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中央一号文:做好"三农"工作,电网仍有“硬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昨日(19日)正式发布,备受期待和关注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靴子落地”。

这份新世纪以来第16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明确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提出了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重要任务和紧迫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中屡次提及电力、电网的使命、作用,此次也不例外。

《意见》中数项工作明确提到电的“角色”。

“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求“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要求“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此外,包括脱贫攻坚、乡村产业发展、数字乡村战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多项工作,都需要电提供基础支撑和发展保障。

遵循中央对于做好“三农”工作的要求,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保障方面,国家电网实现了“电力先行”。

进入2019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印发了《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乡村电气化的意见》,这份文件提出要利用2019年至2022年四年时间,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通过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推广电能替代技术、推动特色用能项目建设、推介新型用电产品等各种方式,着力增强农村用电保障能力,提升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积极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2019年中央一号文提出明确任务,国家电网的这份文件则是对自身工作及目标进行了细化:到2022年,农村地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8.5%,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这一目标将基于国家电网乡村电网发展规划的落实及其带来的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村供电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农业各领域电气化水平大幅提升。国家电网还将在农产品种植、加工、乡村旅游等方面建成一批电气化试点示范工程,促进乡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发生显著变革,助力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现代化。

此前,国家电网已在扶贫攻坚、农网升级改造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2018年,国家电网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实施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十大行动计划,整体推进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改造,提前完成当年“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全年“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完成投资79亿元,中西部贫困地区完成投资311亿元,当地供电能力显著提升;消除村村通动力电空白点1427个,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电网项目3184个,保障29万户搬迁群众用电。高质量服务光伏扶贫接网,保证接网及时、服务到位。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电网累计投资37.6亿元,并网光伏扶贫电站容量1814万千瓦,惠及247万贫困户。同时,国家电网还通过为贫困村培育稳定产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开展阳光助学、医疗扶贫等持续助力贫困地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017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前完成了“两年攻坚战”:完成了经营区内153.5万眼平原地区农田机井通电,实现了平原地区“井井通电”目标;实现了6.6万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完成了7.8万个自然村新通动力电及改造,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目标,受益人口达1.56亿,约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16%。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寇伟在今年1月讲话中指出了国家电网2019年重点任务,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首先提到的就是大力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推进“三区两州“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助力”四县一区“脱贫摘帽,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惠农富民示范项目等。

可以肯定,在中央一号文明确电网相关任务后,国家电网一系列重点工作将紧锣密鼓地推进。

最新的报道显示(2月15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规划投资53.95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四川境内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封面图片摄影:邱海鹰 韩长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