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歲時風俗,人間祭灶,年關將至,遊子思歸,一年又一年!

自古以來,小年在人們的心裡也是很重要的節日,古時候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即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老百姓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延續至現代,由於北方歷代受皇家官風影響較重,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定在臘月二十四,而沿海、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則會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無論定在哪一天,中國人都隆重地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在外的遊子,再也按奈不住思鄉的情緒,收拾行裝,待歸程!家裡的父母們開始樂此不疲地準備年貨,沿著千年不變的民俗活動數著日子,盼團圓!

祭灶王:此時人間祭灶時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相傳,天上的玉皇大帝日理萬機,便派灶神到人間監督考察各家每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覆命,玉皇大帝根據奏報決定下一年對哪家獎勵哪家處罰,等到大年初一五更時分,灶神再回來繼續監督各家作為。所以,漢族百姓會在臘月二十三的這天,虔誠地拈香送灶神。在祭灶時,要把糖瓜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了。正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糖瓜粘:甜甜蜜蜜好過年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糖瓜是漢族傳統年節食品和祭祀用品,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吃餃子:一葉扁舟寄相思

北方人的節日裡少不了餃子,大概是因為餃子寓意著團圓幸福、開心快樂吧。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的氣氛便有了年味兒,熱熱鬧鬧吃著餃子,說著開心的事兒,咬一口肉餡湯汁瞬間流入嘴裡,臉上盪漾著滿足感。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長大後,離鄉的日子裡,我們仍然會在每一個節日吃上一口餃子,這是久而久之形成的儀式感。但外邊五顏六色的餃子,任宣傳的再複雜多彩,咬一口卻難以找到家的味道。含淚嚥下的是對於家裡父母的思念,心裡祈禱的是早日回鄉團聚。餃子,在中國人的心裡就是溫暖的家,濃濃的情誼!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掃塵土:撣“陳”布新迎吉祥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年末二十三、二十四掃房子的習俗由來已久,人們以“除舊佈新”的寓意,把一切“窮運”與“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中國人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特別的是,撣塵時要用稻草和一根比人的身高還長的木棍紮成長掃把,將房子屋樑上、牆角的灰塵和蜘蛛網等髒東西打掃乾淨。然後把那些稻草留著,等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後,再點燃稻草,供男人們跳“火墩” 。

歷代關於小年的詩歌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祭灶詩

宋·呂蒙正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縱筆三首 其三

宋·蘇軾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送灶

清·查元鼎

酬君海外佑行廚,持慣長齋合笑吾。

晨夕餐從辛苦得,盆瓶禮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闕,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東南兵燹靜,安排茶灶泛西湖。

庚子送灶即事

魯迅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小年|訝覺新春拉序幕,鄉關萬里盼歸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