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红二月”收官 强势股回落短期或继续震荡行情

A股三大股指今日延续整理态势,沪指小幅收跌,深成指与创业板指收涨。行业板块涨跌互现,近期走势强劲的券商信托与创投板块今日遭遇重挫。 创业板指涨25%创历史最大月涨幅。港股恒指跌0.43% 航空股下跌中国国航跌近5%。

沪深:在投资者谨慎观望情绪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今日两市大盘均是一个低开格局,开盘后多空双方的短线博弈依然激烈,股指上蹿下跳,午盘收盘前再度回落。午后开盘后大盘一度快速冲高,不过冲高过程中并未获得量能的支持,资金入场意愿不高,在谨慎情绪的主导下,大盘午后再度冲高回落,尾市略有企稳。收盘时,上证综指报收于2940.95点,下跌12.87点,跌幅0.44%,成交2987亿;深证成指报收于9031.93点,上涨26.16点,涨幅0.29%,成交3635亿。沪市上涨家数为902家,平盘49家,下跌552家;深市上涨家数为1360家,平盘76家,下跌744家。两市涨停板家数为53家,跌停板家数为23家。

从盘面来看,券商股、保险股和信托股等金融股出现了大幅回落,较大的打击了场外资金的入场热情。猪肉股、福建自贸区、通信服务、创投股、西安自贸区、人脸识别、国产软件、黄金股、区块链等板块均也表现不佳,处于板块跌幅榜前列。不过在外资持续流入的预期下,今日部分中小盘题材股还是表现不错的,细胞免疫治疗、造纸股、医疗器械服务、基因测序、农业服务、中药股、生物制品、水泥股等板块均有不错的表现,处于板块涨幅榜前列。总的来看,沪深两市个股呈现出一个分化格局,成交量也出现了明显的萎缩。今天为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当月累计涨13.79%,深成指当月累计涨20.76%,创业板指当月累计涨25.06%,创月涨幅新高。

港股:今日开盘,港股恒生指数低开0.13%,午后跳水跌幅扩大。截止收盘,恒生指数跌0.43%,报28633.18点;国企指数跌0.78%,报11367.45点;红筹指数跌0.98%,报4457.60点。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6.03亿,港股通(沪)净流出为10.26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16.53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2.46亿。

消息面:1、统计局今日发布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2月制造业PMI为49.2%,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2月非制造业PMI为54.3%,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2、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部际的协调,和相关部委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力争在国家层面出台自动驾驶发展的指导意见。

3、2月28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显示,第七批游戏版号已经下发,总数为93个,审批时间为2月26日。其中,腾讯网易继续缺席。

4、MSCI于北京时间3月1日上午5-6点公布是否扩大A股纳入因子的决定。此前,第一财经记者就独家报道,多家大型外资机构对MSCI表示支持扩大纳入A股的决定,但是否在今年就直接将纳入因子从5%扩大至20%持保留意见,部分认为扩至10%可能是更合理的选项,未来再持续增加。

5、今日,港交所公布《2019-2021年三年战略规划》,在记者答问环节,李小加谈及内地科创板,其表示如果第一批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能够直接放入沪深港通指数里面,外资就可以通过北向通交易直接投资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但如果重新设置一个新的指数,港交所也会积极跟内地监管者沟通,积极将科创板上市公司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让投资者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我认为通过北上通去投资科创板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李小加表示。

6、下班赶紧去加油!明日起,国内油价迎来“四连涨”,私家车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0.5元。

对于后市走向,思维财经汇总了各机构的观点,以供参考。

东北证券指出,从市场运行特征看,最近2个交易日均呈现为冲高回落的特征,市场波动加大;一方面,以东方通信为代表的前期大涨个股纷纷出现大幅回落、强势股回落,而低价、低估值的滞涨股补涨的特征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伴随着指数逼近3000点、逼近两年线,市场兑现收益的情绪在增大,每次创出新高就迎来大幅抛售,亢奋中的谨慎心理增加。因此,市场处于高波动状态,短期上行空间趋弱、赔率在下降。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夏指出,展望后市,有三个配置思路。第一,高风险高预期回报思路,关注券商和金融IT。第二,中风险中等预期回报思路。关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以自动化、新能源、军工航天、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等主题。此外,也可沿着5G落地后应用进行布局。第三,低风险低预期收益。聚焦补涨标的。

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行业配置关注国内宽信用的供需两端:金融以及(新)基建。首先,全球流动性收紧的节奏进一步缓和;其次,实体经济能够产生“信用”需求的四个部门中,(新)基建是政策阻力最小的方向,将是“逆周期”政策的发力点;最后,从偏股型公募基金披露的2018年四季报的重仓持股数据来看,(新)基建产业链上的周期行业大多处于“低配”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