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類節目故事性表現手法探究——以北京電視臺《生命緣》為例

□程 莉

【內容提要】紀實類節目是電視臺節目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更是種很多人都喜歡的節目形式。紀實類節目由於其節目本身的特性,會與其它類型的節目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節目的內容上,有時也表現在節目的表現手法上。作為電視人,我們都知道節目表現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觀眾對於節目的接受程度,甚至會影響節目內容的表達。因此,本文中就自身的觀察來談一談紀實類節目的故事性表現手法。

紀實類節目故事性表現手法探究——以北京電視臺《生命緣》為例

【關鍵詞】紀實類節目 電視節目 表現手法

對於一檔電視節目來說,內容常常是人們評價其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人們對於內容的評價具體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需要我們去仔細分析。我們常說,形式為內容服務,這其中的形式其實就包含了節目表達的手法。運用好一套良好的表達手法,能夠為節目的整體效果增光添彩,甚至能夠更好地打造節目的形象,為觀眾樹立一種節目的品牌意識。因此,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們就更應該重視分析紀實類節目的表現手法。

一、表現手法在節目中的作用

(一)快速全面展示節目內容

在電視節目的傳播過程種,我們一般能夠運用到的傳播載體有圖像、聲音、文字等等。這些信息載體各有各的表現效果,可以針對不同的內容進行表現。紀實類節目要求必須在節目內容中展示真實,或者用各種手段讓觀眾感受到真實。這種真實感不是平鋪直敘就可以做到的。紀實類節目的製作對象是真實世界,而真實世界中的事物往往是變化萬千,有著很深的隱藏性。有些時候一些事物的真相需要我們努力探究、反覆推敲才可以尋找出來,而我們要在電視屏幕中讓觀眾在沒有了味覺和觸覺的情況下在幾十分鐘的時間裡瞭解一個事件的始末,這期間就必須要利用不同的視角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事件相關信息,如此才能讓觀眾快速全面地瞭解我們要展示的內容。

(二)調動觀眾興趣和情感

一個好的節目,其表達是必須要能夠調動觀眾的情感。觀眾在一開始觀看節目時是一個被動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去調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從標題、畫面、內容、節奏等方面去融入節目的氛圍,跟著節目所展現的情緒走,這樣才能夠讓觀眾給予節目最大的理解。電視節目所面對的觀眾類型多種多樣,電視節目的播出不具有互聯網的算法來推動,因此觀眾很多時候是隨機進入到節目中的,我們就是要在這種隨機的過程中來抓住觀眾的興趣,這需要聲音、影響、文字、剪輯等多方面的配合,同時需要配合不同的技術手段來把控節目的節奏、製造懸念、渲染氣氛等等。這樣,觀眾才能夠在觀看節目的第一時間對節目產生興趣,進而逐步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二、紀實類節目表現手法的運用策略

(一)以細節作為鋪墊

一個好的節目,其內核仍然在於其內容,而一個好的內容需要我們在創作之初就選擇好一個獨特的視角,以一個具體而微的視角去帶出整體節目內容要表現的事情,這樣才能讓觀眾的感受更加具體,也更能夠從中有所收穫。

以北京電視臺《生命緣》這個節目來說,這個節目主要關注的內容就是醫院中醫生的工作場景。醫院中的工作是複雜且重複的,如果平鋪直敘地去講述一個科室或者一個醫生一天的工作,那麼整個節目的內容就會變得十分無聊,同時很多非專業觀眾可能還存在著理解上的障礙。那麼這時就需要用到鋪墊的手法。比如《生命緣》節目就曾經以對一把手術刀的聚焦說起,說到這把手術刀每天要經過多少次消毒、要用到什麼樣的場景,會挽救多少的生命。之後,再進入一個驚心動魄的醫療故事或者講述一個醫生的事蹟。

(二)用懸念把控故事結構

懸念是文學作品中常用到的一種手法,設置懸念可以讓整個故事的結構更加緊湊,讓觀眾隨著故事的發展一起解開謎底,瞭解故事的真相。紀實類節目常常展示生活中的內容,如果沒有懸念,常常會讓人感到無聊,這時,使用倒敘的手法,提前在故事中提煉出一個懸念,讓觀眾在一開始就對故事產生疑問、發生猜想,可以更好地渲染整個故事的緊張氣氛,讓觀眾隨著節目的節奏起伏而發生情緒的變化。

在《生命緣》節目中,故事的場景常常發生在手術室、急診室等地方,這些地方與人們的生命健康往往有很大的聯繫。我們人人在生活中都會生病,生病時,每個人的心情都會很焦慮,也會產生一些絕望的情緒。因此,在拍攝醫療類的紀實節目時,節目組就將一些病因在一開始隱藏起來,將病症的離奇現象先展現出來,抓住觀眾的眼球,調動起觀眾心中對於疾病的恐懼情緒。在之後的故事發展中,引用醫生的分析和診療過程,逐步逐層地慢慢揭開謎底,讓觀眾心中的懸念最終落地。這樣,觀眾一方面滿足了好奇心,也跟隨著鏡頭目睹了一個離奇病症被解決,同時還表現出了醫療工作者工作內容的艱難,讓人們對醫療工作者肅然起敬。

(三)巧用動畫特效

很多時候,紀實類的節目為了給觀眾呈現更直觀、更準確的內容,需要在節目中來講解一些知識細節。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醫療類紀實節目中,會涉及到很多的人體內部的微觀場景,而這些內容光憑醫療工作者的相關講解是不夠直觀的,而直接進行拍攝又不太現實,這時就需要我們根據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導製作動畫特效,讓觀眾通過動畫特效更直觀、更全面地瞭解到我們所要講述的知識內容了。

在《生命緣》節目中常常會有涉及到癌症治療或者腫瘤切除的內容,想讓觀眾真正瞭解這些工作內容的原理,需要一些微觀層面的知識講解,可是顯微鏡、人體內部的場景沒有辦法直接展示出來,因此,這就需要製作動畫。通過動畫,觀眾可以看到細胞癌變的直接過程,同時也能瞭解到化療與放療對於癌症所起到的作用是怎樣的。這樣,觀眾才能對故事內容瞭解的更加詳細,得到更好的觀看體驗。

(四)使用演員扮演

我們做紀實類的節目並不是說所有的場景都必須是真實的,有時我們是事後去對一個真實的事件進行還原展現,而這種事件的可重複性又不強。比如在醫療類的紀實節目裡,手術的場景、病人受傷發病的場景等都無法被及時記錄下來,而為了增強節目效果、凸顯故事的衝突性,這些場景又有必要在節目中展現出來,因此,我們有時也可以請演員來扮演故事中的相關角色,再現整個故事內容。

在《生命緣》的節目製作過程中,就有很多情況危機、情節緊張的醫療故事。比如說城市主幹道上發生了幾輛車連環相撞的大車禍,導致多名人員傷亡,需要醫生及時出動進行搶救。這種時候醫生就是與死神賽跑,根本不可能讓節目組人員跟隨拍攝,因此,為了模擬當時的場景,節目組可以在事後重新佈置一個類似的場景讓演員重現現場的危急狀況,並且可以根據當事人的一些真實描述為故事增加一些情節上的衝突。這些技巧都可以讓觀眾更好地瞭解故事的全貌,更好地感受節目內容。

綜上所述,在拍攝紀實類節目、製作紀實類節目的過程中,我們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時候,為了節目的質量和表現的效果我們必須要對節目內容做出一些改變,同時也要運用一些技巧對內容進行優化展示。如上文中所說,紀實類節目本身的節目性質要求我們必須記錄生活中的真實內容,而有時候真實的內容缺乏一些戲劇上的衝突,不夠吸引人,因此我們必須在節目製作的過程中靈活使用多種手法,更好地展示整個故事內容,讓觀眾既能夠看到真實又能夠感受到情緒,這樣才能做出更好的節目內容。

參考文獻:

[1]寧莉莉、王傳明.莊嚴的禮樂 卑微的塾師——試析蒲松齡《鬧館》對禮樂文化的反諷[J] .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2]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 .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