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端减税降费 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何代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

2018年,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2019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就不能忽视一些前置条件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研究认为,我国减税降费要实质性地迈入2.0版新阶段,不仅要普遍性地减轻社会税费负担、降低微观主体成本,而且要注意引导预期,延缓政策效力衰减。

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为同时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提供了可能。第一,供给端减税降费的主要作用是调结构。第二,需求端减税降费的主要目标是促消费。第三,具有巩固市场均衡的作用。供给与需求两端减税降费的正外部性便在于此,这是避免总量型货币政策游走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之间的调节剂。

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为税制调整提供了空间,也为税收现代化开启了大门。第一,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是减间接税、增直接税的结构调整窗口期。第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是实现放弃收入计划、执行应收尽收原则的转折点。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可以在一定时期之内给收入计划柔性缓冲。第三,以社会减负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收入支撑支出。收入规模缩减对支出规模形成硬约束,因此支出部门会权衡供养能力。减税降费的长期作用不容忽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