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以文人为首朝代,生错时代的名将也大放异彩

自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后,宋朝对于军队控制的相当严密,

狄青:以文人为首朝代,生错时代的名将也大放异彩

影视剧照-赵匡胤

建立的枢密院制度,主管调动全军,无统兵权。三衙统帅全军。无调军权。 宋太祖还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再有兵将分离政策。 兵将任满调任别处。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马军和步军分别任命统帅,不再设立统领全军的统帅。使军权服膺于王权。

正是因为这样的制度,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所带出的兵。战斗力越来越差。



北宋“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在军事上长期处于被动,以至于不得不每年对外输送大量“岁币”以换取和平局面。在这种军事疲软的大背景下,不打败仗已是万幸,赢得漂亮简直是奢求。

而在这种背景的时代下,狄青凭借着出众的骑射本事,他一步步当上了边疆大将,任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狄青在民间故事中,被誉为武曲星下凡,和文曲星包拯一文一武,共同辅佐宋仁宗开创太平盛世。不过在真实历史中,狄青的经历颇为曲折。他出身贫寒,十六岁那年,兄长与人斗殴,将人打残,他代兄顶罪,脸上刺字,被发配充军。

狄青:以文人为首朝代,生错时代的名将也大放异彩


因为面颊上有刺字,军中都叫他“面涅将军”。不知是为了遮挡刺字,还是为了震慑敌人,狄青临阵前,总会戴上一只青铜面具,然后披头散发,气势汹汹,每每现身敌阵,都令人不寒而栗。敌军出于敬畏,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天使”。

铜面骑士,名扬西北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夏国。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当时前线的战况不容乐观,宋军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士气低落。在屡屡吞下败绩的宋军里,唯独狄青领着一帮人马冲锋陷阵。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松散的宋军一如之前数次大战那般——被敌军轻易击溃。连战连克的西夏军队对此始料未及,很快就产生了轻敌之心。在战事爆发后,一些看守粮仓的西夏士兵根本没有认真当差。

终于有一天,粗狂的西北原野上一片寂寥,只有远处传来的依稀马蹄声。这些漫不经心的士兵还以为是哪队西夏骑兵巡逻经过,但马蹄声却越来越靠近。当他们终于回过神来时,一队北宋骑兵已经杀入营寨。这当中为首的人一手牵着马缰绳、一手举着火把,熊熊火光映照着他冰冷的脸庞。当粮仓上的火焰渐渐燃起时,也照映出了这个人的模样:披散的长发下,遮掩着冷冰冰的面具,幽幽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


狄青:以文人为首朝代,生错时代的名将也大放异彩


在对西夏作战四年,狄青大大小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纵使数次被乱箭射中负伤,但依然冲杀在战场的第一线。在这四年里,他焚烧了西夏好几万石粮食,俘虏了接近六千名西夏人,消灭了许多作乱的部族。最重要的是,他给西夏人留下了最可怕的印象:披头散发、青铜面具。这两样东西伴随的狄青的名字,夜夜造访西夏士兵的噩梦。

狄青率领土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

战胜西夏人之后,狄青在北宋朝内也广为人知。当时北宋官员中,不少身居高位者都非常欣赏狄青。

康定元年(1040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军不读书,匹夫之勇而已。”狄青遂发愤读书,“对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熟读于心。”由于狄青勇猛善战,屡建奇功,又深受赵仁宗的赏识。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皇佑四年(1052年)六月,推枢密副使。

狄青:以文人为首朝代,生错时代的名将也大放异彩

狄青-影视剧照

名扬天下

狄青受命于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宋仁宗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

狄青刚上路,就听说广西安抚使余靖上奏说,交趾愿意出兵协助讨伐侬智高。狄青立即派人上疏谏阻。仁宗接受狄青意见,由狄青传令阻止余靖借兵。狄青还下令前敌各将士,不准私自与敌人交战。

可偏偏就有一个叫陈曙的牙将,立功心切,趁狄青没到,发兵出击,在昆仑关(在今广西邕宁东北、宾阳西南昆仑山上)被侬智高打得大败,手下将校袁用等人逃跑。狄青在宾州(治今广西宾阳)与孙沔、余靖会师,立起栅栏,安下军营。孙沔、余靖将陈曙战败的情况向狄青汇报,狄青决定先明军纪。

第二天一大早,狄青就将各军大小将校全部集中起来,依次列座。狄青将违反军纪的陈曙及三十二名将校的罪状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斩首示众。孙沔、余靖相顾失色,其余将校吓得发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违抗狄青的军纪了。

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初一,狄青在营外召集将士庆祝新春,传令全军休息十天。全军上下不知道狄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以为他怠慢军务,纷纷摇头叹息,以为这个曾经被发配过的将军只不过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智高的间谍探到这个情报,却高兴异常,回报智高如此这般。智高一边让间谍继续监视宋军,一边宣布放假过节。

第二天,狄青悄悄做出部署:自己带领前军,孙沔居中,余靖殿后,看准时机进攻昆仑关。智高的间谍一直在宋军中守到上元节,都只见他们张灯结彩,畅饮高歌。第二天也是如此,一直闹到夜晚二更时分,还你斟我酌,兴味盎然。狄青忽然说自己不舒服,退席进帐,告诉军官们开怀畅饮,第二天早晨进关。军官们继续吃喝,闹了很久。

狄青进帐后立即约了先锋孙节,乘夜色过了险要的昆仑关。狄青在归仁铺,等后军到来。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左右,后军完全到达。侬智高得到消息,带领大军前来抵抗。狄青手举一面白旗亲自率领一彪人马,从山麓杀出,左右分开,夹击敌军,杀得敌人东倒西歪,宋军却井井有条,毫不混乱。孙沔、余靖赞叹不已,挥军下山参战,直冲敌阵。敌军经这两支生力军一冲,大败逃窜。宋军追赶五十里,杀死敌军士兵几千人,杀死敌军将领黄师宓、侬建中等一百五十七人。

狄青乘胜进攻邕州。智高见宋军到来,放火烧城,连夜逃走。宋军进城扑灭余火,搜到大量金银财物。狄青自然约束下属,不许私取分毫,全部如实充归国库;又赦免胁从,招募流亡者重返家园。邕州渐渐安定。

仁宗大喜,任命余靖经制广西,追捕智高,召狄青、孙沔还朝,提升狄青为枢密使,孙沔为枢密副使,其余将领各有奖赏。

狄青此时已经做到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

狄青在枢密使的位置上前后共四年时间,但史书中几乎没有留下其任何活动踪迹,而宋朝一直以文统武。

当年狄青未成名时还发生了一件事,

当年,范仲淹主持西北名将刘沪和西北豪侠领袖董士廉在边境修筑边防要塞水洛城,但却遭到了同是权臣的范仲淹好友韩琦的反对,俩人开始掐架。狄青作为范仲淹所举荐的官员,本来应该支持范仲淹,结果没想到,狄青竟然帮助了韩琦,直接领兵前往水洛城,将刘沪和董士廉两人拘捕关押,并且间接导致刘董二人死亡,这一次狄青反水韩琦,直接导致了自己得罪了西北地区的官僚,范仲淹的同僚十分鄙夷这个背叛推举人的家伙。


狄青:以文人为首朝代,生错时代的名将也大放异彩

后来韩琦也到了河东地区任地方长官。当时河北的军队军纪散漫,贪污腐败盛行,到了了河东的韩琦决定对这里进行整改,整肃军纪,整治军官的贪腐问题。

当时狄青部将焦用顶风作案,在这个时候贪污受贿被抓,结果狄青包庇属下,替焦用求情,并且用词十分唐突,俨然把自己当作韩琦平级看待了。韩琦本来就对这个背叛推举人的狄青很是不屑,现在为了一个贪赃枉法之徒,找他求情徇私,就更加反感狄青了,对着狄青说了那句非常著名的“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这一次狄青又把韩琦一派得罪了。

狄青:以文人为首朝代,生错时代的名将也大放异彩

狄青为枢密使时,一时间风光无限,但底下却是暗流涌动,有一群人在窥探时机让狄青万劫不复,这些人是范仲淹和韩琦等派系,北宋最大的武官集团西北军也对其仇视之极和高若讷一系的文彦博等人,这时狄青的倒台是众望所归,也是在所难免。

在狄青被罢免的过程中出力最大的是当时的翰林学士,也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欧阳修早年曾对狄青评价颇高,但到了至和三年(1056),欧阳修连上三道奏章,要求仁宗罢免狄青。

其实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狄青已经在百姓和军中已经有很高的声望。可能说是一呼百应也不为过。最终因为狄青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还是受到了言官和文人们的诋毁和弹劾。除了北宋重文轻武之外,每次狄青赏赐士兵衣粮的时候,都要大声喊:“此狄家爷爷所赐!”即使到了枢密使的高位,他还照喊不误。朝廷因此对他很是忌惮,这不是在收买人心吗?狄青的骄傲,让朝廷忌讳了。 “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蹇,怙惜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

嘉祐元年,狄青免驱枢密使,出判陈州。

嘉祐二年,一代名将狄青抑郁而终,年仅49岁,一个生错了时代的伟大名将。

狄青未能生在一个开拓勇猛的大时代,宋朝虽然给予了他施展本领的舞台,却不是最合适属于他的舞台。如果放在汉朝,狄青可比卫霍。放在唐朝,狄青可比秦琼,尉迟恭。放在明朝也是可比徐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