君未立,丞相恣行殺戮,國人皆謂陰有不臣之心。萬一諸王駙馬疑而不至,將奈之何?不可不熟慮也。” ——先帝剛死,新皇未立,丞相這樣亂殺人,會被人認為有不臣之心,各地宗王要是以此為藉口鬧起事來,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鐵木迭兒畢竟是聰明人,一下子反應過味來,是啊,現在殺人是按照太后的旨意,還是名不正言不順,還是得等到皇帝即位,以皇帝的名義殺人,那才可以躲在皇帝身後高枕無憂。於是故作姿態的對張思明道:“非左丞言,幾誤吾事。”暫時停止了清洗運動,開始準備新帝登基的事宜。

欲稱英主卻又休2——鐵木迭兒的陰謀

但殺掉的人的位置總要有人來填補,鐵木迭兒也不客氣,將自己的黨羽盡數召進京來,授予高位:江浙行省左丞相黑驢提拔為中書平章政事,陝西行省平章政事趙世榮提拔為中書平章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木八剌提拔為中書右丞。

十七歲的年輕人正處在青春叛逆期,長輩的好心管教都會反感,何況答己本就持身不正。英宗早就看不慣奶奶及其情夫的所作所為,做皇太子時,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表現得很低調,以至於給了奶奶“稍柔懦”的印象。即位之前,看到鐵木迭兒大肆誅殺父親的老臣,也聽之任之,並不反抗。而一旦繼位,立即表現出了不甘為傀儡的強硬。人要做事,必須要有幫手,做皇帝更要有幫手。因為自己並無藩邸幕府,父親留下的老臣又都被奶奶清洗,英宗不得不提拔新人倚為心腹,他將眼光落在了時任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的拜住,以及自己的大舅哥,翰林學士承旨、宣徽院使鐵失身上。

拜住是成吉思汗開國功臣木華黎的後裔,世祖朝宰相安童之孫。木華黎家族可算蒙古勳貴中最早自覺接受漢化的家族,木華黎時代便以漢法治理漢地,安童更是世祖朝推行漢法的中堅人物。拜住從小接受系統的儒家教育,很小的時候便“宏遠端亮有祖風”。因為家世顯赫,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僅十一歲便任怯薛長,此後平步青雲。延祐二年(1315),十七歲時官拜資善大夫、太常禮儀院使。十九歲進榮祿大夫、大司徒。二十歲進金紫光祿大夫。二十一歲加開府儀同三司。

欲稱英主卻又休2——鐵木迭兒的陰謀

英宗即位,拜住剛二十二歲,他的才能和志向與小他五歲的皇帝極為契合,心心相印,立即便被任命為中書參知政事,五月,直接被提拔為中書左丞相,成為元朝開國以來除爺爺安童外,最年輕的宰相。

而鐵失是英宗皇后速哥八剌的親哥哥,英宗和皇后感情親密,對大舅哥自然也多了一份信任親近,一繼位便卓拔為光祿大夫、御史大夫、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並命他掌管左右阿速衛軍隊。

以英宗的安排,拜住在中書省牽制鐵木迭兒,而鐵失的任務則是“徽政雖隸太皇太后,朕視之與諸司同,凡簿書宜悉令御史檢核。” ——以皇親的身份監視太皇天后答己的專用衙門:徽政院。

皇帝的種種舉措讓答己和鐵木迭兒感到了威脅,於是一次次向皇帝發出了試探。這試探,仍是對仁宗老臣的清算。英宗剛正式即位,另一位仁宗舊臣,曾經的御史中丞,現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的趙世延便倒了黴。鐵木迭兒慫恿趙世延的弟弟胥益兒哈呼對其誣告,並立即下令拘捕回京,要求英宗將之處死。可英宗以自己繼位已經大赦天下為理由,就是不準。

欲稱英主卻又休2——鐵木迭兒的陰謀

殺趙世延不成,鐵木迭兒又以在京倉庫所貯糧食虧欠七十八萬石為理由,要求誅殺平章王毅、右丞高昉二人,英宗仍是駁回。連續兩次碰了釘子,鐵木迭兒並不灰心,到了是年五月,鐵木迭兒又設計陷害最早揭發張弼賄鈔案的上都留守賀勝,加以“便服迎詔為不敬”之罪。這回英宗沒有強力抵制,賀勝含冤被殺。賀勝在上都為官,“通商賈,抑豪縱,出納有法,裁量有度,供億不匱,民賴以安”,他死後,上都百姓“爭持紙錢,哭於屍傍甚哀”。

英宗既然可以保護趙世延、王毅和高昉,為什麼就偏偏不能救得賀勝一命?有些史家的分析,認為鐵木迭兒拿出的罪名是“便服迎詔為不敬”,迎合了英宗少年天子很愛面子的脾氣,導致賀勝冤死。這看似有些道理,但英宗早就知道鐵木迭兒是在利用自己有計劃的剷除前朝舊臣和“不附己者”,要是準了鐵木迭兒正好讓其得逞,豈不是更沒面子?論者似乎只考慮了英宗作為少年人的一面,卻沒有考慮他作為皇帝,作為政治人物的一面。

就在賀勝被殺的同月,大元朝廷便爆發了一場由英宗主導,左丞相拜住一手操持的政潮,一大批官員因此掉了腦袋。而這次的人頭落地者,恰恰都是鐵木迭兒的黨羽。這和賀勝之案有什麼關係嗎?應該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