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說穿了中國蘋果產業問題嚴重在哪!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說穿了中國蘋果產業問題嚴重在哪!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2016年,世界蘋果總產量7600多萬噸,中國達4380萬噸,生產和消費規模均佔全球50%以上,其中西北乾旱區蘋果栽培面積佔全國三分之二。陝西以1100萬畝、1100萬噸成為中國蘋果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省份。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說穿了中國蘋果產業問題嚴重在哪!

國際園藝學會主席羅狄克·德魯說,陝西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現在,陝西蘋果產量約佔中國的四分之一和世界的七分之一。”

白水縣被稱為“中國蘋果之鄉”。白水縣農業局局長王楊軍說,從2014年開始,陝西部分蘋果產區的收購價大幅下跌,但洛川、白水等地卻出現了收購價在8元每公斤的直徑80毫米以上優質蘋果貨源緊張的局面,“這充分說明,優質、有機、綠色的中高端果品是永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的稀缺產品。

一、存在的問題

1、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

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不足。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農村青、壯年,有知識和能力的多外出打工,從事果園勞動的多為老、弱、病、殘、婦。據山東省資料,蘋果果農中,30~40歲的佔9.82%,41~50歲的佔42.86%,51~60歲的佔33.04%,61~70歲的佔13.39%,71—80歲的佔0.89%.即30-50歲的和50-70歲的各佔一半,年輕人嚴重匱乏。很多地區在農忙季節出現勞工難找且價格昂貴的現象。

2、品種單一

蘋果品種單一,富士比例偏高。生產中主要種植品種為富士系(不同系號、長枝或短枝型),金冠系(金冠、王林)、元帥系(紅星、新紅星短枝型)、喬納金系列和傳統國光系列。

其中富士系佔種植面積的70%左右,國光保留5%左右,其次是元帥系、金冠累主要為授粉品種。紅富士蘋果比例過大,不僅影響中晚熟品種的發展,也影響了紅富士蘋果的效益和銷售。

3、缺乏統籌規劃

蘋果品種缺乏區域化規劃,品種選擇盲目性較大。現有主栽品種,只有新紅星蘋果有全國栽植區劃意見,其餘品種幾乎沒有做出區劃規劃。

建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對蘋果品種搭配進行統籌規劃,避免因產量過大而造成豐產不豐收。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說穿了中國蘋果產業問題嚴重在哪!


中國蘋果發展趨勢

一、蘋果總產量依舊是逐年增加的態勢

從建國之初10萬噸,到今天全國蘋果產量4000萬噸以上,中國蘋果產業的發展是個奇蹟。全國的蘋果面積仍在繼續增加,目前各蘋果產區套袋基本結束,普遍反映蘋果座果數量大,套袋數量多,儘管部分產區又遭受雹災,但全國蘋果今年產量將超過去年已成定局。

二、蘋果總體價格持續走低

蘋果總量供大於求,榨汁加工用果減少,蘋果出口受阻,蘋果進口大增,國內經濟調整,增速放緩,加上國內各類瓜果數量猛增(近五年,每年瓜增300萬噸,果增800萬噸),蘋果在國內瓜果消費佔比下降,價格持續下滑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說穿了中國蘋果產業問題嚴重在哪!


三、蘋果生產成本繼續上升

尤其是人工成本增加顯著,今年山東果區套袋工酬達到240元/天,農藥、肥料、紙袋等價格上漲使蘋果生產費用逐年增加。

四、規模化蘋果生產開始上路

現在全國蘋果產區幾十畝、幾百畝、幾千畝規模化蘋果種植園越來越多,採用新的栽培模式、使用機械、設備減少人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提高商品市場競爭力。

五、生態蘋果種植越來越加重視

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增施生物有機肥,不用除草劑,保護環境,生產健康安全產品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說穿了中國蘋果產業問題嚴重在哪!


六、蘋果優良品種不斷更新

近十年來中國蘋果產業不僅引進不少蘋果新品種,中國自有知識產權的蘋果品種目前也不斷投入生產。全國3000多萬畝蘋果,國產品種佔比在增大。其中遼寧寒富,陝西秦陽、瑞陽,河南華冠、華碩,山東煙富優系、魯麗等優良品種就是其中的代表。

七、中國蘋果質量繼續改進

在國內和國際蘋果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中國蘋果由好看為先正在向好吃好看轉變。中國蘋果含糖量近兩年平均增加1-2度.不論是內在質量,還是外部包裝方面都進入世界前列。

八、中國蘋果企業品牌效應突顯

國際蘋果市場山東佳農、王家山(津成泰)、小蜜蜂(匯源)、GY(朗源)、甘肅奧神州、河南鴻豐等。

國內市場陝西華聖,北京秋香、山東DDD、德豐、金創,廣東百果園東方紅,山西華榮,靜寧德美果,遼寧東馬屯,新疆曾曾果園等一批代表中國蘋果形象的好品牌正在被國內外市場所認可。好品牌的脫穎而出無一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說穿了中國蘋果產業問題嚴重在哪!

九、蘋果果汁業恢復性增長

我國蘋果濃縮果汁經歷了艱難的調整期,通過行業協會協調,全國統一去庫存,今年果汁出口同比增加30%以上,行業止虧轉盈。

十、蘋果出口進入上升軌道

儘管今年中國蘋果出口印尼受阻已經4個多月之久,但今年1-4月全國蘋果出口同比數量增加127%,金額增長108%,出現近十年來少有的增長局面。(2018年)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亟待改變。

中國現有蘋果栽培面積達 3500 萬畝,其中 80% 以上的蘋果園樹齡在 20 年生以上,蘋果園更新改造是未來10年蘋果產業的首要問題。蘋果矮砧現代模式推廣應用後,預計有 2000萬畝蘋果園需要更新改造,目前僅山東、河南、河北、遼寧、山西、陝西等蘋果主要產地的 90%的蘋果園迫切需要更新。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陝西採訪發現,當地既有每公斤售價在8到13元的優質蘋果,也有1到2元左右的低端蘋果;蘋果增產、優果俏銷,普通商品果價格回落、低端蘋果滯銷成為近年來陝西蘋果銷售的典型特徵,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說穿了中國蘋果產業問題嚴重在哪!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陝西乃至中國蘋果的最明顯特點。

因為始終堅持“好看、好吃、營養、安全”的種植理念,白水縣林皋鎮可仙村果農曹謝虎持續改良土壤,加裝定點防霜設施,改栽矮化樹種,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果能手”。

他也曾作為中國農民的代表,走上哈佛大學的講臺,傳授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秘笈。“受制於不會投入、不願投入和不敢投入,陝西絕大多數果農還處在追求產量、果品質次價低的初級階段。”

在位於陝西省千陽縣柿溝鎮英明村的華聖蘋果現代農業園區,《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採用寬行密植方式、便於機械操作的富金、嘎啦等十幾個品種的蘋果樹整齊排列,水肥入苗、機械到樹的現代果園雛形初現。

寶雞華聖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小衛說:“果樹的毒菌總共有23種,國外能檢測出其中的16種,而我國僅能檢測出6種。組培室脫毒脫菌也實現不了,果樹花葉病和蘋果黴心病成為阻礙果樹‘長壽’和提升果品質量的短板。病蟲害科技防治水平不高、品種選育研發滯後是陝西蘋果產業發展的瓶頸。”

陝西蘋果的倉儲和物流冷鏈能力建設也嚴重滯後。一些果農反映,由於及時入庫率低,蘋果常溫堆放有時多達10天,苦痘病、虎皮病等果品病種集中發生是常有的事情。受制於企業選果設備落後,黴心病已成為影響陝西高端蘋果銷售的突出問題和打造高端蘋果口碑的隱患。

從產地優勢轉向產業優勢: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蘋果到了由產地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型、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重要關口。應適時利用近幾年果品價格出現下跌的機遇,從品種調整、樹種改良等多方面入手,徹底解決陝西“好蘋果買不到、爛蘋果賣不掉”的尷尬局面。

一是調整品種結構。陝西省渭北果區秦冠、紅富士品種佔到80%以上,而早、中熟嘎拉、美國8號、陝嘎3號、富紅早嘎等僅佔10%~15%,加工果汁的高酸度蘋果更少。品種老化、品系雜亂、良種比例少,未形成地方特色品種,競爭力不強,品種多樣性差。

二是提升果品質量。

儘管各級政府和果業技術部門近幾年加大力度宣傳和大力推行果實套袋技術,生產無公害果品,但在實際生產中果實套袋只佔1/2或1/3,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三是政府引導果農科學種植,做強不做大,通過內部交流、技術培訓、外部考察等方式,培養小規模種植,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產業。

四是轉變思路,構建模式逐漸實現育苗、種植、產收、加工、包裝、冷鏈產業化。引入藉助電商、與商家聯盟、家庭農場,形成農資種植銷售一體化,全面提升中國蘋果產業化程度。

五是營銷科學化。目前,果農所採用的蘋果營銷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守株待兔”,農民將蘋果收穫以後放在家裡,等著客商上門收購;另一種是“提籃叫賣”,走街串巷地銷售蘋果。未來需要更多的營銷技巧。

六是進一步優化。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快完善營銷體制、加速整合品牌資源、建立全程蘋果種植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