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期在广西建立的大南国,若非狄青,恐现第二个南越国

宋仁宗被称为"一代仁宗",但宋仁宗时期也是非常"背运",不仅西边有纠缠一生的西夏,而且两广地区差点从国家中分割出去,常年用兵,但总是不得法。息兵一直都是宋仁宗的愿望。

宋仁宗时期在广西建立的大南国,若非狄青,恐现第二个南越国

屋漏偏逢连夜雨

公元1048年,与宋仁宗纠缠26年的西夏建国皇帝李元昊终于死了,原本终于可以"清净"一下,但公元1049年,又发生了广西侬智高叛乱,使已经有很强烈厌兵情绪的宋仁宗更是痛苦不堪。

宋仁宗时期在广西建立的大南国,若非狄青,恐现第二个南越国

侬智高

公元1052年,即宋仁宗皇祐四年,侬智高已经率军贡献邕州(广西南宁),生擒邕州知州陈珙,并在邕州建立"大南国",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侬智高不到一年就横扫整个南方,势如破竹,而宋朝根本无力抵抗。侬智高乘势进攻南方重镇广州,宋仁宗得报后,立马派余婧为广西安抚使,派杨畋去广南召集兵马,支援作战,并要求广州知州陈曙就地组织力量进行讨伐侬智高。

宋仁宗时期在广西建立的大南国,若非狄青,恐现第二个南越国

通过广州各地奋勇抵抗,侬智高才没有贡献广州,随即北上,准备经略湖南,但广南安抚使孙沔提前应对,才打消了侬智高北上的想法,经过通盘考虑,重回邕州根据地。并上表称臣,请封邕桂节度使,本来一直有厌兵情绪的宋仁宗立刻向同意侬智高的请降,但梁适劝谏说:"如此,则岭南不保矣",宋仁宗害怕丢失祖宗之地,难以见家庙,所以没有同意。

此时狄青的出现,解决了宋仁宗无将可用的局面,正是狄青保住了自古以来岭南的土地。

面涅将军定乾坤

从公元1049年到1052年,侬智高围攻广州,宋朝不论是当地的守官,还是派去讨伐之将都没有阻挡住侬智高的攻城略地,两广很快陷落,宋仁宗对此头疼不已,所以接到侬智高的上书称臣,随即想议和,不想与第二个李元昊纠缠。

宋仁宗时期在广西建立的大南国,若非狄青,恐现第二个南越国

狄青

公元1052年,狄青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上表请求讨伐侬智高。狄青当年跟随尹洙、韩琦和范仲淹在对抗西夏时,就屡建奇功,所以深受他们喜爱,推荐给宋仁宗后,也深受宋仁宗欣赏。狄青说他可以将侬智高的人头带回来的时候,宋仁宗还以为他在说大话,但还是授予其宣抚使,节制岭南各军。

狄青治军要求,纪律严明,号令专一,但狄青还未"到岗",陈曙就急于立功,带兵进攻邕州,在昆仑关打败,狄青到任后,立马将陈曙以及属下32人,全部斩首,所节制将领看到后,皆不敢再不听号令。

宋仁宗时期在广西建立的大南国,若非狄青,恐现第二个南越国

公元1053年,狄青先是用"休兵"的方式迷惑侬智高,使其放松警惕,然后连夜急行军度过昆仑关(广西南宁与宾州之间的隘口),与侬智高在昆仑关对决,昆仑关之战,狄青指挥得当,进退有序,最后大败侬智高,侬智高就此逃至大理国。狄青迅速收复岭南各地。

公元1055年,侬智高在大理国被杀,首级被传至京师,然后诛杀侬智高家族。至此侬智高叛乱彻底结束。

为什么弹丸之地的大南国可以让宋朝上下束手无策呢?

侬智高,壮族,当时广源州受到交趾侵扰日甚,最后在弹丸之地建立国家,并请求归顺宋朝,但宋朝一直不予理会,至此惹怒侬智高,随即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而侬智高也仅仅带领5000人就横扫整个邕桂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偌大一个宋朝如此不堪呢?

宋仁宗时期在广西建立的大南国,若非狄青,恐现第二个南越国

1、 重文轻武:宋朝从宋太祖开始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立,开始使用文官管理地方,并且在宋太宗时期,文人地位逐渐高于武将,士人都以武官为耻,到了北宋中叶,宋朝武将凋零,基本无将可用。

2、 军队机制:当年为了防止地方拥兵叛乱,宋朝实行募兵制,中央控制御林军,而地方只有乡兵,致使地方甚至连盗贼都无法有效抓捕,何况遇到正规军队,更是不堪一击。

3、 和平愈久:岭南地区,从宋朝初期平定后,七八十年的和平时期,地方不修武备,致使大敌当前,而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