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關於微觀主體活力問題的採訪答覆

1、您認為,微觀主體主要指的是什麼?
主要觀點:經濟活動中的微觀主體包括企業、消費者、勞動者以及參與經濟活動的政府等,但其中最主要最關鍵的微觀主體是企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所指的也是企業的活力。


2、您如何看待,去年以來,在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主要觀點: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為切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在減稅降費、市場準入、公平競爭、轉變政府職能等多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實,微觀主體活力得到明顯改善。一方面,企業盈利能力增強、發展潛力提升;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6351.4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137億元,增長11.9%;中央企業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更是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10.1%和16.7%。另一方面,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新創新企業數量持續快速增長;2018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中我國排名46位,上升32位,企業開辦時間指標排名28位,提升了65位,企業開辦環節從從原來7個環節變為4個環節,時間由原來22.9天縮減至8.6天;2018年新增市場主體2149.58萬戶,其中新增企業670萬戶,平均每天新增企業1.83萬戶。
3、進一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還需從哪些方面著手,還有哪些難點痛點有待破解?
主要觀點:儘管黨中央國務院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的政策舉措確實取得了較好實效,但部分企業的感受依舊不明顯。進一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一是切實抓好惠企政策的宣傳與落實,不僅要讓所有企業都瞭解國家在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方面所採取的實際行動,瞭解企業可以在哪些方面分享政策紅利,更要全力打通最後一公里,讓所有惠企政策真正得到全面落實。二是加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家人身與財產安全,強化民營企業家的安全預期,堅定民營企業家在國內投資發展的信心。三是進一步增強政策制定的科學化、規範化,確保企業家或企業家代表組織深度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積極採納企業家的合理化建議,避免倉促出臺爭議較大、對產業與企業發展負面影響較大的政策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